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安徽定远。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后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
范中义著的《戚继光评传》介绍戚继光的事迹和他的军事思想,并对他的行为作出评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戚继光评传/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范中义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安徽定远。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初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调往浙江,招募新军进行训练,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后戚继光受命入闽剿倭,先后荡平宁德城外的横屿、福建福清牛田等三大倭巢,在浙江、福建取得台州、横屿,平海卫、仙游等战役的胜利,基本荡除东南沿海倭患,为扫除东南倭患作出很大贡献。 范中义著的《戚继光评传》介绍戚继光的事迹和他的军事思想,并对他的行为作出评论。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所选军事家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反映了中国兵家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如果传主有多重身份,也只以其军事事迹为主,以突出本丛书特色。 范中义著的《戚继光评传》是此丛书之一,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既介绍戚继光的事迹,也介绍其军事思想,并作出评论。在写作方法上,既讲人,也讲故事,语言生动,叙事精彩,引人入胜。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编 百战百胜的将军 治军有方的统帅 第一章 “但愿海波平” 一、将门之后,家教有方 二、刻苦攻读,深明经史 三、袭职从戎,整顿军屯 四、戍守蓟门,崭露头角 五、备倭山东,安不忘危 第二章 在御倭中成长 一、排众议训练军队 二、赴义乌招募新兵 三、精训练成为劲旅 四、战台州连获胜利 五、涉泥滩横屿歼敌 六、联友军大战平海 七、巧部署解围仙游 八、渡大海消灭吴平 第三章 在御“虏”中成熟 一、陈述御“虏”方略 二、面对重重困难 三、建立车步骑营 四、修建边墙敌台 五、改善武器装备 六、部署严密防御 七、维护疆域安宁 第四章 在逆境中总结 一、身遭厄运,谪调广东 二、不移矢志,校雠《新书》 三、离职家居,将星陨落 下编 兵儒结合的理论 开拓前进的思想 第五章 独放异彩的军事著作 一、抗倭佳作《纪效新书》(十八卷本) 二、御“虏”新篇《练兵实纪》 三、晚年精粹《纪效新书》(十四卷本) 四、寓儒于兵《止止堂集》 第六章 完整系统的治军理论 一、选兵、编伍、授器、制器 二、练令、练艺、练阵、练胆 三、练德、练才、练识、练艺 四、治军诸因素的关系 第七章 攻守结合的战争谋略 一、算定后战,谋划在先 二、因敌变化,因形措胜 三、大创尽歼,一劳永逸 四、鸳鸯阵、一头两翼阵 五、当其长驱,防其出没 第八章 求实辩证的思维方式 一、事必求实,反对虚套 二、多方考虑,有主有从 第九章 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广泛传播,行之有效 试读章节 “但愿海波平” 一、将门之后,家教有方 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子时,在山东济宁南六十里大运河边的鲁桥镇一个将军的宅第里,一个男孩呱呱落地。天亮,东方光华耀眼,孩子的父亲戚景通于是给他命名为继光,希望他能继承祖业,光裕后人。 戚家的祖业是世袭登州卫(在今山东蓬莱)指挥佥事。这是从戚继光五世祖戚斌开始的。原来他的六世祖戚祥(一作详),在元末战乱之时,随着舅父一家为躲避战火,居住在定远(今属安徽)的昌义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明太祖朱元璋略定远,戚祥遂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当了一名管十个人的小头目——小旗,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元璋夺取天下后,戚祥当上了应天卫(在今南京)中所百户。百户是明代军队指挥官中最低一级官职,管两总旗、十小旗,共112人。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等率兵征云南,戚祥也随军从征,不幸战死在那里。朱元璋念戚祥是开国功臣,遂授他的儿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代相袭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戚斌上任后,家也就迁到登州(今山东蓬莱),从此定居了下来。登州,在晋、唐时为东牟郡,因此有时戚继光也说世居东牟。 戚斌忠于职守,成为同僚中的带头人。戚斌生子戚珪。戚珪为人倜傥,仗义勇为,能文会诗。其子戚谏,就是戚继光的曾祖,膂力过人,二十岁那年曾单独与老虎相搏。戚谏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戚宣,次子戚宁。