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手无忧系列丛书之一。
随着汽车的普及,大量的新驾驶员走出驾校,虽然他们拥有了合法的驾照,但因从驾校到独立驾驶上路技术差距较大,加之学习条件所限,这些新驾驶员并未具备足够的驾车技能、技巧,难以应对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本书以小型汽车驾驶为例,在驾驶员应知应会技术的基础上,介绍各种路况的驾驶技巧和前人行车的经验教训,以活泼的语言、简洁的描述和大量的图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快速提高驾驶技能,应对复杂的交通情况,保证行车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轻松地学到非常实用的行车知识和技能,从而很快地提高驾驶技术。
刚刚走出驾校的新驾驶员,一般难以适应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和高性能新车的驾驭。为了帮助这些新驾驶员迅速提高驾驶技能,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的彩色图例,针对普通道路以及复杂路况的驾驶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本书侧重于车辆驾驶实际操作内容的介绍,既可作为新驾驶员必备的工具书,也可作为从事车辆管理、汽车驾驶培训人员的参考用书。
四、高原行车的技术要领
1.谨慎行驶
“小心驶得万年船”,在高海拔地区行车,受高寒缺氧和较差路况的影响,汽车的使用性能要比正常情况下降低很多,会极大地降低车辆的效率。根据前人在高原行车的经验和教训,小心开车是高原行车的基本要求。
(1)结伴而行
高原行车时,应尽量跟着车队走。这样前后车可以互相照应,而且不至于迷路。要知道高原面积广阔,一旦迷路恐怕连人都看不到,更不用说找人引路了。
(2)注意观察
夏天是到西藏旅游的黄金季节,但也是降水最多的季节,各类道路病害(塌方、翻浆等)频繁发生,所以行车时一定要特别小心。行车过程中遇到雨、雪天气或各类地质灾害时,情况不明,一定要经常下车观察,做到有备无患。
(3)控制车速
保持合理的车速,切忌在不熟悉的恶劣路面上超速行驶。行车时的速度不能太快,尤其是在土路上。不少翻车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车速过快,以致来不及避让大坑与石块,冲出公路。
(4)有效的制动
高原地区的公路,多依自然地理条件而修筑,道路情况极为复杂,坡陡路长,如图6—12所示。连续的上下坡路段普遍达十余公里以上,坡度陡达20%以上,加上修路难度大,路面一般都比较狭窄,多为盘山绕行或依山傍水,弯道曲折连续不断,视线不良,经常要作避让和停车准备。制动使用频繁,容易造成因制动蹄片温度升高,摩擦片热衰减、制动液产生气阻等原因而使制动效能降低,严重时甚至造成制动失灵,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所以,在高原地区行车要做好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保证具有可靠的制动效能。
(5)遇道路病害的处置
冬天的西藏地冻天寒,路面容易结冰,切记行车时小心谨慎,车速不要太快。驾车时心态要稳,切莫着急。
遇见雪崩,立即将车停放在地势较平坦、开阔的地方。切忌停靠在山崖路边,提防塌方。遇见泥石流、塌方时,要将车停放在地势较平坦、开阔的地方,尽量不要靠到山崖路边,防止塌方或飞石。
行车中一旦陷入泥坑不要惊慌,不幸陷车后,不要拼命加油,无谓的挣扎只会越陷越深。此时应下车仔细观察4个车轮的情况,想办法自己努力脱身,或者借助其他车的帮助拖出泥坑。如果别的车或者绞盘都帮不上忙,只能耐心地支起车子往车轮下塞石块或干燥的泥土,如果仍不能解困,那只有请足够多的人把车抬出来。
(6)能进行简易维修
会一点常用的修车技术,上路不为难。高原路上抛锚,特别是换胎这样的活经常需要驾驶员自己亲手来做。如果你不掌握简单常用的修车技能,你只能等待救援了。据说西藏的驾驶员个个都有一手好的修车技术,这可能是在无人可以帮忙的环境下练就出来的。
2.高原行车的心理准备
西藏很多地区海拔4000m以上,被称为“生命禁区”,行车条件之差超过内地人的想象(见图6—13)。有报道,很多人兴致勃勃的自驾车由川藏线进藏,但很少有人愿原路返回。险路的心理折磨,令人恐怖、不堪回首。在高原公路上沙石路、搓板路、冰雪路和简易急造公路等较多,平原、沙漠和高原的混合路况比比皆是,对驾驶员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也比较高。 (1)注意高原上反应较慢的现象
