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人物解码
分类
作者 青灯下的古佛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书要读“人”,读人要读“魂”!

一种洞穿人性原点的哲思镜鉴;一次将文学还原于人学的深刻解读。

最原味的名著解析,最品位的世说人鉴。

为什么三国的历史里雄才辈出?为什么英雄的结局常常令人叹息?为什么阴谋最终笑傲阳谋?为什么个性张扬雕刻的是宿命?

揭开三国人物未解之谜,释解性格命运的密码。

内容推荐

在三国的争斗中,英雄辈出,谋士争锋。然而,一旦风云散尽,人物命运迥然。

关羽,傲上敬下,被困一年,周围同事无人相救,他不知道权力的核心在上不在下。张飞,敬上傲下,结果被两个无名小卒夜刃首级,他不知道权力的基本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庙堂。刘备重感情赢了江山,太重感情功亏一篑,泪是权谋的致命武器。曹操,敢于怀疑讨伐了董卓,平定了北方;太过怀疑,杀了贤才,丢了性命,疑是权谋的心灵飞鸟。因为低调与隐忍,司马懿骗了曹操,败了孔明,低调是权谋的最佳形态。因为张扬和爱表现,魏延惹烦了诸葛,结仇于杨仪,张扬是权谋的幼稚表现……

本书通过破解“三国”中经典人物的个性密码,透过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命运、目标选择、练达人情以及价值创造,从中看出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本身的优劣、得失、教养和品性等等,继而给读者以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净化、品性的修炼以及成长的推动。

目录

蜀汉:复兴汉室的砥柱

弘毅宽厚难抵冲动的魔鬼——刘备

用奔跑的智谋践行夸父追日——诸葛亮

自制力是实现飞翔的支点——张飞

缺点的破坏力可能大于优点的建设力——关羽

信仰是一种不竭的动力——赵云

锋芒太露伤人更伤己——马超

逞强老牛不能承受之重——黄忠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庞统

做人总该有那么一点儿——徐庶

做人与做事的维度——刘禅

忠诚不是“两个凡是”——姜维

浮躁容易让人迷失做人的刻度——李严

为人处世要懂得点方圆哲学——魏延

知识转换成能力才会有力量——马谡

牢骚太盛防肠断——杨仪

意识形态的刀更有杀伤力——谯周

轻信他人意味着出卖自己——孟达

曹魏:老树新花的大鳄

权谋里的多疑可能酝酿血腥——曹操

“1”和“0”的位置游戏——郭嘉

有一种融入叫睿智——荀彧

谋定才能谋慧——贾诩

忠诚是对责任的坚守——张辽

走好你一生最紧要的那几步——于禁

不要让自己的光芒遮住了领导的面子——杨修

有智无明自取羞——王朗

思谋比文章更能成事——曹丕

示弱也是一种必要的生存智慧——司马懿

阴谋的飞翔终究是在没有阳光的高度——司马昭

万般谋略难抵心计一缕——钟会

人生没有最高的山峰——邓艾

东吴:偏安江南的新贵

做领导的巧妙之处——孙权

胸襟是男人做事的天空——周瑜

高尚就是不求光彩只求照人——鲁肃

有为无为大可为——陆逊

才优器轻丢却身家性命——诸葛恪

东汉:乱世悲歌的面孔

不要让欲望淹了生命的河床——董卓

人生是道多项选择题——袁绍

野心的种子需要能力的土壤——袁术

性至刚易折,气太强难久——孙坚、孙策

眼光的高度决定脚步的跨度——刘袁

人格是舞动人生的旗帜——吕布

如果多一点变通和怀柔——王允

方向比才华更重要——李儒

执意站在鸵鸟堆里的鹤——沮授

你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审配

功劳簿上拒绝翘尾巴——许攸

如水如镜看透自己的心——司马徽

女人最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伞——孙夫人、貂蝉

只有磨练才能撑起孩子飞翔的翅膀——刘璋

人要守得住自己的灵魂——杨松

试读章节

弘毅宽厚难抵冲动的魔鬼——刘备

人物点读

◆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与关羽、张飞组织起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占荆州,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最终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成为三国中的一国。

◆在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对吴战争中失败,退兵回到蜀国。同年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病逝。

刘备虽然是皇室之后,但到他这一辈时,皇家的气派早已荡然无存,和当时袁绍、曹操显赫的家世与既有的权力相比,那可是差得远;和孙权父兄两代奠定的雄厚基业相比,也是隔着山头拉手——大有距离。说到底,他也就是一介布衣。因此,要想光复汉室就只能起于草莽,从头再来。

在东汉末年的诸豪强中,就他是白手起家的。可就是这个文墨不高、武艺不强的刘备,到后来却能成就三国时期的蜀汉天下。

刘备的创业是艰辛的,出道时他常常被人打得东奔西跑。开始投靠公孙瓒和陶谦,后来甚至无奈地去投靠吕布;他投靠过曹操,后来又和曹操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他投靠过袁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后,刘备又借故开溜。长期的战乱中,他曾经遭受多次大败,仅仅因战败而丢妻弃子这种重大事件就有四次之多。

