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周史话/中国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宇信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由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王宇信编写。该书对西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特编撰了这套《中国读本》丛书(中国历史史话分卷)。

本书为其中的[西周史话],主要讲述了西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等。

本书最大特点就是将知识、学术融为一体,既有严谨治学态度、科学辩证唯物史观,又能够栩栩如生描述再现一个过去,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人生哲理深入浅出,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层面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对于青少年学习、探究历史,本书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目录

开头语——略说西周

第一章 商朝灭亡和周朝的建立

  (一)“耽乐之从”和“酒池肉林”

  (二)丧众与焚廪

  (三)攘窃神坛与太师、少师奔周

  (四)商末与东夷的长期战争

  (五)文王访贤

(六)牧野之战与“利簋”的发现

  (七)兵家之祖姜尚

  (八)周人灭商的重要同盟军——羌族

第二章 西周的兴起和发展

 一、从后稷到古公这段历史谈起

  (一)后稷种百谷

  (二)公刘居豳

  (三)古公居岐建周国

  (四)文丁杀季历

  (五)先周文化探索

  (六)周原的宗庙和宫殿遗址

  (七)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

  (八)“八卦”与传说中的美里遗址

 二、周公东征和穆王西行

  (一)建立“三监”

  (二)周公东征和“保卣”铭文

  (三)周初的大规模分封

  (四)营建成周和“何尊”的发现

  (五)内服“卿事寮”与外服“诸侯”

  (六)周公制礼作乐

  (七)成康之治

  (八)昭王南征而不复

  (九)穆王西行和《穆天子传》

  (十)“史墙盘”——西周前期历史的见证

  (十一)西周初期冶铜业的新发展和青铜器

 三、西周的社会生活

  (一)匹马束丝与五个奴隶

  (二)千耦其耘

  (三)“公田”与“私田”

  (四)《豳风·七月》和农夫的生活

  (五)畜牧与渔猎

  (六)手工业的发展

  (七)“周道”、“周行”与西周的交通

  (八)商业与货币的发达

  (九)“西六师”、“成周八师”和“殷八师”

  (十)《吕刑》和“训匜”

  (十一)天命与敬德

 四、西周的遗迹和青铜器

  (一)丰、镐二京位置的确定和重要发现

  (二)洛阳与东都洛邑

  (三)浚县辛村的卫国墓地

  (四)燕国铜器和燕都北京

  (五)曲阜鲁国故城

  (六)“宜侯矢簋”和周初的吴国

  (七)两个从地下挖出来的古国——矢国与强国=

第三章 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一、从厉王流彘到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一)恭王、懿王、孝王、夷王时期的周王朝与“虢季子白盘”

  (二)召公谏“弥谤”

  (三)厉王流彘与“盨”

  (四)“共和行政”

  (五)“宣王中兴”

  (六)“驹父盨”的发现与宣王征淮夷的长期性

  (七)“不藉千亩”和“料民于太原”

  (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九)平王东迁和秦《石鼓文》

 二、“一叶惊秋”——旧制度母体中孕育的新因素

  (一)裘卫四器与土地租让

  (二)匡与智的一场官司

  (三)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

  (四)周原的铜器窖藏

  (五)“变风”、“变雅”与社会变动

结语 西周灭亡话东周

附录一 周世系表

附录二 西周大事记

试读章节

三、西周的社会生活

在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和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周初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由于金属工具有所增加和在井田上实行大规模的“耦耕”,较商代有了发展。这个时期,栽培了稻、粱、黍、麦、菽、稷、粟和桑、麻、瓜、果等“百谷”和“百蔬”,基本上具备了后世所有的主要作物品种。与此同时,手工业也有了发展。此外,畜牧与渔猎也在生活中占有一定地位。商业和交通的发达,则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为了镇压奴隶的反抗和掠夺周围一些少数民族的土地和财富,周王朝建立了庞大的军队——“西六师”、“成周八师”和“殷八师”。与此同时,还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残害那些敢于反抗贵族统治的人。

周朝统治阶级还从商朝贵族手里继承了“天命”这一欺骗麻醉广大被统治阶级的精神武器,并把“天命”与“德治”结合起来,这就是周统治者所谓的“敬天保民”,思想统治也比商朝进一步加强了。

(一)匹马束丝与五个奴隶

西周初年,在武王灭商和成王、周公巩固周王朝统治的一系列战争中,获得了大批商人俘虏并从周围各方国也抓到了大批的俘虏。据说周武王时就曾灭掉99个方国,斩首177 779个,抓获俘虏310 230人。此外,还有652个方国部落归服了周王朝。

武王灭商以后,周王朝又经过周公直到穆王时的历次对东方、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征伐,大大地扩充了奴隶的来源。著名的康王时“小盂鼎”记载,周王朝在一次对鬼方的战斗中,抓住了鬼方的三个酋长,杀掉了3 800多人,俘虏了13 801人。在另一次对鬼方的军事行动中,又抓到了酋长一人,杀死了137人,抓获了若干人作为俘虏。如此等等,周初的奴隶数目大大地膨胀了。

