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916-1928年的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赵焰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赵焰,中国作协会员,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出版散文集《思想徽州》《千年徽州梦》《行走新安江》《男人四十就变鬼》《平凡与诗意》《萤火闪烁》等;中短篇小说集《与眼镜蛇同行》;长篇小说《无常》;电影随笔集《夜兰花》《蝶影抄》;历史传记“晚清三部曲”(《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以及历史随笔《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等。 后记 东方出版社历经数载,将这本《晚清之后是民国》重 出修订,嘱我再写后记。我应允了,回头翻看此书,不由 想起当初写作的艰难——如果中国是瓷器,那么,晚清之 后的民国,就是瓷器重重摔在地上,成了一地鸡毛。面对 碎散一地的瓷片,我的任务就是将之一一拾掇起来,拭去 尘土,修补粘贴。其中的费心和焦灼,可想而知。那几年 ,我的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这一项事情上,现在回想起来 ,仍然心有余悸。 可是这一项工作,毕竟是有意义的——那一尊古旧瓷 瓶,总算基本复原,可见轮廓原貌。我从时空中抢回了这 一段事实,其中意义,如同电影《尤里希斯的凝视》—— 那一个人终于找回了那盘旧年代的电影纪实胶片,让那一 段远去的历史不再渺茫。 真正的好东西,不仅有文字的意义,还有历史、时间 以及光影的意义。 是为后记。 赵焰 2018年12月18日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从头再来(1916—1917) 黎元洪就职 黎元洪其人 段祺瑞的心思 府院之争 五周年庆典 第二章 参战的风波 艰难的选择 督军们的算盘 徐州会议 张勋进京 第三章 仲夏的闹剧 复辟开始 南北夹击 向德宣战 南北对峙 潜在的激流 危险的黑森林 北方的大事件 第四章 安福系的胜利(1918) 继续南征 安福系的胜利 谁当大总统 我们也是战胜国 代表团出征 启动南北和谈 全方位的变化 第五章 多事的春天(1919) 五四爆发 巴黎和会上的失落 杜威来到中国 那个春天的人与事 外部的另一场战争 巴黎和会的影响 收复外蒙古 余波未了 临终的告别 第六章 向左转(1920—1921) 混乱与困惑 戏剧性的直皖战争 纸上的论战 罗素来华 乱象丛生的时光 呼唤革命时代 第七章 好人政府(1922—1923) 第一次直奉大战 呼唤“好人政府” “好人”重新出山 临城大劫案 驱黎政变 曹锟当选 孙中山和苏俄携手 再左转 第八章 乱世来到(1924—1926) 泰戈尔来华 吴将军如日中天 冯玉祥釜底抽薪 驱逐小朝廷 段祺瑞再度出山 孙中山北上 段祺瑞的无奈 莫名其妙的战争 最后一次下野 山雨欲来 东北虎 胡适也去了苏联 第九章 末日来临(1927—1928) 《时代》笔下的1927年 上海的“征服者” 末日危机 蒋冯联手 美国开始支持蒋介石 吴佩孚入川 一个时代的消失 尾声 附录 本书主要人物简介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历任国家元首名录 北京政府历任国家首脑(国务院总理)名录 1916—1928年中华民国大事记 再版后记 精彩页 楔子 1916年6月袁世凯出人意料地死去,在中国的震动是全方位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就是,那种属于旧时代,闪烁着重金属光芒般的威慑力和权威失去了。先是皇帝消失了,道统消失了,原先附诸偶像之上的神秘东西,如雾霭一样慢慢褪去;而现在,以权威的形式替代偶像和道统的袁世凯也消失了。仿佛一个意外结局,连袁世凯自己都没有回味过来,还没来得及伤心或者悔恨,就破碎不再,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民国成立后,身为共和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像一只山林中的老虎突然置身市井闹市一样困惑和悚然。袁世凯与时任内阁总理秘书的顾维钧有过这样一次谈话——袁世凯问留美博士顾维钧,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共和国?顾维钧的回答是,“共和”意味着“公众的国家或者民有的国家”。袁世凯困惑地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明白。袁世凯的担忧是,作为中国老百姓,他们能理解这些道理吗?袁世凯举例说,中国女仆打扫屋子时,会把垃圾倒在大街上,她所关心的,只是自己屋子的清洁,至于大街上脏不脏,她不管呢!顾维钧说,民众的无知可以通过教育、法律、制度等来推动发展。袁世凯说,那岂不要几个世纪?——后来的顾维钧由此认为,袁世凯并不懂得什么是共和国,也不知道共和国为什么优越,而且他根本没有实现共和或民主的愿望。 袁世凯的担忧和几个世纪的转变之说,如今看来并非毫无道理。事实上,辛亥革命带来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共和国,那种匆忙之中仿效西方建立的宪政更像是空中楼阁,甚至连倡导者也没有系统而全盘地规划,就匆匆上阵了。