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是我来到广东的第二年,在过去的两年中,虽然怀揣音乐梦想,但也只不过是跟着唱片公司的演出团到全国各地去演出,并没有出过唱片,没有人会认识我这个毛头小子。那时的我完全不懂得思考真正的人生规划,对于未来,我的头脑一片空白。
这时候有朋友找到我,打算拉着我一起去国外赚钱。那时的自己年轻不懂事,更没有眼界可言,面对出国这样的机会来临,我几乎没怎么纠结便同意下来。在那样一个资讯匮乏的年代里,大部分人对外面的世界并没有太多了解,更不清楚哪些国家有钱,哪些国家没钱,只觉得出国是一件很高级的事情,只要你肯努力,一定能在国外赚到钱。但我与大多数出国的人所不同的是,他们恨不得往北美、欧洲跑,而我却去了遥远的玻利维亚,因为我那个朋友只能办成去那里的出国手续。
如今看来,这样的出国简直就是当代的卖猪仔,自己花钱把自己卖出去。几千块美金的手续费,往返机票又花了两万四千港币,光为这事就找家里借了四万多块钱。在万元户的时代里,这真是个可怕的数字。
去往玻利维亚的旅途是漫长的,从中国去往这个遥远的南美洲国家,乘飞机需要四十八个小时才能到达,旅途极其疲劳与乏味。我们要先飞到香港,再从香港飞到日本,从日本飞到美国,从美国飞到巴西,从巴西飞到秘鲁,最终从秘鲁飞到玻利维亚。到了那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国外也并非想象中那样美好,以前常听人说国外遍地是黄金,可玻利维亚这地方,除了遍地的平房以外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一座高楼都见不到。如果生活在玻利维亚的首都拉已斯,则更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那里海拔四千米,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适应的。我所在的圣克鲁斯还算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它是玻利维亚的第二大城市,欧洲移民比较多。二战的时候,有很多欧洲人逃难去往那里,二战结束以后,德军的一些纳粹将领也逃了过去。当地的华人中只有一些台湾人,后来1997年之前还有一批香港人也移民到了那边。但在我去的时候,那里基本上没有几个大陆人。
那时候的我没有什么常识,天真地以为只要出了国,便可以随意去往任何一个自己想去的国家,玻利维亚只不过是一个中转站。可后来我才发现无论再想去哪里,都要重新申请签证,而且这种签证也不是随便就可以申请的,一定要有个正当的理由。既然哪里都不能去,那就只好安心地留在这里吧。
新鲜的环境总是能够让人兴奋起来,初到圣克鲁斯,日子过得还比较放松,可过了半个月以后便觉得无聊起来,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那里应该怎样生活下去。我没办法像在国内一样靠唱歌谋生,却又想不到自己还能做什么其他的事情。我一度想到回国,但觉得花了这么多钱出来又这么快就回去,实在没法向别人交代。在这个时候,赚钱都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我必须先找到个能让自己在这个国家活下去的营生。
在我们租住的房子旁边住着两位当地中餐厅的华人厨师,在他们不忙的时候,我常会与他们聊天。远在他乡,这种与自己同胞交流的渴望大概是身处国内的人所无法体会的。有一天,一位厨师看我整天无所事事便向我抛来了橄榄枝,说我不能老这么在家待着不找工作,他说他所在的餐厅正在招工,问我要不要去。我当然同意,就这样,我随着他去了那家餐厅应聘。
P4-6
祝贺我的好友林依轮新书发表!我一直鼓励晚辈们多写一些文字,多推荐一些中国的美食。在此特别向大家推荐这一本书。
——蔡澜
本来可以靠脸吃饭,或者靠歌喉吃饭,林依轮兄却常常以厨艺示人,只能说对美食的热爱,真正来源于他内心深处吧。
——陈晓卿
