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精)/图说天下文化中国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用全球化视野从20个国家的54个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档案馆中,遴选出举世公认的100件代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国宝级文物,形象生动地讲述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作者简介 鲁鑫 1979年出生,祖籍河北省涿州市。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曾就读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学博士。爱好读书,故以教书为业,学的是博物馆,所以经常参观博物馆。喜欢和他一起逛博物馆的朋友不少。有他相伴,你会发现,原来博物馆“淡定”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活泼的心。 目录 第一章 人类的诞生和早期文明 人类从非洲出发 露西化石标本 石器时代的“瑞士军刀” 奥杜威峡谷手斧 北京周口店的古人类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 《疯狂原始人》的古人类原型 尼安德特人恩吉斯2号化石 原始社会的女神崇拜 布拉桑普伊洞穴的维纳斯牙雕 人类最早的神庙遗址 哥贝克力遗址图腾柱 远古时代的爱情和欲望 艾因·萨赫里恋人雕像 古埃及农业的发展和作物的收获 古埃及的燧石镰刀 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 河姆渡文化骨耜 生育成长和死亡的思考 哈拉夫生育女神像 第二章 遍布世界的“文明摇篮” 苏美尔城邦的“战争与和平” 乌尔军旗 世界上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古埃及人的数学知识 莱茵德数学纸草书 破解古埃及文字的密钥 罗塞塔石碑 迷雾重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独角兽印章 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良渚文化刻符玉璧 华夏爵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 欧洲文明链条中的环 克诺索斯宫公牛头杯具 西方字母文字的起源 亚希兰王石棺 中美洲文明的先驱 奥尔梅克墨玉面具 第三章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青铜文明鼎盛时期的中国 西周康侯簋 嬗变中的儒家学派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 阿姆河畔的黄金宝藏 黄金战车 神秘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象牙镶嵌的青铜战车 希腊文明的民主政治 放逐陶片 古代奥运会的兴起 米隆《掷铁饼者》雕像(复制品) 人类群星闪耀时 拉斐尔《雅典学院》壁画 征服中的文化传播与融合 亚历山大大帝石棺 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和佛教 阿育王狮子柱头 最早的《圣经》 死海古卷《以赛亚书》卷轴 第四章 帝国兴起中的文明进程 中国大一统时代的来临 兵马俑之驭手俑和车士俑 造纸术出现在中国 放马滩纸地图 横扫欧洲的罗马军团 罗马帝国军事铜牌 罗马帝国的密特拉崇拜 《密特拉宰杀公牛献祭》雕塑 东西方交通要道上的贵霜王朝 贵霜王朝壁画《神面前的崇拜者》 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笈多王朝 《奎师那杀死马妖》雕塑 古波斯文化发展的巅峰 萨珊国王巴赫拉姆·古尔狩猎银盘 基督教在罗马的地位确立 君士坦丁大帝巨像 热带雨林中的玛雅文明 玛雅统治者雕像香炉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孝文帝礼佛图》浮雕 第五章 后古典时代的世界文明 先知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创立 希贾兹体《古兰经》 盎格鲁 - 撒克逊时代的不列颠 萨顿·胡头盔 查理曼和他的帝国 《洛尔施福音书》封面象牙镶板 印刷术在中国起航 咸通九年雕版《金刚经》 维京人沟通的世界 约克谷银杯 紫式部展现的日本社会 《紫式部日记绘卷》断简 英国普通法的奠基石 《大宪章》原件 影响东西方交流的一本游记 法语手抄本《马可·波罗游记》 鲜为人知的非洲王国 伊费头像 帖木儿和明朝的交流 帖木儿帝国碧玉龙柄杯 第六章 近代早期的世界文明 当纸张拥有了金钱一样的价值 大明通行宝钞 现代欧洲发展基石的奠定 古登堡《圣经》 新大陆的发现 哥伦布地图 阿兹特克的兴亡 铰链舌头黄金蛇唇饰 印加帝国的兴亡 印加黄金驼 彪炳史册的“美术三杰” 油画《岩间圣母》 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 油画《宗教改革者群像》 