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椒之殇/跨度长篇小说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雪漫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学,的确是一个让“青椒”们既喜又忧的归宿。现在收入高的大学老师也有很多,但很多刚刚入职的大学青年教师还是比较清贫,这可能和专业和职称也有关系。

胡雪漫著的《青椒之殇》这部小说深刻解析了一所大学里的四位青年教师在高校生存状态的内核,讲述高校青年教师美丽光环背后的奋斗励志故事。

内容推荐

高校青年教师这个群体有一个可爱的绰号,就是“青椒”。故事里的“青椒”们都是出自名校的精英高才生,都是初入职场、工作在象牙塔里的大学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他们生活在由刚性的课题管理体制和柔性的父权式人际结构构成的学院文化之中,他们在学术上和精神上要实现双重的突围何其困难。毫无疑问,无论是家庭背景殷实,还是出身贫寒,他们胸怀深处那颗炙热却又无处安放的内心和青春,都需要社会真正的关怀。胡雪漫著的《青椒之殇》这部小说深刻解析了一所大学里的四位青年教师在高校生存状态的内核,讲述高校青年教师美丽光环背后的奋斗励志故事。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

第二章 职场窘态

第三章 家事与国事

第四章 爱恨情仇

第五章 谁能笑到最后

第六章 校园奇事

第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八章 婚后的烦恼

第九章 白天鹅与丑小鸭

第十章 喜忧参半

第十一章 土博士Vs洋博士

第十二章 光环背后

第十三章 短暂之喜

第十四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第十五章 潮起又潮落

第十六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第十七章 论文风波

第十八章 幸福陨落

第十九章 遇见伯乐

第二十章 杯酒见真情

第二十一章 办公室的尴尬

第二十二章 不归路

第二十三章 忙碌的象牙塔

第二十四章 活得太累

第二十五章 三喜临门

第二十六章 从头来过

第二十七章 几家欢喜几家忧

后记

试读章节

周国刚,教授,风州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正在申请博导。国外名校博士毕业,专业学科带头人,副院长。身兼学术科研两重担,在院里享有很高声望,受到学生和老师们的敬重与爱戴。吴博文天生聪明好学,善于创新思考,是他最喜欢的硕士学生。

“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周国刚教授开门见山地对吴博文说道。

“什么好消息?”吴博文有点欣喜,还有点迫不及待。  ~

“今年院里有三个留校名额。经过院里层层挑选以及我的极力推荐,最后初步拟定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你。当然,这是个人和院方的双向选择,去留自己决定。”周教授言简意赅,只说重点。

“真的已经确定了吗?”吴博文有点惊诧。即使在这之前他也听说过留校的事,自己也提交了留校申请,但是一直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他听人说起过这里面的“门门道道”,虽然以自己出类拔萃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绝对有资格留校,但他没有任何关系和后台,普通书生一个。这种好事情,他是打破脑袋都不敢想。他非常明白,除了满腹诗书,自己至今为止所拥有的,只是一对年迈而清贫的父母和家中那仅有的五十平方米的残墙破壁。

“当然!”周教授斩钉截铁,更是胸有成竹,只差给吴博文打保票了。

“啊?真的是让我有点受宠若惊,谢谢周教授。”吴博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气包含了多少不眠不休的艰辛努力,包含了多少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包含了多少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一刻,他似乎看见了象牙塔闪耀着金色耀眼的光芒。

“终于放心了吧,祝贺你!”周教授伸出手紧紧握住吴博文。吴博文用心感受到,这双温暖的大手里所传递出来的温度。

“周教授,没有您的鼎力推荐我就不可能有机会留校,感谢您这三年来对我的精心栽培。您就是我这辈子的大恩人。以后我就跟着您,一生为您效犬马之劳。谢谢周教授,真的非常非常感谢您!”吴博文感激涕零,激动到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堂堂七尺男儿,眼里饱含泪花,只差点儿没流出来。

“博文,你是我最喜欢最得意的学生,各方面表现又是最突出的,我不推荐你推荐谁?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你呢,以后扎扎实实地干,我相信这里一定有你的用武之地。这也算是我送给你毕业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吧。”周教授面带笑容,满含期望地勉励吴博文。

“我一定谨记您的教导。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给您添任何麻烦。”吴博文诚恳地给周教授保证。

“那好吧,你就等学校的派遣通知,到时候按时报到,我就先回去了。”周教授和蔼地轻轻叮嘱道。  “好的。谢谢周教授,您慢走!”吴博文满含感激目送周教授,心里却跟小鹿一样活蹦乱跳,那份无法言喻的喜悦油然而生。

人穷志高的他,在这一刻,还并不知道这个“恩人”里包含了多少纠缠不清的含义。而周教授,冥冥中,等的或许就是他!

