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昆虫记(典藏版)/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法)法布尔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千万不要以为它只是一本简单的科普小册子。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它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经典著作。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

内容推荐

本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医生的观察记录。原书共有十大卷。 书中对于人们平常较少见到的昆虫,做了详细的说明;对法布尔时代法国的一些风俗习惯,也做了随机解说,并且补充了现代昆虫学家的一些观点。它是一本了解自然,了解昆虫的通俗易懂的经典科普读物。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蝉

 寓言中的蝉与蚁

 蝉的地穴

 蝉的蜕皮

 夏日炎炎听蝉鸣

 产卵与孵化

第二章 红蚂蚁

第三章 螳螂

 修女螳螂的捕食

 螳螂的窝

 卵的孵化

第四章 白面螽斯

 白面螽斯的习俗

 白面螽斯的产卵和孵化

 白面螽斯的发声器

第五章 绿色蝈蝈儿

第六章 蟋蟀

 蟋蟀的住所和卵

 蟋蟀的歌唱和交尾

第七章 蝗虫

 蝗虫的角色和发音器

 蝗虫的产卵

 蝗虫的最后蜕皮

第八章 栎棘节腹泥蜂

 猎物保鲜的奇迹

 高明的杀手

第九章 黄翅飞蝗泥蜂

 筑巢

 匕首三击

 幼虫和蛹

第十章 郎格多克飞蝗泥蜂

 捕猎与造房

 本能的技能

 本能的无知

第十一章 砂泥蜂

 惊人的记忆力

 砂泥蜂幼虫的口粮

第十二章 圆网蛛

 圆网蛛的结网

 我的邻居圆网蛛

 带黏胶的捕虫网

 圆网蛛的电报线

 蛛网的几何学

 交尾与捕猎

 圆网蛛的产业

第十三章 萤火虫

 萤火虫的捕食手段

 萤火虫的灯

后记

试读章节

让我们替这个被寓言诬蔑的歌手昭雪吧。我承认蝉是个讨厌的邻居,每年夏天,上百只蝉来到我门外两株梧桐树上,,从日出到日落,刺耳的聒噪,令人头昏脑涨的合奏,使你无法思索,简直是身受酷刑。

蝉与蚁有时确实有关系,但这关系同寓言所说的正相反:蝉从不靠别人的帮助生活,从不到蚂蚁门前乞食;相反是蚂蚁受饥饿所迫,向这位歌手求乞。我说什么,求乞!是的,掠夺者是没有借与还这种习俗的,蚂蚁剥夺蝉,无耻地抢劫它。这种劫掠,人们还不清楚,得解释一下。

7月间,普通的昆虫在干枯萎谢的花朵上找不到饮料,干渴无力,可蝉对缺水却满不在乎。它用它那尖如钻针的喙刺穿一个取之不竭的饮料桶。它坐在树枝上,一边不停地歌唱着,一边钻通坚固平滑、汁液饱满的树皮,将吸管插进桶孑L,然后一动不动地畅饮着。

我们再观察一会儿,也许就会看到意想不到的灾难。许多干渴的昆虫,胡蜂、苍蝇、球螋等,更多的是蚂蚁,在它身旁转悠着。它们发现了渗出液体的饮料井,便一拥而上,围着甜蜜的钻孔,起初还有点儿小心翼翼,只是舐舐渗出的汁液;身材最小的为了走近清泉,钻到蝉的肚子下,蝉宽厚地抬起脚,让这些不速之客通过;身材大的,急不可耐地跺着脚,迅速抢了一口便走开,到邻近的树枝上兜一圈,然后便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刚才还谨慎小心,如今却变成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要把凿“井”的蝉赶走。

在这群强盗的进犯中,最顽强的是蚂蚁。它们咬着蝉腿,拖着蝉翼,爬上蝉背,戳着蝉的触须,我看到一只大胆的蚂蚁居然抓住蝉的吸管,拼命要把它拔出来。这个巨人被这些小人弄得心烦,无法忍耐,终于放弃了“水井”,向拦路抢劫者射了一泡尿逃走了。对于蚂蚁来说,这种极端的蔑视算得了什么,它的目的达到了,成了“井”的主人;虽然由于没有水泵从“井”里抽水,“井”很快干涸了,树汁很少但美味可口,这毕竟终有所得。等待有机会时,再以同样方式来饱饮一番吧!

可见,事实真相把寓言所虚构的角色颠倒了过来。肆无忌惮不惜进行抢劫的是蚂蚁,而甘愿与受苦者分享收获的勤劳生产者则是蝉。五六个星期的欢乐之后,歌手身衰力竭,从树上掉落,太阳晒干了它的尸体。蝉翼还在尘土中颤抖,就被蚂蚁这伙强盗拖来拖去,剪断了躯干,肢解了尸体,分成碎屑,充实了它们的存粮,这便是这两种昆虫之间的真正关系。

P4-5

序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 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后记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股《昆虫记》热。最初广州花城出版社请我节译《昆虫记》,以《昆虫的故事》的名称出版,受到读者的欢迎。以后花城出版社想出版《昆虫记》的全译本,我一个人力有未逮,便由几个人共同努力,终于在2001年将全译本奉献给读者。2007年,这部《昆虫记》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等五个单位评为广东省首届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这次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组织编辑“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希望我给予支持。考虑到为少年儿童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从《昆虫记》的全译本中选了一些中国少年儿童比较熟悉的昆虫,做了一些增删修改,对作品与作者做了更多的介绍,以飨读者。

书评(媒体评论)

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我们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类的运命,受得深切的铭感。现在见了昆虫界的这些悲喜剧,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的远亲——的消息,正是一样迫切的动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

——著名作家周作人

在法国十八九世纪,热衷于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写成文学式著作的生物学家。多到不可胜数,何止法布尔一人。可是只有法布尔的《昆虫记》流传最久最广。这绝非偶然。原因就在于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这些微不足道的昆虫。这就是《昆虫记》充满人情味的理由。《昆虫记》充满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所以使广大读者深受感动。

——著名翻译家 罗大冈

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法布尔。

——著名评论家鲁枢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3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