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冯骥才欧游手札全彩图文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骥才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冯骥才欧游手札全彩图文版)》收录冯骥才最经典的游记随笔,记录了冯骥才游历法国、英国、奥地利和俄罗斯四国的见闻杂感。本书文字表达和图片相偕的形式颇具特色。它既是作家写画家,又是画家写作家,亦文亦画,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

内容推荐

《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冯骥才欧游手札全彩图文版)》收录了冯骥才多年以来最经典的游记随笔,共分为四个部分:“英伦探幽·泛舟康河”、法兰西·邂逅缪斯、奥地利·聆听圆舞曲、俄罗斯·听普希金读诗。本书以文字表达和图文相偕的形式颇具特色。它既是作家写画家,又是画家写作家,亦文亦画,是一本典型的冯骥才式的作品。

目录

Chapter 1 英伦探幽泛舟康河

 学院风骨

再来康桥

牛津的老房子

 人生在他们笔下

莎翁故居里的戏

坎特伯雷的故事

霍沃斯的姊妹花

关于简奥斯汀

 博物馆的奇妙之旅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人

不断发现剑桥博物馆

美术馆里的自助餐

福尔摩斯也有博物馆?

遗产之城

Chapter 2 法兰西邂逅缪斯

 美是精神的浪漫

街头的吻

巴黎女郎

地铁中的乐手

巴黎的天空

拉丁区,我们那条小街

 历史是一种灵魂

巴黎的历史美

双重的博物馆

居住在拉雪兹的大师们

Chapter 3 奥地利聆听圆舞曲

 萨尔茨堡随想

莫扎特糖球

音乐之声与音乐之城

神通巨匠上帝

雪山上的音乐

 维也纳情感

奥地利的象征是什么?

维也纳怀旧

浪漫的灵魂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天籁

月光里的舒伯特小楼

Chaper 4 俄罗斯听普希金读诗

 普希金为什么决斗?

黑河里的决斗之地

折断翅膀的飞鸟

波尔金诺的秋天

“够了,够了,我亲爱的!”

为了心灵的自由

 文学大师们的另一只笔

普希金

莱蒙托夫

茹科夫斯基

果戈里

屠格涅夫

列夫托尔斯泰

陀思妥耶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

 寻找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从这里出走

谁把托尔斯泰留了下来?

 契诃夫故居探访记

梅里霍窝契诃夫的小屋

医生契诃夫

 斯巴斯科耶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试读章节

再来康桥

三十年前,剑桥给我的印象十分有限。一是当时的访问是闪电式的,二是那时我只有两个彩色胶卷,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编剧从大盘胶片上剪下来一段装在暗盒里送给我的,我必须节省着用,所以那次在剑桥留下的照片,只有代表团在三一学院那个标志性的钟楼前的合影;其他印象经过三十年岁月冲刷,已经没有多少具体细节,只剩下一种气氛、一种感觉而已。

然而这气氛却很美好。舒展、古雅、大气,还有大片大片几近奢侈的绿,因为我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校园绿地。

这次来再看,我对它的印象还算没错。比如国王学院那座哥特式的礼拜堂前的绿地有多大?反正在绿地那一端走路的人影只有烟卷大小。这大片的绿可以消除声音,吸收心里的浮尘,还可以发动思想。可是一位在这里念书的中国学生说有时静得叫人有点孤独。我笑道,思想需要孤独,做买卖才怕孤独呢。国内不少大学变成了行业工具,热热闹闹已经找不到这种孤独感了。我还说,可能正是这种让人感到孤独的宁静,使得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写出了那首情感的绝唱。

站在康河的桥上看去,真的很美。每根飘逸的柳条都像是画出来的,一片片水光皆似摇动的色彩。

我对徐志摩多一点“感觉”,缘于他在1916年曾是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学生,他在天津大学的时间比在剑桥大学的时间长。不久前我还与山东工艺美术大学商议,做两尊真人大小的徐志摩的立像分别放在我们两座学院,因为那座致使徐志摩遇难的小山丘,就在山东工艺美术大学的校园内。

过去我在社会工作时,把大学视作一片净土;现在到大学工作,却不知净土在哪里。我在我的学院努力奉思想学术为神明,看到的成果却极为有限。在与国王学院的教授汉斯交谈时,他谈到对一些来到剑桥的中国学者的印象,用了汉语的一个成语“沽名钓誉”,我听了并不尴尬,因为我不是生活在陈寅恪、梁思成的时代;如果以我的耳闻目睹而言,可能会说出更刺耳的话。

