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奥威尔杂文全集(上下)(精)/奥威尔散杂文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
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目录
英国的审查制度
英国的失业
流浪汉生命中的一天
伦敦丐帮
一个国家是如何遭受剥削的
论英国人
政治与英语
童年快乐种种
英国军队的民主
我的祖国,无论左右
国民自卫队和你:乔治·奥威尔对关于
“一厢情愿的民主人士”和真正的
民主人士的私人问题的回答
别让毕灵普上校毁了国民自卫队
修路工的生活的一天
英国纸贵
英国的配给制和潜艇战
国民自卫队成立三年:独特的稳定迹象
理查德·阿克兰爵士小介
英国的侦探故事
国民自卫队今后的教训
莫里森与布拉肯面临苦战:预计将会有
高投票率
自由党介入,工党得利:投票人的谜团
安奈林·比万小介
英国大选
公园的自由
狮子与独角兽
英国的反犹主义
为英式烹调辩护
英式烹饪
英式谋杀的衰落
我们的殖民地带来好处了吗?
英国的左翼报刊
执政三年后的工党
((英国的宣传册创作》第一卷序文
《随意集))一至八十
一法寻报纸
班房
绞刑
摘啤酒花
进班房
寄宿旅馆
射象
书店回忆
为小说辩护
阿拉贡前线的夜袭行动
西班牙爆料
对《在西班牙战争中的作家立场》的回复
西班牙民兵部队纪实
我为何加入独立工党?
对这场危机的政治反思
西班牙的分裂
马拉喀什
新词
少年周刊
行记
法西斯主义与民主
自由会与资本主义一同消亡吗?
艺术与宣传的界限
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
诗歌的意义
文学与极权主义
文化与民主
重新发现欧洲
和平主义与战争
法属摩洛哥的背景
在达尔兰的国度
回首西班牙战争
文学与左派
政治宣传和通俗的演讲
书太贵了吗?
八年的战争:西班牙的回忆
论书与人:新年寄语
诗歌与麦克风
作家的新政
科幻作品的个人小记
出版的自由(《动物农场》序文)
原子弹与你
什么是科学?
民族主义小记
毁灭性的渐进主义
蹩脚的好书
复仇的酸楚
乐观地透过一扇玻璃窗
空荡荡的孩子们的圣诞节
为烧煤辩护
论体育精神
扔了这身规定的服装
老乔治的年历
文学的绊脚石
就是废品,但谁能抗拒呢?
度假胜地
一杯好茶
饥馑的政治权衡
我们以前唱的歌
知识分子的造反
什么是社会主义?
基督教的改革者
和平主义与进步
我们真的变得更加粗俗了吗?并没有
糟糕的气候最好不过了
要读书还是要抽烟
“水中月”
就在你的鼻子底下
土蟾蜍随想
为布雷的牧师美言几句
一个书评家的自白
我为何写作
写作的成本
穷人是怎么死的
迈向欧洲统一
克里什纳·梅农小介
马克思与俄国
作家与利维坦
对甘地的反思
精彩页
在下缅甸的毛淡棉市有很多人痛恨我——我这辈子就只有这么一回受人重视过。我是这个小镇的警察分局警官,这里的人都很讨厌欧洲人,那是一种没有目标的并不强烈的情感,没有人敢发起暴动,但如果一个欧洲女人独自去巴扎集市,有人或许会往她的裙子上吐萎叶汁。警官的身份让我成为了众矢之的,只要一有机会,又不会出事的情况下,他们就会戏弄我。在足球场上,如果一个敏捷的缅甸人绊倒了我,裁判(另一个缅甸人)会扭头看着别处,而观众们会不怀好意地哈哈大笑。这种情况发生过不止一回。到最后,无论我走到那儿都会看到年轻的缅甸人黄皮肤的面孔在嘲笑我,当我走远了的时候就大声起哄侮辱我,折磨着我的神经。那些年轻的和尚最令人讨厌。小镇里有数千个和尚,他们个个似乎无所事事,就站在街头角落挪揄戏弄欧洲人。
这些情况令我觉得心烦意乱,因为那时候我已经知道帝国主义邪恶透顶,一心只希望尽快摆脱这份工作。理论上——当然只能藏在心里——我全身心支持缅甸人,反对他们的压迫者,即那些英国佬。至于我的工作,我的憎恨到了无以言状的地步。这份工作让我近距离地目睹帝国主义的肮脏勾当。那些可怜的犯人挤在臭气熏天的牢房里,那些长期囚禁的犯人脸色死灰恭顺。他们的屁股被竹篾鞭笞得伤痕累累——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心生愧疚,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实在是想不通,那时我还年轻,没受过什么教育,我只能在沉默中思考着这个困扰着每一个置身于东方国度的英国人的问题。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国已经奄奄一息,更不知道比起那些野心勃勃的新兴帝国,大英帝国其实要好得多。我只知道我仇恨我所服务的大英帝国,又痛恨那些不怀好意的缅甸家伙,他们处处和我作对。我挣扎在这两种恨意之间。内心中的一个自我觉得英国在殖民地的统治是永远无法打破的骑在人民头上施虐的暴政;而另一个自我却在幻想着将刺刀扎进一个和尚的肚子,那将会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快乐。这些情感是帝国主义最普通不过的副产品,如果你问一个下班的驻印度英国官员,他们都会这么说。
