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牛群冒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牛群:编委会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透视浮躁虚华的时代,审视人性的回归。体验心灵的悸动,还你清静和谐的生活。

本书精选挑选《牛群:》栏目中的25个故事,无疑是有代表性的:“人间真情”中的故事带给我们心灵的悸动,“生活万象”触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法网恢恢”讲述了社会的正反面……所有这些,通过牛群富有个性的讲述,淋漓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内容推荐

《牛群:》以发生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新闻事件为主题,通过主持人著名榴声演员牛群富有个性的讲述和品评,再现了一个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启迪人生,感悟社会。

栏目以主持人牛群为主打元素,在语言风格上突出东北特色,彰显东北风情。栏目自2009年开播以来,得到了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可和支持,成为全国经典新闻故事栏目之一。为了感谢观众的热心支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走进《牛群:》,电视台栏目组将本栏目的特色故事精心集结成书,以飨读者。

目录

人间真情

 27年的心结

 八旬老太开饭店

 狼口历险

 无法回避的真相

 我要自首

生活万象

 生死见证

 一对夫妻的奇迹

 “晒”出来的麻烦

 烧伤疑云

 真假警察

 给你十万块

法网恢恢

 偷猪贼搭错车

 离奇的报警

 天价存单

 拎包贼成名记

 的士惊魂

奇人趣事

 耳边的怪声

 八旬老太斗凶徒

 吃石头的女人

 俺们姐俩二百

 神秘的双胞胎

“宠物”情缘

 财迷小狗

 训猫记

 农妇与蛇

 明星乌鸦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八旬老太开饭店

最近,冰城哈尔滨有个小饭馆火得是一塌糊涂,小店门脸儿不大,名儿也挺好记,叫“德顺楼”老太太大骨棒。开业没多久,那就是一个火!南来的北往的,佳木斯的鹤岗的,倒腾煤的跑市场的,只要到哈尔滨,非得上这家馆子撮一顿不可。有不少顾客,干脆组团来消费,羡慕!

要问大伙为啥对下馆子这么积极,就冲两条:一是菜真好吃;再一个,就是冲她——饭馆老板李淑琴。说出来怕您不信,李大姐今年已经85了。可别看岁数大点儿,李大姐可是里里外外的一把手,买菜进货、煎炒烹炸、收钱算账、打包外拿,样样都靠她,店里那两个助手只是帮她打打下手。就因为这个,李淑琴现在已经是哈尔滨当地的“公众人物”了,是个“名老太太”。

老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咋地,李大姐你这是受古人感召了,老了老了怎么还见钱眼开、开饭店了?人家李大姐说了,这算个啥,万里长征这才活动活动腿,我还想二次创业、大干一场呢!看来老太太真是人老心不老,而且还不服老。

别的咱先不说,就老人家这心态,八十多岁的人二十多岁的心,这点就值得咱们学习。看人家这生活态度,多积极,多乐观。现在不是提倡“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嘛,老太太这就是典范啊!要说老太太这赚钱的劲头,年轻人还真是不服不行,早上六点刚过,外面零下二十多度,李淑琴就出门买菜去了。

“不管是天好,还是刮风下雨,我必保得去买货去,买了货回来就将近八点了,进门就开始做,必保把这天的货卖出去,第二天再上第二天的货,我不能搁那儿搁着它,我就反对这样的,我非得买新货不可。所以我就这个样子,要让别人送货买去,我都不放心,我怕他掺假,货不好,到时候人家一吃不好,我这么大岁数不像年轻人,这名誉不好听。”您听听人家这生意经,讲究!

天天进完货,李淑琴就开始忙了。除了忙生意,什么下水道堵了、自来水漏了等等杂七杂八的事,都是她亲自过问,总之这一天,老太太是忙了个脚不沾地。从早晨六点到晚上十二点,这可是十八个小时。白天干十八个小时的活,晚上只能睡六个小时的觉,天天如此,这么大岁数了,想想都让人心疼。老太太也说了,有时候不服老还真是不行,身子骨的确没有以前硬实了,全靠这股子精气神儿撑着。

您也看出来了,老太太开这么个买卖确实不容易。说到这儿。您可能想问了,老太太都85了,还这么张张罗罗玩命挣钱干啥,是不是儿女不孝顺,老人缺钱花啊?跟您说还真不是!李淑琴和老伴退休前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一个月的退休金足够老两口花了,儿女们也都有房有车,生活挺好。那她图啥呢?咱甭瞎猜了。李淑琴说了,你们都想对了,我开饭店是既图名,也图利!可但是,但可是,这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我那三个苦命的娃。

那这仨人都是谁啊?他们和李淑琴到底什么关系?您别急,咱们从头说。

首先咱们得从40年前讲起。话说有一天,45岁的李淑琴到医院去找当妇产科医生的老同学,结果一见面,她就被老同学一把给拽住了。

老同学说,你来得正好,你做做好事吧,这个孩子是遗弃的,这样子,你抱回家去,我帮你养活着。李淑琴本要推辞,可一看孩子那小脸,一想孩子可怜的命运,她就没再多想,“这孩子我管了”,直接就把孩子给抱回了家。结果刚进家门,丈夫就不乐意了,你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自己的孩子你都不照看,怎么还捡了个孩子!

