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停不下来的脚步和云朵/华静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华静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华静著的《停不下来的脚步和云朵》是"华静文丛"本次计划出版三本书中的其中一本,以风物游记为主。这套书以人物专访为主的《昆山片玉》、以评论特写为主的《风情牧场》、以风物游记为主的《衣草花絮》,文章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内容包罗万象,读书心语、感言观点、人物追踪、神州风物、海外视线等。

内容推荐

《水在荔波是首诗》、《苏州是挂在墙上的画》、《停不下来的云朵和脚步》、《我从聊城走出来》、《我在民间》、《想在宜兴住下来》、《写意一种情绪》、《新疆札记》、《玉龙雪山上》、《爱到天尽头》、《奥地利诗意之旅》……华静著的《停不下来的脚步和云朵》是"华静文丛"本次计划出版三本书中的其中一本,以风物游记为主。

目录

序 (一)“新闻文学”的践行者

(二)阅读华静

(三)行走着她的情怀是风景

第一辑

奥运会前的第1 399天

从哀牢山走出来的思绪

老门锁着的情怀

路过美

谁曾在此居住过

水在荔波是首诗

苏州是挂在墙上的画

停不下来的云朵和脚步

我从聊城走出来

我在民间

想在宜兴住下来

写意一种情绪

新疆札记

玉龙雪山上

第二辑

爱到天尽头

奥地利诗意之旅

充满美感的法国之旅

地中海的问候

风景老人

感受夜色巴黎

我眼中的比利时景观

永远的普罗旺斯

用目光丈量科隆大教堂

用中国式的思维感受世界生活

从韩国生活细节看文化传播

查理大桥上的我在想查理大桥

被昏黄的基调和背景感动

总有一条路会等我回来

走在路上的花絮

第三辑

北京有个北七家镇

穿行在南部的那三天

大美大理无由不爱

松原冻土层下的热量

用爱为衢州抚平岁月

在大理古今传奇该用多大的箱子存放

在芒市寻回一个传统而时尚的桃源

在日照探寻文化的印迹

在麻辣风中穿越重庆

在乌镇看岁月流向远方

在武乡体验八路军文化

在香港散步

在这个春天与衢州约会

在菏泽采风的两天

在金华倾听何炳松的气息

第四辑

大山深处有荔波

儿童画 一种睢宁文化的记忆

红河与世界没有距离

水书民族文化的瑰宝

遥远而神秘的塞外

第五辑

后石坞藏在泰山背后的美丽

后石坞的那片松

泰山情缘

听涛大鹿岛

行走玉环

黄河之上追梦

乾坤湾的月亮

寻梦乾坤湾

试读章节

写这篇随笔,没有底稿,一气呵成。每每回忆起荔波的水时,都会被感动。那洁净的水,泛着各种色彩,映入人的眼帘。深入到山体中每一处有水的地方,都会有意外的惊喜:啊,这里的水是绿的,那里的水是蓝的。

水,静卧在形状不一的石池里,听前来游玩的人们说三道四,品头论足。其实,她听得懂:荔波的水是一首最美的诗。

水是自然的精灵,随陆地把整个世界贯穿成一幅画卷。在荔波,水能使人对自己的心灵做一透视,一种独特的感觉会让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寻找到自己的前生来世。

并不是夸大其词,那种古朴淳然的水世界绝对给了我既熟悉又缥缈的“前生”。

置身在荔波的山水中,应该是置身于最美的遐想之处了。习阱欣慰是由衷的,那种放松也是由衷的。在那种环境中,多说一句话在我看来都是多余的。你只要捕捉就可以了,用眼睛捕捉,用心捕捉,用整个身体捕捉,捕捉一种释然的幸福和妩媚的浪漫。

那水是有色彩的。分布在荔波的大小山泉和溪水都有自己的色彩。绿如翡翠,蓝如宝石,白如明月。在水边,你能看得见数米水深处的石头。那一尘不染的石头让我羡慕不已。它与水相拥,已成为了水的一部分。我看着,仿佛自己也跟着沉在了水里。

