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老板——一种是极端官僚主义者,他们往往过于轻信中层干部之言,帮着中层欺负基层员工;还有一种是极端民主主义者,这些人往往表现得过于亲民,总认为真理掌握在老百姓手中,常常帮着基层员工欺负中层。
我称前者为杀民济官,后者为杀官济民。
这两种管理方式都是有失偏颇的。
曾几何时,杀民济官是一种主流——好歹是个什么鸟官,就会自以为了不起,整天训完这个骂那个,横得不行。基层员工碍于老板在为其撑腰,只能敢怒而不敢言。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不知从何时起,风气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这回官与民的位置颠倒了过来——一些老板或高级管理者们过于重视基层的声音,只要基层反映中层的问题,他们就会立刻把中层叫过来猛赳一顿,为基层员工做主。直弄得企业的中层干部在他们的下属面前灰头土脸,形如过街老鼠,再也不敢放手管理。
其实说句实在话,我认为,杀官济民的危害往往比杀民济官更甚之。原因也很简单,中层是任何一种组织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承上启下,既担负了落实高层意志的义务,又承担了组织与管理基层员工进行具体操作的责任。它就像一个承载着企业前途与命运的齿轮,只要出现故障,企业这架庞大的机器就会顷刻间崩坏。
所以,对我们的中层干部,老板与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倍加珍惜与呵护,万万不可轻易地伤害。
但是,偏偏有许多老板与高层管理者不明白这一点,或者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总是喜欢在中层干部的下属面前训斥,甚至是痛斥中层——一方面可能是为了显示一下他们有多民主(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嘛!);一方面可能就是为了显示(也许说显摆才对)他们的权威。通过这种炫耀,让基层员工好好开开眼——你们看,别看这些人平时在你们面前耀武扬威,事儿事儿地像个官儿似的,在我面前还不跟个三孙子似的乖乖挨骂?谁也别忘了,这家企业真正的头儿是我!
一句话,他们是刻意这么做的。而且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真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样的老板和高层管理者实在是昏庸得可以!
但他们迟早有一天会得到报应——只要他们一天不改掉这种杀官济民的行事作风,久而久之,中层干部就会变得不敢管事,也不愿管事,整个中间管理层就会逐渐老化、钝化,并最终失去其应有的功能。而中层的机能失调必然会带来企业整体的衰退,直至最终灭亡。
其实说起来,民中也会偶尔有刁民的。只要中层大胆管理,就必然会在某些方面或某些事情上得罪基层员工,有些人自然会心生不满。这时,如果他们能够幸运地碰到一位重视民意的好老板,当然不会忘记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参上一本。而且,人只要做事,难免也会有失误或不得体的地方。如果仅仅因为如此,老板们就会立即迁怒于中层,迫不及待地为民申冤的话,就极容易掉人某些刁民的圈套,帮助他们达到泄私愤的目的,实在是难说明智。
退一万步讲,即使我们的中层真有不对的地方,确实应该批评,也应该尽量注意批评的方式与方法,千万不要过分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充分顾及他们在自己下属面前的面子与权威,切忌在其下属员工面前对其进行激烈的、不留情面的训斥。
你要明白,如果让你的中层在其下属面前颜面尽失的话,他们就会逐渐失去在员工中的威信与话语权,甚至成为员工的笑柄。这样做不但会极大地伤害中层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会极大地妨碍到他的团队的执行力,从而最终贻害公司的整体利益。
总而言之——杀民济官固然可恨,杀官济民更不可取。
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身为老板或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养成谨慎行事的习惯。遇事切勿轻下或妄下判断。
P14-16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这句话是我的最爱。它说的是一旦某种东西让贼盯上了,就很难逃脱最终落入贼手的命运。
我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意味着一种近似于偏执的执着,意味着一种百折不挠、永不放弃、锲而不合的精神,尤为重要的是,还意味着一种敢于变通并善于变通的灵活性。
说起来,天下之贼都是我在本书中大力推崇的至拙之人。他们既善于坚持——一旦瞄上某个东西,绝不轻易放弃;也善于变通——他们从不固执地一条道走到黑,总是善于随机应变,因地制宜,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达到目的。
在现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里,成功是件说起来易(看两本成功学的励志书籍,就会觉得自己其实也是个天才),做起来难(放下书本实际操练一下,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的事儿。不具备点贼性(盯住不放,锲而不合的精神)还真的是难以将成功收入囊中。