在西周初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奴隶劳动所提供的剩余产品也有所增多,所以周朝统治阶级对奴隶的大规模屠杀要比商王朝大为减少。这一现象在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反映。我们在殷商时期的一些遗址里,特别是殷墟的宫殿区和王陵区,动辄就发现成百上千具用于殉葬和祭祀的奴隶尸骨;而在西周时期的一些遗址和墓葬里,发现的用于祭祀和殉葬的奴隶尸骨就大为减少了。这并不是西周统治阶级比商奴隶主阶级仁慈,而是他们发现了奴隶的使用价值,将大批奴隶驱赶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以榨取奴隶们更多的血汗。归根结底,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周王朝最高统治者,把大批奴隶赏赐给各级贵族,这在我国古文献里有不少记载。如周武王赏赐给鲁公“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绳工氏族)、长勺氏(酒器工氏族)、尾勺氏(酒器工氏族)。赏赐给康叔“殷民七族”——陶氏(陶工氏族)、施氏(旗工氏族)、繁氏(马缨工氏族)、錡氏(釜工氏族)、樊氏(篱笆工氏族)、饥氏、终葵氏(推工氏族)。赏赐给唐叔“怀姓九宗”等,在金文里也有不少关于赏赐奴隶的记载。如成王时的“令簋”记载了成王赏赐给令“臣十家,鬲百人”。康王时的“大盂鼎”记载,康王一次就赏给盂周人原有的奴隶头目“邦司四伯”和“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此外,还赏赐了从殷人手里夺来的奴隶头目“三伯”和“人鬲千又五十夫”;另一件铜器“麦尊”也记载了康王赏赐名叫麦的奴隶主赭衣裸足的奴隶——“者■臣”200家。

西周的民、臣、人鬲都是对奴隶的称呼,而作为农业奴隶的庶人在周初处于奴隶的最下等。虽然奴隶在周初不像在商朝那样被大规模地屠杀,但仍然是贵族们的私有财产。在贵族的各种财富中,奴隶是最不值钱的一种“物品”。古书《周礼·地官·质人》说:“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各种货物是按由贱到贵的顺序批列的,而“人民”则在各种财富中属于最贱的一种。在周贵族的眼中,奴隶仍然只不过是一种会说话的“工具”,他们可以和牛马一样被任意买卖。有一件孝王时的铜器“曶鼎”,就记载了五个奴隶的价格与一匹马再加上一束丝的价格相等,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奴隶处在牛马不如的悲惨地位。P80-83

序言

赫赫始租,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是半个世纪前我们祭祀轩辕始祖——黄帝时留下的华美篇章。

我国是有着6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不懈的考古挖掘,还在不断延伸着她的历史源头。放眼全球,我泱泱中华,江山多娇;检点历史,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从《周易》到《诗经》,自《天问》而《警世钟》,六七千年,流淌不息。这里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浩然博大,也有“何必马革裹尸还”的坦荡豪壮;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刚烈,也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忠奸判定。曾经长时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进步无私贡献出了自己无数的珍藏。

曾几何时,延绵几千年的中华文明遭遇了暂时的挫折,“打倒孔家店”的激愤一度让很多人盯上了西方的月亮。改革开放之初,经济发展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让媚外的思潮重新暗流涌动。但与之同时,过度物质化了的西方国家,却把他们的目光重新投向东方文明的古邦,试图从中找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方。为此,我们曾一度犹豫彷徨,当一片飞叶被远风捎来时,我们因分不清它来自仙草还是毒藤而迟疑;当一堆泥沙被湍流冲去时,我们为说不清它含金蕴宝还是藏垢纳污而烦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曾经徘徊在一些人心头的迷茫逐渐扫去,重视传统,回归本源,从中华文明中寻找持续进步的动力重新成为热门话题。清理我们的文化遗产,描绘她的真实面貌,发扬她的优秀传统,规划她的锦绣前程,是当代中国人既严肃又富有魅力的历史使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脉络者,我们的历史是最应珍视的一笔遗产。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古籍文献、文书档案浩如烟海,一部中国史,真不知从何处说起!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社约请、组织在史学界享有崇高声望的老一辈历史学家,精心编撰了这套《中国读本》丛书(中国历史史话分卷)。本分卷共16分册,分别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上、下)、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上、下)、五代、宋朝、元朝、明朝、清前期和晚清。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作者在专业研究的基础上,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在各分册中,对该断代的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社会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既有专业的厚度,又不乏诙谐和幽默,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

历史是一个辉煌的存在,历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启迪之学,我们衷心希望广大的读者朋友能从这套丛书中寻到灵感,从6000年历史积淀中汲得智慧,熔铸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智慧王国。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9年6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读本(史话分卷)》丛书是目前所见学生历史读物中最好的。一是丛书的各单本作者都是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这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二是丛书的内容深浅适中,既体现了大纲要求,又有所拓展,可以作为课内知识的有效补充,很适合学生阅读。同时,本书也适合老师们作为资源来储备。

——白幼蒂(北师大附属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北京市高级中学实验课本编委)

本套丛书是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编辑的,扣住了教学大纲,既体现了教学重点,又有适当的延伸,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很有必要,是一套质量很高的学生课外读物。

——李明赞(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国家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编撰者之一)

此书最大特点就是将知识、学术融为一体,既有严谨治学态度、科学辩证唯物史观,又能够栩栩如生描述再现一个过去,语言表达通俗易懂,人生哲理深入浅出,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层面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对于青少年学习、探究历史,《中国读本(史话分卷)》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范桂英(北京十五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