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而且也是一座中国的近代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上海可以满足中外来宾旅游需要的场所很多,开放的上海将令中外来宾常常有曲径通幽、喜出望外的感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的游/上海欢迎您丛书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潘中法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而且也是一座中国的近代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 上海可以满足中外来宾旅游需要的场所很多,开放的上海将令中外来宾常常有曲径通幽、喜出望外的感觉。 内容推荐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其旅游资源和内容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发展目标。“都市风光、都市商业以及都市文化”是上海“都市型”旅游的鲜明反映,上海还将进一步大力发展都市产业旅游(比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等),都市水上旅游(如黄浦江、苏州河旅游等),都市会展旅游、都市休闲度假旅游、都市主题公园旅游以及与浙江、江苏两省联动形成长江三角洲旅游等。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县都建立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998年又创办了规模较大的旅游集散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运营,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线”成为“乡村旅游专线”,根据景点资源特色和季节性特征及市民出游的需求实行天天开班、双休开班、节庆开班和季节开班等4种模式,以适应现代游客出行的实际需求。 上海张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每一位旅行者来上海游览观光。 目录 江南名园 寺庙与教堂 名人故居 上海的山、水与古镇 博物馆 现代工业与农业观光 万国建筑博览 沪上景观 索引 试读章节 豫园是上海五大古代名园之首,有“城市山林”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园原为明代四川布政使(省级最高行政官)潘允端的私人宅园。潘家为上海之望族,时有“潘半城”之说。名园历470余年,几经沧桑;明末渐废,清季遭二度兵燹,几成废墟;至光绪元年(1875年)由21家行业公所占据,之后又遭日机轰炸,时有“东南名园之冠”的豫园内明代旧筑已荡然无存。1956年起,经5年全面修复才对公众开放。 豫园现占地三十余亩,分六个景区,有四十八处景点。正门在荷花池畔,门楣仍用明代名士王樨登所题旧额,一对明代太湖石狮。主体建筑:三穗堂(建于乾隆二十五年,即1760年,在乐寿堂旧址建造)、点春堂(建于道光元年,即1821年)、会景楼(建于同治九年,即1870年)、玉华堂(原建毁于日寇战火,1956年仿建)、涵碧楼(亦称楠木楼,2003年建)、听涛阁(2003年建),以长(水)廊,门洞,曲径相通,布局巧妙。屋宇雕梁画栋,有二百余件泥塑、砖雕缀瑛其间,极具海派艺术风采。 豫园最为精妙为两处假山。一为黄石大假山,高达14米,宽约60米,纵深40米,是明代叠山大家张南阳唯一传世,亦是江南最大、最完整的杰作。潘允端称之“累武康石为山,峻嶒秀润,颇惬观赏”(《豫园记》)。大假山尺度开阔,气势宏大,开合有致,宛自天成,妙在见石不露土,假山似真山;二为玉玲珑,太湖石,高丈余,石质青黝色,形似灵芝,具备皱、漏、透、瘦佳石特征。潘允端评为“石品之甲”,因而石顶原刻“玉华”。为能朝夕相对,潘在石前建书斋取名“玉华堂”。 2003年,在豫园玉玲珑之东,复建有涵碧楼和听涛阁。涵碧楼构件材质为名贵的黑心楠木,纹理美,有芳香,用料200立方米。2层楼阁之梁坊间精雕细刻40幅整本《西厢记》图、100幅百种名卉的《百花图》,细部雕镂寿字、灵芝,园内精美无双,亦称雕花楼。楼额为沪上著名书法家翁闿运所书,原悬于城隍庙内的清式旧匾“鸢飞鱼跃”高挂临水之楼北。厅内4盏清代宫灯为楠木制作,全套31件清式楠木家具,为豫园在珍藏干余件家具中精选出而陈设此间。在听涛阁西墙上有四块清代《渔樵耕读》刻石,画境取于潘允端之谓“五可”,即:“有亲可事,有子可教,有田可耕,有山可樵,有泽可渔”,四角刻有蝙蝠,雕工相当精致,是晚清海派石刻之杰作。 豫园内百年之上古树有二十余处,由潘允端亲手植于万华楼前的400年银杏,鱼乐榭边的300年紫藤,会景楼北的230年紫薇,打唱台(凤舞鸾鸣)之西150余年的茶梅,号称“江南茶梅王”。 豫园是一部袖珍本的《上海艺术史》。园内楼匾楹联辞章瑰丽,意境深邃,蔚成大观,是名园实在的人文记录,真实的历史遗存;作者又多系一代书法大家,正草隶篆,满目琳琅,是璀璨夺目的华夏艺苑瑰宝。题额“豫园”的是明代苏州书画家,大诗人王樨登,王10岁能诗,三十余年间,名满吴门。大假山门额“溪山清赏”是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祝枝山手书,笔墨飘逸劲秀。