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秀玲编著的《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与扩散机制研究》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讨论了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界定及其存在的语言学依据,应用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对网络流行语的存在进行论述;第二章从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特征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语言学分析;第三章则主要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生产和扩散机制进行解释,并进而讨论模因论在解释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第四章则从个体化、匿名化与扁平化扩散等特征着手探讨网络流行语的扩散与社会整合的困境;第五章提出了一个新的论题,即空间切换对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与扩散的作用;第六章试探性地提出一个解释网络流行语生产与扩散的综合性框架;第七章从系统、收编的角度讨论网络流行语命运的问题;第八章则汇报了一次实证研究的结果,对前几章提出的机制进行检验和讨论。最后本书附上收录的近十年来的网络流行语,并对其来源与应用进行了介绍。
“打酱油”“躲猫猫”“也是醉了”……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流行语是怎么产生并流行起来的呢?为什么一些看似无意义的用语会迅速流行起来?为何有些用语能够流传下来,而有些只是昙花一现?
针对以上问题,蒋秀玲编著的《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与扩散机制研究》将语言学与社会学两种视角结合,首先从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特征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语言学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模因论、网络社会的特征、空间切换等视角,试探性地提出一个解释网络流行语生产与扩散的综合性框架。
第一章 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
第一节 网络语言——一种新的语言变体
第二节 网络语言存在的语言学依据
第三节 网络流行语:网络语言中的“时尚”元素
第二章 网络语言的语言特征
第一节 语音特征
第二节 构词方式
第三节 句子特征
第四节 语篇模仿
第三章 模因:网络流行语生产与扩散的语言学解释
第一节 模因论与模因
第二节 模因与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与扩散
第三节 模因论解释视角的困境
第四章 网络流行语的扩散与社会整合的困境
第一节 网络社会的个体化与网络流行语的解构特征
第二节 匿名化机制与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与扩散
第三节 扁平化扩散机制:网络流行语形成的核心机制
第五章 空间切换与网络流行语的生产与扩散
第一节 “空间”意义溯源
第二节 日常生活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切换:网络流行语的一个分析框架
第三节 个案研究
第六章 网络流行语扩散机制的三种视角及其整合
第一节 符号特征与模因扩散:社会语言学的解释机制
第二节 匿名特征与扁平传播:网络社会学的解释机制
第三节 嵌入特征与空间切换:空间社会学的解释机制
第四节 三种视角的反思:综合性分析框架的建构
第七章 系统收编与网络流行语的命运
第一节 “系统收编”的含义
第二节 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化研究
第三节 系统收编与网络流行语的命运
第八章 一项大学生使用网络流行语的实证研究
附录一 “网络流行语"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附录三 2005-2014年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