科学史上的革命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被火炮改变了的战争 法国亨利二世加农炮 奥斯曼帝国的巅峰时刻 苏莱曼花押 第七章 席卷世界的革命狂飙 瓷器成为中国海外贸易的通行证 明万历克拉克瓷盘 荷兰黄金时代的社会景象 伦勃朗《夜巡》 现代欧洲格局的奠定 油画《威斯特伐利亚和平的寓言》 牛顿推动的科学革命 牛顿反射望远镜(复制品) 英国现代政体的确立 1689 年《权利法案》 带领俄罗斯走向进步的先驱者 油画《彼得一世肖像》 南太平洋的探索之旅 木雕卡瓦碗 由纺纱机开启的工业革命 阿克赖特水力纺纱机 奠定美国之基的一场战争 《独立宣言》副本 影响深远的法国大革命 油画《1789 年人权宣言》 第八章 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 改变欧洲格局的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进入柏林纪念花瓶 铁路引发的世界交通革命 斯蒂芬森“火箭”号机车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版画《〈南京条约〉签署现场》 蒸汽时代的到来 博尔顿 - 瓦特大型船用蒸汽机模型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手稿 电报拉近了世界的距离 莫尔斯代码压纹机 废奴主义和美国内战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非洲被瓜分的悲惨命运 漫画《罗得巨像:从开普敦到开罗》 电气时代的来临 早期的爱迪生碳丝灯泡 苦难深重的近代中国 《辛丑条约》签名页 第九章 战争阴霾笼罩着的世界 跨越大洋的通信 马可尼无线电波探测器 人类飞行梦想的实现 1903 序言 这是一部从文物角度讲 述世界文明史的图书。 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记载 来了解历史,史学界对于“ 史前时期”与“历史时期”的 划分标准,就是看有无同 时期的文字记载。但是, 要想了解占整个人类文明 发展史99%以上的“史前时 期”,我们没有任何文字记 载可作凭据。 即便文字出现以后,鲜 活的历史经过文字记载的 折射,是否已成“镜花水月” ?幻想仅凭前人“笔削”后的 正史来了解客观的过去, 最终看到的是否只是柏拉 图在“洞穴之喻”中所说岩壁 上的幻影?既然如此,我们 何不转过头来,关注那些 产生幻影的实体,直面那 些尚存古人气息与手泽的 文物。 2019年,《国家宝藏: 100件文物讲述中华文明史 》出版,引起了读者的热 烈反响。本书延续了前书 的体例,同时将选材的范 围扩大到了世界。了解中 华文明的特性固然重要, 但是所谓“特性”,只有通过 比较才能发现,借由与“他 者”的比较,才能更好地反 观“自我”。本书的编撰目的 之一,是希望为读者朋友 在观察和理解中华文明时 ,提供一个更为开阔的视 角。 当今世界,早已进入一 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新时代。《庄子,大宗师 》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泉 源干涸,一群鱼儿挤在仅 剩的小水洼内,它们相互 呵出湿气、吐出泡沫,用 来保持对方身体的湿润, 这种患难与共的精神固然 值得赞扬,但是不如将鱼 儿们放入江湖,水盛食足 ,彼此之间不再相需,也 不再相扰,优哉游哉,岂 不快哉!人类何尝不是这 样?倘若空间足够大,资源 足够丰富,大家“相忘于江 湖”,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 选择。但是,随着世界人 口增长及物质文化进步对 于资源的诉求,随着交通 工具以及信息技术进步对 于人与人之间距离感觉的 改变,我们生活的地球已 经变成了“地球村”(Global Vilage)。既然“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恐怕也很 难做到“老死不相往来”了。 2020年,各国应对新冠肺 炎疫情的表现与结果再次 给全人类提了个醒,当今 世界已经没有谁能够独善 其身了。由此反观中共十 八大早在2012年就明确倡 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真 可谓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脉 搏。 世界各国要在“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框架下实现合作 共赢、共同发展,其前提 是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 相互理解。尽管人类早期 文明史常常令我们发出“人 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叹 ,但是在经历长时期的独 立发展后,世界各文明之 间的差异显然比共性更明 显。1793年,乾隆皇帝在 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国 书中写道:“天朝抚有四海 ,唯励精图治办理政务, 奇珍异宝并不贵重……然从 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置 办物件。”