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钱与抗日战争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戴建兵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济战是抗日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幕,但它的来龙去脉却被烽火硝烟和隆隆炮声所掩盖。金融史专家戴建兵著的《金钱与抗日战争》讲述了抗战时期中日双方的货币、货币战及货币运动的故事,并试图总结出一些战时货币运动的规律,并为看清有关金融、货币领域的一些问题提供参考。

内容推荐

西方有句谚语:战争需要的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抗日战争也不例外。在我们对抗战的每一次战役耳熟能详的时候,货币战却一直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货币战作为经济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抗日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幕。尽管它往往被烽火硝烟所掩盖,但造成的后果却更为残酷,几乎每一个老百姓都深受其害。

《金钱与抗日战争》作者戴建兵是一个金融史专家,他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抗战期间中日双方的货币战,有史实、有细节、有事件。货币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抗战期间所发挥的作用,中日双方在经济金融方面的厮杀较量,都在本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

本书为抗战史的书写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地!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破碎的方圆

 第一节 洒向人间都是怨

向皇帝告钱的御状

散向天下都是钱

人人皆可发行货币

 第二节 经济眼看日本

为钱而舞的军刀

从大清金库得到的法宝

经济与军刀

 第三节 用“钱”修筑的桥头堡

一家叫横滨正金的银行

台湾钱的曰本情结

所谓“朝鲜银行”

中外合资、中日合资

 第四节 币制建设的历程

先补一下民国课本的课

怎么办?难死了!

废除银锭使用银元

组建中国的“美联储”

第二章 法币改革

 第一节 山雨欲来风满楼

美国人总是要为白银做点什么

华尔街蝴蝶带给中国的风暴

 第二节 毅然变计

怎么办?

头脑方案

 第三节 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爆世界

愤怒的日本疯了

在货币上争夺华北

在两个鸡蛋上跳舞

妥协

 第四节 未雨绸缪

凝心聚气

事后诸葛亮

第三章 日元的侵略史

 第一节 伪满对东北货币的统一

接收东北张家遗产

内部整合

大发行

明抢

 第二节 从伪察南到伪蒙疆银行

从察南

到蒙疆

两场闹剧

 第三节 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和华北币制一元化

没南运的白银终于发挥了作用

华北货币一元化

加入结香的纸币

 第四节 姗姗来迟的伪中央储备银行

更加复杂的南方

麻烦的军用票

用了个好名的伪银行

恶斗

真假猴王

关于伪银行的通信

第四章 铸起我们“钱”的长城

 第一节 法币的集中统一发行

撞击、反射

集中管理、统一发行

 第二节 外卫与内固的省地方银行货币

法币的前卫圈

后方金融圈

 第三节 失控的国民党游击区货币

忠义救国军们

一斤青菜,一斤纸币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货币发行

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到光华商店

从陕甘宁边区银行券到陕甘宁边区商业贸易公司流通券

 第五节 联银券的克星

唯一被国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八路军银行

从“上当”票到最大的根据地银行

北海和鲁西

 第六节 大江南北的抗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在华南

第五章 夫战,庙算多者胜

 第一节 日军的如意算盘

异族统治中国史

分而治之

连环计

 第二节 国民政府的对策

不惜一切稳定币值

严禁伪钞

经济战策略的转变

熊猫和伸出援助中国之手

 第三节 根据地的谋略

毛泽东谈货币

邓小平的货币实践

在斗争中求团结

彼可取而代之

第六章 中日货币战

 第一节 货币阵地战

攻方之法

守方之策

打回老家去!

 第二节 法币外汇战

48小时50万英镑告罄

从自由换汇到审核制

法币成为对内货币

拉住英美的法币

 第三节 金银争夺战

一年运到日本35亿多日元的黄金

收金

“黄金风潮案”

 第四节 真假钞票战

《伪币制造者》

山本宪三

落后的优势

蒋介石的深谋远虑

戴笠的运作

票子太新,被发现了

物资争夺战

第七章敌乎?友乎?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根据地货币的态度

准许

查禁

 第二节 根据地货币对法币的态度

联系

斗争

第八章 钱能通神

 第一节 货币与政治

绥靖的钱

挑战的钱

你和国家发生经济关系的媒介

战斗的钱

 第二节 战争支配下的货币经济

乡村能否战胜城市?

挖肉补疮,壮士断腕

负重累累,众皆呼难

因粮于“敌”

战争和通货膨胀是双胞胎

军事支出占第一位

本来就是“以战养战”

理各不同

 第三节 战争的三件宝

仗你打得起吗?

内行看门道

非现实西方经济学

 第四节 孔子对天坛,五百当一元

腐败加通货膨胀最容易让政权失去民心·

什么可以抵消通货膨胀的恶性影响?

第九章 明日黄花

 第一节 战后货币的整理

伪满币的收回

苏联红军票问题-

伪蒙疆银行券的接收

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券的收回

伪中央储备银行券的清理

台湾币制的整理

文人国事

香港遗事

 第二节 用中国人子孙的钱打中国人

难以算清的债

日本法宝

转法轮

神仙跳

2487亿?1972年?

