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二卷《印度佛教公元7世纪至20世纪)》,周广荣著。介绍了公元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一、戒日王时代的佛教;二、金刚乘的全面发展与大乘佛教的合流;三、怛特罗佛教——无上瑜伽密法的兴起与繁荣;四、六贤门时代之佛教;五、佛教的发现与复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界佛教通史(第2卷印度佛教公元7世纪至20世纪)/哲学宗教研究系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周广荣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系列第二卷《印度佛教公元7世纪至20世纪)》,周广荣著。介绍了公元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印度佛教的发展历程,内容包括:一、戒日王时代的佛教;二、金刚乘的全面发展与大乘佛教的合流;三、怛特罗佛教——无上瑜伽密法的兴起与繁荣;四、六贤门时代之佛教;五、佛教的发现与复兴。 内容推荐 《世界佛教通史》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第一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本书是其中的第二卷《印度佛教公元7世纪至20世纪)》,由周广荣著。 目录 绪言 一 后笈多时代佛教回顾 二 地区性王国的兴起与佛教的转型 第一章 戒日王时代的佛教 第一节 公元7世纪印度佛教概况 一 北印度佛教概况 二 中印度佛教概况 三 东印度佛教概况 四 南印度佛教概况 五 西印度佛教概况 第二节 戒日王的武功文治及其对佛教的弘扬 第三节 那烂陀佛学 一 建制与规模 二 运营与管理 三 教学内容 第四节 玄奘对唯识学的弘扬 第五节 法相与法性——中观与唯识的判教之异 一 戒贤之三时教 二 智光之三时教 三 亲光《佛地经论释》的“三身说” 四 胜军的唯识种子说与种姓义 第六节 甘露与毒药——中观与唯识之争 第七节 法称与佛教新因明 第二章 金刚乘的全面发展与大乘佛教的合流 第一节 公元8世纪印度的政治格局与势力更替 第二节 《金刚大道场经》与秘密佛教的滥觞 一 《金刚大道场经》成书年代与传播 二 《金刚大道场经》的内容与体系 三 《金刚大道场经》所载秘密法藏 第三节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与真言道密法 一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的成立与内容 二 胎藏界曼荼罗 三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与真言乘的成立 四 胎藏界密法的弘传 第四节 《金刚顶经》与金刚界密法的兴起 一 《金刚顶经》文献源流 二 金刚界密法与金刚界曼荼罗 三 金刚界密法的传承 第五节《金刚顶经》与金刚乘密法的成立 一 《金刚顶经》十八会述要 二 《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对《金刚顶经》初会的发展 三 《金刚顶经》与金刚乘的成立 第六节 密教行法的整合与科判 一 苏悉地密法 二 苏婆呼密法 三 《蕤咽耶经》与秘密曼荼罗行法 第七节 秘密经法的出现、应用与流传 一 孔雀明王经法 二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法 三 守护经法 四 宝楼阁经法 五 菩提场经法 六 请雨经法 第八节 秘密佛教中的观自在信仰与行法 一 千手千眼观自在密法 二 十一面观自在密法 三 马头观自在法 四 如意轮观自在密法 第九节 《不空冒索神变真言经》所载不空冒索菩萨密法 一 不空胃索菩萨密法的经典文本 二 《不空胃索神变真言经》的结构与内容 三 《不空胃索神变真言经》的思想基础 四 不空胃索菩萨密法与湿婆悉昙多派的“胃索”思想 五 《不空胃索真言经》中的“药成就法” 第十节 文殊密法与《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一 文殊密法源流 二 文殊密法的集成——《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 第十一节 中观学派的新变与发展 一 寂天及其《入菩提行论》 二 东方自立量派三大家与瑜伽行中观派 三 师子贤对《现观庄严论》的弘传 第十二节 瑜伽唯识学之异说 一 释文派 二 阐义派 三 明教派 第三章 怛特罗佛教——无上瑜伽密法的兴起与繁荣 第一节 怛特罗经典的成立及其密法体系 一 怛特罗释义 二 密教经典的分判与四部怛特罗 第二节 密集教法的形成与传播 一 密集教法的兴起 二 密集教法的经典 三 密集教法在印度的流传 第三节 阎曼德迦教法的兴起与传承 一 阎曼德迦教法的缘起 二 阎曼德迦教法的经典 三 阎曼德迦教法的流传 第四节 呼金刚教法的经典与传承 一 呼金刚教法的基本典籍 二 呼金刚教法的传承 第五节 胜乐教法的兴起与传承 一 胜乐教法的兴起 二 胜乐教法经典序说 三 胜乐教法的传承 第六节 诸部怛特罗教法拾遗 一 庆喜藏对瑜伽部密法的传承 二 金刚甘露怛特罗教法与传承 第四章 六贤门时代之佛教 第一节 汉藏求法、传译活动所见印度佛教之新变 一 北宋王朝的佛经翻译 二 藏地后弘期的入印求法僧 第二节 时轮教法的兴起与传承 一 香巴拉与时轮怛特罗经典 二 时轮教法的教义与修习 三 时轮教法的传承 第三节 六贤门时代之佛教 一 东门守护者——宝作寂 二 南门守护者——智作慧 三 西门守护者——语自在称 四 北门守护者——那若巴与菩提贤 五 中央第一大柱守护者——宝金刚 六 中央第二大柱守护者——智吉祥友 七 胜敌的宗义学说 第四节 阿底峡对印度佛教之集成与弘传 第五节 无畏作护及其后学 第六节 释迦吉祥贤时代佛教之星散 第七节 黑暗世纪里的佛教孑遗 一 东印度之守护道 二 南印度佛教拾遗 三 北印度地区的佛教僧徒 四 最后的密法集成者——寂密 第五章 佛教的发现与复兴 第一节 发现印度佛教 一 佛教遗迹的发现 二 佛教经典的搜集与整理 三 印度本土学者对佛教传统的探寻 第二节 神智学会与印度佛教复兴的先声 一 神智学会在印度的发展 二 神智学会对佛教复兴运动的影响 第三节 大菩提学会的佛教复兴之旅(上) 一 达磨波罗早年的生活经历 二 菩提学会的创立 三 争夺佛陀迦耶 四 在印度各地传播佛教 五 鹿野苑根本香舍寺 第四节 早期佛教比丘 一 拘尸那迦的大雄法师 二 克里帕萨兰法师与孟加拉佛教协会 三 侨赏弥长老的佛法探求之旅 第五节 大菩提学会的兴佛之旅(下) 第六节 现代佛教三大士 一 罗喉罗的佛学研究与佛经写本搜集 二 阿难与印地语佛典翻译 三 迦叶比丘与印度现代佛教教育 第七节 贱民与佛教——安贝卡领导下的佛教皈依运动 一 向种姓制度与印度教抗争 二 佛教皈依之旅 三 安贝卡在1956年 第八节 佛教作为文化与学术 一 佛教文化遗产的继承 二 佛学研究的复苏与繁荣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