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心爱的雷龙(一本写给大人的恐龙书)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美)布赖恩·斯威特克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我们小时候(特别是男孩子们)可能都曾经历过一个“恐龙期”,痴迷过这些史前生物。但当我们发现成长的乐趣(和烦恼)时,这些儿时的伙伴便被许多人抛在了脑后。直到当我们为人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再次与恐龙相遇时,我们才突然发现,现在的恐龙已经与记忆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在过去这些年里,恐龙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布赖恩·斯威特克编著、邢立达、李锐媛编译的《我心爱的雷龙(一本书写给大人的恐龙书)》就将带领大家一览恐龙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最新的发现和技术进步一窥恐龙生活的诸多奥秘,比如恐龙的性生活、恐龙的社会性、恐龙的羽毛、恐龙的病痛,以及最重要的,恐龙的崛起和灭亡。我们将会发现,虽然恐龙的形象和自然史发生了诸多改变,但这些改变只是让我们曾经的朋友更加鲜活生动,也更具魅力。

“雷龙”(正确的名字应该是迷惑龙)是本书的吉祥物,也是我们对恐龙的看法不断改变的历史的缩影。追寻着我们热爱的恐龙的身影,我们将会看到科学如何帮助科学家从冰冷的化石中复原出恐龙生活的鲜活细节,而一个多世纪来人们又在探索恐龙奥秘的过程中走过了哪些弯路,以及为什么我们该这么在意恐龙。

内容推荐

恐龙是许多人儿时的伙伴。但当我们长大后,带着孩子再次与恐龙相遇时,我们突然发现,现在的恐龙已经与记忆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布赖恩·斯威特克编著、邢立达、李锐媛编译的《我心爱的雷龙(一本书写给大人的恐龙书)》就将带领大家一览恐龙研究的最新进展,通过最新的发现和技术进步一窥恐龙生活的诸多奥秘,比如恐龙的性生活、恐龙的社会性、恐龙的羽毛、恐龙的病痛,以及最重要的,恐龙的崛起和灭亡。我们会发现,虽然恐龙的形象和自然史发生了诸多改变,但这些改变只是让我们曾经的朋友更加鲜活生动,更具魅力。

目录

推荐序(徐星)

序 章 我的恐龙人生

第一章 远古的巨龙

第二章 恐龙成功的秘密

第三章 创生之谜

第四章 不断变化的恐龙

第五章 侏罗纪的轰隆声

第六章 恐龙社会

第七章 恐龙的羽毛

第八章 鸭嘴龙的声音和暴龙的口味

第九章 骨中秘密

第十章 恐龙的灭绝

尾 声 我心爱的“雷龙”

致 谢

古生物名称索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远古的巨龙

“雷龙”在我心中永远与众不同,对更年轻时的我来说尤其如此。这种住在沼泽里、走路慢吞吞的庞然大物代表了恐龙应有的一切——巨大、有鳞,最重要的是,它们那么古怪,只可能存在于原始时代。虽然已经灭绝了1.5亿年,但“雷龙”在我的想象中依然生机勃勃。当我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时,我就一心想见见这种巨大的植食动物。在幼儿园的蜡笔涂鸦里,我给全家福里添了一只“雷龙”宠物,而且画得非常合理。我明白我们肯定养不起一只24米长的恐龙,所以我的小“雷龙”差不多和大丹犬一样大。它大得足以让我骑在背上,但也不至于吃穷爸爸妈妈。

用绘儿乐彩笔复活恐龙完全无法满足我的恐龙狂热。父母第一次开车带我和兄弟姐妹去迪士尼乐园时,我急不可耐地催促他们快去埃克森公司赞助的能量宇宙看诱人的电动“雷龙”、剑龙和各种恐龙。结果他们还来不及从车里拿出行李就把我们塞进了驶往恐龙世界的游览车。米奇和米妮算什么。嚎叫着、摇晃着身子的机器恐龙才是我最惦记的东西。虽然后来我为自己被困在了平凡又无聊透顶的新泽西州中部而懊恼,但这片郊区至少还有一个好处。对小恐龙粉丝来说,还有什么地方能比附近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更棒?它就在河对面的纽约市里。我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我的恐龙挚爱。

