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收集了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企业家、教育学家关于教育的专论。他们或从经济、科技、人口、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等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分析未来社会对人才与教育的要求,预测未来教育的前景与趋势,为我国教育发展建言立策;或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作者包括周光召、路甬祥、韦钰等科学家,郝克明、柳斌、顾明远、叶澜、谈松华等教育学家,季羡林、于光远、厉以宁等学者以及一些知名的企业家。 陈至立同志在序中说:“本书的出版将推动我国教育工作更好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迎接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振兴。”可以预料,在新的一轮中国教育热潮中,本书将受到各界读者的热烈欢迎。
《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综合卷》收集了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企业家、教育学家关于教育的专论。他们或从经济、科技、人口、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等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分析未来社会对人才与教育的要求,预测未来教育的前景与趋势,为我国教育发展建言立策;或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他们的高瞻远瞩与真知灼见,必将有助于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的教育观
周光召
(1999年1月)
进化是世界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人为万物之灵,是生物进化到最高级的产物。生物的遗传保存和繁殖自身的基因,实现种族的延续,一般生物的进化则是基因突变再通过长期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而形成。
人和一般生物有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
人有发达的和可塑的大脑,有不断深化的思想和智慧。因此,人除了物质生活,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实现种族的繁衍外,还有精神生活,还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科学和艺术,形成了博大的知识体系。人不像一般生物那样被动地适应自然生存环境,而是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发展科学技术主动地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也逐步懂得了从征服自然到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协调相处。
人是社会的一员,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产生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形成了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同时也决定了每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人的进化主要不通过基因突变来实现,而是通过教育和锻炼、学习和创新,充分发挥已有基因的潜能,特别是大脑的潜能来实现;通过发展自身的思想、智慧和精神生活,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宝库来实现;通过社会的变迁、革命和进化来实现。正是由于这样,人类的进步才一日千里,人类的前途极为光明。
教育在启迪心智、传播知识、确立人生价值、实现人类的进化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社会越进步,科学技术越发达,教育的作用也越大,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就应当越多。
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要教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不仅有谋生技能,能享受物质生活的人,而且同时做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追求智慧和真理的人,一个有创新思维和坚强性格的人,一个不断促进社会和人类自身进化的人。
教育贯穿人生的全过程,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成年教育和老年教育,每一步都在提升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进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从接受教育进而到自我教育,由书本中学习进而到从创造中学习,以自然宇宙、万物生息为师,观察、实验、研究,经历教、学、思、疑、论、创、革、进的不断循环而进入到更高的境界,教育的最高目的就能实现。
我认为,当前社会中流行的短期行为和功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和学校对教育的看法,也影响了教育的政策。以灌输知识,获取谋生手段为主的教育已不能适应科技和生产力快速发展时代的需要。一个不能自己创新知识和更新知识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快就会因学校知识的过时而遭到淘汰,更谈不上如何发挥自身潜能,提升自身价值,做一个大写的人了。
在社会经济不够发达,各种条件尚不具备时,以考试成绩选取学生可能是惟一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却有很多的缺点。作为一个有力的指挥棒,它促使学生和老师以取得考试的高分为目标,增加学生的负担,扼杀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使得一部分极有天赋的青年得不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如果我们记得爱因斯坦当学生时考试分数也不高,便不能不为许多中国的失学青年感到惋惜。中国古代有许多高明的教育思想,如孔夫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真正值得我们很好学习。
我希望中国的教育获得大发展,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上取得大突破和大进步。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因为培养出有思想、有现代知识、有理想和胆识、能担负历史重任的一代青年,是我国在21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惟一依靠。 我对教育没有研究,本卷主编一定要我写一篇短文,临时想了一想,拉杂凑合,滥竽充数,望读者谅解并指教。P3-5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提高民族的知识水准和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20世纪即将过去,我们也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回首过去的50年,我们的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而在新的百年即将来临之际,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历史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正进入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时期。科教兴国已成为我国发展重要方略,教育的振兴,必将与2l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重新认识教育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的伟大使命,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建立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有赖于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努力,有赖于教育界内外有识之士的智慧和贡献。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综合卷》,可以说就是部分关心教育、热心教育、思考教育的专家学者们的一本奉献之作。
《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综合卷》,辑集了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企业家、教育学家关于教育的专论。他们或从经济、科技、人口、社会和人自身的发展等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分析未来社会对人才与教育的要求,预测未来教育的前景与趋势,为我国教育发展建言立策;或针对教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我深信他们的高瞻远瞩与真知灼见,必将有助于21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我诚挚地感谢为本书撰稿的各位专家学者,并向他们对教育工作的满腔热忱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表示敬意。我还要感谢至立同志,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本书编辑工作中,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广东教育出版社的全力支持,在此也一并致谢。
篇幅所限,约稿未能全部采用,深表歉意。
主 编
199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