 第三节 中法在越南的货币战

中国军队在越南受降

这是一张国际牌

另类的货币战

“法国在越南投下原子弹”

曲终人散,人走茶凉

尾声

 战争赔偿、日本右翼势力的经济基础和对华经济援助

 4000万和6000亿美元

 6638亿日元的对外战争赔偿

 40兆亿日元的对内“抚恤”

 日本的对华援助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散向天下都是钱

爱看清宫戏的人们很难理解咸丰帝的困苦,更少有人知道自此铸大钱发纸币后,清代币制为之一变,飘飘洒洒的,天下各种样子的钱多起来。钱是丈量天下商品的尺子,尺子一多,市易就乱了!

咸丰朝的货币政策让中国传统的货币政策开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一方面是咸丰帝的大钱政策使传统制钱制度日益崩溃,另一方面是社会上洋人的东西却越来越引人注意。外国银币、外国银行券,以及生产这些东西的外国机器,各种洋务……终于促使光绪朝的币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个转变是以购买外国机器、制造机制制钱为引线,兴起了一场从中央到地方纷纷设厂开铸银元、铜元的浪潮,从而使传统的制钱和银两的货币地位受到了银元和铜元的强大冲击。中国钱用土法铸造,而西方用机器打制;机器打制的钱币精致,无法伪造,而中国钱币生产效率低且容易伪造,因而如果用外国的机器生产钱币,可以解决中国历代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恰逢洋务运动的革新大潮,这生产机制币的美好愿景先是福建方面提出,并用生产大炮的机器开始进行生产钱币的试验,接着李鸿章在天津进一步发展,大量生产。但打制钱币中间那个眼的机器部件得进口,而且损坏率太高,得不偿失,最后干脆就生产中间没眼的,和外国钱币一模一样的钱,这就是近代铜元的由来。

第二个表现是由于纸币的失败,民间钱票的勃兴以及外国银行纸币的影响,出现了以中国通商银行为先导的一系列官办、商办银行。这些银行发行了可以兑现银两、银元等硬币的银行兑换券。

人们常常以政治眼看经济问题,实际上在经济结构的平台上,政府倒是可以变来变去的。1912年革命变换了城头旗,龙旗降下,五色旗升起,但是货币制度基本上没有变化。

北洋政府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四分五裂,币制日益复杂,制钱、铜元、银两、银元及各种纸币均风行市上。货币混乱,种类复杂;一些货币仅能在特定的区域流通。北洋政府时期,各省军阀均掌握着一个或几个造币厂或银行,滥铸硬币、大发纸币,流毒一方。有些地方甚至商店、钱庄、私人均可任意发行私票,在一市、一县甚至一村中使用,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人们现在很难想象这样的局面,在福建,当时的传教士记载,你拿着一块银锭在钱市一家家地换下去,市场还没走完,银钱的兑换率就让你手里没钱了。在四川防区制时代,军阀的每个营团都有自己的造币厂,生产通行的袁大头和四川各种铜元。甚至到了三十年代,国民政府时期了,一个记者到徐州,看到当地流通的近百种各种各样的纸币,还是被吓坏了。

同时,外国纷纷在中国设立银行、发行纸币,占据了一部分货币市场。不仅在大城市,外国在华银行的纸币极为通行,而且一些边远地区,也是直接使用外国纸币,如广东港元横行,云南、广西几乎成为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纸币的天下,新疆、东北则为俄国卢布、日本军票侵淫。不统一的中国地方货币使整个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松散状态。

让我们粗略地看一看当时中国市面上的钱是什么样子。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货币从种类上分,可分为硬币、纸币两大类。

硬币包括制钱、铜元、银元、银两、金币等金属铸币。尽管此时中央政府不再铸造制钱,但云南、福建地方上仍有少量生产,清代制钱也依旧在广大乡村流通,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制钱依然是最主要的通货。有的地区则沿纳旧日习俗,通用银两。抗日战争期间的湖南是银两最后一块堡垒,银两在当地最终退出流通领域是在1940年代。

P6-7

序言

经济战是抗日战争中极为重要的一幕,但它的来龙去脉却被烽火硝烟和隆隆炮声所掩盖。那时候,日本侵略者提出要“以战养战”“自活主义”;蒋介石提出“三分军事、七分经济”;毛泽东则发愤苦研经济学,撰写了长达十余万字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等,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真理在于,经济是军事的支柱。

西方有句俗语:战争需要的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

货币是近代经济的血液,商品赖其流通,人民依其生活,而国家政府凭借货币与民众发生经济联系。货币战是经济战的最高表现形式。抗日战争中,交战双方无不为此而运筹帷幄、浴血厮杀。这条战线很隐蔽,但却更为残酷。深入研究抗战时期的货币和货币战,必将有助于我们对抗日战争全貌的深刻了解。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金钱支撑了抗战,支持着世界反法西斯的斗争,为此,全民族忍受了通货膨胀等一系列巨大的经济苦难。这种苦难,在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家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发动战争的国家都知道战争是双刃剑,被侵略的国家视战争为灾难;而殖民主义者却视战争为吉祥。近代亚洲,来自中国的战争赔款,在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甲午战后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赔偿3.5亿两白银,折合英镑38082884镑5先令6便士半。日本正是依靠这些资金,才在本土各地建立了新的小学,国民素质由此提高;同时,在货币制度上日本得以实现金本位,一下与世界主流货币体系同步,迅速步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