其实,很多成功学书籍的作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往往是已经成功的人士,在他们通往成功的路上都尝尽过各种各样不堪回首的艰难困苦。但是为了不至于吓倒读者,或者出于某种遮丑心理,让读者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书的销量,也有一些作者人为地隐藏或淡化了这一苦涩的部分,只将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读者产生一种唾手可得般的,飘飘然的陶醉感,脑子里能立刻幻想出若干年后享受豪车洋房,过着奢侈生活的模样。
但是,无论多么不堪回首,无论多么艰难恐怖,要想成功,有些关卡是一定要闯过去的,在这一点上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当然,“富二代”之类的人群除外)。
在本书的某些文章中,我试图帮助大家寻找一条相对容易的成功捷径。但,只要坚持依然是成功绝对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其实,世上也许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捷径——因为,无论多简单、多小的事情,一直坚持下去也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儿。毛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过雷锋同志: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这就传神地揭示了无论多简单的事儿,能坚持做一辈子都是了不起的人这个道理。
所以,如果没有一点就怕贼惦记的这种惦记劲儿,没有一种近似于偏执的执着劲儿,还真的很难做到坚持,尤其是长久的坚持。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成功人士,所有的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坚持的人,还真不是正常人,他们肯定都是某种程度的偏执狂。
但是,偏执不等于矫情,更不等于固执。贼之所以只惦记,暂时还没出手,就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看到最佳的出手时机,还没有具备最佳的出手条件。就是说,他们其实一点都不固执,他们很懂得变通,很有灵活性。在这里,变通、灵活性与坚持、原则性并不是一对彼此矛盾的词组,恰恰相反,它们彼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适度的灵活与变通,坚持才能更好更快地升华为成功。
与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这句话相呼应,我还十分欣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精神。其实,这两句话具有相同的神韵。首先,就算尝到了暂时的失败,也绝不气馁;然后,只要气候条件一合适还会再从地里顽强地冒出来。任凭你如何践踏、侮辱、焚烧、损毁,只要给我留点根儿,留点念想,我就依然会顽强地卷土重来。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生命力!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将无敌于天下——我是野草我怕谁?还有谁能伤害我?还有谁能阻挡我?
最后,这两句话还共同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息——低姿态者得天下。无论是贼还是野草都是卑微的存在。因为卑微,所以不招摇,不惹人耳目,因此就为自己做事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与时间;因为卑微,所以不敢骄傲,因此就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因为卑微,所以就会始终保持危机感,使自己能够做到随时居安思危,总是能够迅速地付诸行动;因为卑微,所以很难树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成功路上的障碍;因为卑微,所以易于勾起他人恻隐之心,从而容易得到更多的帮助……
如果你想成功,那就放弃那些无聊的,对于光鲜亮丽的成功模式的幻想吧!你要尝试着做一个卑微的存在。因为,光鲜亮丽的东西往往脆弱得不堪一击,卑微的东西却可以战无不胜。从这个意义上讲,卑微即强大。
又想起了一句老生常谈:其实我们每个人唯一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就看你能否战胜自己。
别指望由别人来为你指出一条成功之路,其实每个人的成功之路都在自己脚下,欠缺的也许只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勇气与努力。
公司就是江湖
金庸大侠教导我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所以,“人”就是江湖。
本人认为这句话不全对。
或者,本人不才,在这里斗胆给金大侠的话再做上一点小补充:
其实,有人的地方,不一定都是江湖。
比如说自己家,比如说大街上,比如说电影院里……总之,任何一个你可以以原生态的方式存在的地方,你觉得一点都不累的地方,你可以彻底放松的地方,就算也有人,甚至是黑压压的“一片人”,都不能算是江湖,也不会存在任何争斗,充其量不过是在电影院里抢一个好座位之类的小把戏而已。
那么,到底哪里才是那种又有许多人,又能称得上是“江湖”的地方呢?