戚宣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但他没有儿子;弟弟戚宁娶阎氏为妻,也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戚景通。戚景通六岁时,父亲戚宁就去世了,当时其母阎氏只有二十四岁。阎氏带着孤儿,侍奉婆母,靠纺织为生,过着清贫的日子。戚宣去世后,戚景通就以侄子的身份承袭了伯父的官职。 戚景通,字世显。身材高大而匀称,胡须修长而美观。性格刚毅,喜欢读书,虽烈日炎炎的夏天,依然席地而坐,手不释卷。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曾任大宁都司都指挥使、京师神机营副将等职。正德十五年(1520年),戚景通升任江南漕运把总。他到任之后就对漕运进行整顿,革除了过去的某些弊端,堵塞了过去的某些漏洞。当时贿赂公行,漕运把总是管押运粮食的。按照惯例,押运官每次押运粮食到仓库必须得给管仓官送一些财物,否则就要受到刁难。有人把这种情况告诉了戚景通。他说:“我自做官以来,从来没有干过昧心的勾当。我宁肯受责罚,也不能昧着良心。”一次运粮到仓库,戚景通果然受到刁难,被诬告为账目不清。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会受到降职的处分。他的部下张千户,对他很同情,就拿出三百两银子给他,希望他能用这些银子送点礼,保住官职。戚景通笑着说:“我因为没有搞贿赂欺骗而获罪,怎能接受这些银子去干昧着良心的勾当呢?”硬是没有接受。后来事情搞清楚了,他又恢复了官职。当时担任山东总督备倭职务的戚勋,看到戚景通为人正派,想同他联宗,但戚景通婉言谢绝了。他对戚勋说:“我的祖先原本不姓戚而姓倪,这在兵部是有记载的。如果我现在自认为是大人的同宗,从记载中查出来怎么办?”嘉靖八年(1529年),戚景通任山东总督备倭。嘉靖十二年(1533年),升大宁都司(驻今河北保定)掌印官。大宁都司当时缺一名佥书,他荐举安荣。安荣对他很感激,为表谢意,送给他一百两银子。戚景通看着这白花花的银子,面色严肃地说:“我是为了推荐贤能之人才推荐你的,你送来这么多礼物,看来我是推荐错了。”安荣十分惭愧,只好带着礼物回去。在封建社会中像戚景通这样坚持操守,不随波逐流,廉洁奉公的官吏实在是太少了。嘉靖十四年(1535年),戚景通调到京师,任神机营副将。嘉靖十七年(1538年),在外做官的戚景通,因挂念老母,辞去官职,回到故乡。但他并没有放弃事业。当时鞑靼诸部不时内犯,戚景通回家之后,一方面教育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潜心研究御敌方略,仍时刻想着保卫国家。 戚景通壮年无子,直到五十六岁才有了戚继光,他对儿子当然十分钟爱,希望儿子长大成人后能继承他的事业。正是从这点出发,他与当时一些溺爱子女的文武官员不同,对戚继光管教很严。嘉靖十二年,当戚景通调任大宁都司时,六岁的戚继光随着祖母回到蓬莱。戚景通辞官回家以后,见到自己已有两百多年的住房破败不堪,决定修缮一下。他让工匠做四扇雕刻花纹的窗户,安装在两间房上。工匠对戚继光说:“公子家是将门,住房应当讲究一点,还是安装十二扇雕刻花纹的窗户吧!”戚继光向父亲提出了这个意见。戚景通严厉斥责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如能保住这份产业来供奉祖宗,使我能对得起前辈,你还能带着全家在这里住下去;不然的话,贪图荣华,这点产业也保不住。四扇雕花窗子足够了!”戚继光听到这些批评,默默地想了好久。P3-5 序言 《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总序 战争,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当人类社会中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难以调和,底层民众和统治阶级的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时候,战争就成了人们解决矛盾的最终手段。人类最早的战争出现于原始社会,黄帝部落大战蚩尤部落,起因便是争夺中原地区的牧场和耕作土地。黄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最终击败了蚩尤部落,统一了各部落,促进了各部落的交流与融合,黄帝成为各部落公认的首领。后世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便是由此而来。这次最初的部落融合便是由战争来完成的。 逐利是人类的本性,当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时候,这种本性便会更加明显,因而,战争在阶级社会里也是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同国家之间争夺地盘的进攻与防御,外族入侵的侵略和反侵略,底层人民因不堪压迫愤而揭竿起义争夺起码的生存权。在这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战争里,在这各种各样、原因各异的战争里,不能缺少的因素便是人,是作战的人,决定战争的胜负离不开领兵作战的各路将领。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从战争中诞生了无数统兵将领,有的建功当世名垂青史,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湮没于漫漫历史烟尘中。而那些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字号的将军们,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擅长。