荔波的风景让我的眼睛完全依赖在“水”字上了。这里的每一处水都能让我心生爱情。在山与水、树与水、草与水交织的天地里,一切都清新得那么彻底,那么光鲜。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这里的水都依然固守着它原有的色彩,有滋有味地神秘着、流动着。荔波值得人留恋的地方很多,但水的情怀让你在这一块远离尘嚣的净土上变得圣洁起来。

把人和心都落脚在荔波,就把水的传奇写进了荔波之外的“水”的书本里。荔波的水并不承载什么,因为它是流动的,但它见证着数千年众多部族的生命延续,也见证有关自由、爱情那些曾经的、淋漓尽致的情节痕迹。

荔波的水有灵气,不仅养育了众多民族的人民,也把人民对幸福的向往浓缩在它的灵魂里。日月光华的凝聚,让水有了自己的个性。人民极高的情致和极大的期待,让水有了回忆。那静谧之中的水让荔波人生发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崇拜,让荔波以外的人在荔波厚重的文化中发现了一首无形的诗作。荔波的水,静静地等待着爱恋它、向往它的人们走近它。

荔波的水,源自大自然相辅相成的大家风范,在荔波人心里,水是本土文化的升华,是荔波成为“最美”的永远的内涵。

水,一个温情的字眼。

水,一份幸福的缠绵。

荔波水的味道在嘴里反复咀嚼,关于水的诗句就把荔波勾勒出来。  水的表情在荔波是单纯的,单纯到能把深刻的心情净化成诗意的一片,解密出丰富的种种无奈。那水属于超然的世界,在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就把我们对未来的期待朦胧地显现出来。

在荔波的几天,虽然疲惫,但很快乐。那是种久违了的最纯真的快乐。那种快乐是和荔波的水相牵相连的。那天,一挂白练从20多米高的山崖上飞落而下,画一个完美的弧形,在公路的上方形成一座水桥,我们的车在下面通过时,那种感觉妙极了。而那水练的另一头,就跌落在山路的崖下,与从山上乘势而来的另一片山泉瀑布汇合成一家,羞答答地远去。全然没有了刚才英武飞瀑的气势。我其实“觉得”那“气势”没有了,但心里却是肯定那刚柔的弧形的。这一点,像荔波人的性格,或者说是挥洒出了荔波人的性情。

就如我那天快到荔波县城时,接到家里打来的一个电话,问我到了哪里,我说,荔波。随行的荔波的一个小伙子就马上纠正我说,老师,你应该说到了中国最美的地方。

是水给了荔波美丽的名字。

水在荔波是首诗。相信荔波在旅游业发展中会因水而兴。P16-18

序言

在多年前一次报纸副刊业务研讨会上,我把报纸副刊上的文字归类为“新闻文学”,华静是这一新概念的积极赞同者,读了她的作品集“华静文丛”,才发现她亦是“新闻文学”的忠实践行者。

我一直认为,报纸副刊上的作品,无论是报告文学、散文,还是杂文、小品,甚至诗歌、小说(这里是指那些切中时弊、与当代生活现实靠得较近、适合在副刊发表的短篇小说)和文艺评论,都可纳入“新闻文学”这个篮子里,因为新闻与文学的“杂交”所产生的“优势”显而易见,不仅具备新闻的要素,也有文学的美育功能,故而在自媒体滥觞、网络铺天盖地的当下,仍为纸质媒体的读者所青睐,且大有燎原之势。我以为,这是时事的需求,也是华静等副刊人苦心栽培、孜孜以求的结果。

华静副刊作品里,写了许多的人物,很多都是“大人物”或是“传说”,于我,有的是我熟悉的,有的却是陌生的。但是随着她的一行行朴实无华的文字,我却看到了这些“大人物”们的淡淡身影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勤奋严谨,诚恳善良,都是以满心的热忱忠诚于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他们虽是“高高在上”的,却更是平凡而亲切的。华静笔下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得益于她“新闻文学”的笔力,读了她的作品,感觉她是深谙“新闻文学”的写作要诣的,而且她渐行渐远,找到了她自己独到的法门。这种新闻与文学的创新之举是很难得的,是副刊人的立身之本。