1988年,爸爸妈妈带着小小的我参观了四楼的恐龙展厅,现在这个地方已经面目全非。白色的墙壁、高高的天花板和充足的照明让暴龙、埃德蒙顿龙、三角龙以及其他著名恐龙和周遭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翻修工程给这里带来了这种开阔轻快的气氛,这是为了让史前明星们跟上新发现的步伐。翻修过的展厅按照演化顺序排列,印证着自恐龙于19世纪为博物学家发现以来经历了多少变化。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恐龙姿态警觉,骨骼头颅和尾巴蓄势待发,仿佛是在为了寻找食物、朋友或敌人而扫视着已经消失的土地。

我二十出头的时候想什么时候去参观博物馆都行,于是我抓紧一切机会徜徉于骨骼之间,想象着它们生出血肉的模样。我在展厅里漫步,那里的地板已被一群群展开第一次恐龙发现之旅的孩子们踩出了磨痕。那时我最是思念多年前邂逅的侏罗纪恐龙展厅,它昏暗又尘灰满面。我在80年代看到的旧日恐龙都错得离谱,最后都成了被扔进科学垃圾堆的尴尬怪胎。但这并没有让我初遇它们的记忆黯然失色。那时候,我在展厅可怕的昏暗光线之中用想象力为骨头披上了生命的薄纱。比起死气沉沉的古生物学遗迹,那些骨骼更像等待着筋腱连接和有鳞兽皮披裹的骨骼支架。我那幼小心灵所看见的并非死去的恐龙,而是能再次迈步的骨骼架构。

第一次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沉浸在这个念头里,连爸爸妈妈也在那里都差点忘记了。我站在史前生物的骨骼之下,深深着迷。我根本没法把眼睛从博物馆的“雷龙”身上挪开。它低垂着脖子,上面连着傻乎乎的圆钝头骨,里面长满了汤匙一样的牙齿。我身处蜥脚类女皇的庭院之中,这些脖子修长、身躯沉重的恐龙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庞大的生物。毕竟正如教科书所说,硕大的体型赋予了它“雷龙”这个意为“雷霆蜥蜴”的名字。它的行走之音必定让侏罗纪的大地滚过阵阵惊雷。我膜拜骨架的时候就想象着那种声响。它做出仿佛就要走下展台的姿态,它会屈身穿过出口,缓步走向中央公园西大道沿途的植物。在那一刻让人心潮起伏的静谧中,我敢发誓自己听到了恐龙呼吸的缥缈余音。这个挤满了史前骨骸的地方肯定存在着鬼魂。

当然了,暴龙和其他恐龙的骨架也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们不像“雷龙”一样令我牵肠挂肚。我情不自禁地想着如果我一眼瞥见雷龙在门前的街道上漫步,去我邻居家的草坪上采食多汁的橡树叶,那会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啊。我在学校的美术课作业里画了慢吞吞的“雷龙”。我在车道的雨水沟里即兴创造了一个泥塘,让蜥脚类恐龙的塑料模型在舒舒服服地晒太阳。我还做着远方沼泽里依然有“雷龙”在晒日光浴的白日梦,它们正享受着逃脱灭绝的好时光。

随后噩耗传来。

“雷龙”一开始就没这回事。我最爱的恐龙不是真的,它不过是误解催生的大杂烩,科学赋予了它生命,然后又将之夺走。这种恐龙真正的名字是迷惑龙,一种在古生物学家眼里和我的“雷龙”截然不同的恐龙。迷惑龙不是湿淋淋的海藻和睡莲采掘者。实际上,它们是整洁的动物,高举着脖子和鞭子似的长尾巴活跃在侏罗纪的泛滥平原之上。而我所知道的“雷龙”,那沐浴在侏罗纪沼泽里的笨拙巨兽,居然从没真正存在过。有关它的一切——生活方式、头骨和名字(这是最让人遗憾的部分)——都是人类从远古骨骼里臆想出来的东西,它们其实代表着别的恐龙。而我一直以来都被蒙在鼓里!我所见到的恐龙是博物馆中的石化僵尸。尽管科学家数十年前就了结了它的生命,但它依然徘徊不去。P7-9

