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代大动乱钩沉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孙业修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历史的大视角,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历史事件,通过剖析历代的大动乱给人们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几千年王朝的衰亡,一个铁的定律是:都不是外部原因造成的,都是统治阶级自我腐朽的结果。而且这种严重的后果,相当一部分是在统治者十分清醒,而又不愿作为,或无所作为。待出现个别明君想作为时,但为时已晚,导致不能挽救王朝命运,无可奈何中衰亡。

内容推荐

从中国历史上看,凡是新建和中兴的王朝,即以帝王为首的统治集团,大都能汲取前朝败亡的教训,铭记创业维艰和守成之难,坚决革除旧的弊端,勤政清廉,立法惠民,纳言律己,轻徭薄赋,重贤任能,爱民安边。凡是衰败和亡国的朝代,大都是专权怠政,土地兼并。吏治败坏,贪腐盛行,横征暴敛,奢侈荒淫,偏信馋言,穷兵黜武。

目录

第一章 夏启、后羿、寒浞篡位之乱

 一、夏启暴力夺权,创建华夏第一朝

 二、最早的两次篡位:后羿是君子,寒浞是小人

 三、失国复国:少康中兴定天下

 【借鉴与反思】

第二章 商汤代夏之乱

 一、横暴导致孤立,好色伴随贪财,夏桀亡国属必然

 二、一个最会经商部落的崛起:施仁政、拓疆土、收人心

 三、又会识人、又会打仗:汤武造反得天下

 【借鉴与反思】

第三章 武王伐纣之乱

 一、迁都于殷,最强盛时也是衰败的开始

 二、谥号为“纣”,中国历史只一人

 三、为图大业,父子韬晦身先死

 四、寻机伐纣,断然出兵建西周

 【借鉴与反思】

第四章 “国人”暴动之乱

 一、鼎烹齐侯,王权德威扫地

 二、堵塞言路,汹汹民情难抑

 三、“国人”造反,厉王客死他乡

 【借鉴与反思】

第五章 赵高亡秦之乱

 一、始皇帝:功比日月同辉,罪似孽海深渊

 二、史上首次太监立皇帝,成也赵高,败也赵高

 三、赵高弄权,皇帝、将军、大臣都玩弄在股掌之中

 四、原因就是结果:害别人的人最后等于害自己

 【借鉴与反思】

第六章 吴楚七国之乱

 一、封王留患,藩国割据初形成

 二、削藩强国,晁错被诛留遗恨

 三、巧布战局,七国之乱始平息

 【借鉴与反思】

第七章 莽代西汉之乱

 一、成帝、哀帝两个风流皇帝,成就了王莽一个野心家

 二、毒杀平帝,王莽玩手腕当上“假皇帝”

