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青山所著的《生命边缘的德性(精)/智慧的探索丛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德性论,尤其是当代德性论探讨中国话语中的死亡与垂死问题。“话语”是一个比“文化”更宽泛的术语,不仅表示已经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确定的现象、事实或观念,也包括即将影响中国文化但结果并不明朗的当下谈论。从方式上看,它既包括以中国传统语言、思维或文化风格所作的谈论,也包括以现代(甚至来自西方的)语言或思维风格所作的谈论,更准确地说,它就是指这两种谈论方式之间双向的诠释活动。将论题理解为在中国范围内、以德性论为基础对死亡和垂死问题进行双向的诠释活动,正是作者的本意。
颜青山所著的《生命边缘的德性(精)/智慧的探索丛书》主要从当代德性论的视角来探讨中国语境中的死亡和垂死问题。作者将德性解析为文化习俗、个体心理和道德理由_一个维度,在以当前精确的死亡概念为参照探讨中国文化中关于死亡定义的问题之后,按照文化习俗、理由诠释和死亡心理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证。本书还全面地涉及了死亡观、安乐死、脑死亡和临终关怀等热点问题。
引言
第一章 德性的结构:对德性论的当代分析
第一节 麦金太尔:德性的历史文化维度
第二节 经验主义的德性论:德性的个体心理维度
第三节 德性与规则:德性的理由维度
第四节 德性的结构
第二章 中国话语中死亡与垂死问题的挑战
第一节 定义死亡:解读中国文化中的死亡概念
第二节 脑死亡:分类与标准
第三节 安乐死:历史及定义
第三章 中国死亡文化中的德性传统
第一节 基本预设
第二节 儒家的死亡德性论:“大哉死乎”与“顺命”
第三节 道家的死亡德性论:从“死生一条”到“安时而顺”
第四节 佛家的死亡德性论:从“死苦”到“涅粲”
第五节 死亡德性论的习俗化:死亡的伦理德性
第六节 死亡德性论的现代形式:“死得其所”
第四章 回应挑战的理由及其德性论诠释
第一节 理由与关于死亡的理由
第二节 仁慈
第三节 正义或公正
第四节 尊严
第五节 权利与自主性
第五章 死亡德性:死亡的心理历程与临终关怀
第一节 德性的情境性与死亡德性
第二节 死亡德性的情境解析:死亡的心理历程
第三节 死亡德性论:死亡情境中的仁义礼智及其诠释
第四节 回应死亡挑战的一个德性论策略
第五节 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
第六节 死亡德性的逻辑分析
结语 合乎德性地死亡:死在家中(Die-at-Home)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