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从军所著的《三国的谎言(一部最接近三国历史真相的历史书)》——一部最接近三国历史真相的历史书。罗贯中忽悠了全世界的人民。三国里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其实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千百年来首次公开挑战罗贯中和陈寿(《三国志》作者),对他们记述的三国历史提出严重质疑。并基本还原了这段被误解了1700多年的中国历史。
作者文风老辣,点评激进,读来畅快、过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的谎言(一部最接近三国历史真相的历史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三十从军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十从军所著的《三国的谎言(一部最接近三国历史真相的历史书)》——一部最接近三国历史真相的历史书。罗贯中忽悠了全世界的人民。三国里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其实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千百年来首次公开挑战罗贯中和陈寿(《三国志》作者),对他们记述的三国历史提出严重质疑。并基本还原了这段被误解了1700多年的中国历史。 作者文风老辣,点评激进,读来畅快、过瘾。 内容推荐 三十从军所著的《三国的谎言(一部最接近三国历史真相的历史书)》首先是本史书。 作者以三国历史为背景,以史志为依据,通过大量的引经据典和实证分析,结合官场、职场上的矛盾斗争对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点评,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观点,这些观点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引领三国历史的研究方向。 《三国的谎言(一部最接近三国历史真相的历史书)》又是一本关于世界观的书。 整部作品里,我们透过军事争霸、政治斗争、权力角逐的表象,看到的是作者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感悟。历史不过是作者手中的载体,而不是他的目的。本书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官场和职场中的权力角逐、权谋斗争等各种丑恶行径的鄙夷和批判,读起来畅快淋漓。 《三国谎言》还是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 作者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研究历史,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帮助善良的人们透过历史,看清现实生活中权谋者惯用的伎俩,进一步武装思想,更好地同社会上、职场上的各种黑恶势力斗争到底。 该作品集考据、史论于一体,逻辑缜密,推理严谨,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史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一定会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和更多的心得! 目录 01 被冤杀的马谡——街亭之战的真相 02 诸葛亮为何六次北伐均无功而返?——诸葛亮北伐的真实心理分析 03 关羽真的死于蜀汉内讧吗?——破解荆州之战的谜团 04 根本没有发生过的赤壁大战——火烧赤壁的六大疑点 05 三国时代的第一英雄——“三姓家奴”吕布的是非之辩 06 东吴人害死了张飞——张飞之死背后的吴蜀之争 07 诸葛亮借刀斩刘封——刘封与诸葛亮不为人知的冤结 08 曾经被拐卖过的刘禅——揭秘蜀国后主被粉白的人生 09 谁是刘备最亲密的人?——刘备造就法正的宠臣之路 10 庞统是打入刘备阵营最高层的间谍——五探庞统身上的不解之谜 11 降将孟达的人生机遇——揭秘孟达与曹丕超越君臣关系的友谊 12 姜维是蜀汉覆灭的千古罪人——蜀末军事部署大失误背后的真正原因 13 究竟是谁害死了彭羕?——揭秘一个不明不白的饭局 14 姜维降魏绝不是诈降——对姜维诈降、钟会造反的一些质疑 15 “三让徐州”是个谎言——揭秘刘备夺取徐州的真相 16 刘琮真的软弱如猪狗吗?——刘备后撤与刘琮投降的因果之辩 17 李严是怎样被罢黜的?——李严事件折射出的宫廷斗争 18 孙权为什么杀不了张昭?——张昭的谏臣之路和快活人生 19 不厚道的皇叔——孙权无法问鼎中原的真正原因 20 杜撰出来的仁义和善良——刘备“携民渡江”的真实情况 21 刘备兴复汉室是被逼出来的——曹刘两代积怨的来龙去脉 22 魏延与杨仪的闹剧是谁造成的?——诸葛亮用人伎俩的是与非 23 华佗究竟因何而死?——曹操杀害华佗的真相 24 徐庶降曹是因为受到排挤——揭秘徐庶在刘备集团的处境 25 赵云为什么一生得不到重用?