按照金庸大侠的定义,这种地方只可能有一个:职场。
职场,或者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公司,才是真正的江湖。
因为它具备“江湖”的所有特征:那里有人,有争斗;那里基本容不下原生态,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得戴上各色各样的面具;所以,那里很累,很难放松,总得绷紧神经,大意不得……
但那里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讲都无比重要,因为那里是我们的饭辙儿,是我们安身立命之处,实现人生理想的地方。
所以,有位哲人说过: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目标扎到了一块堆儿——到公司这个江湖里来奔命!
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在江湖中漂泊了近二十个春秋,可谓尝尽了个中的酸甜苦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每当在江湖中遇到挫折,受到伤害,感到烦恼时,我总会希望能得到某位高人的指点,可终归自己乃区区一介书生,交游实在不广,所以每每只能跳进书海中去寻求答案。
但遗憾的是,书海中的真理要不就是过于艰涩难懂,令人不明就里;要不就是过于一本正经,罗列着一大堆看似正确,却毫无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的废话。
总之,虽说我没少费劲,却总是收获寥寥。
既然如此,那就干脆狠狠心,自己写一个为“江湖中人”指点迷津,扎扎实实地支几个招儿的东西吧!
哪怕凭借自己极为有限的才华,仅仅能够补漏于万一,也算为各路江湖人士尽了一把微薄之力。
所以,就有了这本叫作《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的书。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她有些另类,甚至颇有些“四不像”的,怪异的感觉。 总之,不是一般管理书的正统路子。
其实,有这种想法虽说要多正常有多正常,但里面多少还是掺杂了一些强迫意识。
如果我们能尝试着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一切都会不同。
只要你能将公司理解成江湖,就会赫然发现她的正统性——既在意料之外,又于情理之中。
因为现实世界中的管理从来不是单纯地以科学的面貌出现的,它其实是一门地地道道的哲学——里面有人性赤裸裸的真实,也有人心千丝万缕的纠结;有阴谋与阳谋的激烈碰撞,也有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峙;有“规则”的铮铮铁骨,也有“潜规则”的柔软身段儿……
这些都是“江湖”的属性。
所以,明白了江湖的奥妙,也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参透了管理的奥妙。
反之亦然。
既然如此,其实“管理”二字已经不仅仅是针对所谓管理者的概念,对于我们所有的社会人,即所有的职场中人,所有的江湖人士而言,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这本书,其实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堪称是一面镜子,甚至是一本武林秘籍——她离你很近,就在你的身边。相信每一个社会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事物,熟悉的场景……一句话,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然后,我真心期待着从“江湖”中的每一位职场人士那里都能传来练就一身武艺,成为绿林好汉、武林高手的好消息。
8年大型企业行政管理经验,阅读的中日文管理学、心理学著作超过100部,系统整理了多达2000篇的管理杂志文章,与50位管理专家和资深咨询师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作者南勇做了反复的论证和定性分析,写下了珍贵的88个管理心得,使《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资深经理人与管理者分享的88个管理心得第1季)》所贮藏的巨大能量以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式呈现!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资深经理人与管理者分享的88个管理心得第1季)》是一本可读性很强、很有针对性的实务管理书。它的特点是将那些每天发生在管理者身边的“平凡琐事”、“日常烦恼”提炼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用作者南勇自己的感悟与读者交流,提供解决之道。作者用自身数年来在工作中的见闻,以及在管理中的追寻和探索,写下了这难能可贵的88个管理心得,这些心得都是从作者的工作中来,也必将指导着更多的管理者应用到工作中去。全书摈弃了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枯燥乏味,文笔轻松活泼,尖锐深刻、简单易懂,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公司管理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