序言

《我心爱的雷龙》由近年来非常活跃的一位科普作家布赖恩·斯威特克撰写,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消遣性为一体的好书。2013年该书英文版发行时,我曾应邀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书评,对该书进行了介绍和评论。现在,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该书中文版的发行,相信这是给热爱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的中文读者的一件难得礼物。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三年前发表的书评,介绍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布赖恩·斯威特克是一位对演化理论有着很深理解的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常常能把演化知识、个人经历和思想以及古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趣闻轶事有机结合到一起,让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地享受阅读乐趣。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他在美国许多著名恐龙化石点、博物馆和高技术研究实验室的访问经历,以及与许多古生物学家进行的直接交流。通过近距离接触这些学者和他们推动的科学研究,斯威特克展现了我们对于恐龙演化的理解是如何逐渐推进的,甚至展现了恐龙古生物学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是如何触及文化层面的。

斯威特克在书中谈到了许多主题,比如恐龙是如何成为中生代的陆地霸主,以及除了鸟类之外,其他恐龙为什么会在白垩纪末期灭绝。但他的重点是展现恐龙的生存之道。

斯威特克着眼于最新化石发现、最新研究方法,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探讨恐龙如何交配和繁殖、如何生长发育和完成巨型化,以及探讨恐龙的社会性行为、某些恐龙遭受的疾病,甚至科学家是如何复原恐龙体表颜色和声音的。

书中的许多故事来自古生物学历史。“雷龙”是作者孩提时代最喜爱的恐龙。虽然从科学的角度,“雷龙”这一名字自1903年就不再有效(已被归入迷惑龙),但在公众当中,“雷龙”这个名字却一直广为使用,直到最近还没有完全退出公众视野。这一故事正展现了科学与流行文化之间复杂的关系。

此外,斯威特克在书中更多介绍了近期的有趣发现。比如,一位研究生如何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的古老收藏中发现了一种称为奥氏灵鳄的爬行类新种,显示鳄类的祖先类型与许多恐龙一样是两足直立行走的。而在一次野外发掘过程,为了便于运输,人们不得不折断了一根君王暴龙的大腿骨,却意外发现里面蕴含着揭示这个个体性别的信息。又比如,一篇研究乌贼化石墨囊埋藏的论文催生了一种复原一些灭绝动物体表颜色的方法。

当然,任何出版物都避免不了缺陷,本书也不例外。作者有时会引用与某位科学家的对话来赋予自己对一个发现的叙述的权威性,却没有给出这个发现过程的一些具体细节,比如推论如何得出以及假说如何得到验证。此外,作者在通俗化定义一些动物类群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并且个别时候,作者对整个科学故事背景的介绍稍有偏差。比如在强调奥氏灵鳄重要性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一些研究已经显示直立行走姿态广泛存在于鳄类支系的早期成员中。

由于本书主要依据作者在北美的旅行见闻,自然更多介绍来自北美的经典恐龙明星,所以对于其他地区的近期发现着墨有限,从而导致只能简单介绍,甚至忽略一些非常激动人心的新研究方向。

当然,即便是一部“雷龙”体量的书籍也不可能涵盖恐龙研究的方方面面。斯威特克以其真挚的热情,已经成功展现了近年来恐龙研究的重要发现和进展。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中文版译者邢立达博士是近年来古生物科普领域最活跃者之一,对恐龙科普贡献颇多。他和李锐嫒女士一起翻译的这本恐龙科普书一定会为读者带来一顿营养丰富的科普大餐。

徐星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消遣性为一体的好书。2013年该书英文版发行时,我曾应邀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书评,对该书进行了介绍和评论。现在,我非常欣喜地看到该书中文版的发行,相信这是给热爱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的中文读者的一件难得礼物。

——徐星(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

不仅是对恐龙感兴趣的人,任何对科学、科学史或自然世界感兴趣的人,应该都会被这本书所吸引。而对于那些试图跟上对恐龙头头是道的自家孩子的父母,这本书将会提供必要的小抄。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4: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