风州是座热情洋溢、博大开放的城市,八月中旬的天气还十分炎热,正午时分温度可以达到四十二摄氏度。骄阳如火,人在这种天气里情绪也显得分外焦躁。

暑假刚过了一半,还没有到正规的学校报到时间,吴博文就接到硕导周国刚教授的电话。让他提前半个月到校,帮他处理一些科研工作上的事,等九月份正式开学时直接到大学人事处报到。

虽然吴博文家在风州,但是在风州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县城人口不多,也就三十来万,经济相对贫困。近几年因为开始发展旅游资源,家乡的经济才开始慢慢有了起色。每每提到自己的家乡,吴博文都一脸感恩,满怀深情。他心思缜密、志向远大,但从不忘本。这也是周教授为什么看中他的一个重要原因。P4-5

后记

一直以来,大学教师都是一种令很多人羡慕的理想职业,轻松、舒适、自由,受人尊敬,对于倾向于稳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吸引力极大。记得当年,我毅然辞掉老家有正式编制的事业单位工作后,满怀信心地来到省会城市继续读研时父母就说,如果将来硕士毕业能继续留在学校工作,无论好坏,那你的书也算没有白读,工作没有白辞了。足见他们对于知识多么看重,对于那些培养祖国精英人才的大学教师多么看重。

人们总是对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心向往之,但是想悠然自得、安稳舒适地做一辈子教书先生的好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今天的大学教师,尤其是大学青年教师,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任务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他们不再仅仅只是教书育人,他们还要关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努力做好教学与科研,否则将在历史不断改革的潮流中随时被淘汰,再也没有所谓的真正的“铁饭碗”。据调查,近二十年来,学校政策、道德修养、业务水平、机会公平性、人际交往、学校潜力以及学校的文化氛围、职业满意度、组织认可度和薪资福利等都对大学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学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青椒之殇》就是这样一部描写大学青年教师真实生存状态,反映人文社会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

《青椒之殇》是笔者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笔者选取了四个比较典型的“青椒”,以小说人物的方式出现在故事里。可以说,它没有百分百一模一样的故事原型,但却是来源于人民大众,取之于大学教师这个特殊的群体,它是建立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为什么终于下定决心把这样一部反映大学青年教师这个群体的小说推出来?其实这部长篇小说是笔者从2009年底就开始构思的一部作品,因为中途很多原因一直也是断断续续地创作,直到2014年初才终于完稿,全稿约二十七万字。一开始笔者只是把这部小说连载在网络上,期望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象牙塔里形形色色的生活状态,但可能是因为这部小说既不属于那种读者爱看的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都市高干类型,也不属于读者钟情的神仙眷侣海誓山盟的仙侠奇幻类型,自小说连载以来,点击率并不是很高,于是心里有些失落,但随着时间的慢慢过往。心里逐渐淡然,再没花心思管它。直到2016年3月份,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我遇见一位多时未见的好友出书,说要送我一本。见面后我看见她出版后的小说极其精致,心里非常羡慕。怎么说呢,虽然从小是文学爱好者,也发表了不少作品,但是至今还没有一部版权属于自己的书,那无论发表多少作品,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业余作者和写手,称不上“作家”二字。而一旦出书,有了自己的代表作品,虽然也还是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作家”,但至少作为一名极其热爱写作的文艺青年来说,也算是对自己的写作人生有一个交代。在好友的大力支持和强烈建议下,我也最终下定决心把这本书推出去。于是,我开始满世界地寻找出版社或者代理出版公司,最后经过三个多月的咨询以及比较,终于决定让此书交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我从小就非常热爱写作,从小到大的作文在班级里都是被当作范文写成大字报贴在教室的黑板报上让全班同学观摩学习。而儒雅多才的父亲也经常给我讲我们胡氏家族的故事,讲爷爷一生博学却被奸人陷害差点儿殒命的故事,讲祖爷爷当时高中秀才最后如何命运曲折的故事,讲自己的理想和宏图,讲对我们三姐妹的期冀和希望……于是,上初中后,对文字有了一定驾驭能力的我便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立志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写一部家族史,为家族谱写光辉历史,源远流长。然而,这部家族史虽然搜集了不少的文字资料,但直到现在也未能动笔。而我,也从少女时代逐渐步入了青年时代,从上班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和为人父母。回想自己在教育战线工作的这么多年,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自己的这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校园,都和教育息息相关,总觉得应该为校园写点什么,为中国的教育写点什么。于是,我开始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现实里发现可挖掘点,再加上多年的写作经验,慢慢地经过时间的沉淀,便有了今天大家能看见的这部完整的小说《青椒之殇》,这也是我创作这部小说的心路历程,目的是希望能通过小说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生活来展现大学青年教师的生存现状。小说当然是虚构的,但也取材于现实生活,虽然不能完全还原现实生活,但是至少能引起社会大众对高校青年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关注,引起人们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某些反思。

