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宋华丽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宋华丽,山东临沂人,北京语言大学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师从赵世瑜教授,读研期间译有《嘉定忠臣》一书。现就职于青岛城市传媒,工作之余历时五年完成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之所以说本书适合于大众阅读,并不是说本书没
有学术性,因为作者毕竟受过专业训练,利用了大量
文献,比如地方志、侯峒曾的文集,等等……根据这
些原始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发挥。这种叙事风格
很类似朱东润先生的传记文学,读过《张居正大传》
和《陈子龙及其时代》的读者一定熟悉这种传统。
——赵世瑜
后记
算起来,我与嘉定的结缘已有十年。前五年,我翻译
了《嘉定忠臣》一书,被明末清初的嘉定风云深深打动,
对作者邓尔麟教授的功力赞叹之余,感到原书尚有不足。
2012年,《嘉定忠臣》出版后,我偶然读到复旦大学冯贤
亮教授《清初嘉定侯氏的“抗清”生活与江南社会》一文
,才知道《侯岐曾日记》的存世,心情可谓震撼。从此,
我开始多方搜集史料,打算完整地写出侯家和一个时代、
一座城市、一群人的故事。至今五年多,终于完稿,即将
结束虽耗时却愉悦的一段精神旅程。
我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跟从导师赵世瑜教授学到了“
区域社会史”“历史人类学”“长时段”“小历史与大历
史”“眼光向下”等先进史学理念,对我影响之深已经超
越了学生时代。我希望通过些理念呈现不同以往的嘉定故
事叙述方式。在此感谢赵老师在学业和人格上的教导。
本书写作过程中,嘉定文史研究者给予了大力支持,
其中包括:嘉定文史研究前辈陶继明先生、闵行文史研究
前辈张乃清先生、原《嘉定报》总编黄友斌先生、嘉定博
物馆徐征伟、王光乾、林介宇、江汉洪等几位老师,在此
深表感谢。
感谢赵氏同门的学长王成兰、汪润、罗丹妮、沈萌、
张兴华等人答疑解惑、慷慨帮助,感谢复旦大学杨茜博士
通读全稿,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周绚隆先生不吝赐教。
还要谢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岳永逸教授,如果没有
他当初引荐我翻译《嘉定忠臣》一书,就没有后来的一切

感谢后浪出版公司吴兴元老师的赏识,感谢主编朱岳
老师和编辑刘苗苗老师的付出,他们的尽心使书稿更加精
彩。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为我提供了温馨的环境。
丈夫孙鸿祥是书稿的忠实读者,提出了无数详细修改建议
;小儿嘉禾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出生、成长,给我带来莫
大欢乐。
由于本书涉及的主题颇多,几乎每个主题背后都是一
个深厚的研究领域,我自知以一名硕士生的浅薄功底,远
不足以做出完美的呈现。感谢赵世瑜老师和陶继明老师在
序言中的勉励。书中难免疏漏和不足,欢迎方家交流指正

宋华丽记于2018年秋天的青岛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等人》序
第一章 江南
1 龙江村
2 游学
3 科举之梯
4 朝廷
5 侯氏家塾
第二章 末世
1 初入官场
2 为家乡代言
3 江西提学官
4 家族
5 山雨欲来
6 漕粮永折
7 嘉湖兵备道
第三章 亡国
1 勤王
2 弘光朝廷
3 江南巨变
4 抉择
5 失控
6 守城
7 绝境
第四章 遗民
1 劫后余生
2 怀念
3 寡妇
4 籍没令
5 暗流
6 流行病
7 波澜再起
8 横祸
第五章 不息
1 覆巢
2 回归
3 文脉
4 再见明月堂
5 身后名
主要参考文献
一、原始文献
二、近人论著
侯氏家族世系简表
后记
精彩页
第一章
江南
怜余九九浑忘老,
却尔三三共上城。
偶为江楼来一览,
喜从杯酒接群英。
登临尽日芳春兴,
倡和联篇大雅声。
自愧无能追作者,
漫歌击壤荷升平。
——侯尧封
1 龙江村
展开一张公元1600年左右的江南地图,如同从空中俯瞰大地,映入眼帘的是不计其数的河流湖泊,蜿蜒曲折,纵横交错,仿佛不是河流把陆地分割开,而是一片片陆地漂浮在漫无边际的水面上。南直隶、苏州府、松江府、太仓州、昆山县、上海县、嘉定县……每一片陆地的形状各不相同,轮廓圆润,仿佛被流水打磨了棱角。
《尚书·禹贡》写道:“三江既人,震泽底定。”扬子江、吴淞江、钱塘江三条大江,以及数不清的支流,共同孕育了物产丰富的江南。
