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网络普及,资讯泛滥,写作者众。每年推出图书接近五十万种,各种文本如汪洋大海,纸本阅读不无低迷。这套《远方文丛》看似瘦小孱弱,却还是不管天风海雨,仍旧踏浪挺胸,坚定而顽固地走来了。
此辑丛书,有五本小书组成,计有黄蓓佳的《地图上的行走者》、黄梵的《中国走徒》、胡竞舟的《沉香》、麦阁的《月光擦亮瞬间》、雷雨的《且去题壁》,每本篇幅大致在十万字左右。此册为《中国走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走徒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黄梵 |
出版社 |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今网络普及,资讯泛滥,写作者众。每年推出图书接近五十万种,各种文本如汪洋大海,纸本阅读不无低迷。这套《远方文丛》看似瘦小孱弱,却还是不管天风海雨,仍旧踏浪挺胸,坚定而顽固地走来了。 此辑丛书,有五本小书组成,计有黄蓓佳的《地图上的行走者》、黄梵的《中国走徒》、胡竞舟的《沉香》、麦阁的《月光擦亮瞬间》、雷雨的《且去题壁》,每本篇幅大致在十万字左右。此册为《中国走徒》。 内容推荐 《中国走徒》为诗人黄梵的最新散文集,收录作者近年来的交友、游历随笔。台湾散文大师王鼎钧对黄梵散文评价:写散文可以分三个阶段:先是文从字顺,然后意新语工,最好言近旨远。不学诗无以言,可在诗人黄梵的这本新集中得一新解。 目录 第一辑 轻与重 作家漫游 简一玛利亚夫妇 生活的轻与重 德国的“雷锋” 去魏玛 中德之间 “南京人”老梅 中国式吆喝 主动 公私有别 法国房子 大师的真相 法国味 第二辑 美国词典 老也有道 罗帕特现象 弗蒙特中心的“孩子” 情义无国界 宁静 海伦的中国情结 撒谎 对比 芝加哥海关 赴宴 语言派诗人谢里 王渝与诗书签 游说律师 第三辑 中国走徒 “普通”的事 寻幽之所 被诗歌拯救的人 台湾故事 《联合报》副刊 台北手记 旧少弱小 真实 师生之间 校园诗人 走西北 “勇敢” 走徒札记 默读南京 偏头痛的自然原理 跋 试读章节 第一辑轻与重 我去车站月台见他时,只见他一身学生打扮,体恤加牛仔裤,肩上斜挎着一只棕色方包。待两人感慨地拍完背,并不觉得已有两年未见,仿佛两年前就在昨天,一见面就续上了昨天的话题。两年前他从台湾来南京,见面就抱怨南京比台湾干燥,逼得他得用保湿霜。这次他抱怨的是德国,自嘲地说德国气候把他弄得像个女人,成天往脸上洒水抹霜,只为了给皮肤保湿。我马上睁大眼睛打量他,的确,那张英俊的脸有点油光发亮。作为男人,如此关心皮肤,说明他内心藏有很多的敏感,这颇符合他那本当红小说《边境行走》呈现出的细腻之功。这类敏感同样也表现在他调皮捣蛋上。哥廷根城虽小,红绿灯却不少。两人前往古城的路上,每每遇到红灯,哪怕马路上没有车,我也会本能地停下脚步。每当此时,他就快活地嘲笑我:“你怎么像个德国佬?没有车干吗不走?”他毅然领着我迈步闯过红灯,然后露出一脸轻松的坏笑,仿佛他早已是个中国佬。记得慕尼黑的汉学家樊克曾告诉我个说法:德国人认为中国人是东方的意大利人,同样重视美食和家庭,同样不愿遵守规则和法律……这里条规森严,他却宁愿按中国方式行事。令我想起巴尔扎克的看法:“在指定的时间里喝水、吃饭、睡觉”“我就算完了”,施益坚不愿在“指定的时间”过马路,说明作家们尊崇的东西都差不多,只愿尊崇肆意的想象和自由…… 古城人头攒动。听说我还没有哥廷根地图,他立刻带我到处找游客中心,没多久,发现它设在市政厅一楼。游客中心为什么不像台湾那样设在火车站?记得游魏玛时,我也发现游客中心同样是设在市中心。施益坚开始为德国辩护,说火车站有游客问讯处,只是游客中心还可以提供租车等服务。我有点不依不饶:“游客要先走到市中心,然后才能租到车?”接着我顺势调侃起德国的火车,说不敢想象德国火车经常迟到、变更停靠的站台、取消车次、同一车次每天发车时间都不一样,令初来乍到者不知所措。没想到他听罢居然更加开心:“你对德国人的想象有误,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像机器那样精确,但中国人是怎么做到的,你们的火车很准时,每天发车时间都一样,除非你们……”接下来的路上,两人就这样不停靠“抬杠”寻开心。 大概决意要帮我找到德国文化,他手执哥廷根地图,领我穿街走巷,结果与城市博物馆不期而遇。见门头上刻着勃拉姆斯的名字,我兴致陡增。我和女儿都是勃拉姆斯迷,曾有数年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听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施益坚马上用德语帮我一探究竟,原来墙上的名字是为了纪念勃拉姆斯,曾在这间楼里演奏过。我踩着博物馆的木地板,它像老人的关节发出响声,这声音真的令我内心滋生出历史感。二楼摆放着不少十九世纪的钢琴,述说着那段辉煌——哥廷根曾是德国的钢琴制造中心。墙上早已褪色的绘画,都与中国有关,描绘了德国人曾对中国的想象,那是十八世纪中国风黄金时代的遗物。这种风潮的遗物,我后来在法兰克福和慕尼黑都见识过。法兰克福的歌德故居有一尊取暖器,不是典型的德国铁铸样式,它的表面覆盖着一层中国青花瓷。