丈夫的抱怨其实也在理儿,李淑琴老家在山东,早年当过兵,因为工作的关系。就暂时把孩子们送到妹妹家寄养,本打算过几年就把孩子们接回来。可没想到,随后夫妻俩被组织上从山东调到了哈尔滨。刚到东北,他们就住进了集体宿舍,一个小平房里挤了一大帮年轻人,根本没有条件接孩子过来。等后来生活终于安定下来,房子也有了,条件也够了,可孩子都长大了、工作了。就这么阴错阳差,李淑琴几乎就没怎么照顾过自己的孩子,所以你说她就这么抱回来一个孩子,丈夫能不挑理吗?再说那是1969年,家里条件也有限,凭空多出个孩子,负担也不小啊。可李淑琴看着怀里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有妈不在身边,孩子的命苦啊,当时她就觉得,不管条件咋困难自己都得管,而且不光自己管,丈夫也得跟着操心。

在李淑琴的劝说下,他爱人同意把孩子留下来,还找了个人来照顾孩子。就这样,二人世界又变成了三口之家,一家人生活得倒也其乐融融,李淑琴决定等孩子大了,再说出他的身世。

1979年,也就是养子谭绍纯10岁那年,李淑琴的表哥找到了她,来的时候怀里抱着个婴儿。表哥开门见山,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被扔到医院了,你就再做做好事儿收下她吧。李淑琴打开小被一看,这孩子就两个眼珠会动,别的地方都不会动弹,腿还没有她大拇手指头粗。这回她可真是犯了难,这孩子收还是不收啊?上次抱回家那个,怎么说也是个白白净净的大胖小子,可这回这个,病歪歪的,能不能伺候活都不一定,再说自己都55了,马上就要退休享福了,自己还惹这麻烦干吗?

表哥说,整回去吧,死马当活马医,她死就死了,我帮你送,她不死,咱不就救条命了吗?大伙儿也都跟着劝她,就这样李淑琴把孩子抱回了家。

这回,孩子进了家门之后,李淑琴跟丈夫一点儿口舌没费,要问为啥,没那工夫!从孩子一进家门,他们俩就开始喂奶,结果孩子根本就吃不进去。“喂上奶粉吧,这边喂上这边流,这边喂上这边流,一瓶奶,她就能得三分之一,你必须得换好几次,她才能吃饱了。”这累人倒是其次,李淑琴心里是真没底。

结果去儿童医院一检查,孩子是胃痉挛,“一小从胎带来的胃痉挛,心脏还不好。哎呀,我抱着她,这个车下来上那个车,一说有个方我就抱她去看,一说有个方我就去,那钱花老了,我上班的钱、家里的钱,都为这个孩子了,都花了。”为了给养女谭绍红看病,李淑琴花钱跟流水似的,大半辈子攒下的积蓄所剩无几。

这时候李淑琴老两口的感觉用一个词形容最恰当:骑虎难下!李淑琴退休了,家里的收入更少了,孩子的花销却是节节攀升,怎么办?街坊邻居们纷纷出主意,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儿,把家底儿都掏空了,你们老两口将来怎么养老?干脆把孩子送人吧,要不就送到福利院。大伙都为他们着想,可李淑琴满脑子想的都是孩子。她觉得只要孩子将来生活好一点,她吃点苦,遭点罪也值得。假如她不收养,他们都成孤儿了,送孤儿院吧,是国家的,对国家也是一份负担,还不如她负担点儿得了。

P12-15

后记

《牛群:》(读音“牛群冒号”)终于成书了,作为编者,我们打心眼儿里高兴。

《牛群:》的编辑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经历。能否用平面文字再现电视多媒体的效果,大家心中都有几分忐忑。直至看到定版的稿件,心里才宽慰许多。作为这本书的第一读者,在编辑过程中,我们不断地被牛哥眼中、心中的故事震撼着、感动着。

看过《牛群:》节目的观众,应该都了解这个节目的定位,那就是贴近生活,直面社会。节目组精心挑选的这25个故事,无疑是有代表性的:“人间真情”中的故事带给我们心灵的悸动,“生活万象”触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法网恢恢”讲述了社会的正反面……所有这些,通过牛群富有个性的讲述,淋漓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勇于创新实践的牛群,在节目中成功地将相声艺术与主持艺术融合在了一起。然而,他不仅仅是在表演、在讲述,他还在传达着他的思想。所以,书中我们特别设置了“牛哥简评”一栏,将牛群个人对故事的品评和感悟汇集起来,或长或短,或隐或显,相信总会给您一些情感的触动或生活的思考。

故事讲完了,“牛哥简评”也看完了,但您会发现故事其实并没有结束。曾经置身幕后的编导们,故事的第一转述者,在“编导手记”中记录了他们的采访故事。那里有台下的主人公,有延伸的故事,有不尽的感悟……

作为电视节目,《牛群:》的播出时间是有限的,而本书正好可以通过文字弥补这一缺憾。在这里您收获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但又不仅仅是故事本身。

寻常的生活,不寻常的感受。还是牛哥说得好,“愿快乐伴你永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