而在某一天发生了一件事,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让我受到了启发,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进一步看清了帝国主义的真实本质——隐藏在殖民政府暴虐统治背后的真实动机。一天早上,镇里另一个警察局的副警司打电话给我,说有一头大象跑到巴扎集市大肆破坏,让我过去帮忙。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但我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我骑着一匹马出发了,带上了我的步枪。那是一把旧式的点44温彻斯特步枪,口径太小,根本不足以射杀大象,但我想枪声可以吓吓那头畜生。路上好几个缅甸人拦住了我,告诉我那头大象的暴行。当然,那不是一头野象,但正处于发情的狂暴期。和发情期的家象一样,这头象被拴上了锁链,但昨天晚上它挣脱锁链逃跑了。当它处于发情期时,只有驯象人才能管得住它,但他出发去追这头大象时却跑错了方向,现在远在别处,得等十二个小时才能赶到这儿来。清晨的时候大象突然又出现在小镇里。缅甸人没有武器,根本拿它没办法。那头大象已经毁掉了几个人的竹屋,杀死了一头奶牛,闯入了几间卖水果的摊位,把水果吃掉了。它还撞上了市政垃圾车,司机跳出车外,逃之夭夭。而大象把垃圾车撞翻了,在上面大肆踩踏。
那个缅甸副警司和几个印度警员已经在目击过大象出没的地方等着我。这里是贫民区,沿着一座陡峭的小山搭建了拥挤的简陋竹屋,用棕榈叶盖了屋顶,蜿蜒曲折,就像迷宫一样。我记得那是一个多云闷热的早晨,就快下雨了。我们开始查问那里的人关于大象的下落,但和以往一样,任何确切的信息也没有问到。在东方就是这样,道听途说的故事内容似乎很清晰,但你越接近故事发生的地方,情况却越来越模糊。有的人说大象往这头跑了,有的人说大象往那头跑了,有人干脆说根本没听说过什么大象。正当我觉得整件事不过是一堆谣言时,我们听到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尖利的惊叫,“快走开,孩子!赶快走开!”一个老妇从小屋的角落后面跑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根鞭子使劲将一群赤身露体的小孩赶跑。几个女人跟在后面,咂着舌头,惊叫不已。显然,那里有一些儿童不应该看到的东西。我绕到屋后,看到一个男人的尸体匍匐在泥沼中。他是个印度人,一个达罗毗荼邦的黑人苦力,衣不蔽体,应该刚死没多久。这里的人说那头大象突然间在屋子的角落与他撞个正着,用象鼻打中了他,一脚踩上他的脊背,把他踩入泥土里。现在是雨季,泥土很松软,他的脸被埋在一尺深的沟壑下,整个土坑得有几码长。他俯卧在地,双臂伸成十字,头夸张地扭到一边。他的脸上满是泥,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脸难以忍受的痛苦表情,露出满口牙齿。(顺便说一句,不要告诉我死者的面容很安详。我见过的死人看上去都面目狰狞。)大象的脚和他背上的皮肤产生了磨擦,把整张皮都踩了下来,看上去就像一只被剥了皮的兔子。一看到这具死尸我就派一个勤务兵到附近一个朋友家借猎象的步枪。并把那头马送了回去,担心它闻到大象的气味时会吓得撒
导语
乔治·奥威尔著陈超译的《奥威尔杂文全集(上下)(精)/奥威尔散杂文全集》是《一九八四》《动物农场》作者乔治·奥威尔杂文全集,以八十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杂文的全貌。乔治·奥威尔,这位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
内容推荐
奥威尔可谓是20世纪最发人深省且文笔最为生动的随笔作家之一,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毫不妥协的语言,用笔和纸与其时代的偏见进行抗争,也因此而闻名于世。乔治·奥威尔著陈超译的《奥威尔杂文全集(上下)(精)/奥威尔散杂文全集》收集了迄今所能搜集到的所有奥威尔一生中所创作的政论随笔,囊括了多个脍炙人口的奥威尔名篇,如《论英国人》、《政治与英语》、《英式谋杀的衰落》、《艺术与宣传的界限》、《回首西班牙战争》、《我为何写作》、《作家与利维坦》等,以八十万字的篇幅,呈现奥威尔杂文的全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3: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