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求从文化风尚与投资邮市两个角度审视近百年集邮风尚之演进,前八章讲述近现代中国集邮活动的产生与曲折发展,后五章按专题探讨集邮的心理,名人与集邮,文学创作与集邮,出版与集邮等集邮文化问题。是一部从文化风尚角度审视近百年集邮迁史的著作。
前言
第一章 “黑便士”与“蓝便士”——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第二章 “大龙”与“小龙”——中国近代邮政与邮票
第三章 从洋人那儿学来的嗜好——中国最早的集邮活动(1879—1920)
第四章 扎根与成长——民国时期的集邮与邮市(1920—1949)
第五章 大众化集邮的新风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集邮活动
第六章 世无前例地禁止集邮——十年动乱集邮遭劫难(1966—1976)
第七章 再生的鸿雁——复兴中的集邮活动(1978—1993)
第八章 邮市兴风潮——邮市的勃兴与规范
第九章 多采的世界——集邮者心理探秘
第十章 邮家·邮集·邮学——名人与集邮
第十一章 邮学著作与集邮报刊——文献出版与集邮
第十二章 从《邮王》到《邮缘》
第十三章 迈向新高峰——世纪之交的中国集邮
结语:国运兴、邮运兴
后记
要对集邮这一文化时尚作一番历史的考察,当然应当先了解一下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邮票和邮政,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公务往来,无论相距多么遥远,只要写上一封信,贴上邮票,送交邮局,就可把信息递给对方,这已是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常识。
我们设想一下,在一个文明社会中,如果没有邮政和邮票,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又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那无疑会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