很少有中国人听说过共和,甚至连总统这个名称也是第一次听到,也不知道这个称谓与国家的关系,更不要说承认他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了。一切都是先天不足,辛亥革命来得如此突然,等到共和国建立,才发现根本没有机会对中国民众普及现代社会的公民教育。对于专制的警惕,对权力的制度性制约和平衡、程序公正的意义,这些现代民主社会最基本的常识,中国人依然陌生。英国驻华使馆武官柏来乐说:“在中国遥远西部地方的居民,对于政府是帝制还是共和,可能感觉不到任何差别,因为这个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不会影响到构成中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苦力、车夫等的生活。扰乱给盗匪以一个大机会,他们是危险的大根源。贪污的流弊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是如此之深,结果我怀疑它是否能在一个世纪以内铲除。”英国驻南京领事伟晋颂在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信中写道:“值得说明的是,此地的下层人士中,通常谈到孙文博士是新皇帝,他们不了解总统这个专门名词,认为它只不过是更高头衔的一个委婉的说法。”在溥仪的洋师傅庄士敦看来,袁世凯称帝的失败,与其说人们反对帝制、拥护共和,倒不如说人们反对的是袁世凯做皇帝。“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但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都没有……袁世凯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实在见得多数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在庄士敦眼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的说法根本不曾得到过证实,大部分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共和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他们的生活和前途会随着共和制的建立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因此对共和制的优劣毫不关心。 辛亥革命之后,很多人都满怀希望地把中国看作是“另一个美国”,但从辛亥革命后北京政府的组成人员结构来看,这是一座建立在沙丘之上的“象牙之塔”。它很漂亮,像模像样,不过稍有判断力的人都知道它缺少相应的基础。辛亥革命没有触动到社会的基础,传统专制势力仍旧猖獗,民众依旧愚昧,“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把持政权的依旧是前清时期的官吏和乡绅。让民众们感到不适应的是,“国”不属于“家”了,没有了皇帝,“国”只是交给了一个叫作“总统”的人管理。对于所谓国会的运作,行政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绝大多数中国人更是一头雾水。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关于美国政体的引进,实在是“迷信”的产物——引进这套体制的人,坚定地相信它会给中国带来光明的未来,故而以一种体验试验来加以改变。它是如此匆忙,也是如此决绝,少了诸多过渡和缓冲,以及相应的准备。严格说来,一套制度的引进,需要必要的准备、酝酿和试验过程,然后再以坚决的态度和足够的保证来扎实地推进。虽然这种共和的方式使得美国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先进大国,但对于中国来说,也许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并且伴随着无休无止的纠缠和动荡,绝不是“立竿见影”的那种。 P1-3 导语 古老的东方帝国一跃成为亚洲最早的共和国,却仿佛陷入一座现代化的迷宫。远在欧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近在眉睫的五四运动、“好人”黎元洪、铁腕段祺瑞、辫帅张勋、玉帅吴佩孚…… 政治与军事的权衡,经济与文化的博弈;个人与群体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冲突……1916—1928编年史的全景再现,包罗万象的大历史之网,重回现场,读懂一个从封建结局走向共和开端的北洋时代。 内容推荐 本书以1916年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为起点,至1928年北洋政府终结及“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重归统一为终卷,以清晰的脉络和叙述,客观的视角和立场,全景展现从晚清至民国之大变局,描绘出了一幅惊心动魄的近代中国编年史长卷。作者笔下包罗众生万象,为这一变革与迷茫、振奋与悲怆并存的时代织出一张历史之网,带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重新审视一个从封建结局走向共和开端的北洋时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