他一方面东奔西跑,一方面还要承担来自于生死的压力,比如“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心理暗战,以及醉心种菜的卖傻表演等。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刘备挺住了,他不屈不挠,壮志在胸,这样的坚毅与隐忍是常人无法做到的。

绝的性格优势让他赢得了民心,赢得了英才们的追随,占领了益州,夺取了汉中,刘备的事业如日中天。

刘备仁厚爱民,常常体恤百姓。他当安喜县尉时,因与百姓相处得很好,深得民心;理政新野时,他待民如子,民间流传出了“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的歌谣。特别是火烧新野遭到曹军疯狂反扑后,不得已弃樊城、走襄阳时,刘备甚至带着十万百姓慷慨赴难。在前头大军日行仅仅十几里,后面却有曹兵紧急追赶的危急情势下,面对劝谏,刘备却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因而感动得两岸百姓无不失声痛哭。到了西川,刘备军队仍是“秋毫无犯”,那里百姓“焚香礼拜”,虔诚地欢迎他们进城,因而取得了稳固的根据地。

他处友以诚,待人以宽。宁失一左右手,不强徐庶之所难;置幼子安危于不顾,而唯恐赵云有失;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亦不忍取。特别是三让徐州、气摔阿斗及白帝城托孤三件事更让他的宅心仁厚体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这一切大好形势接下来却从刘备的冲动中逆转下来。当关羽、张飞接连被杀的消息传来时,刘备这个“桃园三结义”的大哥再也没有了创业时的那份冷静,他想到的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盟约,想到的是“兄弟都没有了,要江山何用”的小义,一向谨慎隐忍的刘备表现出了难以遏制的冲动。

当学士秦宓进言这是“徇小义”时,刘备竟坚持地认为兄弟之情是大义,为此,还差一点将其斩首。就连刘备一向极为尊重的诸葛亮也遭受了疾言厉色的尴尬。在众臣多次劝谏都无效的情况下,诸葛亮上表力陈伐吴之害时,刘备竟然把表掷之于地,声称“朕意已决,无得再谏!”如此怒斥诸葛亮是绝无仅有的。

及至后来东吴特使诸葛瑾言辞恳切,指出为关羽兴兵伐吴是“舍大义而取小义,弃重而取轻”的关键点时,按照以往的刘备应该能够听进去的,但这时,他像着了魔一样,决绝地坚持出兵,用他的话说“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事实上果不其然,在他一意孤行发动的彝陵之战中,刘备大军被东吴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元气大伤,走向了没落。

对于刘备与关羽、张飞之间在出生人死之中建立起来的兄弟深情,我们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人之常情。然而,当这份情感与光复汉室的目标发生冲突时,作为领袖人物的刘备就该有所深思了。

他应该在情感与理f生中寻找到一个属于决策人物本该拥有的平衡点,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此时的刘备是兄长,更是一国之君。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作为领袖人物,其性格中最忌讳的因素大概莫过于感情用事了。因为感情有时候就像伦敦上空的大雾,掩盖了世界上原本客观的面貌和真实存在;情绪的诱发让你的眼睛戴了一副哈哈镜,眼前的事物全都被扭曲了,让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没了准心。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个心理学家用铅笔分别画了一个苹果和辣椒的轮廓,然后他拿来了画笔,给它们分别染上青色和红色。对于苹果的图案,大家普遍感觉到那是一个生涩和熟甜的苹果。那个辣椒的轮廓,任凭怎么染,大家的脑海里都无法产生苹果的味觉联想。这时,心理学家平静地说:只有线画对了,染色才有用。

在这里,线就是理智,色是情感。

感情用事,就是在没有画线的前提下任意染色,结果让世界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出现万劫不复的遗憾。刘备正是在所谓的兄弟之情中分不清社稷和兄弟的区别、大义和小义的界限,在没有线的约束中,一味扩大情感的色彩。这样注定要失去正确的判断。

该理智的时候绝不能感情用事。

如果刘备这时候按照众人的建议,少一些冲动,多一些理性。认真地去画条线会是怎样呢?当孙权送来杀死关羽的凶手,遣书求和时,他完全可以借机提出一些条件,将由于关羽失误造成的损失弥补过来,以对付最强大的敌人曹魏。作为一位决策人物,应该想到“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誓言;应该有一个审时度势、隐忍以求发展的变通。

人人都有弱点,但有的人知道弱点后能对弱点下刀,而有的人却知而不为,甚至一生都没意识到。这样来看,人可以被分成两类,成功者与失败者。那些固守自己的弱点者,一生都很难发生重大改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

历史上,伍子胥、孙膑、勾践、韩信……如果按照人之常情,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用情感来燃烧自己,但他们都没有,最后他们在隐忍的理性坚持中,走向了成功。

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他只能去做失败者。

刘备没有做到,所以刘备败了。与其说是因为宿命,不如说是因为那令人惊叹的感情用事和冲动。

所以,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应该抓紧“理智”这根缰绳,不要让冲动自由驰骋,更不能让它泛滥,要不然吃亏受害的是你和你的事业。P2-5

