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从引才转向聚才
两年前,当被记者提问“在创业的过程中,最大的阻滞在哪里”时,胡如意毫不犹豫地表示是“人才”。
人才之困,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来说,无疑就像划船没有桨。为此,近两年,胡如意频繁打着“飞的”去世界各地招揽人才。公司成立伊始,竞成就先后从英国、德国、加拿大引进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搭建了一个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高端平台。公司目前已有全职技术人员96人,其中“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院士1人、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0名,公司核心成员50%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多年的行业经验、多项PCT和国家授权专利。
“高端人才可以用高薪留住,相比较来说,更难留的是中端人才”,胡如意说,产业基础和城市软实力是吸引中端人才留在企业长久工作的关键,但是目前这两点是温州比较欠缺的因素。这几年,温州市政府对于高端人才的引进可谓不遗余力,然而高端人才没有配套的中端人才的辅助,很难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
在人才领域,除了自主招聘外,竟成也开始通过与国内外院所、科研机构的合作,来解眼前之困。在2016年6月16日,竞成与美国巴斯特能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就水体修复及相关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利用系统技术开发、空蚀技术在地表水和工业污水中的应用等领域开展合作。而早在2014年,竟成便与英国最大的家庭污水处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专业生产一体式污水处理装置的wPL公司联手,共同引进国际生产线,投资生产污水处理环保设备,引进国际人才和先进技术,在温州建立示范基地。
人才工作,多管齐下。2015年,竞成环保与水处理膜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增及其率领的浙工大团队强强联手,成立竞成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团队以政府的“五水共治”战略为指导方针,积极开展好氧颗粒化污泥和MBR处理工艺耦合技术的开发研究,通过研究MBR反应器中好氧颗粒化污泥的形成条件、MBR运行参数的调整、颗粒化污泥使用过程中MBR反应器膜面污染机理等,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好氧颗粒化污泥——MBR耦合技术,并应用于有机废水的无害化处理。为确保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双方确定,在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申请成立竟成博士后工作站,由浙工大派博士后入驻。
在竟成环保的发展过程中,胡如意在英国工作时的上司,越南裔英国人李宋博士,是经常和他并行的伙伴。四年多前,在胡如意决意回国的时候,上司李宋曾对他说,再坚持做3年,这样就有10年的海外工作经验、欧盟大型科研项目全程的管理经验和争取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的机会。
但是,当胡如意不得不马上回国的时候,李宋却愿意提前退休,并在2014年全职进入竞成担任技术总监,帮助他最喜爱的学生一起创业。问及原因,李宋说,“这个聪明、努力、求知欲强、积极上进的青年,让我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在温州,我还能找到自己这份专业的新价值。”
回国生活由安逸偏向责任
在胡如意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得最多的地方是温州市图书馆。尽管工作忙碌,他依然保持着每周泡两次图书馆的习惯。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无数被贴上“成功人士”标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是优秀的时间管理者。“你现在问我两年前的今天在做什么,我都可以回答你。”从学生时代开始,胡如意便一直有“时间管理”的习惯,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时间都是怎么花的。在上研究生的一年里,他更是细致地记录了自己每一个小时时间的使用情况。这个习惯,被他一直保持到现在。
就在前几天,胡如意作为海归代表受邀参加电视台节目录制聊归国感受。归国近五年,他笑着调侃自己面临两个“三高”问题。“三高”其一,即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各项指标升高,他将其归因为创业生活压力大、任务重所致;其二则是指市场机遇高、政策红利高、幸福指数高,他认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适逢其时。
而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的一分子,胡如意觉得各地政府一系列的引才计划对广大的海外留学人员来说是一大机遇,他自己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正是因为好的人才政策和政府服务,才促使竞成环保稳步成长。“因此,对于海归们来说,如果国内有好的平台和项目,回国发展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胡如意建议。
国外的生活潇洒恣意,国内的生活也是幸福感十足。
“在国外的我应该是开心大于幸福,因为国外压力小,生活质量高。而回国后,我应该是幸福大于开心。虽然工作压力和责任大了,但是能为他人做的事也更多了。这也是我一直觉得成长最大的好处和赋予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存在,身边的人可以活得更好。一个人的开心比不过一群人的幸福。”关于回国的感受,胡如意如是说。这大概也代表了很多海归的心声。
P27-29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我省人才发展事业驶上快车道,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创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人才强省优势开始更多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集中反映十八大以来人才在浙创业创新先进事迹,展示浙江人才生态建设成效,我们选编了全省部分优秀人才的生动故事,出版《星耀之江——浙江优秀人才故事》一书。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振鹤同志欣然为本书作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姚志文同志审定了书稿,张旭明、许为民同志负责统稿,黄勤乐、徐曼、张朝雄、苗青、许春良、章荣明、戴蘅钰等同志参加了本书的编辑工作。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等有关新闻单位的积极配合,浙江省人才发展研究院及浙江大学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时间又比较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8月