这封信件的译文 在英国出版后,一度被传 为笑柄。英国哲学家伯特 兰·罗素却说:“当这封信不 再被视为荒谬可笑时,西 方人才会理解中国。”遗憾 的是,时至今日,依然有 人在“西方(进步)一东方 (落后)”二元对立的框架 下给这封信贴上简单的标 签。在中华文明日益崛起 的今天,我们是将这套充 满优越感的西方中心主义 话语体系换汤不换药地改 成中国中心主义,还是在“ 同情之理解”的基础上开展 平等的国际交往?中华文明 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的道理并不难理解。 那么,如何实现“同情之理 解”?恐怕要追本溯源,好好 研究一下别国的历史。本 书的编撰目的之二,是希 望引发读者朋友探究世界 文明历史的兴趣。倘若读 者能够循着书后提供的“参 考文献”,对各国文明史做 更深入的阅读,这将是对 编者最大的肯定与鼓励。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中国没有像部分欧美国家 那样,在19世纪建立起一 批“全球百科全书”式的博物 馆,所以本书的编者也无 法像《大英博物馆世界简 史》的作者那样骄傲地宣 称:“从储物罐到黄金帆船 ,从石器时代的工具到信 用卡,一切都来自大英博 物馆的收藏。”不过,从另 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情况 恰恰促成了本书在选材方 面的多元性。编者用来讲 述世界文明史的100件文物 ,总共来自20个国家的54 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 馆和档案馆。这为编者充 分贯彻本书的选材标准提 供了便利,使得我们可以 将世界范围内最能反映某 一时期、某一地域或某一 领域历史变迁的文物尽量 收纳其中。 2020年9月28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 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 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 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 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 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 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 世界文明进程。”打开本书 ,可知此言非虚。本书遴 选了20件中国文物,集中 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价 值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 的贡献。造纸术和印刷术 的发明极大促进了世界文 明的发展进程,佛教的传 入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则为中国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事 业指明了道路。随着考古 工作的进展,我们发现早 在丝绸之路开通前,已经 存在金属之路、玉石之路 等一系列文明交往的物质 证据,中华文 导语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讲述世界文明史)(精)/图说天下文化中国》从100件文物的解读出发,梳理了整个人类从史前到如今的世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先分为十章,代表将人类历史先分为十个历史时期,在每一个章下,各分列十节,具体各用十个文物来讲解从文物描述到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通过文物讲述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在其中突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交流的辉煌成就。从微观到宏观的展现过程,使得阅读起来有张有弛,并不如有时“大历史”叙述的枯燥。本书很多图片都还绘制了细节的展示和解说,使读者也能有艺术上的启蒙与熏陶。因此,本书应该说是一本较为优秀的通俗历史类读物。 后记 《国家宝藏:100件文物 讲述世界文明史》一书的 策划出版在2019年年初就 已经开始了,由于本书涉 及的内容丰富,知识面广 泛,整个出版过程充满了 曲折。在选题策划之初, 本书先后得到了东北师范 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王晋新教授、上海师范大 学历史系裔昭印教授的指 导,为本书的结构框架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组稿期间,本书又得 到了南开大学历史系何孝 荣、李宪堂、张聚国等专 家学者的支持,在他们的 大力支持下,本书的组稿 工作得以顺利展开。与此 同时,本书的组稿也得到 了北京师范大学天津校友 会相关老师的积极指导, 最终由天津师范大学陈志 杰教授牵线搭桥,与天津 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 博系达成合作出版事宜。 