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爱一直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光吉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有一次,傻子好几天都没有吃饭了。傻子的体温、血压都正常,照顾傻子时间长久了,夫妇俩都成半个医生了,体温表、血压仪家里常年准备着。找医生会诊,病情并没有恶化。原来傻子是想绝食,一死了之,这样父母就解脱了,其实傻子并不傻。夫妇俩与傻儿子抱头痛哭,说:“如果你死了,我们也不活了。你的病是被我们给耽误的,照顾你是我们这一生的责任。”从此以后,这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但是为了减少排泄,傻子每天坚持只吃两顿饭,活动量小,能量消耗也少,这一点被老夫妇接受。

天长日久.傻子和老夫妇在很多地方达成了很多默契。傻子大小便都是二合一的,每天一次,基本是在中午进行,天天如此,很有规律。明眼人一看便知,傻子想尽量减少大小便的次数,也是通过这种特有的方式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可想而知刚开始的时候,憋大小便是何等的艰难。可是,有一天中午,家里来了客人,等客人走后,傻子的父母才想起这件事来。急急地跑到屋里,傻子安然无恙,傻子又练就了更长时间憋大小便的本领。有时忙于农活或者家务,吃饭不准时、照看大小便不及时的状况也时有发生,但傻子从不大喊大叫,脾气是出奇的好,一声不响是傻子孝敬父母独有的方式。

傻子的四个哥哥和最小的六弟相继成家立业,原先拥挤热闹的老屋现在只剩下老夫妇和傻子三个人了。天气好的时候,瘦小的丈夫在前面弯着腰背着高高瘦瘦的傻子,妻子在后面抬着傻子的双腿,防止他双腿着地。屋檐下,傻子坐在中间,老夫妇一边一个,防止傻子突然倒地。这样的场景发生过无数次,所包含的是浪漫,是温馨,还是苦涩呢?我想只有他们三人才能读懂。

傻子整天坐在炕上,也有他自己的很多事情要干。剥花生米是傻子的一手绝活,速度快不说,还作了分类:粒大饱满的作为种子,稍微小一点的是菜肴,而那些最小的吃起来软软甜甜的,是傻子留给侄子(女)、侄孙子(女)们的礼物。傻子的听力特灵,一开门就知道是谁来了,每个人的开门声、脚步声在傻子看来都是不一样的。傻子还是照看孩子的高手,傻子的侄子(女)、侄孙子(女)睡着了以后,会被大人很放心地放在傻子的身边,小孩醒了之后刚开始还害怕,但是傻子特有的搞怪表情和动作,会很快成为孩子们别样的玩具,逗得他们哈哈大笑。傻子的侄子(女)、孙侄子(女)长大后,总是经常问候曾经陪伴他们成长的这个五叔叔(伯伯)、五爷爷(姥爷)。傻子的辨别能力特强,他把收到的礼物分类存放,将甲送来的礼物拿给乙吃,将乙送来的礼物拿给丙吃,以此类推,从未混淆。

傻子一家三口几乎足不出户,他们的娱乐方式主要有两种:听收音机和看电视。在整个村里来说,这两样东西傻子家买得最早。缘由可想而知,这几乎是他们仨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他们对节目形式没有什么大的选择,新闻、体育、戏曲、电影、连续剧、综艺都行。

傻子一家三口也时有矛盾产生。老头儿性格暴躁,说话粗声大气,往往是事件的导火线;老妇却恰恰相反,心性绵软,是丈夫的出气筒,是平息矛盾的消声器;而傻子总是坐在炕上,不声不响,仅有旁听的份儿。其实争执的起因也不是什么大事,无非就是一日三餐、老人过生日、小孩过满月等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活在老夫妇的吵吵闹闹以及傻子的沉默中继续着。

有一次,傻子遭了大罪,对老失妇来说简直罪不可恕。那一年年底,老夫妇忙着蒸年糕、菜包、饽饽,由于烧了一整天的火,炕先是温热,到了最后变得滚烫,简直可以煮熟鸡蛋。到了晚上脱衣服睡觉的时候,老夫妇才发现傻子的臀部、腿部,只要是接触到炕的部位全是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傻子要离开与他相依为命的父母和老屋。头一天,老夫妇为傻子理发、刮胡须、洗澡,还换上了新衣服,像过年一样。第二天,傻子的大哥和二哥打算将傻子背到停在老屋门口的出租车上。这时傻子像个疯子一样,回过头来眼巴巴地瞅向父母:“娘……,爹……,不……”断断续续的,连不成一句完整的话,傻子的说话功能也退化了。但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晓得了傻子的意图:说什么也不上车,不离开爹娘。傻子害怕被别人扔到荒郊野外。老头儿说:“爹娘永远不会丢下你不管的,这是去县城为你做残疾人鉴定呀!”傻子只听爹娘的,这时他才放心了。做完医学鉴定后,大哥、二哥还背着傻子来到在城里住的四哥家,傻子是第一次来县城,第一次见到高楼大厦,40多岁的傻子高兴得像个孩子。回到家以后,傻子用非常不流畅的语言,再加上不协调的动作,向父母诉说着一天的所见所闻。他们三人先是笑,再是哭,个中滋味谁也说不清。