 三、篡位改革,王莽新政令人思

 四、兵败被杀,王莽改革任评说

 【借鉴与反思】

第八章 东汉外戚宦官争夺朝权之乱

 一、外戚宦官轮上阵,皇帝都是少儿郎

 二、宦祸成灾逼民反,东汉王朝响丧钟

 【借鉴与反思】

第九章 西晋八王之乱

 一、司马懿政变,掌控曹魏大权

 二、司马炎代魏,天下归晋

 三、封王斗富,危机显现

 四、白痴皇帝与蝎毒皇后,唱响凶杀的序曲

 五、毒后巧施连环计,一箭三雕掌控朝权

 六、出阴招贾后废黜太子,反间计孙秀灭后党

 七、骨肉相残大厮杀,西晋王朝落龙旗

 【借鉴与反思】

第十章 王敦叛东晋之乱

 一、王马共天下,君弱臣强埋乱根

 二、弟弟朝中失势,族兄路见不平拔刀起

 三、年轻明帝平叛军,王业未兴身先死

 【借鉴与反思】

第十一章 侯景叛梁之乱

 一、贪婪又糊涂,梁武帝引来掘墓人

 二、巧用内应,侯景八千兵马破都城

 三、篡梁被杀,乱世又有人才出

 【借鉴与反思】

第十二章 李渊反隋兴唐之乱

 一、盛世下的危机:螳螂不知黄雀在后

1.杨坚改革功垂千古

2.杨广施政毁誉各半

3.官僚集团趁乱摘果

 二、兴兵谋反:最忠诚的后来都是造反最坚决的

1.最信任的大臣首先反叛

2.姨兄夺取了姨弟的皇位

3.炀帝做梦也想不到死于身边的教唆

 【借鉴与反思】

第十三章 安史之乱

 一、无限的权力导致极端腐败,整个政权走向堕落

1.重用媚上误国的李林甫,朝纲败坏

2.重用钻营的杨国忠,正义的朝风荡然无存

 二、为了对女色肉体的享乐,从此君王不早朝

1.整天沉迷女色,委政事于宰相李林甫、杨国忠

2.大肆封升杨贵妃家人,巴结上宠妃成了官员升迁之道

3.聚财敛钱,贪腐之风天下盛行

 三、“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从此走向衰落

1.粗鲁外表下的巧妙伪装,贿赂加献媚赢得皇帝信任

2.安禄山造反,大燕皇帝梦成真

3.贵妃缢死马嵬驿,安史之乱终平息

 【借鉴与反思】

第十四章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之乱

 一、王权与阴谋相伴,成吉思汗后人也难免俗

1.不慎的遗嘱,黄金家族争汗位

2.战鱼城,蒙哥汗身亡留遗恨

3.闻噩讯,忽必烈挥师北还

 二、为争皇权,兄弟反目相厮杀

1.首战陕甘川,忽必烈由劣转优

2.出征和林,奠定统一基础

 【借鉴与反思】

第十五章 燕王朱棣夺取皇位的“靖难”之乱

 一、诛杀元勋,分封亲王留乱根

1.矛盾着的朱元璋:既励精图治,又白悲不自信

2.三招妙策治天下,招招计策留祸根

 二、削藩引发“靖难”,叔叔夺取了亲侄儿的皇位

1.祸起萧墙:一个削藩,咄咄逼人;一个装疯暗蓄力量

2.一群文武庸才,一道蠢猪式命令,丧失了龙椅宝座

3.朱棣身上的二重性:嗜血恶魔与图治明君

 【借鉴与反思】

第十六章 三藩之乱

 一、回天无力,自缚缰绳难挣脱

1.号令天下,大顺政权西安建立

2.祖孙疯玩,大明江山雪上加霜

3.苦命皇帝,煤山树下吊死命亡

 二、勾结清兵,坐镇西南成土皇帝

1.降清击李,冲冠一怒为红颜

2.消灭大顺和南明,养精蓄锐存野心

3.撕去伪装,叛乱被平留臭名

 【借鉴与反思】

试读章节

一、夏启暴力夺权,创建华夏第一朝

禹死后,益继位。由于禹在世时在部落联盟中的威望和权力极大,大大培植了自己儿子启的势力。

益担任公职时间不长,在部落联盟中威望远不如启。益担任联盟首领后,既要行使自己作为联盟首领的最高权威,又要利用职权扩大自己的财富,于是爆发了启同益夺位的冲突。启利用自己在部落联盟中的雄厚实力,很快就攻杀了益。启的这种做法违背了当时的法定传统,同属东夷族的有扈氏不服,认为益是经过议事会公推上台的,符合过去尧、舜、禹三代王位都是民主禅让的传统,名正言顺,合理合法,启利用暴力夺取益的首领位置是大逆不道。所以,启杀益,在钧台(今河南禹县)召集联盟大会,宣布自己担任联盟领袖时,遭到有扈氏的反对。有扈氏拒绝出席联盟大会,不认可启的统治地位,遂爆发了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