——探寻赵云的困境与蜀汉政坛的黑幕 26 为最后的贵族平反——袁绍败于曹操的真实原因 27 并不存在的“三顾茅庐”——再探刘备与诸葛亮的初次相见 28 事必躬亲是诸葛亮的无奈之举——揭秘诸葛亮晚年时期的蜀汉政局 29 孙策为什么非杀于吉不可?——权力宝座之上的人性分析 30 《后出师表》是千古伪文——《后出师表》不是诸葛亮所作的三大证据 31 于禁败在打错了小算盘——“水淹七军”的真实情况 32 蜀汉为什么北伐无路?——蜀汉舍东三郡而再出祁山的真实原因 33 郭修是三国时代天下第一刺客吗?——郭修刺费祎的真相 34 强龙败于地头蛇——孟达之死背后的关键人物 35 机遇成就了“黑道青年”姜维——揭秘诸姜的忘年同盟 36 诸葛丞相的谎言——从廖立、李严的末路看诸葛亮的诡计 37 军阀割据加速了蜀汉败落——解析姜维的军阀心和割据路 38 曹操杀杨修并不是因为嫉妒——杨修之死背后的权力斗争 39 姜维是个强硬的领导——从姜维与张翼的矛盾关系看姜维的用人之术 40 货币狼烟——从五铢钱中解读三国的归路 41 到底是魏延反了,还是杨仪反了?——揭开魏延的千古奇冤 42 孙权究竟派卫温干什么去了?——从卫温之死看孙权征夷洲的目的 43 勇的是关羽,巧的是张飞——从长坂坡一役谈张飞其人 44 诸葛亮究竟隐居何处?——南阳与襄阳之辨 45 马超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吗?——探析马超“背父叛君”的真相 46 不是刘备选择了诸葛亮,而是诸葛亮选择了刘备——谈一谈诸葛亮的择业策略_ 47 诸葛亮一生为何如此谨慎?——浅析诸葛亮刀锋刃口间的仕途人生 48 是谁将诸葛亮推上了神坛?——铸就诸葛亮光辉形象的几个因素 49 被夸大的“七擒孟获”——诸葛亮南征的意图与真相 50 不得不降的刘禅——解析蜀汉不战而降的真实原因 51 诸葛亮究竟是哪个门派的?——兼谈蜀汉时期真实的社会状况 52 过度的责任心害死了邓艾——揭秘邓艾的死因 53 连弩不是诸葛亮的发明——连弩的由来和诸葛连弩的真正效用 54 木牛流马没有那么神——对木牛流马真实功能的考证 55 诸葛亮还借用了哪些人的发明——木牛流马、八阵图和孔明灯的真正由来 56 孙权和刘备从未真正结盟——揭秘孙刘两家半个世纪的明争暗斗 57 刘琦不是龙套人物——揭秘公子刘琦的惨痛人生 58 女怕嫁错郎,男怕跟错人——谈谈马谡的心路历程 59 演技派大师张裔——典数张裔斡旋官场的事迹 60 蒋干才是善交际的大师——论战场上忠义关系的处理 61 “五丈原”的魔咒——揭开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必败的谜底 62 刘备到底会不会领兵打仗?——探寻彝陵之战蜀汉失利的真相 63 关羽一生与曹操势不两立或由于私愤——揭秘关羽与曹操之间的情感纠葛 64 梦回三国?——假如我生活在后汉三国年代里 试读章节 被冤杀的马谡 ——街亭之战的真相 《三国演义》中“斩马谡”、“失街亭”和“空城计”组成了一个系列故事。说的是诸葛亮率军“一出祁山”的时候,曹魏进攻街亭,试图截断蜀军归路,诸葛亮派马谡前往街亭据守。但是马谡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纸上谈兵,擅自改变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改当道扎营为上山扎营,结果被魏军包围,最后大败而归,“一出祁山”被迫草草收场。战役结束后,诸葛亮为严明军纪,将马谡斩首。 而实际上,街亭战役的失败原因在于诸葛亮指挥部署有误,事后诸葛亮为了推卸责任,把马谡当成替罪羊,害死了马谡。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著名故事。 当时的大背景是:诸葛亮“一出祁山”后,蜀军节节胜利,陇西诸郡尽归西蜀,投降曹魏的孟达也在积极反正。这时,司马懿被重新起用,平定孟达,并直取有重要军事意义的战略重地——街亭。 魏蜀两国随即在街亭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战役的结果以蜀汉的失败而告终,诸葛亮被迫退守汉中。 虽然《三国演义》上的说法与史志上的说法存在一定出入,但总体上靠谱。街亭之战的重要性以及街亭之战在一出祁山中的转折性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诸葛亮的对手不是司马懿而是张邰罢了。 长期以来,人们把街亭战役失败的责任归结于马谡,认为马谡没有实践经验且自以为是,擅自改变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最终导致蜀军大败。 真正的事实也许与我们的认识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街亭战役究竟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役? 街亭战役实际上是一场以寡抵众的阻击战。 《三国志》上讲,张邰攻打街亭的大军总计5万人。而蜀军呢,参与北伐的总兵力应该超不过10万。马谡作为先锋部队,一般人们认为其兵力超不过1万。 从地形上看,街亭无险可守,仅有两座土山,防守起来相当困难。 从战争过程看,两座土山都被张邰围住,那么即使当道扎营,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马谡以绝对劣势兵力根本摆脱不了被围困的命运。并且一旦魏军攻上土山,当道的营寨只能成为对方炮石的靶子。 