“取之无道”——即通过战争繁荣自己,是日本近代崛起的一个重要方式。更为可悲的是,中国的赔款培养了日本的贪婪,崛起后的日本需要殖民地、需要更多的钱和市场。相应地,中国人民就承受了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多年的战争苦难,面临的是铺天盖地而来的掠夺、搜刮,而日军的军用票和伪银行钞票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工具。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除在华中、华南发行了大量的军用票,直接抢掠中国的资财、物资外,还先后在中国扶持设立了诸多伪银行,如伪满洲中央银行、伪蒙疆银行、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伪中央储备银行等,这些伪银行一方面大发伪币,变相搜刮。同时还操纵、控制了一批发钞的金融机构,如伪冀东银行、伪华兴商业银行、伪河北银钱局、伪河北省银行、伪山东民生银行、伪江苏财政厅、伪厦门劝业银行等等。通过这些金融机构,日本对中国的掠夺、对中国经济的破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尤其使人气愤的是,日本在即将失败和宣布投降后的一段时间里,为转嫁战败后的处罚和部署遗害,日军仍操纵占领区伪银行大发纸币,遗害中国。本来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伪满洲中央银行发行伪币已达吓人的80余亿元,但到11月13日国民政府派人接收该行时,其货币发行额竟扩张到了136亿元的天文数字。三个月几乎又增发了一半,可以想象这些货币对东北市场和人民生活的冲击以及对日后国家政府收回这些纸币的压力。日本投降后,台湾银行券8月底发行额为16.5亿元,一个月后竟增至22.85亿元,10月末再增至28.98亿元,较日本投降前增加了两倍多,较“七七事变”前增加了38倍。这最后的掠夺,给中国留下了难以医治的经济顽症。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为日后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打下了伏笔。

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有人不承认其发动了侵略战争、掠夺了中国,甚至还辩称是为了帮助中国从西方殖民主义者手中解放出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繁荣。其实只要看一看日本在抗日战争期间所进行的疯狂的经济战,就足以揭穿这些谎言。

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有两种性质不同的货币在与日伪货币对阵厮杀,一是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敌后根据地发行的根据地货币。

抗战中,法币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对日伪货币而言,抗战初期的法币是中国人民奋起抵抗侵略、与敌进行殊死搏斗的经济战、货币战的主力。法币在国统区担负着振兴后方经济的使命,是加强大后方建设、支持政府财政的重要经济武器,是大后方战时经济统治的重要工具。国民政府能在大后方建立西南、西北金融网,限制地方纸币发行,使大后方经济达到与战争需要的高度统一、集中,与法币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与此同时法币还承担着支撑前方抗战的使命,不仅要保持汇率,外联英美经济;还要内控省地方银行纸币,在法币外沿与敌伪货币对阵,甚至天天在市场与其厮杀,在比价上拼刺刀。

虽然法币在“皖南事变”后,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益加强了对根据地货币的限制,并成为对根据地进行经济控制、封锁的工具,但我们绝不可因此低估法币在抗战初期对根据地货币体系建立的支撑作用。法币在抗战初期是成功的。它的失败,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错误的货币整理政策及继续战时经济特有的通货膨胀所致。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行的货币在抗日战争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法币的盟友,是沦陷区法币的护卫神。尤其是在1941年以后,根据地货币逐渐独自承担起在敌后抗击敌伪货币、发展根据地经济的任务。它是中日经济战中极为重要的利器,是插入敌伪心脏的钢刀,使得日本人不能在沦陷区经济上为所欲为,在市场上也是磕磕绊绊。

抗战中的货币战,在黄金、白银、纸币等方N都有充分展示,同时在外汇、物资、物价及人民生活等诸多方面也都有表现。当然,在与日本侵略者的货币战中,中国金融界既取得了伟大的成绩,也得到了许多教训。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前,日军就组织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搞“异民族统治中国史”之类的研究,对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汉族时每一个村庄居住几个少数民族都搞得一清二楚。在对中国货币的研究方面,日本也煞费苦心。抗战前和抗战期间,日本陆续出版了大量有关中国货币的调查和研究专著,这也是国民政府在中日货币战中屡屡被动的原因之一。

经济斗争和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不同,它的复杂性是后两者难以企及的,但三者关系又十分密切:一方面经济斗争如极强的暗流,冲击、影响、决定着政治、军事斗争的成败;另一方面政治和军事斗争又极有力地反作用于经济斗争。

本书想讲一讲抗战时期中日双方的货币、货币战及货币运动的故事,并试图总结出一些战时货币运动的规律,并为看清有关金融、货币领域的一些问题提供参考。但限于学力,金沙并俱,切望方家斧削,以求达治史之目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12:5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