在本书中,古埃及的三篇 稿件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副教授埃及学研究专家徐 诗薇撰写,早期中国史部 分稿件由南开大学韩露撰 写,个别篇章由河北师范 大学张静彦、浙江大学历 史学院王子华、南开大学 郄吴谦等人撰写。剩余内 容按照分章,全部由天津 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相 关专家负责,第一章负责 人为杨效雷,第二章负责 人为白国红,第三章负责 人为戴玥,第四章负责人 为石洪波,第五章负责人 为隋璐,第六章负责人为 郝园林,第七章负责人为 郝艳华,第八章负责人为 贾艳红,第九章负责人为 陈晨,第十章负责人为鲁 鑫。此外,参与撰写的还 有杜宪兵、刘英奇、姚草 鲜、汪明杰、熊若岩、张 奥博、刘雁冰、王玉娇、 张建英、张翠、钟慧敏、 高新珠、陈萍、张淑琴、 樊啸风、徐艺欢、黎妍雨 城、强晨等人。 本书书稿撰写完成以后 ,由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 化学院院长孙立田教授及 文博系杨效雷、鲁鑫统稿 ,保障了全书风格的统一 、观点的准确。 由于本书成于众手,时 间仓促,书中舛误疏漏之 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 者予以批评指正。 编者 2021年1月 精彩页 人类从非洲出发 露西化石标本 Lucy (Australopithecus) 年代:距今320万年 尺寸:不详 收藏地: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 在埃塞俄比亚国家博物馆的一个特殊的保险柜里珍藏着一些化石,这些化石有着几百万年的传奇经历。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74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一处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磁带录音机里一整晚都在播放甲壳虫乐队的歌曲《钻石星空下的露西》。对了,听着这首歌的是一支考古队,而“露西”也成了这一晚最动听的名字,她或许会成为人类的“夏娃”。 美丽的“妙龄少女”——露西 1972年,法国地质学家莫里斯·塔伊布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三角洲发现了哈达尔地层。随后,他邀请了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英国考古学家玛丽·李奇、法裔古生物学家伊夫·柯本斯等11人加入阿法尔科学考察队。 1972年11月,科考队进行了第一轮实地考察,在考察快结束时,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发现了编号为AL129-1的化石。此化石由胫骨上端的化石和股骨下端的化石组成。该化石属于直立行走的原始人类。据估计,AL129-1化石年龄超过300万年,远早于任何当时已知的标本。在随后的一年里,科考队陆续发现了一些原始人类腭骨。 基于前期实地考察的经验,科考队于1974年11月24日在阿瓦什河边进行大规模考察。 唐纳德·约翰逊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人类学家蒂姆·D.怀特在异常干旱的平原花了两小时调查地貌,随后两人前往之前被队员搜索过的沟壑谷地。皇天不负苦心人,约翰逊和怀特在一个斜坡上发现了肱骨碎片,同时在肱骨碎片附近发现一片颅骨碎片,在其一米外,还发现了股骨碎片。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斜坡上他们还发现了更多的骨骼化石,包括一些脊椎骨、一部分骨盆、一些肋骨以及腭骨的碎片(标本编号AL288-1)。他们标记出此处后返回了营地。此地点距离AL129-1化石发现地仅2.5千米。这时他们预感到这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当天下午,科考队全体队员抵达沟壑处,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精细且专业的发掘。科考队员将标本AL288-1命名为“露西”。此一命名实属偶然,因为该昵称来源于庆祝晚会上磁带录音机反复播放的甲壳虫乐队的歌曲《钻石星空下的露西》。有趣的是,此歌曲所属专辑是20世纪60年代销量最高的专辑之一,同样,露西化石的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人类起源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据测量,露西脑颅小而原始,脑容量约为400毫升,门牙较猿更似匙形。通过对出土地火山灰进行放射性年龄测算,人们间接得知露西大约生活在320万年以前。露西左髋骨和骶骨化石表明露西的骼嵴宽大并带有内唇,髋臼宽度正常,耻骨下肢长度正常,其耻骨弓张开超过90度,与现代人类女性相仿,但是其髋骨仍然小而原始。露西股骨头小,股骨颈短,上肢开始缩短,下肢开始变长。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