行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原反应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比如高原上发生车祸的概率比较高,这是因为高原缺氧导致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减慢,这一情况特别应该引起初上高原驾驶员的重视。
(2)耐心是驾驶员必备的素质
高原行车、路途遥远,持续驾车时间长,切莫心急,心态要稳。例如:青藏线全长1142km,要连续行驶5~7天才能跑完全程。长距离的搓板路、尘土路、强烈的凸凹不平的沙石路,考验驾驶员的耐力,谨慎加耐心是驾驶员必须的素质。
(3)不要过分自信
不要过分相信并且依靠自己的驾驶技术,诸事皆须小心谨慎。因为在高原的全新环境下,不仅身体会不适应,甚至连犯错误都可能是莫名其妙地发生。虽然现在的车辆性能和车况大大提高,装备也武装到了牙齿,而且很多人结成车队一同西行,但熟悉西藏地理与路况的向导还是必须的。只要是熟悉西藏并且准备充分,普通轿车也是可以顺利进藏的,多年前就曾有过年轻女士驾驶小奥拓单车闯西藏的报道。
3.驾驶员的自我调节
由于青藏高原特有的“永冻层”地质结构,季节变化使青藏公路年年损坏、年年维修。因此,青藏线每年都有几百公里的简易公路。路况差的路段无疑加大了汽车的颠簸和振动幅度,工作强度高、坏路密度大、连续驾车时间长的行车特点,使驾驶员的脊柱累计接触震动量增加,因此成为驾驶员身体的伤害因素,极易对驾驶员的腰椎造成伤害。
特殊的高原“一日行车,可经四季”的气候特点,如图6.14所示,是高原行车的一大景观。高原气候变化无常,气压忽高忽低,对驾驶员身体软组织的代谢、循环和调节均有明显的影响,并可使肌肉极易疲劳而不易恢复,造成永久性损伤。
人们进入平均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缺氧)反应。高原缺氧常伴有胃肠道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食欲不振,严重者会有恶心、呕吐和腹泻。高原缺氧反应严重时会影响睡眠。以上两点极大地消耗了人体的体力并不利于恢复。缺氧对肌肉疲劳的恢复极为不利。因此,驾驶员要注意自身的休息与调理。
P185-18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汽车驾驶已从一项职业技术逐步变成大多数现代人士所必备的一项基本生活技能。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有关汽车选购、驾驶、保养等方面知识需求的急剧增长。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我们特编写了新手无忧系列丛书。
本系列丛书包括《完全购车指南》、《实用驾车宝典》、《安全驾车守则》、《行车临危处置》、《用车省钱之道》、《养车自己动手》等6本,全面介绍了购车、驾车、养车、用车等所涉及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对购买或学习驾驶汽车的人员具有非常实用的参考和学习价值。
《实用驾车宝典》是新手无忧系列丛书之一。
随着汽车的普及,大量的新驾驶员走出驾校,虽然他们拥有了合法的驾照,但因从驾校到独立驾驶上路技术差距较大,加之学习条件所限,这些新驾驶员并未具备足够的驾车技能、技巧,难以应对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本书以小型汽车驾驶为例,在驾驶员应知应会技术的基础上,介绍各种路况的驾驶技巧和前人行车的经验教训,以活泼的语言、简洁的描述和大量的图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如何快速提高驾驶技能,应对复杂的交通情况,保证行车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使读者轻松地学到非常实用的行车知识和技能,从而很快地提高驾驶技术。
参与本书编写的有刘毅、刘东风、朱伟杰、韩明义、周碧荷、刘宏伟、刘霞、别桂华、王国杰等。本书在编著过程中还得到李生、王威、赵云峰、王静等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系列丛书是我们在汽车图书编写上的一种尝试,受自身条件和水平所限,书中肯定还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宝成工作室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