一幕幕血腥杀戮,记载下千秋武功;一页页史书文字,书写着万代军威。 中华几千年的战争史上,战争无数,经典无数。从步战到战车、到骑兵、再到步车骑协同,从单纯陆战到水战、再到水陆协同,从冷兵器到热兵器,从陆到水再到空,人类的战争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就是人类自身开拓争取更大生存空间的发展史。在这些轰轰烈烈的战争画卷中,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身影,一个个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奋勇冲杀的统兵将领们,他们给后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经典战例,更有一生戎马生涯的总结,留下了影响后世的军事思想。 孙武是春秋时期最富盛名的将军,更由于其留下了一部五千字的《孙子兵法》,而为后世代代铭记。区区五千言,浓缩的是中华文化中最深刻的军事战略思想,这影响绵延数千年仍历久弥新,时间越久越发现《孙子兵法》思想的博大精深。即使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战争手段早已进入高技术精确制导武器时代,早已进入海陆空天电磁五维战场时代,孙子的军事思想仍熠熠生辉,时间赋予了孙子军事思想越来越强的生命力,以孙子思想为代表的中华军事文化必将和人类社会并存于世。 泱泱中华五千年,名将辈出,自孙子以降,代有英雄各领风骚。历代名将在孙子军事思想上,加上自身的军事实践,又生发升华出各具特色的军事理论,对孙子的军事学说也是一种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使中华大地的军事思想异彩纷呈,经典战例精彩辈出。各位将军用自己的学识,用自己的血与勇,在自己所处的时代豪气干云,在历史上重重地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迹。这些将军的战争实践,有胜利,有失败,无论结果,都是战争史上难得的宝贵资料。历朝历代的将军们,用自己的战争实践,充分展示了战争的指挥艺术,揭示了战争的共同规律。中华大地的军事文化,以《孙子兵法》为首,旱已不局限在这片孕育它的土地上,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军事思想精华,受到全世界追捧的思想精粹。 中华军事思想并不局限于战争本身,其实质也是一种哲学思想。自孙武开始的军事家,军事思想早已被后人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政治军事再到经济生活,无所不在,无所不用。很多原本是军事术语的词汇,早已演变成日常生活用语,变成了日常词汇的一部分,这都从另一角度说明了,中华军事文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说明了中华军事文化深刻的预见性和涵盖的广泛性。 战争是社会矛盾激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绝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唯一和必要手段。无论何时,和平都是第一位,生命总是第一位。本系列推出的中国历朝历代的著名军事人物,没有一位是嗜杀成性的战争狂,他们作战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统治区域内的社会秩序,给百姓以和平安宁的生存环境。只有和平才能发展,战争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可以促进民族融合,但是战争也给人类社会带来无尽的灾难。经济的发展推动战争手段和战争形式的升级,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但所有的发展与进步必须是在和平的环境下才能获得,战终究还是为了和,为了战而战只能青史留骂名,遗臭万年! 战争是一种杀戮,而中华军事思想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师出有名”,以道德为先,忠义贯穿始终,为正义而战。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也。本书选取的几位历朝历代著名军事人物,各具特色,他们在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充分施展自己的军事谋略,巧计迭出,奇谋并举。从春秋,到战国、两汉,再到隋唐,下至明清,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一一领略宏大的历史画卷,重温血与火的战争场面,有温情,有冷酷,有智慧,有阴谋,有悲情,有忠义,唯一不变的是贯穿中华几千年始终不散的保国安民的家国情怀。他们是历史造就的英雄,他们的人,他们的思想,更是中华几千年历史给每一个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永远不应该被抹杀、被忘记,当然永远也不可能被抹杀、被忘记。这片土地,是老祖宗筚路蓝缕刀耕火种给我们留下的土地,谁也不能夺走它,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好好守护它。重温这些历代英豪,重温那些跃然纸上的家国情怀,战争造就名将,时代呼唤英雄。这便是今时今日推出这套《中国古代军事家评传丛书》意义之所在。 是为序。 毛佩琦吕一兵 2013年7月14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