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1 公民和公民意识的概念
1.1 何为公民
1.1.1 公民概念
1.1.2 公民与国民、人民、臣民不同
1.2 何为公民意识
1.2.1 公民意识的概念
1.2.2 公民意识的基本内容
2 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
2.1 促进人的科学发展
2.1.1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首要价值
2.1.2 马克思主义入学是人的发展思想的精华
2.1.3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发展思想
2.1.4 人的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入学的直接继续
2.1.5 公民德性的完善就是人的科学发展
2.2 培养公民六大理念
2.2.1 基础性理念
2.2.2 手段性理念
2.2.3 目标性理念
2.2.4 六人理念之间的关系
3 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公民德性
3.1 德性概念的理解
3.1.1 德性存在:人的关系
3.1.2 德性目标:人的发展
3.].3 德性追求:真善美
3.2 公民德性的概念和层次
3.2.1 公民德性概念
3.2.2 公民德性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3.2.3 公民德性的层次
3.3 公民德性的类型
3.3.1 公民道德德性
3.3.2 公民理智德性
3.3.3 公民实践德性
3.3.4 公民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和实践德性的关系
3.4 中小学生公民德性的培养
3.4.1 德性伦理现状的思考
3.4.2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公民德性的培养
4 中小学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分析
4.1 关于公民身份意识
4.1.1 现状
4.1.2 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
4.1.3 对策建议
4.2 关于公民权利意识
4.2.1 现状
4.2.2 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
4.2.3 对策建议
4.3 关于公民义务意识
4.3.1 现状
4.3.2 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
4.3.3 对策建议
4.4 关于公民参与意识
4.4.1 现状
4.4.2 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
4.4.3 对策建议
5 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路、方法、途径和环境
5.1 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路
5.1.1 扎根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5.l.2 借鉴西方,培养理性精神和科学态度
5.1.3 立足现实,造就现代公民
5.2 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5.2.1 政府推动是关键
5.2.2 公民意识教育要进课堂
5.2.3 设置、培养公民教育专职教师
5.2.4 拒绝应试化的硬性灌输
5.2.5 加大公民教育教学共享资源建设
5.2.6 克服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5.3 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环境
5.3.1 民主化的政治实践
5.3.2 参与型的公民文化
5.3.3 组织化的公民社会
5.3.4 法治化的公民生活
6 公民意识教育与稳定有效的民主制
6.1 理解民主
6.1.1 民主不是什么
6.1.2 民主是什么
6.1.3 民主得以生存的一般条件
6.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制是稳定有效的民主制
6.2.1 稳定的民主制
6.2.2 有效的民主制
6.2.3 稳定有效的民主制以良好的公民意识为前提
6.3 公民意识教育之于民主制的功能
6.3.1 公民身份意识教育对于民主制的功能
6.3.2 公民权利意识教育对于民主制的功能
6.3.3 公民义务意识教育对于民主制的功能
6.3.4 公民参与意识教育对于民主制的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