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医保健全书(珍藏本)/大众保健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王锘词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还在为怎样拥有健康而迷茫吗?你还在吃着各种各样的补药吗?你还在为治不愈的疾病而苦恼吗?这里有一种让你不打针、不开刀、不吃药的生活方法!了解中医,不仅是在学习先人的医技,也是在学习先人的生活经验,让我们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佳的生活方式。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从健康、美容、养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调理身体状态等知识,还为身体不适者提供了参考中药处方、食疗和穴位疗法,并为一些爱美的女士提供了一些美容的小秘方,实在是一本既全面又经济的参考书。

内容推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变化,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对象。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传统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也慢慢地为人们所接受,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医学,是中国人民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融自然、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医学科学体系。中医虽然是我们的国宝,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都不曾真正地认识过它。我们编写这本《中医保健全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掌握中医的方法和手段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们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正确看待中国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瑰宝。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每个病人的体质,再以此为依据开出适合每个人病情的药方。此外,由于同一疾病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证型,中医还可能因此会有不同的药方,而西医开的药方几乎都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说法了。

人们强调“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那么中医的道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阴阳。从中医理论来讲,如果阴阳不协调,人就有可能生病。现在,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又受到西医学的影响,已经逐渐从抽象的哲理转为实际的医理,有了较为严密的架构。从中医学角度来讲,真正的健康,并不单纯局限在使用补品,而且还要适时清理疏通,尤其是温通阳气,使得气机畅达,周身血脉通畅,这样才能使人体时刻充满活力,青春常在。这种观点不论何时都不为过,这不禁让我们佩服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头脑,几千年前就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从健康、美容、养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调理身体状态等知识,还为身体不适者提供了参考中药处方、食疗和穴位疗法,并为一些爱美的女士提供了一些美容的小秘方,实在是一本既全面又经济的参考书。愿本书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一些启发。

目录

第一篇 中医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中医——中国的国粹

 1 中医学的发展历史

 2 中医的阴阳学说

 3 中医的五行学说

 4 何为中医的五脏六腑

 5 中医神奇的奇经八脉

 6 中医术语——精、气、血、津液

第二章 中医的诊察方法

 1 望、闻、问、切——妙不可言

 2 观神色以知健康

 3 察面色以晓病理

 4 望形态便可析盛衰

 5 舌头上的秘密

 6 听声音可测知病况

 7 嗅气味也能看病

 8 神奇的脉诊

 9 腹诊的奇特之处

第三章 中药的基础知识

 1 中药的历史和特征

 2 中药的四气五味

 3 神奇的中药处方

 4 中药是否有毒

 5 中药的用药禁忌

 6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7 对准体喷,才能用对中药

 8 中药方剂中的“君、臣、佐、使”

第四章中药中药的种类

 1 解表药

 2 清热祛火药

 3 温里药

 4 泻下药

 5 消导药

 6 祛湿药

 7 理气药

 8 理血药

 9 驱虫药

 10 祛风除湿药

 11 止咳化痰平喘药

第五章 中药的煎服

 1 煎中药时用什么容器

 2 煎药溶媒的种类

 3 煎煮中药的合理方法

 4 中药煎煮的小知识

 5 煎煮中药时的注意事项

 6 中药的不同煎法

 7 中药的服用方法

 8 煎服中药时的禁忌

 9 服用中药后的注意事项

第二篇 中医疗法

第六章 拔罐,中医学的奇葩

 1 神奇的疗法——拔罐

 2 拔罐疗法的治病理论

 3 拔罐的疗效

 4 拔罐前的必备知识

 5 弄清病因再拔罐

 6 拔罐疗法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

 7 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第七章 刮痧,医学绿色疗法

 1 古老的民间传统疗法——刮痧

 2 刮痧的美容作用

 3 刮痧的分类和操作方法

 4 刮痧的器具和使用方法

 5 刮痧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6 刮痧后的反应和注意事项

 7 刮痧治病的误区

第八章 按摩治疗,简单有效方便

 1 中医按摩的理论和作用

 2 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3 按摩减肥

 4 穴位按摩的治疗原则

 5 按摩疗法的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6 头部按摩保健养生

 7 手部按摩保健养生

 8 足部按摩保健养生

第九章 针灸,非药物治病法

 1 针灸——中医学的瑰宝

 2 针灸的治病原理和体位选择

 3 针刺疗法的异常情况和处理

 4 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5 针灸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6 针灸,有效的减肥疗法