在吴淞江、泖湖、浏河形成的巨大水面上,漂浮着嘉定县的土地。在嘉定县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有一千两百多条,将土地划成无数支离破碎的小块,包括五个乡、二十四个都,涵盖三个市、十七个镇,以及更多的小村庄。从地名里的浦、湾、泾、浜、塘、渡、沥等字可以看出,所有的村镇、田地都与水为邻。
河流把陆地分开,桥又把分开的陆地连接起来。从县城到周边的村镇,嘉定县至少有一百七十多座桥。一座座桥横跨灰绿色的河道,隐没在一片片低矮的灰黑色房屋中。有的桥身精雕细琢,石柱上刻着精致的楹联,彰显着修桥者的威望,有的桥面朴素实用,只是一块石板,却凝聚了几个村子的苦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维护,一座桥能供来往的百姓用上几百年。
缓缓流动的水面上,不时有船划过。在江南,几乎没有哪个村镇不通舟楫,家家户户都有船只。也有生意人以经营客船为生,客船有不同的班次,按航程计费,无论白天夜晚,随时可以买舟出行。一声锣响,缆绳解开,轻棹划动,水上的旅程便开始了。顺风顺水时,一日一夜,水路可行二百五十多里地,速度远超在陆地上骑马坐轿。
水、桥、船,将本地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把人们带入更广阔的空间。
蟠龙江是嘉定众多河流中的一条。当地人说,蟠龙江是吴淞江的故道。它源自太湖,出苏州后向东流,途中汇集多条小河,在嘉定境内水势渐大,如游龙般蜿蜒,时而向东北,时而向东南,汇人吴淞江后一路向东,注入四十里外的大海。
在嘉定城南五十里外的蟠龙江北岸,坐落着一个小村子,叫龙江村。村子建于元代,面积不大,东西沿江约一里,南北长仅半里。龙江村临水而建,风景宜人,近处绿柳拂水,池鹭踱步,远处舟楫穿梭,白鹤飞舞,依稀可以听到渔家的歌唱。
村墟摇落后,诘曲一溪中。
竹树余衰绿,烟云冒晚红。
鸦栖浑似叶,芦静不交风。
早稻新收得,江阡说岁丰。
这是侯峒曾笔下龙江村的夏日风光。
侯峒曾和他的双胞胎弟弟侯岷曾、小四岁的弟弟侯岐曾就住在龙江村。比同龄人幸运的是,侯氏兄弟出生在村里最富有的家族。
沿着蟠龙江北岸,双鹤浦以东,小泾以西,山池以南,绝大部分是侯家的房屋和田地,面积约占龙江村的三分之二。侯家主宅内,最显眼的位置陈列着朝廷对侯家先祖的封赠;家宅后的水岸边是太初园,园内有假山,有凉亭,种植着梅竹桂柏;村东有侯家出资建造的关帝庙,以其科举灵验,受到村民的膜拜;不远处有观音堂,是侯家的香火院,在重要的日子里,住持道人会为侯家诵经祈福;侯家在蟠龙江一带拥有近千亩田地,雇佣佃户耕种,定期坐收地租;家中的聚会总是高朋满座,其中不乏大名鼎鼎的朋友,有文徵明、王世贞、归有光、陈继儒、徐学谟……
P1-4
导语
宋华丽著的《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是一本关于嘉定侯氏家族历史的家族传记。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忠烈之门,作者从侯家第一位进士侯尧封说起,以候峒曾为中心人物,叙述了侯氏家族的历代人物生平,讲述了侯氏家族是如何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从读书科举起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通过这本家族传记,读者也可以具象地窥见明末清初中国的历史、文化、生活。
序言
《第一等人》序
陶继明
我一口气读完了宋华丽女士《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
族的兴衰浮沉》的书稿,掩卷沉思,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侯峒曾、黄淳耀——人们尊称为“侯黄先生”,是嘉定人
耳熟能详的名字,两人亦师亦友,关系密切,讲到侯氏家
族,自然会联想到黄淳耀。我长期从事地方史研究,曾编
辑整理过《嘉定抗清史料汇编》一书,最近又在整理点校
黄淳耀的《陶庵全集》,侯氏家族中的许多人物对我而言
,并不生疏,甚至十分熟识。
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更是忠
烈之门。侯氏起始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以读书科举起
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侯家从侯尧封开始科举
登第,他在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官至福建参政,不
仅是一位廉吏,也是一位良吏,在位政绩颇多,受到百姓
爱戴,从政之余,又不忘著述,写了不少著作;其孙侯震
旸为万历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为官清正鲠直,敢于抨
击宦官头子魏忠贤,冒犯天威,最终被罢官还乡,他在当
官之余,也不忘著述;其曾孙侯峒曾,天启进士,官至顺
天府丞,为官正直干练,关心民生,爱国爱乡,他也有较
高的文学天赋,勤于著述。至明末,侯氏家族转型为文化
