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背后有彩虹》入选的每一篇文章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国内一线杂志超人气作家的优秀作品,作者把生活里最真切、最至情、最让人心暖的人与事,一滴滴洒满现代人渐行渐远的感情荒漠,勾动人性深处最轻微的感动!
《笑容背后有彩虹》作品中或是他们的亲身经历,或是他们对生活的体悟,或是他们细微地体察,让我们发现每一天,原来都有感动我们的人和事,并激励我们,给我们心灵最深处带来震撼。母爱的伟大、友情的至真、爱情的崇高、他人的关怀、生活的体验和偶然的顿悟,所有一切娓娓流露于笔端,让人感到阵阵暖意。使我们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人性的善良与崇高。所有一切细细品读,让人不时自省而宽慰、而每一个小小的哲理,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笑容背后有彩虹》入选的每一篇文章为《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国内一线杂志超人气作家的优秀作品,包括《感激一杯温开水》、《那个声音抚摸过我的青春》、《因为她是母亲》、《纸币花》、《掌心化雪》、《爱的篝火》、《生活赐予善念的奖赏》、《生命的绝唱》、《感恩铭记的心》、《请时刻惦记着他们》、《爱的馈赠》等故事。
他们俩在山顶作了短暂的停留之后,便又小心翼翼地踏上了下山的道路。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没想到真的就发生在了他们的身上。下山不久,辛普森突然一脚踏空,身子失去了平衡,噌的一声就从陡坡上滑了下去,下落的过程中,他的左腿膝盖骨被一块凸起的岩石撞得粉碎。耶茨一手抓住岩钉上的绳子,一手抓住辛普森系在腰间的绳子,迅速地控制住了辛普森的下落。他舒了一口气,当知道辛普森的左腿已不能走路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在如此陡峭的山路上和如此恶劣的天气中,他不能再有任何疏忽,只要再有一丝的不慎,就有可能导致两人的死亡。耶茨牢牢地抓着一头系在辛普森腰间一头连着自己的绳子,一步一步地下移,终于他们看到了希望:快到山脚了。此时,两个人都是又渴又饿,体力差不多都已耗尽。就在这时,耶茨突然感到系着辛普森的绳子剧烈地摇动起来,开始的时候,耶茨想控制住绳子,可马上他就明白自己已经控制不了了,辛普森的下面是~道很深的裂缝,他直向裂缝滑下去,耶茨也被拉着下滑起来,根本稳定不住脚步,他立刻意识到这样下去,两个人都必死无疑,于是,就在这决定生死的一刹那,他急速抽出小刀割断了系着辛普森的绳子,辛普森掉下去了……
下山后,耶茨怀着悲痛和悔十艮的心情,马上到辛普森掉下去的那个裂缝处寻找。他在茫茫的大山中转了三天,也没能找到辛普森的身影,就在他放弃了寻找的希望准备打包离开的时候,突然听见他们临时搭建的帐篷上方有叫声,他马上j中了出去,正是看见他立刻就昏迷过去的辛普森。原来辛普森掉下裂缝时,被山崖上突出的山岩挡了几次,延缓了下降的速度,幸运的是他又落到了一堆很厚的积雪上,虽伤得不轻,却躲过了一劫。清醒后,他忍着剧烈的疼痛朝前爬了七英里,直到耶茨听见他的呼救声。
辛普森虽然侥幸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这次事故却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两年之内,他在医院里做了五次手术,夜夜都被关节的疼痛折磨得睡不好觉,除此之外,他还经常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颤抖。这还不是他最大的痛苦,最让他悲伤的是他这辈子再也不能登山了。
如果说辛普森的痛苦都是来自于躯体,那么,加在耶茨身上的却是让一个男子汉无法忍受的心灵的痛苦。回到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后,没有人理他,人们都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是置朋友的生死于不顾的小人,没人叫他西蒙·耶茨,当面、背后都称他是“割断绳子的人”。耶茨也是一个血性男儿,怎能忍受这样的羞耻呢?他想解释什么,然而,没有人愿意听。他在日记中曾写道:“人们总是带着鄙视的眼光看我,在他们的眼中,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我受不了,受不了啊!”在这样的情绪下,耶茨忍着极大的心灵痛苦,放弃了他酷爱的登山运动,离开了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搬到了一个小村庄上,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不敢碰到熟人,他害怕他们那种让他心灵颤抖的目光。