P4-5

目录

父母养育篇

 老夫妇与傻儿子

 母亲的柴草梦

 我家的美食节

 土地的迁徙

 阅不尽母爱的颜色——读《情感读本》有感

 用脚丈量出来的母爱

 母亲积攒笨鸡蛋

 接纳妈妈的唠叨就是对她的孝

 和母亲一起做元宵灯

 喝腊八粥,吃腊八蒜

 母亲的年夜饺子

 过年的味道

 “三无”母亲

 母亲亲手做衣服

 儿子学车

 父爱无言

 桃园四兄弟

 父亲的家风——劳动

 父母催快我离家的脚步

 村口的母爱

 我的“小棉袄”远嫁到了河北

 我和儿子的“网恋”

 三轮车——流动的梦想

 儿子的口袋

 我的哑娘和丑爹

 三朵幸福的梅花

家庭伦理篇

 善待老年人,就是善待自己

 中秋月圆心更圆

 爆竹情

 土炕暖暖,兄弟情深

 六子叔的烟管

 兄爱如海

 婆媳心,姑嫂情

 奶奶,您永远驻在我心里

 亲亲的姐姐我的“娘”

 我的三姐

 粽香里的亲情

 我是奶奶的贴心小棉袄

 祖孙俩的中百情结

 迟到的认错

 爷爷给我讲“聊斋”

美好爱情篇

 婚礼上的“板桥宴”

 甜甜的爱情,满满的幸福

 数学家庭

 孕育之路,平凡之路,平安之路

家校田园篇

 校园里的捉迷藏

 校长也成了心理辅导对象

 校园生活一二三

 当了一回调解员,感觉真好

 读书梦 我心中的梦

 等腰三角形的故事

 我的石坊,我的情

 当年的高考梦

 我的数学老师

 怀念恩师司马敬

 雪人,我们在一起

 班风——我们师生共同走过

 希望之灯,梦想之灯

 铅笔情缘

 网络家访

 爱心小屋故事多

 忆旧三篇

社会大爱篇

 汶水悠悠,汶河情

 我爱你,文展会

 平安路

 我的购车经历

 我的徒步生活

 为接种医务人员点赞

 游乌龙山

 金沙滩,日照人的梦

 人民广播电台,我们的梦想

 最美不过荞麦花

 我对白衣天使的亏欠

 北京的蓝天,中国人的梦

 安装里面的学问

 红木座椅——我的朋友

 一位70岁台胞的教育情

 天桥——一家人的梦想

 第一次坐火车的经历

 博大胸怀,广罗人才

 长寿——顺势而为

 “二月二”印记

 三会青州

 黑茶——我的忘年交

 邮政局,我的娘家人

 三个鸡蛋

 儿子保险里的美好生活

 “体彩”为生活添彩

 发扬光大“三实”文化

 茶如人生

 信使老辛

 青岛的伟大与平凡

 神农架令人神往

 一碗茶水端平

 走好人生的每一段路程

 佛子岭新村

 我是奶奶的眼睛

 张大海的捕鱼梦

 托儿

 小李——大李——老李

 杜桥米线,杜桥情

 鸡蛋面条

 阿黄

 城固的姑娘美如油菜花

 李氏神镰

 瘸丐的国防强军梦

 摇曳的线球

序言

爱是有温度的

什么是爱?爱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当下该赋予其怎样的含义?又如何将爱糅合进这样一个主题鲜明的散文集里?

作者居住于大山深处,生于20世纪60年代,对农村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民阶层始终抱有复杂而真挚的感情。父母养育子女,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劳作,日暮而归,看似仅是维系最基本的吃饭、睡觉、穿衣、繁衍、生老病死这么简单……但是一个人如果真的作此理解的话,那就太肤浅了,只能说明他对处于最底层的广大农民并未有真正的了解,也缺乏最淳朴、最原始的爱。

多子多女几乎是上世纪农村家庭最普遍的模式,不管有多少儿女,也不管儿女们是多么弱小甚至身有残疾,父母们都把他们当成心肝宝贝,把养育他们长大成人当成自己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和支撑。父母们往往不怕慢慢变老,却非常担心自己有一天会突然死去,因为那样一来,谁能来照顾那些弱小无助的生命?本散文集的开篇就是这样的场景:

这对老夫妇照顾傻儿子,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再到稀疏无几。傻子也从当年7岁的孩童成长为青年,再到中年。一个正常人的梦想理应五彩斑斓,自由自在。而傻子仅仅就是为了维持生命,他赖以活着的地盘仅仅局限在老屋内。在别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简单无聊,枯燥无味,简直就是一种摧残和折磨,但对他们三个人来说,这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甚至是一生一世。

——《老夫妇与傻儿子》

母爱恐怕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一个人最难以割舍的依赖,是萦绕心中最美的底色、最靓的风景。都说儿女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母子连心就是最好的诠释:

下午放学了,一到村口我就着急上火地往家跑,迎接我的是妈妈温暖的笑脸。我扑向妈妈,把头深深埋在妈妈怀里使劲闻,想找回消失了一整天的妈妈的味道。可是有一天,放学回家以后,我东屋西屋房内院外,找遍了所有妈妈可能去的地方,都没有妈妈的身影。直到天黑之后,母亲才从地里干活回来,而我却坐在大门口,倚在门框上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痕。“你简直就是娘的小尾巴,一时见不到娘就哭,也不知道害羞。”娘笑话我,我才不管呢。

——《村口的母爱》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细胞,兄弟姐妹情同手足,相互友爱,尊老爱幼,达礼谦让,同甘共苦,将亲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盘不到三米宽的土炕,睡了6个人,全是清一色的男孩子。因为一头儿根本睡不过来,只能这头儿三个,那头儿三个。被子也达不到一人一床,只好两人合盖一床,人员实行大小搭配,老大和小六、老二和小五、老三和我这个小四分别搭伙。  每天晚上的辩论会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猜谜语、讲故事,小屋里传出阵阵笑声。“时间不早了,赶紧睡吧。”惹得睡在另一盘土炕上的父母提醒多次。“嘘,我们小声一点。”大哥最大,也是主持人。不一会儿,鼾声此起彼伏,进入梦乡。

——《土炕暖暖,兄弟情深》

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对最基本生活条件的要求可谓微乎其微,只要饿不着、冻不坏、病不死,就是上天的眷顾。农村孩子早熟、懂事、顾家,蜗居黑屋子,挤睡大土炕,广阔天地就是他们成长的天然舞台,随便什么物件就可成为最好的玩具,约定一个规则就能展开趣味横生的游戏,身体倍儿棒,心智成熟……但是谁能怀疑他们满怀的亲情?谁又能说他们缺乏创造力?而真情与创造力.都源于他们心中的爱!爱生活,爱父母,爱家乡,其实不就是挥之不去的淡淡的乡愁吗?如其所云:

身体日渐强壮的同时,我也已经走过了初中,进入了高中。我是在县城上的高中,离家远,要住校,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或者放寒暑假的时候,只要有时问,我就会帮助父母下地干农活。我的个头逐渐超过父亲,身体似乎也比父亲强壮许多,但是我干活时无论如何拼命追赶,总是被父亲落下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越来越短,父子俩会心一笑,心照不宣。父亲说,劳动是锻炼身体最好的方式,也是最好的家风,但是要循序渐进,不要急躁,人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贵在坚持。

——《父亲的家风——劳动》

老师对学生,如同父母之于子女,并不图学生的任何回报,学生们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富有爱心就是老师的愿望。接纳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秘密、任性甚至这样那样的缺失,这正是爱的包容,也是爱的延续:

罢课风波逐渐平息了,司马老师的病逝似乎更加鼓起了同学们的干劲,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弥补了更换老师所带来的不适。高考迫近,每一个同学都豁出去了,白天晚上连轴转,即使吃饭的时候眼睛也是盯着书本。那一年的高考,我们班54人,其中45人考上了大学,在那个挤独木桥的年代,在学校的高考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创举,直到现在这个纪录也没有被打破。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司马老师打下的基础。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事情,那一年我们高考填报的志愿,师范类和医学类占了一半以上,目的就是想当一个老师.成为和司马老师一样的人;或者做一个医生,把司马老师以及类似他那样的病人治愈。几年之后,我有

幸也成为一名老师,谨遵司马老师的教诲,以他为榜样,沿着他的足迹,耕

耘杏坛,教书育人。

——《怀念恩师司马敬》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有梁祝化蝶、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传说,今有《王贵与李香香》冲破世俗偏见的美好结局,国外也不乏《廊桥遗梦》《泰坦尼克号》等经典。教师出身的作者又会续写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呢?花前月下是少不了的,但共同的理想、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成为他笔下的主旋律,有着浓郁的校园风:

“我在城里,你在乡村,按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我的丘比特之箭将射向何处?”他给她的第一封求爱信算是投石问路,渗透了数学知识。“箭的轨迹是抛物线,两端的我与你是弦,这样就构成了一幅图案,不知能否趋于完美?”她的回信也包含了数学信息,有情趣,也有心灵的接纳。分处两地的他和她,鸿雁传书,你来我往,走的都是直线距离,但是感情的稠度和温度与日俱增。

如人们预料的那样,他和她的结合水到渠成,而他们各自的课题也交融在了一起,更具有了和谐的律动,发挥到了极致。而且他俩将数学知识渗透进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壁橱的间隔男女有别,各自的衣服分为夏季、春秋、冬季,三季衣服的挂杆上又张贴了序列标签,洗衣服也是分门别类,容不得混淆;饭桌坐位有序,餐具合理搭配,分工明确:女的做饭炒菜,男的按照食谱负责采购并洗涮碗筷。总之,居室虽小但错落有致,摆放有序,什么东西在哪个位置都是固定的。有了孩子之后,孩子衣服的口袋也编了号码,而且不时变化,物号对应成为全家人的游戏。孩子上学了,他的起居时间、学习玩耍、图书摆放、健身娱乐,都编写了1、2、3……提前计划、简洁明了、做事有序成为全家人的良好生活习惯。

——《数学家庭》

爱历来不是自私的,博爱、社会大爱显现出人们宽广的胸怀,进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譬如极端天气、雾霾,人类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作者的笔锋触及到了外出旅游、动物保护以及日常生活……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像朋友似的,同生共存,相依互融:

我徒步穿越大街小巷看人间百态,听鸟语、闻花香,上坡下坡、顺风逆风影响不大。我徒步我快乐,随心所欲,自由自在,锻炼了身体,生活得到了充实,精神状态也好。

徒步出行,就是保护环境,也是丰富生活,更是最好的养生。徒步是丈量脚程,更是丈量生活!

——《我的徒步生活》

本散文集故事性强,有较强的可读性。其中,有的故事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蓝本创作而成,有的故事则是以作者家庭的其他成员(如妻子)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敷衍成篇的,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大多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加以讲述。

作者力求成为讲故事的高手,或通过抓人眼球的题目,或通过直奔主题的开头,或通过引人人胜的情节,将你带人预设的故事当中去。现在是一个崇尚读书的时代,又是一个人人写作的时代,而能够让人完整地读完一本书,退一万步说,哪怕只是读完一个章节的,又能有几人做得到?作者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读者有一点点读下去的冲动。

贯穿着一股清新气息,或许这是本散文集的又一明显特点。文集中所描述的人物、事件,莫不来源于社会底层、街头巷尾,这是一个草根的舞台、平民的世界,种种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你我都是故事的主角。爱,润物无声,波澜不惊;爱,一直在,充盈你我心问。爱,像和风细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爱,像绵绵夜曲,撩拨着我们的心弦……这或许就是爱的魅力吧!

在写作中,作者还力求文字简洁干净,又不失婉约隽永。文集中的故事有的篇幅较长,有的极短,无论长短,都力求给人这样一种感觉:绝不拖泥带水.绝不东拼西凑,绝不无病呻吟,而均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作品,接地气,扬正气,来源于生活,给人以启迪。

该文集还努力弘扬社会正气。诚然,当今社会正在变革和重构中,人情淡薄,世风日下,但作者力争向读者呈现生活的本色,推崇和谐、诚信、友爱、仁义、自省等理念,诠释“用爱的眼睛看世界”的真正含义。

社会在变,生活在变,你我都在变,这是客观规律,而唯有爱不会变。愿处处都是爱的土壤,人人都播撒爱的种子,并以真情之水进行浇灌,让爱不断地开花结果、充满人间!

是为序。

作者

2016年5月

内容推荐

刘光吉著的《爱一直在》是一部个人散文集,作者饱含感情地将自身一大家子人的生活经历、成长过程以及同舟共济的故事娓娓道来,包括了父母养育、家庭伦理、美好爱情、家校田园以及社会大爱等数个主题。作品内容清新健康,行文富有幽默感,可读性较强,适合热爱生活的社会大众阅读。

编辑推荐

刘光吉著的《爱一直在》故事性强,有较强的可读性。其中,有的故事是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蓝本创作而成,有的故事则是以作者家庭的其他成员的生活经历为基础敷衍成篇的。

作者力求文字简洁干净,又不失婉约隽永,并且力争向读者呈现生活的本色,推崇和谐、诚信、友爱、仁义、自省等理念,诠释“用爱的眼睛看世界”的真正含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