所以说,中国的希望与绝望都在大学。

牛津的老房子

这次在牛津我最关注的是它墙上的石头。

牛津到处是古屋,动辄几百年。但它很幸运,这几百年里,没遇到一位“政绩狂”的市长,把破旧立新当作出政绩的“良方”,故而牛津人今天走进走出的地方,也是艾略特、雪莱、霍金、王尔德、十几位各国国王、六位英国国王、四十六位诺贝尔奖得主过去走来走去的地方。历史的辉煌依然被记忆在这些空间里。

中国的留学生指给我一个墙角说,钱锺书和杨绛曾经常常坐在那里说话;但此时那里空空,纠缠在墙上的老藤才绽出亮晶晶的新芽,一群鸟儿带着影子飞来飞去。

这便是历史空间的意味与意义。

但牛津毕竟老了,尽管牛津的老屋是石头造的,这种名为淡黄色蜂蜜石的石材极易风化,岁月太久,石头表面像干了的饼干那样粉化和“起甲”,然后一层层剥落下来,凹成了洞。因此牛津到处在搭架修缮。

我注意到这种修缮方式很特别,是将蜂蜜石研成粉末加进黏合剂抹在风化的石墙上,再在外面贴一层特制的塑料膜,干后揭掉,石头的病害便被消除。这是此地修葺古建特有的方式。我想起了大同的云冈石窟和重庆的大足石窟,这两处的石头都是砂岩,风化得厉害,让人束手无策。大同石窟露天处,有的地方用手一抓就会抓一把砂粉下来。那么,何不来学一学?可是我对谁说呢?管事的人听听而已,管不了事的人听了也没用。北京确定了二十五片民居保护区之后,一直扔在那里,没人再问。2012年“两会”听说康有为故居要拆,跑去看,那个大院早成烂糟糟的大杂院,门外挂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里面乱搭乱建,垃圾成堆,似乎有意放在那里等待烂掉,然后连房子一块清除。其实更大的悲哀是:我们不再要自己的历史了,我们只要口头上的“五千年”。

P3-8

序言

远行时的写作

我喜欢远行于异地他乡,边走边看,若是情有所感,心有所思,手中的笔不经意写下来的文字,这便是游记了。

写作的缘起大致分为两种。一种由长期的酝酿得来。日复一日的积累,无形的存蓄,渐渐有了生活的深厚,渐渐由这深厚中生出来思想与形象,便付诸笔端,这样的写作好似将自己心灵的世界一点点——最终是充分地呈现出来。小说的写作都是这样的。还有一种写作来自于不期而遇、意外的邂逅,眼前一亮的新奇与光鲜,这时你会不写不行,写起来充满快意。游记的写作尤其如此。

然而,我的游记有点特殊。我不喜欢一般山川风物的记述。我喜欢关注与感受文化的差异。我对于异地他乡独特的人文方式以及审美创作充满兴趣。其实,人的丰富性、想象力、生活的独创性,都表现在自己一方水土独特的人文方式中。你带着自己的人文习惯,进入别的人文环境,你会满目惊奇。但你绝不能仅仅被它表象的奇光异彩所迷惑,如果从文化的视角观察一下,你就会被他们生活的智慧、才情、传统所打动。其实,人的人性都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人文方式和人文表达。人文是一个地域最深刻的东西,是它的个性,也是它深层的魅力。

这样,我的笔如同我的目光,总去盯着各种人文独特的魅力。一旦发现这种魅力,我就爱上它们了。我的爱,从来不会因为一种“颜值”,而是因为它的个性。不同个性造就了人的丰富,不同人文造就了世界的多彩。

正由于我喜欢远行异地,又管不住自己的笔,我的游记写得实在不少。已出版的国内的游记有三部,海外的有九部。这本集子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从我的四个国家的游记中遴选出来的,带着编者的偏好。不失为一种有特点的角度,一种抒情性和文字美的角度。我现在仍有远行的欲望,那就不免再写游记,待到我体力差了,不再远行,我一准儿会把我的游记编成一个“全集”,看看自己走过的世界、笔下的世界和心里的世界。

冯骥才

2017年1月17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8: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