第十章 气功,行为养生疗法

 1 气功与中医的微妙关系

 2 气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3 气功功法的不同分类

 4 练习气功的基本方法

 5 选择适合自己的气功

 6 学气功的注意事项

 7 老年人的气功保健

第十一章 足疗,健康的起始点

 1 足疗的作用和好处

 2 足部按摩知多少

 3 中药泡足好处多

 4 手足发凉是疾病信号

 5 健康从护足做起

 6 家庭足疗治病保健

 7 足疗也有禁忌

第十二章 食补,人之精气来源

 1 日常食疗与养生

 2 日常食补有禁忌

 3 春季合理饮食话进补

 4 夏季怎样进补

 5 秋季饮食养生漫谈

 6 秋冬季节,提防进补误区

 7 老年人的食补原则

 8 儿章食补要谨慎

 9 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食物

 10 月子食补吃点啥

 10 用粥养生,食补疗效好

第三篇 中医与美容

第十三章 中医的奇妙之处——美容

 1 中医美容的概述

 2 养颜从调理五脏开始

 3 常用的美容中药

 4 气血津液与美容

 5 中医美容的疗法

 6 按摩的美容功效

第十四章 中医美白的功效

 1 自制重要面膜,做美丽天使

 2 神奇的珍珠粉

 3 天山雪莲花,将美白进行到底

 4 中药的洁齿秘方

 5 中医滋补让你一白到底

 6 如何让黄褐斑消失

 7 走出美白误区

 8 让你白暂无暇的中医食谱

第十五章 中医减肥,让你拥有窈窕身材

 1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2 中医减肥,因人而异

 3 人人都适宜的瘦腿招

 4 针灸减肥,美丽与风险并存

 5 中医按摩——减肥的法宝

 6 帮你快速减肥的瘦身食谱

 7 刮痧减肥有用吗

第十六 章中医祛痘、除皱、淡斑

 1 了解色斑的形成

 2 中医预防黄褐斑

 3 中医祛除雀斑

 4 中医祛痘有奇效

 5 中医除皱,让青春永驻

 6 中医祛眼袋

 7 丝瓜,天然的护肤抗皱品

 8 多喝靓汤可养颜

 9 合理饮食让你拥有健康皮肤

第十七章 中医美体健身知多少

 1 花茶的美体功效

 2 中医按摩的美体功能

 3 中医气功美容健身的功效

 4 冬季美肤,可尝试中医食疗

 5 中医食疗丰胸法

 6 中医洗浴美容

第十八章 中医药的美发功能

 1 中药可润发泽毛

 2 中医药让头发乌黑浓密

 3 中药能够生发、固发

 4 中医药让你没有头屑烦恼

 5 头发的好坏,关键在于肾

 6 美发,饮食调养最重要

第十九章 中医排毒,让你一身轻松

 1 人体毒素产生的原因

 2 中医排毒需要从身边做起

 3 中医排毒大法

 4 民间排毒秘方

 5 合理膳食,让你无毒一身轻

第四篇 中医与养生

第二十章 中医的养生理念

 1 中医养生的防病观点

 2 防病重于治病,已病谨防再变

 3 练就一身正气

 4 养生之务在于去害

 5 心平气和,老而不衰

 6 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

第二十一章 养护秘诀——顺应四时

 1 “春捂”有利养生防病

 2 春季多活动——养肝

 3 立夏宜吃稀食

 4 端午系香囊,驱疫保健康

 5 夏季喝凉茶,清凉一夏

 6 夏季如何防暑热

 7 入秋阴阳调和的防燥妙方

 8 入秋要养阴,进补需适度

 9 秋天养生,水果花茶是佳品

 10 秋天,照顾好你的肺

 11 冬天养生,从避寒开始

 12 冬季“早睡晚起”有益健康

第二十二章中医的养生方法

 1 预防老年性痴呆,需多动手指

 2 中医的养生酒

 3 巧食五味,科学养生

 4 常揉足趾,增强记忆力

 5 常梳头,有利于健康

 6 失眠不用愁,蜂蜜泡茶来解决

 7 不同体质选用不同的养生方法

 8 男子养生,不可百日无姜

 9 久看电视者多喝银耳汤

 10 健康饮食,每餐吃八分饱

第二十三章 中医的养生禁忌

 1 经期饮食有禁忌

 2 肝火旺盛坏处多

 3 不宜空腹喝绿茶

 4 太晚冼头危害大

 5 红枣补益有禁忌

 6 人参不可乱服

 7 绿茶和枸杞子不可同服

 8 喝酒无菜易伤肝

 9 以药养生不科学

第二十四章 补益中药,让健康常在

 1 补益药的作用机制

 2 灵芝,人间仙草

 3 补益良药——黄芪

 4 山药和大枣,可药可食的补益佳品

 5 蜂蜜和王浆,延年益寿的首选

 6 当归和白芍,补血的良药

 7 滋补药中的明星——冬虫夏草

 8 杜仲,补旰肾、强筋骨

 9 滋阴药品——枸杞子和女贞子

 10 补血佳品,——阿胶和龙眼肉

 11 鹿茸,补阳药中的珍品

 12 健脾良药——茯苓、薏苡仁、莲子、芡实

 13 银耳和百合,滋阴的佳品

 14 开胃消食的良药——山楂

试读章节

3.1 开处方时要注意的地方

1.重视药味 古人有句话叫:“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对于处方用药,有着同样的道理,药味的多少与疗效是不成正比的。一般情况下,一张方子多为3~8味中药,最好不要超过12味。但还是有部分临床医生在用药时,存在着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他们所开的处方用药大都在12味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0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食的米、面、肉、菜等食品的属性亦有冷、热、温、凉之别,它们与这些不同的药味之间必然会相互作用与牵制,也一定会影响到药物本身的疗效,而药物的残渣也会对药液产生吸附作用,这样就会大大降低药物的功效。不仅如此,药味过多还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中药不是食品,它的功效是治病,作为药品食用要注意其药效的搭配及药剂的大小等要求,切忌滥用。

