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剖析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与所处世界的联系。
你有想过裤子最初的作用吗?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裤子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属于中亚游牧民族的一位骑士,穿裤子的目的可能是在骑马旅行和打仗时保护腿部。
某些动物为什么会发出嘶嘶声或吼叫声?其实,这些声音自古以来就是危险的信号。
儿童的意志力和分享意愿是否可以从进化上做出解释?
从人类历史上看,坏心情是否更有益?因为悲观会让人们注重细节,从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当今的社会结构与古代的贸易要道有何关系?
我们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如何应对贫穷、疾病、政治动荡等当今社会最大的挑战?
无论你是否关注过,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科学新闻杂志社编著的《人类与社会》中找到答案。
电子工业出版社与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及其出版的《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倾力合作,将陆续推出《科学新探索》系列丛书,而《人类与社会》正是这套丛书的先锋之作。本书不仅介绍了人类学、考古学和人类行为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还着力介绍了这些领域近几年的发展,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科学新闻杂志社编著的《人类与社会》一书的文章均选自近几年《科学新闻》杂志中尤为精彩、受读者欢迎且值得阅读的文章。《科学新闻》杂志是美国专业、全面、及时的科学新闻来源之一。
一、化石与石器背后的故事
Stories Behind the Fossils and Stone Artifacts
最古老的人属化石
小脚化石
2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地猿始祖种具有和人类相似的头盖骨
最早的灵长类动物
众所周知的骨头
阿拉伯半岛与非洲的纽带
石器时代的小屋
长途跋涉的石器时代
古代石器讲述的故事
非洲文明的孕育
使用工具的开端
长矛是谁发明的
最早的陶器使用
原始人类对草的依赖
古人非同寻常的饮食习惯
人类祖先菜单中的肉食
二、走在进化道路上的人类
Humans on the Evolutionary Path
寻根
人类祖先的关系
最古老的DNA分析
DNA与人类近亲
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
适者生存
远古的攀树人
古人的行走方式
直立人的身高
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的关系
尼安德特人的消亡
古人类定居美洲
最早的美洲人
智人先到欧洲还是亚洲?
冰河期产生的新人种
时断时续的进化过程
新修改的人类家庭树
三、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历史和故事
The Unknown History and Stories
原始人抵达希腊
克洛维斯文明的起源
维京人与伊斯兰文明
农业文明的起源地向东方蔓延
早期的农业人口
犹太人的移民史
西伯利亚移民
美洲的移民浪潮
水路航行到美洲
所谓的末日传闻
玛雅的外来国王
玛雅文明滥觞于仪式
与雨水息息相关的命运
金羊毛不只是传说
沙漠中的迷宫
最古老的裤子
都铎王朝的钱币之谜
复原古罗马角斗士学校
四、早期的艺术世界
The Early Days of Art
石器时代的动画片
最古老的陶器
欧洲最早的洞穴艺术
印度的洞穴艺术
尼安德特人的艺术
壁画艺术揭开文学的序幕
古时的铁珠来自哪里
古埃及的蓝色玻璃珠
贝壳上的雕刻
用鹰爪做成的首饰
五、有趣的心理和行为现象
Interesting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henomena
启动效应:冰火两重天
悲伤情绪的积极面
极限团队
是什么导致了谈话失败
信任影响孩子的耐心
为什么别人的东西总是最好的
贫穷会影响思考能力
手臂会出卖扑克选手
越抵抗,意志力越低
排球场上的热手效应
好心情做出坏决定
冷漠或许有益于民主
经济衰退与人的自恋程度
六、探求社会问题的答案
Keys to Social Issues
家庭变迁
成瘾的谬论
治愈你的邻居
如何促进种族融合
寿命延长的原因
社交媒体的力量
光说不做的点赞党
脸谱网的投票实验
脸谱网能反映什么
学术不端行为
公司的招聘倾向
罪犯的通话模式
如何发现选举舞弊
七、儿童、语言与教育
Children,Language and Education
印欧语系的起源
词汇的诞生与灭亡
会读唇语的婴儿
婴儿最先学会的是哪些词?