祝在江南名园中题书甚少,在沪更是绝无仅有。三穗堂之“城市山林”为清陶澍在道光六年(1826年)所题,时任两江总督兼江苏巡抚,陶精诗文,工书法,所书劲秀洒脱。“点春堂”额是在任苏淞太兵备道的沈秉成所题,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沈走马上任,正逢点春堂落成,欣然提笔,书法清逸秀丽。玉华堂为潘氏之书斋,建于玉玲珑之正北,斋额是集吴门四家之文征明字,笔画酣畅秀丽,浑然天成。得月楼内之藏书楼亦称书画楼,是当年“豫园书画善会”聚集之处,创始人高邕之题书“海天一览”,淋漓地展示其高逸洒脱的笔意。绮藻堂东廊有匾题隶书“人境壶天”,是近代著名书画僧人苏曼殊手书。廊墙上是有名的“广寒宫”圆形砖雕,其刀功之精湛,画面之绚丽,为清末海派砖雕之佳作。仰山堂楹联为沪上名宿毛祥麟所撰,毛所著《墨余录》,是记录上海史料掌故的名著。打唱台(凤舞鸾鸣)是江南保存完好的清代戏台,对中国戏曲史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戏台四周石柱刻有对联,描绘此地四季之良辰美景。台上挂有郭沫若在1961年手书七律一首,字迹显示郭氏刚劲而又妩媚的书法风格。和煦堂挂有对联是海上画派名家徐渭仁亲书:“六艺笙簧百家枕籍,流声金石落纸云烟”,徐氏为海派大画家任伯年之师,其联描绘当年雅集园内,挥毫泼墨,“落纸云烟”的画坛盛况。在豫园厅堂之间数十余件对联中,能够亲睹法书大家的真迹,领略清代大学问家阮元跌宕有致的孩儿体,扬州八怪郑板桥“碎石铺街”式的六分半书之书法风采。三穗堂中有沪上现代书法家潘伯鹰正书潘允端撰《豫园记》全文,八尺见方之巨作,有1200余字,潘氏字迹端庄凝重,一丝不苟。点春堂中堂是由海派名家任伯年所绘《观剑图》,两侧是沪上最著名书家,原上海书法家协会会长沈尹默的对联“胆量包空廊,心源留粹精”,文字简洁,笔力苍劲,是海派书法之精品。玉玲珑之南照壁上,石刻有“寰中大快”四字,石鼓文体,由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所书。著名中国园林专家陈从周在为修复豫园付出辛勤劳苦之外,还留下多处题笔,如会景楼浣云大假石题有“浣云”;走过三曲石板桥,迎面粉墙圆洞门之上,正额“引玉”,背额“流翠”,得月楼还题联:“近水楼台先得月,临流泉石最宜人”,墨迹点画之间溢出清丽。 豫园是海上画派的发祥之地。沪上重要书画会社多设园内及周边。清同治元年(1862年),园内首设“萍花书画会”。宣统元年(1909年),“豫园书画善会”成立于园内得月楼,海上画派领军人物吴昌硕及王一亭先后担任会长,会员几乎全为沪上书画名家,历时40余年,会员多达200余人。整理出版《海上画林》,自宋代至1928年之前,记载本籍和旅沪画家700余人,是上海唯一且最完整的画史资料。 内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沪上钱业公所购地二亩,用作办事之地,并作上海城隍庙的后园,因在庙东,亦称东园。以静观大厅(又称晴日堂)为主体建筑,大厅梁枋间贴金彩绘及匾文“灵昭淳峙”体现浓郁的道观色彩。厅前假山群石间有百年女贞、石梅、黄杨,花草茂盛,景致幽静。因而又有“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山上有耸翠亭,悬匾“灵木披芳”为清代名臣左宗棠所书。园南有大戏台,建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制作精致,金碧辉煌,规制为江南之最,有“江南园林第一台”之誉。 P3-7 序言 国际大都市上海,不仅是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而且也是一座中国的近代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 公元1291年上海建城,从那时起,上海人民便开始注意开发本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了。旅游名胜也曾声名远扬,出现过“门庭车水马龙,堂上嘉宾如云”的盛况。 古往今来,众多的学者专家都把上海地区最早的风景区定为“华亭谷”,亦称谷水(今松江区南面,周围约300里处),以后又有“三泖九峰”之说(三泖指今青浦区的泖湖分成三片的总称,九峰是指今松江区内的九座山峰——佘山、天马山、横云山、凤凰山、厍公山、薛山、辰山、机山、小昆山),景区的确立,使不少文人墨客和各路名士慕名而来。据说在九峰上至今还能找到那些雅士名流的足迹呢。 6世纪左右,上海取名为赵店,唐天宝十年(公元751)改称华亭区。著名的青龙镇(今青浦区)当时已成为我国主要的通商港口,“万商云集”。据有关资料介绍,青龙镇“梵宇亭台极其壮丽,龙舟嬉水冠松江南,论者比之杭州”,并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座桥、三十六坊等组成名胜景区。 佛教的传入,又给上海增添了绚丽的光彩,那雄伟壮观的寺庙、神秘迷人的宝塔、络绎不绝的香客、紫烟缭绕的鼎炉,叫人流连忘返。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如今的“白云观”是上海对外开放的一座全真道观。伊斯兰教是外来文化,相传元代时传入上海地区。如今一座具有西欧伊斯兰建筑特色的“小桃园清真寺”位于现在的黄浦区小桃园街52号。另外,还有嘉定的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19年),为我国江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建筑。 