那时的德国人拥有青花瓷,如同魏晋时期的中国人拥有罗马琉璃杯一样,都象征他的财富和品位。慕尼黑的汉学家樊克,甚至把慕尼黑的中国塔视为一种历史担保,只要看过中国塔,担保你就了解了慕尼黑作为封地时的历史。 两人无意间逛进了一家建于一七三五年的书店,没想到老板竟是施益坚的粉丝,书架上赫然摆着施益坚的两本书,其中一本还标着“最佳畅销书”的字样。老板对施益坚表示恭敬的方式,几乎与中国人一样,双手合十,向施益坚微微鞠躬。施益坚生怕冷落了我,竭力向老板介绍我的情况,我听不懂,但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毕竟我只有几个短篇译进了德国。离开时,我记住了老板的笑,他的笑在德国人脸上很少见,是一种恭敬谦和的笑。刚出书店,施益坚又把我随口的抱怨当了真,我抱怨德国书店跟中国书店一样,少有英文书,他马上又显出愚公移山的劲头,决意要带我逛遍哥廷根的书店。虽然最终找到的几本英文书不值一提,却让我见识了哥廷根书店的数量,以全城三万学生来衡量,书店已经算很多,光很像样的书店就有十来家,且家家有施益坚的小说。一个书店能卖这种严肃小说,其趣味还能不专精吗? 接下来两人在哥廷根的吃喝,几乎没有变数,一切如他所愿,吃完大餐,两人手执冰激凌,顺利找到了他妹妹推荐的一家咖啡馆。去那里喝咖啡的人,以中老年妇女居多著称。按照施益坚的解释:德国中老年妇女多有闲暇,与友人喝咖啡消磨时光,成了她们唯一的乐趣。如同中国中老年妇女,乐此不疲地跳广场舞。P2-5 后记 如今网络普及,资讯泛滥,写作者众。每年推出图书接近五十万种,各种文本如汪洋大海,纸本阅读不无低迷。这套《远方文丛》看似瘦小孱弱,却还是不管天风海雨,仍旧踏浪挺胸,坚定而顽固地走来了。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也好,康德一生静守一座小城也罢,更有陶渊明的自况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足见每个人心中都有远方,都有渴望行走天涯看尽山河的愿望。自古写作多寂寞,最是文人难自由。远方是一种朦胧的希望,是一种久违的慰藉,是一种莫名的期待,是一种令人兴奋的充满种种期待的邂逅,是一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甘苦冷暖唯有自知的一种诗意。家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心存远方的人,不大容易满足于形而下的物质,不大容易为眼前的名缰利锁所羁绊,不大容易屈从于苟且含垢而随波逐流。 此辑丛书,有五本小书组成,计有黄蓓佳的《地图上的行走者》、黄梵的《中国走徒》、胡竞舟的《沉香》、麦阁的《月光擦亮瞬间》、雷雨的《且去题壁》,每本篇幅大致在十万字左右。作者大都是活跃在当今文坛,有一定创作实力的勤勉写作者。黄蓓佳大姐是新时期中国文坛的佼佼者,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毕业于北京大学告别未名湖前后,就已经在文坛引人注目。她的文学成就不仅仅限于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她的散文也是摇曳多姿,美不胜收。《地图上的行走者》是她继《窗口风景》《生命激荡的印痕》《玻璃后面的花朵》后的又一部最新散文集。黄梵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他在《新十一诫》之后新近又出版的长篇小说《浮色》引起广泛热议,而不大为人所知的是他在海外的深远影响力,《中国走徒》约略可以让我们领略这位深居高校的写作者的另一个诱人侧面。胡竞舟是对文字近乎苛刻的写作者,她曾在《钟山》《青年文学》《当代小说》等杂志发表小说、散文多篇,也曾获得金陵文学奖,《沉香》是其散文作品的首次结集。麦阁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散文和诗歌写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天涯》、《散文》等期刊,曾出版散文集《再见,少女时光》。书生雷雨,爱读闲书,已出版《漫卷诗书》《书卷故人》《江南读书记》》《折角的页码》《用伤口飞翔》《布鲁克林的星光》《龚自珍传》《江南彩衣堂》《吴梅村别传》《诗人帝王》《瓶庐遗恨》等,曾获金陵文学奖。 愁绝浮云外,苍茫旧帝京。这些写作者年龄有别,风格各异,生活道路不同,察人观世也遵循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宗旨,但他(她)们都心存诚意,敬畏写作;都摈弃阿谀奉迎,恪守言为心声;无意招摇呐喊,树大旗,拉虎皮,也并非故作深沉,自命清高,他(她)们敬畏文字不愿苟且,心怀远方渴望诗意,在行走跋涉中思索,在阅读与观察中体悟,在惨淡经营中飞扬自己的一己之见一缕幽情;不求藏诸名山,传至后人,但愿以真诚文字抚慰心灵,传递温情,驱除蒙昧,播撒善意。 霜随柳白,月逐坟圆,《远方文丛》究竟命运如何,心怀忐忑,唯有承蒙各位多多捧场,能够静心一览这些呕心沥血的文字,是所望也。 2016年10月27日于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