宝宝的情绪与发声
DNA早期干预计划显成效
儿童的心理旋转
早教的健康影响
让婴儿放松的最佳方法
婴幼儿辨别危险的能力
幼儿的谈判能力
八、探索与发现
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探寻事物的起源
探索古罗马帝国的地图
农作物在亚洲的传播
战争的出现
中东暴乱历史悠久
法老也有心脏病的困扰
2014诺贝尔奖
遭禁的禽流感论文
H5N1流感病毒研究解禁
由匮乏心态导致的
谷歌搜索能预测市场走势
黑皮肤的进化
失眠
同样要考虑的是宇航员在离开地球的瞬间,会受到生理的冲击,他们生活在轨道设施中,一直漂浮在空中。2013年5月,曾在国际空间站工作5个月的宇航员托马斯·马什本称,进入外层空间对你的身体来说,是除了出生之外最吸引人的事。
宇航员需要适应新环境,保证休息好,以便履行日常职责和处理紧急情况。但是在空间站的睡眠是另外一种行为,会引发很多问题。空间站成员绑在睡袋中,睡袋粘附在墙上。马什本到达空间站的第一晚,因为失重原因,他的睡眠断断续续。他一打瞌睡的时候,就感觉在下降,然后就会突然醒过来。
他最终调整好自己,克服空间站里的自由落体至地球时形成的微重力,睡眠极好。他工作繁忙时,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睡眠。马什本会漂浮在房间里进行五分钟的小憩。
无疑,马什本是极其幸运的,一些宇航员在任务中难以有充足的睡眠。美国宇航局约翰逊航天中心外科医生史密斯·约翰斯顿称,空间站中的睡眠环境是很不人性化的。空间站中,睡眠会被不断的噪声和活动破坏,温度波动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都可能会引起头晕等症状。当食物供给和新宇航员到来后,工作的时间会发生改变。微重力会导致背部疼痛,流体变化会导致头骨内压力增大,影响视力问题。没有人知道原因。
哈佛医学院的生理学家劳拉·巴杰及其同事花费4311天追踪了航天飞机中和国际空间站中85名宇航员的睡眠情况。航行时间为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参与者手腕上戴着相应的设备,在睡眠的时候就可以监测运动,提供相对准确的睡眠时间。
研究人员在2014年9月的《柳叶刀》上发文称,宇航员在进入空间站后,会一直睡眠不足。回到地球后,这种状况才会得到缓解。在一周的任务中,平均每晚睡眠时间是5.96小时,在6个月的任务中,平均每晚睡眠时间是6.09小时。航天飞机宇航员和空间站宇航员在起飞前的培训中以及3个月太空飞行中,睡眠时间都比较短。
丁格斯称,地球上长期睡眠不足会引起注意力和记忆力问题。
研究中,3/4的航天飞机与航运和空间站宇航员会在任务中,食用睡眠药物。巴杰称,但是药物的作用也就只能持续片刻:航天飞机上的宇航员平均每天可以多睡眠十分钟,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平均每天可以多睡眠35分钟、,没有比预期中更多。这些微小的改进,可以应用于地球上失眠的人,让他们采取同样的要去治疗失眠。
因为一些失眠症患者食用安眠药后比较有效,约翰斯顿希望能够找出哪些宇航员可以接受安眠药,选择最有效的药物和剂量。美国航天局还采用其他措施来保证夜间睡眠:比如空间站中使用蓝色灯,可以抑制睡眠中褪黑素的水平,提高警觉性,使宇航员在退役前工作有完整的转变,并设计电脑指令,发送到空间站进行放松练习,以促进睡眠。
模仿火星
即使在地球上重力正常,2/3的参与者在模拟火星之旅时会面临严重的睡眠问题。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被命名为火星500的模拟计划在莫斯科进行。
俄罗斯科学院招募三名俄罗斯宇航员,两名欧洲宇航员和一名中国宇航员,在相互关联的加压设施中模拟航天飞机上的环境。底层是个人和实验室区域,上层是宇航员在模拟火星表面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测试。
520天内,参与者在任务控制人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科学实验和项目。这段时间足够往返火星,其中还包括在火星上进行5个月的研究。
宇航员穿戴着运动跟踪设备,发现其中四人在飞行期间有睡眠问题。即便环境已经比实际的空间站中更安静,但是他们仍然无法克服微重力的因素。一位参与者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为6.54小时。另一位的睡眠周期从24个小时变为25小时,这可能会干扰睡眠、记忆力和决策水平。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马赛厄斯·巴斯纳是丁格斯的同事。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2014年3月27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发文称,尽管实验研究前进行了小心翼翼的检查,但是实验对象经历了睡眠问题后,还是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一个人会变得越来越沮丧,疲惫不堪,精神压力大。他以及另外一位失眠严重的宇航员,与任务控制人以及机上其他同事发生许多的争论和冲突。
另一个人经常在白天小睡,以减少研究带来的伤害。他逐渐退出了团队,以避免争论或者冲突,只是偶尔和两个同事说话。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家谢里尔·毕晓普称,一位宇航员的自我隔绝会非常危险。在执行实际的太空任务中,某一宇航员的社会隔离会使得团队关系破裂,面对紧急情况时反应拙劣。