林依轮是唱歌的人里头超会做饭的,是做饭的人里头最会唱歌的。
——沈宏非
他就是酱的林依轮
文/殳俏
林依轮在他的某篇采访里说,遇到过的最挑剔的人是我,他说,有一次我上他家,因为时间来不及了,他就提议给我做个意大利面,然后林依轮一边做着菜的时候,我就上厨房去看了,跟他说,咦,这个意大利面怎么是买的现成的?他答,哇,难不成我还给你现擀啊。
讲真,时间太长,我还真是忘了这一幕了。但是,因为要给他的新书写序,为了搜集资料,不巧就搜到了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默默觉得白羊男很开心地黑了我一下,如果我真的说了如上的话,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我纯开玩笑,一种则是我实在是对他的厨艺寄予太高希望了,因为之前吃的炸酱面什么的,我都记得是他手擀的嘛。
好在他是白羊我是狮子,两个火相一起吃玩,基本上都会上一秒拼命互相吐槽,下一秒又可劲互相吹捧,所以基本还是保持着和谐的局面。更别提,林先生的太太是最会管小孩的摩羯,闹得太厉害的时候瞪白羊男一眼:“我们的饭什么时候来?”林依轮就蹭蹭地去厨房赶快干活去了。
我来北京十二年,林依轮属于比较早认识的朋友,喜欢跟他吃吃喝喝,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因为除了能吃到一起之外,他还有个特别令人能够融入的温暖的家庭,无论是先生、太太、两个帅儿子、还是家里特别乖的狗狗,都让人觉得是极易相处又极暖的。林氏夫妇也是格外喜欢把朋友请到家里的好客之人,带着孩子去他们家混,大人在厨房吃了这个吃那个,放轻松了各种聊天喝酒,孩子们则在屋前屋后冲来冲去,林先生还会特别贴心地给小孩专门开儿童口味的小饭桌,这是一种格外舒服的氛围。
世界上喜欢美食的人大概分两种,一种是孤独美食家型的,极其注重自我和个人口味,一方面崇尚精准,另一方面性格又比较散淡;而另一种,则是居家美食家型的,喜欢热热闹闹大家一起分享食物,也会比较在乎别人的感受,他们不会对食物那么严苛,也不会对人那么严苛,因为他们觉得,好食物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家人朋友一起吃顿饭,相聚的珍贵,远远高于味觉的精细。林依轮,就是典型的第二种人吧。相处时,你先会感受到他对做饭这件事极大的热情,继而又能体会到他像个大孩子般的不怕麻烦、使劲张罗,又各种活泼可爱耍宝的无限精力,只能在心里赞叹一句:嗯,西小姐娶了个好老公啊。
林先生要出新书了,让我写几句推荐,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吧,你推荐书,其实也是推荐一个人。虽然还没看到稿子,但我相信,有着温暖性格的林先生,在书里应该也是蹦蹦跳跳,贡献各种有趣的食谱和方子,真心地想让每个读到他书的人都快乐。而我,嗯,我会继续上你家来找你给我做手擀面的。
《别让美食与爱擦肩而过》是著名跨界美食达人林依轮的美食文化作品集。林依轮亲笔书写文字表达对美食文化的独到见解,佐以为爱用心制作的美食感悟和他富有仪式感的生活态度。最见性情的是揭秘40道独家菜品的制作过程、美食故事,亦是人生故事。这些菜品包括异域美食、经典中餐和创意菜品等。书中独家呈现林依轮家庭照片和美食制作的图片详解,图文并茂,在匆忙而浮躁的都市生活中传达了一种精致的生活美学。读者也可以通过阅读,体验分享感人的美食故事的同时,也学会几道菜品的独特做法。
《别让美食与爱擦肩而过》一书中,林依轮首度讲述了传承自长辈的家庭美食故事,他所传达的用心与精致的生活态度,是时下时尚文化的流行趋势,本书不仅是在讲美食和菜谱,而是传达一种生活美学态度。
在林依轮讲述故事的同时,40道独家菜品制作方法的揭秘为本书平添实用性色彩。
林依轮《创食计》视频节目累积点击量近2亿,微博互动量高,可为本书宣传推波助澜。
众多美食名家推荐,不乏蔡澜、陈晓卿、沈宏非等大家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