有扈氏,活动于今陕西省户县西古甘水一带(另一说,在今郑州北原阳一带)。他们因为是舜的后人,又处于中原古文化的中心地带,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因此,是坚决反对启的暴力夺权的。启为了巩固统治,征服天下人心,在征讨有扈氏时也利用了传统和神灵的感召力。作战之前,启召开了战前誓师动员大会。服从启统治的六军主将率所属部队参加了大会。启说:“有扈氏侮辱神灵,逆天行事,上天要剿绝其命,讨伐有扈氏是恭行天罚。”他命令部属进攻时按照一定的作战位置,左路攻击其左,右路攻击其右,中路正面出击。并规定:“认真执行命令者在祖庙中给予奖赏,违抗命令者在社坛前予以惩罚。”

六军将士听说灭有扈氏是根据上天的意旨,战斗中勇敢者要奖励,退却者要惩罚,便个个奋勇向前。势单力薄的有扈氏抵挡不住启的强大攻势,很快战败。被俘人员被罚做“牧竖”,成了氏族集体奴隶的身份。消灭有扈氏后,启巩固了自己的王位,从此确立了中国王位世袭制,这种世袭制,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才结束。至此,启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

二、最早的两次篡位:后羿是君子,寒浞是小人

启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由于他本人爱好音乐,常带着歌男舞女们燕游旷郊,外宿野餐,贪酒好色,淫逸康乐,这种奢华的生活使启在部落联盟中的威信大打折扣,也给夏朝统治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是在舒适优越的宫廷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他不知道自己祖父大禹创业的艰难,只看到了父亲夏启奢侈豪华的享受,继承王位后,不理政事,只顾田猎游戏,百业俱废,民怨四起。在这种情况下,各地诸侯暗中积蓄力量,对王位虎视眈眈。其中东夷有穷国的首领名叫后羿,勇猛力大,猿臂善射。传说过去天上有10个太阳,照得大地日夜通明,河干塘枯,人民旱灾连年,羿愤而力射九日,只留一日,从此,天下四季分明,万物茂盛,人民安居乐业。上述后羿,就是这个大力神羿的后代。

后羿看到太康那样昏庸糊涂,便暗自作了夺权的打算。有一次太康正携家室和近侍们在洛水北岸打猎,一连数月不归。后羿趁机突然起兵,带领自己的部落占领了国都安邑。并派兵驻守在河岸,堵截了太康的归路,不让太康回朝。自己篡位夏朝,做了国君。

后羿掌握政权以后,自恃是射技高手,武艺超群,没有人敢与他为敌,于是也同太康一样,不理政事,整天沉溺于游乐和打猎。他的这种做法,受到了手下一些忠义正直的大臣们强烈反对,但后羿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并把这些正直的大臣有的撤职,有的调离,后羿渐渐在族人中失去了民心。

这时候有一个叫寒浞的人却得到了后羿的宠爱,他把国政交给寒浞全权处理。寒浞本是寒国子弟,最会阿谀奉承,吹牛拍马,是个卑鄙小人。他原先在寒国国君伯明手下任职,由于他为人不正派,被伯明驱逐出境。

他到后羿这里后,施展伎俩和阴谋,表面上伪装对后羿忠心耿耿,哄得后羿心花怒放,但暗地里却在经营个人的势力,将后羿身边左右的人全部收买。一次,他趁后羿外出游猎喝醉酒的机会,策动族人政变,杀了后羿,还割下他身上的肉煮熟送给后羿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忍心吃自己父亲的肉,慌忙外逃,企图东山再起,为父亲报仇雪恨。当他逃到穷石城门正要出城的时候,被寒浞派来的人追上杀死。寒浞夺取政权后,不但霸占后羿的妻室,还继承了有穷氏的名号。寒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靠阴谋取得王位的人。

P2-4

序言

读罢《中国历代大动乱——钩沉》,我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沉重感。历史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人类苦难光辉的历程。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曲折壮阔,波澜辉煌。无数次的王朝更替,有着千差万别的原因,但只要用心梳理一下,每次王朝的兴盛和衰亡都是惊人地相似,潜藏着普遍的规律性。

“动乱”从词语上讲是指社会骚动变乱。何谓大动乱?我与业修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这本书介绍的大动乱,界定主要有三点:一是由统治阶级内部发起的;二是造成全局性的社会动荡;三是动乱的结果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既有造成社会倒退的,也有推动社会进步的。因此,动乱与农民起义和外敌侵入具有区别。