高水平谱写浙江人才篇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重大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形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精彩的“人才篇”。
之江两岸,是人类发祥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就是英雄辈出、人才荟萃之地。浙江省委历来具有重才爱才的优良传统。200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将人才强省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主持召开第一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又专门勉励我们,“浙江的人才优势要继续巩固和发展,还要与时俱进、更上层楼”。历届省委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定下的路子,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人才强省进入新阶段、迈上新台阶。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当今世界的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生态的竞争。浙江顺应全球人才竞争趋势、立足人才发展规律,旗帜鲜明提出以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为统领,高水平推进人才强省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高层次人才进入快速集聚期,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72人、省“千人计划”1570人,带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0余万人,初步形成“近悦远来”的引才用才新格局。人才改革进入密集施工期,省市县三级出台人才新政200余个,体制坚冰开始融解,放权松绑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管人才制度优势进入集中发力期,重才爱才氛围不断浓厚,齐抓共管的机制日益完善,人才工作合力显著增强。
业以才而兴,才以用为本。人才引得进,关键还要用得好。浙江始终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人才与企业连起来,与事业连起来,引导广大专家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省委重大需求、面向改革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过去5年时间,浙江在全球经济错综复杂、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生产总值实现年均增长7.9%,呈现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在这过程中,人才功不可没。《星耀之江》一书中的50名专家人才,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有的放弃高薪、远离妻儿,回到国内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有的年少志高,小小年纪就做出了一批让世界惊叹的成果;有的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深耕专业,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有的把高科技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并成功上市……从这些色彩斑斓的故事中,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专家、人才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的创业创新之行,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的内涵,成为引领后人继续前行的启明星。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以“两个高水平”的优异成绩,谱写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浙江篇章。完成好这项崇高的事业,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作支撑。为此,省委把人才强省作为“四个强省”工作导向之一,强调要舍得下本钱,放得开手脚,谋划实施一批最能补齐发展短板、最能激发潜在优势的重大人才举措,进一步形成聚天下英才共建浙江、发展浙江的良好局面。省委书记车俊同志反复强调,“浙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这些都表明了省委求贤如渴、爱才如命的鲜明态度,奏响了浙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强音。
对广大人才来说,浙江之今日,今日之浙江,就是一个担起历史重任的最好时代,就是一个实现报国之志的最佳机遇,就是一个施展毕生才华的最大舞台。我们欢迎天下英才来浙江创业、来浙江发展、来浙江圆梦,我们希望更多优秀人才在浙江脱颖而出,更多千里马在浙江自由驰骋。
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抵达多远的未来。昨天的人才故事,是为了启迪今天正在奋斗的人们。我们编写《星耀之江》一书,就是希望读者能从中学习人才身上闪耀的崇高品格,体悟故事背后的创业创新之道,汲取更多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共同谱写高水平浙江人才篇章。
浙江省各县(市、区)按照“走在前面,干在实处”的要求,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实践中涌现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人才故事。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的这本《星耀之江--浙江优秀人才故事》从全省90个县(市、区)提供的案例中,按照代表性、典型性、可学习性、有特色的原则,遴选出典型案例,组织媒体记者专题介绍人才故事。本书可以为各地县级人才部门更好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和抓手。
中共浙江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的这本《星耀之江--浙江优秀人才故事》讲述了近50位浙江专家人才的故事。他们有的放弃高薪、远离妻儿,回到国内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有的年少志高,小小年纪就做出了一批让世界惊叹的成果;有的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深耕专业,一辈子专注一件事;有的把高科技企业搞得红红火火,并成功上市……从这些色彩斑斓的故事中,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专家、人才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