辛普森出院以后,来到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来看耶茨,才知道在耶茨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他试图告诉人们,在当时的情况之下,耶茨的选择可以说是最最明智之举,在自己滑向深深的裂缝的时候,他为什么也要作出不必要的牺牲呢?然而,没有人愿意听他的解释。他又来到耶茨的隐居地,对耶茨说:“我已经没有登山的条件了,但我还是热爱着登山这项运动。我不希望一个和我同样热爱登山,而且有攀登高峰勇气的人因为我的缘故而放弃登山。”耶茨流着泪紧握着辛普森的手说:“对于你的理解和宽容的心怀,我深深的感动,并向你说一声谢谢!然而,人们愿意理解我在当时的情况下所做的选择吗?”辛普森稍稍做了短暂的思考之后坚定地说:“我相信,不需要多长时间人们就会对你作出新的认识!肯定会的。”在说这话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要为耶茨写一本书,叙述他们俩登山的全过程,让人们置身空旷的险山之中,设身处地来感受一下他们当时所处的境况,那么人们一定会理解耶茨的行为的。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辛普森立即联系了伦敦~家著名的出版公司的一个编辑,这个编辑非常支持他的做法,于是,辛普森一鼓作气,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感受空旷》的初稿,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1988年该书正式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在书的首页上,辛普森还特意写上了这样的一殴话:“希望读者在看《感受空旷》时,不要断章取义,只把注差力集中在耶茨割断绳子的那一段上。我写这一段,只是想把事件完整地呈现出来,我希望读者也能从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当时的状况和行为。”这本书不但在登山者中间,也在不熟悉登山的人群里引起了共鸣。这本书之所以引起如此的轰动,不仅因为它让读者们感受到了登山运动中的冒险情节、英勇行为、痛苦经历和死里逃生,更有引发读者无限思索的耶茨割断绳子的举动。读了该书后,许多人都给耶茨写信,表示对他当年割断绳子一事的理解,曾经羞辱过他的登山者,也纷纷来信向他道歉。读着辛普森的《感受空旷》和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来信,耶茨又一次流下了热泪。朋友的良苦用心,怎不让他感动至深?不久,设菲尔德登山俱乐部又一次把耶茨请了回来。从此以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登山运动中。他经常举办有关登山运动的讲座,开创了一个登山运动公司,带领众多登山爱好者攀登喜马拉雅山或南美的一些山脉。在他的培养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登山选手诞生了。他说:“我现在登山不仅是满足自己的征服欲望,也是在完成辛普森的心愿。虽然他不能再登山了,但是我要帮他完成他应该攀登的那一部分。”
辛普森的《感受空旷》推出后,销量很快就超过了一百万册。由于该书写作手法和内容的特别,不久就获得登山纪实性文学的最高奖项——“塔斯科奖”,后又获得了“英国非小说类文学奖”,它还被列为描写登山经历的巨著之一。面对这样的成绩,辛普森觉得很意外,但他也很快从中找到了自己未来生活的方向,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他说:“登山一直是我的最爱。尽管身体不允许我再从事这项运动,但是我的思想却从未放弃过这份热爱。所以我要把这份热爱全部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他写作很勤奋,1992年,出了一本名为《液体人》的小说,反响也特别的好。之后,他又创作了自己的第二本纪实小说《幽灵的游戏》,再次荣获多项大奖。以后,他又陆续创作了四部纪实作品,逐渐奠定了他“纪实作品大师”的地位……
一本为朋友写的书《感受空旷》,就这样重塑了两个人的生命和未来。到目前为止,辛普森和耶茨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他们每年都会见上几次面,聊聊彼此的生活近况和取得的成绩。有一次他们道别的时候,耶茨说:“我们又要分开了!”辛普森笑着说:“不,我们的心会永远跳在一起的。不要忘了,当你登山的时候,我正通过你的眼睛望着远处的山峰呢!”P10-13
每一个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都有可能蕴藏着惊喜的发现。每一篇呈现在纸上的文字,都有可能启发我们的思维。每一个小小的哲理,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庞洁《美文》下半月编辑部主任
这是这样的一本书:告诉你不要屈居阴暗的谷底,告诉你不要放弃攀登,告诉你不要去指责太阳光不肯普照。她打扫了天空,等着你去请来太阳!
——朱成玉《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温暖的文字,执着的情感,善良的力量。
——孙道荣《萧山日报》副刊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