我与业修相识相处20多年,是老战友、好朋友。对写这本书他早有打算,10多年前就在着手收集资料,思考选题。最后成书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有许多问题我们曾在一起探讨过。这本书资料翔实,剖析深刻,见解独到,可读性强,读后使人振聋发聩。

这本书从历史的大视角,选择了一些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历史事件,通过剖析历代的大动乱给人们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几千年王朝的衰亡,一个铁的定律是:都不是外部原因造成的,都是统治阶级自我腐朽的结果。而且这种严重的后果,相当一部分是在统治者十分清醒,而又不愿作为,或无所作为。待出现个别明君想作为时,但为时已晚,导致不能挽救王朝命运,无可奈何中衰亡。

从中国历史上看,凡是新建和中兴的王朝,即以帝王为首的统治集团,大都能汲取前朝败亡的教训,铭记创业维艰和守成之难,坚决革除旧的弊端,勤政清廉,立法惠民,纳言律己,轻徭薄赋,重贤任能,爱民安边。凡是衰败和亡国的朝代,大都是专权怠政,土地兼并,吏治败坏,贪腐盛行,横征暴敛,奢侈荒淫,偏信馋言,穷兵黜武。

历史上统治时间较久的王朝,开始时都能“慎终如始”,励精图治。但随着统治巩固和财富增加,统治者开始承平日久,追求浮华,无视内存危机,致弊政逐步加深,最后不可自拔。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了一大批敢于冒死犯颜直谏的官员。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目标,敢于对不正之风直言呐喊,对缓和社会矛盾,校正社会风气,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官员的命运在不同的朝代各不相同。在开明盛世,如唐贞观年间的魏征,多次对唐太宗犯颜直谏,不但没有受惩罚,反而得到重用和信任。但这种朝代和典型事例,在几千年中国历史上寥若晨星,实在可叹可悲。大多数情况下,谏官都因忠言逆耳,被杀被囚。凡是昏庸和亡国的皇帝,都喜爱颂言媚语,对正直的大臣和正确的舆论采取高压政策,使整个社会噤若寒蝉,万马齐喑,在表面风平浪静下,滋生着巨大的逆流,越聚越大,最后冲垮王朝大堤,导致人亡政灭。

关于历史的兴替过程,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在延安曾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问题请教毛泽东。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把民主,人民群众的监督,官员人人负责,作为跳出周期律的举措,见解是深刻而深远的。

任何一个朝代的兴盛和衰亡,都是各种综合因素造成的,但其中必定有几种主要因素。本书的最大读点,是在表述史实中寓以道理,喻理于史;历次事件后,有思索点评,观点鲜明,寓意深刻,能够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有些史实,作者还有与以往史家不同的见解,表现出了独特的视角。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让我们以史为戒,以史为鉴,从丰厚的历史中总结有益的经验,找出应汲取的教训,化不利为有利,集中全民族智慧,为振兴中华,建设团结和谐、文明发达的世界强国而奋斗。

2009年12月18日于北京

后记

社会动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又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动乱的发生和朝代的更替,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只要科学决策,正确应对,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王朝更替,都是旧体制因腐朽不能运行,人民不得不起来反抗,统治集团内部一些人顺应民意,借用人民的力量,最后夺取政权,从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当然也有一些动乱,是一些野心家、阴谋家发动的,对社会进步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不管动乱的结果如何,对于统治者来说,都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写好《中国历代大动乱——钩沉》,我心中酝酿了多年,期间收集阅读了大量的史料,终于完成此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参考了司马迁:《史记》,司马光:《资治通鉴》,张汉东、秦永州:《中国历代兴亡录》,彭勇主编:《天朝落日》等。中国社会出版社张承同志对本书进行了认真审查和设计,张明金同志写了序言,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我儿子孙阳也帮助收集了图片,为本书出版付出了劳动。

孙兴修

二00九年十二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