序言

希腊神话中称普罗米修斯造人时给人类造了两面镜子:一个是用来发现别人短处的有形之镜——眼睛,一个是用来感觉自己不足的无形之镜——心镜,目的是为了使人类能从中破解出来人性、人心、人生的诸多密码,鉴古通今,从而更好地“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

现实中,一个人负荷着自己的体重是完全没有感觉的,但如果去移动其他的物体,他立刻就会感觉到物体的重量了。

同样,人能够看到他人的缺点和陋习,但常常无视自己的短处。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使自己最大潜力得以发挥、最大价值得以体现的切入点,来实现自身的飞翔。而要做到这一点,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知人知己,明心见性。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在“中国人不可不读‘四大名著’”的文化传承中,名著里很多人物曾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文学即人学,借此,我们以“四大名著”为蓝本,通过破解其中经典人物的个性密码,透过其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性格命运、目标选择、练达人情以及价值创造,从中看出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本身的优劣、得失、教养和品性等等,继而给读者以人生的感悟、心灵的净化、品性的修炼以及成长的推动。

时代在变,生活的环境在变,但作为社会存在主体的人身上的人性是永远不会变的。所以我们说,这些人物,既是文学长廊里的典型,更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

作者

2010年5月

后记

名著中的故事与人物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一些,特别是当名著陆续被拍摄成电视剧后更是家喻户晓。对于那一个个典型而清晰的人物,我们总能在周围生活的人群中看到似曾相识的身影。

高尔基说过:文学即人学。文学中融合着“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饱含着人性、人欲、人理、人伦、人格、人志、人道等一系列现代人需要镜鉴的因子。假如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像张飞那样的悲剧?假如我们能够调整心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我们是否就可以不败走“麦城”?假如我们能够认清自己,多些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是否可以摆脱林妹妹的多愁善感?假如我们并无一技之长,只能把平时生活中的小事持久做好,是否也可以像沙僧一样在救赎中实现自我?……

然而,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只能发现自己想要发现的东西。“四大名著人物解码系列丛书”就是从成功学和人性的角度将名著中个性人物与现实充分结合,不追求理论的学术,也不追求文学的审美,只讲求人物的言行是非与成败的辩证思考。全书以随笔的形式来写,没有严密的结构体系,说的都是生活中最贴近最实用的道道儿。每篇文章选取一个立意点,最大限度地表达人物出彩的地方。

为了使引用浅显易懂,语言轻松,观点新颖,写每个人物前我都会好几日不敢下笔,备受煎熬,真正领略了“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几年来多次有放弃的念头。多亏湖北人民出版社的徐艳编辑不断地鼓励,此套书才最终得以成稿。值得欣慰的是,成稿后,无论看过名著的还是没有看过名著的,都能从中很轻松地悟读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刻道理。

另外,本套书的写作,还得到了知名学者张宏涛、《百家讲坛》编辑杨志庆、河南科技学院李智伟、我的好友崔巍、刘零二等人的支持与帮助,并参与了部分书稿写作,张娟、张旭对四部书稿进行了审阅。

最后感谢湖北人民出版社对本稿的重视和徐艳编辑的精心编辑,同时更感谢购买并阅读本书的读者,希望本书能够让你读动心灵,触动自我。在写作之前我也参阅上百本有关四大名著的论著,在此一并感谢。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疏漏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李俊杰 于青灯阁

2010年5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四大名著饱含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其核心的东西不分今古。这套书成功地将文学还原于人学,为我们解开了一个个有关职场、人性、心机、谋略、成败……的密码,既深化了我们对名著的理解,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

——《百家讲坛》编辑 杨志庆

横看成岭侧成峰。名著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在于它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这套“四大名著人物解码”丛书的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新奇的视角,可以让我们从中更加深刻地领悟出人生的内涵和意义。

——兰州大学中文系老师 魏宏远博士

这是一套饱含着哲理的书籍,作者从人性角度分析,从生活角度切入,从社会角度解说,可谓是既有大家之品位,又符合大众之口味。它们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不仅仅带我们重温了四大经典名著,领悟了儒、释、道等文化的要义,还结合了我们当今的生活和职场。漫漫人生,得此书,获益匪浅。

——深圳世联地产区域拓展总监 李春波

有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四大名菩人物解码”系列丛书,给了我们与以住四大名著衍生类图书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读名著,悟人生,体会与人打交道的学问。这套书让我们读后对人生和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看法。

——河南人民出版社发行处经理 李坤

网络时代,信息越来越多,而思想越来越少了。“四大名著人物解码”系列丛书,无疑给我们浮躁的时代带来了一种反观自我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思维。

——《东方今报》网络编辑 郑国锋

说来惭愧,我一直都没有完整地读过四本名著中的任何一本。只是在连环画、教科书、影视等载体上熟悉了几个人物,但印象并不很深。今天这套书,我很轻松地读完了,收获很多,感觉里面的这些个人物就在我们身边。

——天涯网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