因此,是不是当道扎营绝不是问题的关键。 据《三国志·魏书·曹真传》记载:“(张邰)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邰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张邰与马谡在街亭作战,马谡依据南山的险要位置阻击张邰,却没有在山下面修建城垣。张邰断绝了马谡的汲水通道,把马谡打败了。 汲水问题是安营扎寨的常识性问题,不要说熟读兵书,并且当了多年作战参谋的马谡明白,就是一个几经战场的老兵都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为什么马谡占了南山却不去守卫汲水通道呢? 答案只能是马谡兵力不足。 当时,马谡看着自己手中有限的兵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要么下山当道扎营,同时控制水源;要么占据山地,凭高恃险。 可是两种安排都无法改变战场上的形势。从魏蜀双方的力量对比、街亭的地形、地貌来看,马谡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具体的战斗细节早已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了,我们可以知道的仅仅是:马谡以悬殊兵力,阻击曹魏的大军,最后兵败溃退。 那真实的战争过程究竟是怎样的?街亭战役的责任应该由谁承担呢? 假设之一: 诸葛亮知道张邰率军直取街亭,派马谡带一部分兵力阻击、掩护,自己率主力撤回汉中。 如果是这样,马谡即使兵败,同样完成了战略任务,是不应该被下狱的。从马谡终被下狱的结果看,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 假设之二: 蜀军情报不准,以为魏军会以小部分兵力攻打街亭,没想到张邰率大部队前来,一举截断归途,造成蜀军仓促后撤。 假设之三: 马谡进驻街亭后,张邰的部队随即到达,马谡根本没有时间抢修工事,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马谡只好依山据险。 从当时的情况看,第二种和第三种假设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胜败乃兵家常事,三国历史上因为战役失败而被下狱的将军其实并不多,而马谡为什么却偏偏被下狱了呢? 答案只能是:诸葛亮在兵力部署上出现了问题,要么不清楚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要么在时间上陷于被动,导致马谡仓促应战。 P17-19 序言 马谡是被冤杀的,刘备的不信任和诸葛亮的排挤导致徐庶弃刘投曹,震惊古今的赤壁大战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庞统是东吴派往蜀汉的高级间谍…… 这些颠覆性的史论和振聋发聩的观点都来源于《三国的谎言》这本不太厚的著作中。 在一个穿越剧盛行、戏说闲侃充斥文坛的年代里,三十从军能够用自己特立独行的思想写出《三国的谎言》这样一部严肃的作品是极其难得的,尽管它看起来好像是在戏说和闲侃。 很多时候,最难推测的并不是未来,而是历史。 《三国的谎言》这本书首先是本史书。 三十从军用他所特有的犀利笔法几乎把三国的历史全部推倒重写。作者以三国历史为背景,以史志为依据,通过大量的引经据典和实证分析,结合官场、职场上的矛盾斗争对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重新点评,提出了许多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的观点,这些观点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引领三国历史的研究方向。 《三国的谎言》这本书又是一本关于世界观的书。 整部作品里,我们透过军事争霸、政治斗争、权力角逐的表象,看到的是作者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感悟。历史不过是作者手中的载体,而不是他的目的。本书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官场和职场中的权力角逐、权谋斗争等各种丑恶行径的鄙夷和批判,读起来畅快淋漓。 《三国谎言》还是一本关于方法论的书。 作者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研究历史,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帮助善良的人们透过历史,看清现实生活中权谋者惯用的伎俩,进一步武装思想,更好地同社会上、职场上的各种黑恶势力斗争到底。 该作品集考据、史论于一体,逻辑缜密,推理严谨,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史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一定会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和更多的心得! 一个三国粉丝的吐血推荐 2013年6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