毕晓普没有参与火星500计划,但是她的研究团队在犹他州火星研究站进行了两周的模拟火星探险。
在这片类似火星的禁区,6个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各种与火星相关的实验,比如如何在废水回收结构中种植食物。毕晓普称,2002年以来,团队成员对团队归属感增强,经常互相交流,专注于完成各项任务。
在火星500计划中,这些构成有效团队的重要因素似乎都消失了。
有趣的是,两个宇航员在火星500计划为期17个月的时间内,睡眠状况良好,也很好地适应了密闭环境。这两个人经常和同事交流,除了沉默寡言的人。
研究人员目前还没有找出心理或者生理因素,在火星500计划中。划分出开心愉悦、睡眠良好的参与者与奋力拼搏、睡眠缺乏的参与者。丁格斯称,这是一个难解的严肃的科学之谜。
P149-151
数万年前,人类踏上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现代人可能从东非的某一地域出发,最终将足迹留在了世界的各个角落。有些现代人迁徙至东亚,然后到达印度尼西亚以及更南端的澳大利亚;而另一些现代人则踏遍了欧洲。后来,居住在亚洲的一部分现代人可能通过陆路或水路到达北美。他们也许是航海能手,并且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到达了南美洲的最南端。在迁徙过程中,智人猎杀过猛犸象以及其他野兽,与其他类人物种建立了关系,并且开始举行仪式埋葬死者。洞穴中的壁画、远古的乐器和珠宝都是他们成熟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
这些人是谁呢?他们何时何地遇到了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等近代类人物种?为什么生存下来的是智人而非其他种群?智人又是在何种进化力量的推动下发展成了我们现在所说的人类?这些问题不仅萦绕在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遗传学家的脑际,而且吸引着任何一位对人类的存在感兴趣的人。考古学家发现的每一块骨化石、每一件石器都在为人类的故事增砖添瓦,可是这个故事仍不完整。单就过去的5年而言,这也是本书所涉研究的时间跨度,研究者们就有很多惊人的发现:科学家针对西伯利亚4.5万年前的一块人类遗骨进行DNA研究,将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交配的时间范围缩小至6万至5万年前;中国一处洞穴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证明,这些长相奇特的人类物种选择居住在适宜的生态地区,躲过了冰河期。研究还发现,最早制作石器的并不是人类,而最早投掷飞矛打猎的也并非智人。
在智人征服世界之后的一千年里,有些种族仍过着游牧生活。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裤子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属于中亚游牧民族的一位骑士,穿裤子的目的可能是在骑马旅行和打仗时保护腿部。不过,很多民族都开始定居下来,农业、国家、贸易往来以及文字随之出现。比如,瑞典维京遗址出土的一枚9世纪戒指上刻着“真主”的铭文。专家分析表示,这枚戒指可能直接源自与伊斯兰国家的贸易往来。慢慢地,古迹和寺庙渐次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发展和大城市的建立。互联网建立以后,我们以更便捷的方式研究历史、记录历史。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愿意,我们都可以研究并思索暴乱历史或某一疾病的根源。
通过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剖析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与所处世界的联系。正如书中的一篇文章所示,蛇的嘶嘶声和雷鸣声会尤其吸引婴幼儿的注意,而这些声音自古以来就是危险的信号。儿童的意志力和分享意愿是否可以从进化上做出解释?从人类历史上看,坏心情是否更有益,因为悲观会让人们注重细节,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当今的社会结构与古代的贸易要道有何关系?我们如何理解生活的意义?如何应对贫穷、疾病、政治动荡等当今社会最大的挑战?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此外,心理学家和数学家甚至都携起手来研究和平谈判的失败。无论作为人还是整个国际社会,这些知识都会引导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
现在,地球的任何角落,包括南极洲的科考站,都有我们人类的身影,但是太阳系还有很多并未探知的空间。为了准备下一次大迁徙,科学家和企业家正研究如何组建高效的太空旅行团队,以及如何在火星上生存。由此可见,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将继续流淌下去。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社(Science News)
2016年1月
“无论作为人还是整个国际社会,这些知识都会引导我们未来的前进方向。”
——美国《科学新闻》杂志社(Scienc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