明清时期,上海的旅游名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造园之风盛极一时。如豫园、古猗园、秋霞圃、醉白池、曲水园等名园至今仍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去处。在这些名园中,一些文人雅士的杰作依旧发出昔日的光彩,其中不乏耐人寻味之作。此外,上海地区也曾有不少游览名胜以及游记记载,如十景为亭林、寒穴、吴王猎场等,百景为小隐园、月榭、白龙潭、泳波亭等。在众多的景色中,“沪城八景”最为有名,分别名为海天旭日、黄浦秋涛、龙华晚钟、吴淞烟雨、石梁夜月、野渡蒹葭、凤楼远眺、江皋霁雪。 近代的上海地区由于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和渗透,大片的土地变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和国民政府的无能,大量的游览名胜变得荒芜不堪,有的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赌场、烟馆和妓院大量涌现,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替代了古老的文明。但是,时至20世纪20年代,上海经济有所发展,各种名人、专家、学者纷纷云集上海,形成“海派”文化。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近代西洋建筑也相继涌现,这些属西方复古主义建筑风格的“洋房”,既富有个性,又独树一帜,上海成了世界万国建筑博览群。 上海不仅有众多游览名胜,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她在近代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历史名人伟人都曾在上海从事他们的事业,并留下了令人追忆的足迹,如孙中山故居、毛泽东旧居、宋庆龄故居、韬奋故居和鲁迅故居等,这些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新中国诞生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采取种种措施修复和开发旅游资源,抢救了一大批园林和文物,在这方面江南著名园林豫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上海地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比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孙中山故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宋庆龄陵园、鲁迅墓、豫园、徐光启墓、龙华烈士墓、松江唐经幢等。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有:蔡元培故居、周公馆、松江区兴圣教寺塔、护珠塔、嘉定孔庙和秋霞圃等。上海市古文化遗址保护地点有:上海郊区的马桥、青浦区的菘泽村以及金山区的亭林等。上海市级纪念地有:“五卅”运动爱国群众流血地点和黄道婆墓等。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这几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些重点项目也将成为取之不尽的旅游资源,如南浦大桥、杨浦大桥、东方明珠以及近几年推出的彰显上海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上海经典住宅老洋房,等等。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其旅游资源和内容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发展目标。“都市风光、都市商业以及都市文化”是上海“都市型”旅游的鲜明反映,上海还将进一步大力发展都市产业旅游(比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等),都市水上旅游(如黄浦江、苏州河旅游等),都市会展旅游、都市休闲度假旅游、都市主题公园旅游以及与浙江、江苏两省联动形成长江三角洲旅游等。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县都建立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998年又创办了规模较大的旅游集散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实践运营,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线”成为“乡村旅游专线”,根据景点资源特色和季节性特征及市民出游的需求实行天天开班、双休开班、节庆开班和季节开班等4种模式,以适应现代游客出行的实际需求。 上海张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每一位旅行者来上海游览观光。 编者 2009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