世家,整个家族浸润于浓淳的文化氛围中,出了“江南三
凤”(侯峒曾、侯岷曾、侯岐曾)、“上谷六龙”(侯玄
演、侯玄洁、侯玄游、侯玄沈、侯玄洵、侯玄泓),就是
侯氏的女眷,也出了不少能诗善文者,如侯怀风、侯蓁宜
、孙俪箫、夏淑吉、章有渭、宁若生、盛韫贞、姚妫俞等
,英才迭出,代不乏人,美名远扬。可以想见,如果没有
明亡清兴、“嘉定三屠”的历史大变动,这个正在走向辉
煌的家族将成为著名的江南大族。
这是一个悲凄的年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侯峒曾
想当一个好官,侯岐曾想做一个好文人,如在太平盛世,
这并不是奢望,然而,他们却身处那个天崩地解的忧患时
期,个体是何等渺小无助,命运和前途犹如大海中的一叶
扁舟,受到巨浪的播弄,由不得自己选择。明亡后,清朝
入主中原,革故定鼎,大局已定,侯峒曾和黄淳耀作为了
解天下大势的智者,都不是天然的抵抗者。南明弘光小朝
廷建立后,曾授予他们官职,但他们都未接受任命,隐居
在乡,读书著述。当弘光小朝廷陷落,清廷任命的嘉定知
县到任后,侯峒曾以一名“避辱”的前朝遗民自居,黄淳
耀则“终身称前进士”。然而,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
月,嘉定民众在清廷错误野蛮的剃发易服令下达后,自发
起来反抗,十万乡兵集结上城,气壮山河的抗清斗争像火
山一样爆发,当嘉定民众公推他们为“嘉定恢剿义师”的
领袖时,他们没有任何迟疑和推却,勇敢地担当起这个没
有任何胜算的使命。他们的命运和嘉定城紧密相连,人在
城在,城亡人亡。侯峒曾不仅自己参加守城,还让自己的
儿子侯玄演、侯玄洁一起参加守城。嘉定城破后,侯氏父
子三人都惨死于清军的屠刀之下,黄淳耀与弟弟黄渊耀也
双双悬梁殉节。“万物之生,皆禀元气”,明知不可为而
为之,宁可玉碎,不求瓦全。侯峒曾、黄淳耀身上反映出
的传统士人的凛凛正气,是十分可贵的。侯氏家族在“嘉
定三屠”中基本毁灭。之后,悲剧还在继续,抗清志士、
诗人陈子龙请求到已经家破人亡的侯家避难时,侯岐曾不
畏杀头之险,毅然藏匿了陈子龙,事泄后,再遭破家,侯
岐曾也惨遭杀害。在这场历史大悲剧中,侯氏一族惊天地
,泣鬼神,虽九死其犹无悔。
此书的书名“第一等人”,是侯氏家族中的首位进士
侯尧封的人生追求和宏大理想,后来成为侯氏的家训。与
侯氏家族关系密切的抗清志士黄淳耀也有类似的观念,他
中了进土后,在写给弟弟黄渊耀的信中立志要做“数千年
之一人”。侯黄走到一起,正是他们书生报国的理念所致
。近四百年来,侯黄先生的精神感召和激励着后人,成为
嘉定的楷模。
全书尽管写了侯氏家族的兴衰,涉及侯氏家族中许多
人物的荣辱浮沉,但落笔以侯峒曾、侯岐曾兄弟为轴心,
主从分明,不蔓不枝;此书的语言和文风有欧化的印痕,
明显受到海外汉学家史景迁的影响,将严谨与通俗相结合
,辅以合理的推理和想象,注重文学性、故事性,注意打
捞历史深处那些令人忽视的细节;作品巧妙地模糊了历史
与文学的边界,将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使严肃而沉重的
题材鲜活起来,读之觉得生动、细腻,有很强的可读性,
不妨称之为非虚构性文学,或文学性的历史读物。
本书作者宋华丽早在学生时代就知道了“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抗清斗争的那段悲壮历史在她的心灵深处引
起强烈的震撼。然而,真正触发她写作此书的缘由是她在
2012年翻译出版了美国汉学家邓尔麟教授的《嘉定忠臣》
一书。《嘉定忠臣》让她知道了嘉定抗清斗争的领袖侯峒
曾。从此,侯峒曾成为她最感兴趣、最充满感情的历史人
物,一发而不可收。几年来,她牢牢地抓住这个题材,几
乎花费了全部的业余时间,搜集了大量史料,爬梳剔抉,
参考古今资料二百余种,附以六百余条脚注,以严谨而充
满激情的态度写作此书,做到了章章有交代,事事有出处

为了写好这本书,宋华丽多次来嘉定搜集材料,感受
嘉定的风土人情,与本土的文史工作者交流,与嘉定结下
了不解之缘,也与我成了忘年交。在书稿付梓之际,宋华
丽求序于我,我乐意为之,写下了这些文字,算是不成样
子的序言。
陶继明二〇一八年仲春于古疁菖蒲书屋
内容推荐
侯氏家族是嘉定明代中叶至明末的名门望族,忠烈之门。侯氏起始于一户普通的耕读人家,以读书科举起家,终达“一门三进士”的辉煌。“第一等人”,是侯氏家族中的首位进士侯尧封的人生追求和宏大理想,后来成为侯氏的家训。宋华丽著的《第一等人(一个江南家族的兴衰浮沉)》以侯氏家族的侯峒曾为中心人物,广泛搜罗前人未用、少用的史料,试图还原一段尘封的真实历史,用鲜活、珍贵的细节消解由来已久的模式化人物形象。时代的更迭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碰撞出无数令人唏嘘的细节,让今人感同身受。通过这个故事,读者也可以具象地窥见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5: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