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术界在探讨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及其千古独步的文艺创作的哲学根据时,往往偏重于从释、道的角度去分析,而很少从苏轼最看重的自己的三部儒家学术著作——《易传》、《书传》、《论语说》中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入手去分析。其中,尤以《易传》能体现他的哲学思想。《苏轼与周易》由徐建芳所著,本书从《周易》哲学对苏轼人生态度、文艺思想影响的角度去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苏轼的重新认识与理解,为苏轼研究开拓出新的研究视野与研究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苏轼的生平实践使《周易》的哲学思想、人生智慧得到生动形象的彰显、阐释。这无疑有助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苏轼与周易》由徐建芳所著,《苏轼与周易》依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苏轼与《周易》之间的关系为对象,专门探讨《周易》哲学对苏轼处世态度和文艺思想的影响.试图挖掘出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千古独步的文艺成就的哲学根据和思想根源。尤其是从“变易”、“不易”、“贞”观、“时”观、“阴阳”观、“乾”德、“谦”德等角度论述《周易》哲学对苏轼处世态度的影响,对于当代人如何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何应对困境、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绪论
第一章 苏轼研治《周易》的机缘
第一节 宋代学术氛围的影响
第二节 蜀地文化传统的熏陶
第三节 父亲的撰著遗愿
第四节 自身解脱忧患的需要
第二章 《周易》在苏轼治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 苏轼对《周易》的研治
第二节 苏轼对《周易》的评价
第三节 苏轼对《周易》的引用
第四节 苏轼对《东坡易传》的重视
第三章 《周易》与苏轼的处世态度
第一节 《周易》“变易”思想与苏轼
第二节 《周易》“不易”思想与苏轼
第三节 《周易>“时”观与苏轼
第四节 《周易)“阴阳”观与苏轼
第五节 《周易》“贞”观与苏轼
第六节 《周易》之“乾”与苏轼
第七节 《周易》之“谦”与苏轼
第四章 《周易》与苏轼的作家修养论
第一节 “立象以尽意”:“有道有艺”的文艺本体论
第二节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心正则笔正”的人品文品论
第三节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读书万卷始通神”的积学蓄德论
第五章 《周易》与苏轼的文艺创作论
第一节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有意于济世之用”的创作目的
第二节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新意于法度之中”的创新意识
第三节 “君子以虚受人”:“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的创作心态
第六章 《周易》与苏轼的审美鉴赏论
第一节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的韵外之致
第二节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端庄杂流丽,剐健含婀娜”的中和审美观
第三节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的兼容并包审美态度
第四节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只应天眼识天人”的鉴赏主体论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