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我国治理黄河与水利工程胜利竣工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治理黄河与水利工程胜利竣工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根治黄河(治理黄河与水利工程胜利竣工)/共和国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学亮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共和国故事”系列丛书中的一册,选取了我国治理黄河与水利工程胜利竣工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详细讲述了治理黄河与水利工程胜利竣工事件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内容推荐 《共和国故事》是一部反映共和国60年伟大建设实践的大型历史故事丛书。它从多个视角,多个侧面来解读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它汇集了我国治理黄河与水利工程胜利竣工事件中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细节事件12个。如:毛泽东决心根治黄河;成立三门峡水利工程局;周恩来到三门峡工地视察;修建刘家峡水电站等。 目录 一、决策与规划 毛泽东决心根治黄河/002 成立三门峡水利工程局/018 周恩来到三门峡工地视察/025 二、勘测与设计 艰苦勘察黄河源头/042 精确勘察黄河沿线/049 设计三门峡水利枢纽/057 三、施工与建设 修建刘家峡水电站/072 修建三门峡水电站/079 山东黄河整治工程胜利完工/089 治理河南黄河河道/095 治理无定河流虫戋/099 修建青铜峡水利枢纽/105 试读章节 毛泽东决心根治黄河 1952年10月,毛泽东在罗瑞卿、滕代远、杨尚昆、李烛尘、荣毅仁等陪同下,利用中央批准他休息一周的时间,沿黄河下中游溯源而上,对山东、河南和沿平原省境内最容易泛滥、决口以及防泛、引水灌溉建筑等,进行了深入的巡访调查。 10月27日15时,毛泽东在许世友和山东省、市委主要领导的陪同下,巡视了山东黄河在历史上频频决口泛滥的地段泺口方向。 毛泽东下车后,省委的领导立即向毛泽东介绍说:“泺口又名洛口,因为古泺水而得名,在济南市北历县境内,山东名泺,幽州名淀,泺与泊通,所以梁山泊也叫梁山泺。泺水源出济南市西南,北流至泺口入古济水也就是今天的黄河水道。” 省委领导接着对毛泽东说: “历城北部沿黄河地区是一段狭长的地带,其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1.5至2.5公里,有耕地面积25万亩,包括以泺口为重点的吴家堡、西沙、药山、新城、鹊山、华山、卧牛、坝子、娄家、河套、杨史道口、鸭旺口等15个小乡的十几万群众生活在这里。 “自古以来,由于黄河的泛滥、变迁、改道致使泺口一带的河底淤高,地下水位上升,再加上汛期南部山洪下泄,小清河排泄不及顶托倒灌,使这里15万亩土地越变越坏。历城旧县志已有‘野生碱卤,地尽不毛’的记载。” 直至解放前,这里还流传着反映黄河水患的一首歌谣: 春天一片霜,夏天明光光。 豆子不结荚,地瓜不爬秧。 毛泽东听到这里说:“黄患!把这里的人民搞得太苦了。” 停了一下,毛泽东又问:“济水源出何地?” 山东省委领导说:“据汉书《地理志》和《水经》记载,济水自河南荥阳以北,分黄河东出,流经原阳县南、封丘县北,至山东定陶县西,折东注入巨野泽。又自泽北经梁山县东,至东阿旧治西,自此以下至泺口,就归入了现在的黄河河道。” 毛泽东接着问:“泺口从古以来就常常淤断么?” 省委领导继续说:“对,是这样的,自泺口以下至海,略令小清河河道……金代以后,自汶口至泺口一段遂成为以汶水为源的大清河。《春秋·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南宋初,伪豫堰泺水东流,因此,自堰以东,就形成了最容易泛滥的地段。自古至济南解放前,这里曾经发生过数不清的屡淤屡断、屡断屡疏的情形。甚至还发生过决口以后,连续七八年到二十多年都堵不住的灾难。为了制止这种恶性循环,我们在此修了堵大坝。” 毛泽东听到这里,他面向泺口,凝视着奔腾下泻的黄河水势,甩开许世友独自在堤坝上走来走去地思考着。 许世友走过去问道:“主席,您在想什么?” 毛泽东说:“我想,用引黄河水的办法,把那首民谣中所说的‘一片霜、明光光、不结荚、不爬秧’的十几万亩卤碱地,改成稻田种水稻,变害为利行不行?” 许世友高兴地说:“好极了,给他们说说去。”许世友将省、市委的领导招呼过来。 毛泽东对随行人员说:“历县泺口,自古以来的黄河道,屡次淤断,屡次修复,自从你们修了这堵大堤坝以后,那种在历史上屡淤屡断,屡断屡疏的恶性循环不见了。这样的事情,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才能做到。如果用引黄河水的办法,将泺口这一带的十几万亩卤碱地,改为稻田就更好了。” 省、市委的领导们说:“我们一定试试看。” 其实,早在1947年10月,毛泽东在陕北那片厚重的革命圣地上和黄土地上转战的时候,他虽然日理万机,但仍然关注着黄河。 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将根治黄河的心愿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有一次,在部队进驻陕甘宁边区的一个小镇时,毛泽东着手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重新修订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后,就未经组织批准,带上几个警卫,偷闲地奔赴葭县城看黄河去了。 毛泽东在黄河岸边,注视着奔腾直下的一团团黄色的水雾,不由得百感交集,突然大手一挥,自言自语地说: 自古道,黄河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言论,是因为没有站在高处看黄河的缘故。站低了,便只见洪水不见河流。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不谈五千年,只论现在,没有黄河天险,恐怕我们在延安还待不了那么久……将来全国解放了,我们还要利用黄河浇地、发电,为人民造福,那时,对黄河的评价就要改变了! 毛泽东还说: 我们可以藐视一切,但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黄河的事业,是从1946年开始的,在解放战争年代,渡过了艰难的岁月。 P2-5 序言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新中国已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60年是短暂的,但这60年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60年的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60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沧海一粟。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却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来说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故事》。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0年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