如今,无论我们身处哪一所大学,都可以完全置身于一个由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联合国”当中,很明显,高等教育已经逐渐走向国际化、全球化。观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有专家预测,未来大学教师将面临如海外经历、科研能力和职业准入等更多的挑战。未来五年或十年后,大学新入职的教师队伍中,副教授或许成为未来高校教师的最低职称;为了给“青椒”们一个快速成长的平台和机会,教授年轻化是高校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大学老师也会优胜劣汰,下岗将不可避免,再也没有所谓的编制和“铁饭碗”;高校教师职称考评既要“看过去”也要“观未来”;博士学位只是从事大学教师职业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随着各色职业如医生、律师、新闻记者、工程技术人员等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进入大学校园授课,大学的围墙将被打通,大学教师的来源会更加开放、更加多元化。

大学,的确是一个让“青椒”们既喜又忧的归宿。现在收入高的大学老师也有很多,但很多刚刚入职的大学青年教师还是比较清贫,这可能和专业和职称也有关系。一般而言,工科理科的老师收入要比文科的老师收入高。而教授的收入肯定要比讲师高。刚入职的大学青年教师,大都会陷入“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地位低、职称低、收入低”的困境。2012年“两会”期间,三十位委员联名提案,为改善高校青年教师困境建言。青年教师如何在困境中突围,有学者认为,大学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校政策,强化青年教师道德修养,还要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改革管理体制,打击学术腐败,给青年教师创造科研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等,如此内外兼修,或许能让高校青年教师走出困境,给青年教师们撑起一把既好看又耐用的“保护伞”。

要撑好这把保护伞,就必须得保证“青椒”们的经济独立、人格独立以及学术独立。所谓经济独立,就是要提高大学教师的社会福利待遇,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青椒”们真正地安居乐业,使那些年轻的潜力派青年教师稚嫩的翅膀不至于被生活的经济压力折断。所谓人格独立,就是在工作中不能投机取巧,不能极易被商人驱使和利用,不能被金钱迷惑了本质,不能学术浮夸,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不能有“个体户”式的科研工作常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时刻追逐“理想中的自我”,要有团结的合作精神、和谐的师生同事关系,要有完整的人格。所谓学术独立,就是要一心一意专心做学术。独立的富有创见的学术思想,才是影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源泉。克服学术行政化、学者官员化,真正发挥“青椒”群体的聪明才智,打破“学而优则仕”的怪圈,保护民族的精华,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的统一。三者互为个体,又相互促进,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性挑战,也是推进高校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可见青年教师的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高等教育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可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少的年轻人能够静下心、沉住气做学问了。大学教师的未来是什么?高校“青椒”们理应成为社会精英、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者。然而,现实却是教师职业常常难以成为谋生的手段,很难做到“一心一意”去教书,往往处于被社会边缘化的境地。中国科技大学的朱清时校长曾经提出大学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一片喧嚣之中,要让大家静下心来读书想问题。如果大学运转到最后,发现师生们都不能静下心来做学问,就像参评副教授一样,只有一大堆材料,那我们可能做的东西都是虚的。我们需要的是内涵式发展做出的学问,而不是泡沫。”的确,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影响下,大学应该回归学术本位,坚持自己的崇高使命和精神品质,坚守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中的价值理想,打造更多如耶鲁、哈佛等世界名校一样没有围墙的大学。而大学教师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安安静静地做学问。~  。

某位学者说得好: “我们为什么做学问,就是求生命安放。学问不是外在、异己的,而是内化于自己生命中的。”如今,大学教师体面而悠闲的工作状态已经被完全打破,这个职业将处于一个崭新的历史变革之中。大学教师承担着青年未来引路人的角色,只有明确身上神圣的职责,不过分追求功利,才配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块人类最后的净土和精神家园如何守护, “青椒”们的历史责任和担负的历史使命可谓重大。对于大学教师的未来,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我们只能以最关好的愿景拭目以待!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写作人生,感谢所有支持我写作的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我将在写作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灵魂不悔,一生相随!

胡雪漫

2016年5月12日于湖北武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6: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