2.药量要适当 清代王清任谓:“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说明了药量掌握的重要性。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食物吃多了可以引起疾病,更何况是药物。人们都知道,药都有毒性,用之过量,则会引起一定的毒副作用。药量的大小,决定了病人治疗的安全指数。

3.熬药应有方标准的医药处方会有注脚,即药物的煎煮搭配特殊要求,例如一些处方中有剂量较大的草药,如果按普通的煎煮法,煮出的液量会很多,病人服用不完;如果水量太少,药物本身就无法浸透,那么药效不能完全煎出,也就达不到应有的药效。故注脚应标明煎煮方法,如煎汁代水法或分煎合汁法,还有就是药草煎煮的先后顺序,如布包、先煎、后下等说明性术语,用来说明药品的特殊煎、服要求,煎煮方法明了,才能让药效发挥到最佳效果。

4.处方药名要清晰药味中存在有“异科同名,同物异名”的现象,处方中若不详述药物的科属,则会出现与现物不相符的混乱现象。另外还要注意中药别名情况,因为地理因素的原因,各地的叫法虽然不同,但都指同一种药材。例如益母草,四川称之为血母草,云南称之为透骨草,北京称之为坤草,青海称之为千层塔,甘肃称之为全风赶,广东称之为红花艾等。所以药名要使用标准语言,有时可以加一些备注。

5.书写要规范如果处方中有错别字、药名简写或混写等情况,就一定会对调配药方的人造成一定的误解。随着病人对自己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的提高,医生处方书写质量也一定要更加注意规范化。

3.2 何看中药处方

在生活中都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老中医开完处方后,一些人总会拿来再自己研究一下。到底怎么看这么神奇的中药处方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关注:

1.看药名前面的字一些处方上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杭菊、蒸首乌等,它一般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产地,如杭菊是指杭州所产的菊花,此菊花药性偏于疏散风热,它与别处产的菊花在功效上有一定差别。二是指炮制品种,如蒸首乌,是指蒸制后的何首乌,功能偏于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发,与生何首乌偏于润肠、通便、截疟的功效有别。中药处方药名前常用的字有生、炒、炙、煅等。

(1)生:是指此中药可直接使用。

(2)炒:是指某种药经过清炒或加固体佐料炒到一定的程度。

(3)炙:是指药物加液体辅料拌炒,它有降低毒性、提高疗效、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等作用。常用辅料有酒、醋、蜂蜜等。

(4)煅:是指将药物直接置于炉火之上,或放在适当的容器中进行煅烧,以增加药物的收敛作用,减少毒副作用或改变药物的性质。

2.看注脚 注脚是药名后用括号或直接标出来的说明文字,常见的是另煎、先下、包煎等,是指该药的特殊煎服方法。这是由于各种药草间的毒性及特殊成分不同的原因,不可与别的药同煎或同时服用,所以用注脚来说明。如牡蛎因属贝壳类,质硬,要先下;车前子含黏液质,易糊锅,宜用净纱布包煎等。

3.看药引大枣、红糖、蜂蜜、生姜等都是常用的药引,中药中很重视药引。这是因为药引在以一两味少量的药物来引导其他药物到达病体的某个部位,一方面可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有解毒护体等功效。

4.不懂就问如果处方中有什么自己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一定要当面咨询开药的医生,这是事关身体健康安全的切身大事,万不可草草了事。中医处方结合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华,它是以中医理论指导药物配方的一种体现。P36-37

序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日益变化,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对象。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传统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也慢慢地为人们所接受,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医学,是中国人民在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融自然、人文、科学于一体的医学科学体系。中医虽然是我们的国宝,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都不曾真正地认识过它。我们编写这本《中医保健全书》,目的不仅在于帮助人们掌握中医的方法和手段来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们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正确看待中国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瑰宝。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每个病人的体质,再以此为依据开出适合每个人病情的药方。此外,由于同一疾病可能表现为不同的证型,中医还可能因此会有不同的药方,而西医开的药方几乎都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说法了。

人们强调“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那么中医的道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阴阳。从中医理论来讲,如果阴阳不协调,人就有可能生病。现在,中医理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又受到西医学的影响,已经逐渐从抽象的哲理转为实际的医理,有了较为严密的架构。从中医学角度来讲,真正的健康,并不单纯局限在使用补品,而且还要适时清理疏通,尤其是温通阳气,使得气机畅达,周身血脉通畅,这样才能使人体时刻充满活力,青春常在。这种观点不论何时都不为过,这不禁让我们佩服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头脑,几千年前就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方法从健康、美容、养生等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对疾病的诊断方法以及如何调理身体状态等知识,还为身体不适者提供了参考中药处方、食疗和穴位疗法,并为一些爱美的女士提供了一些美容的小秘方,实在是一本既全面又经济的参考书。愿本书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一些启发。

编者

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