近日得知同为副刊人的解放军报《长征》副刊资深编辑刘业勇荣获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韬奋奖,很是欣慰,因为这是从事新闻工作的报纸副刊编辑荣获该奖项的第一人,这“零的突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同时也印证了“新闻文学”写作大有可为。

作为一家大报副总编的华静无疑是“新闻人”。通常我们认为的“新闻人”,大都是理性的,对人对事均是淡然的,客观的。但从华静的文字中,你看到的不只是这些,更流淌着她的感性、知性、善解人意。她和她的采访对象似是面对面地坐着,有问有答,她在倾听着,但所交谈的内容和深度,却像是彼此早已熟络一般。她在恪守客观的同时,又理性地表达出了自己在采访现场的氛围里的情绪和独到的思考。她用独特的笔墨,书写着有温度的文字,从而使笔下的人物也有了亲和力和感染力,让你在冷静地阅读时,从采访对象的人生轨迹里,感受到他们对每一次自我抉择的信念和执着,感受到他们顽强生命的温度和力度。

华静又是个诗人。她的每一篇访记的“题外话”里,都会用诗意的语言向你娓娓道来她与采访对象之间的缘起,牵着你的好奇心,同她一起出现在采访现场。读到的每篇人物专访,都是她的每一位采访对象的一道浓缩的人生履痕。那些“大人物”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看似平凡和普通,可当你阅读完毕阖上书页,却分明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光芒:严谨、执着、博爱、谦和……这一道道光芒,是因华静的人格魅力而反射出来更多彩、更耀眼的生命之光。毕竟这厚厚的一摞书稿中,她记录的采访对象,有质检行业的精英,有著名艺术家、书法家、作家,有外国驻华大使、著名法学家、知名音乐人,还有几位科学家、医学权威……

我想,华静在采访他们之前,该做出怎样努力的“备课”,才能让这一位位对于她来说是“隔行如隔山”的采访对象,能够坐在她的对面,平静、松弛而又真诚地向她讲述自己刻骨铭心的人生片段呢?

这里面,有没有她所具备的“新闻文学”的写作功底在发挥作用呢?

回忆是一道光。人们会迎着光,走回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细数曾经的绽放、收获、遗失……也会依从着光,望向自己那已知的或是未知的黎明。人生点滴如墨,或浓墨重彩,或云淡风轻,所有痕迹都是无法磨灭的,也许会有些微的遗落,但终是星光点点洒落在肩,终将陪伴你的一生。

我想华静的这部“采访笔记”,无论在经年之后的多少次捧读,都会让你一次次震撼于那些人物的真实和伟大,那些身影会在你的眼前飘忽出明亮而柔韧的光芒,你会因在华静的文字中巧逢、结识他们,而让自己肩上的点点星光,更加炫丽,更持久地闪耀。

华静嘱我为这部散文集写序,我一直不敢执笔,是因为她的每一篇文章,其实就是最好的序言。

姑妄以寥寥数语,以示我对华静这位同行的敬意。

曾凡华。

20]6年9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华静作为优秀的编辑黯名的散文作家,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勤奋好学、厚积薄发、精益求精,形成了她朴实厚重、活泼灵动的创作风格。

——中国副刊研究会名誉会长丁振海

华静——文字麦田的守望者,也是辛勤的耕耘者。情依大地的华静,用她女性精到的笔触,描绘着风云际会的时代画卷和当代人心灵的脉动。你读着,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她挥洒自如的意境之中……金色的秋天来了,她收获到了金灿灿的果实。亲爱的读者,读读这些文字吧,相信你会跟着一起升华。

——著名作家甘铁生

华静的文字像她的名字一样,优雅而恬静。她像一位神清气定的渔家女子,撑着美丽的文字之舟,引领着我们去欣赏人性深处的山光水色。她的悲悯瘦如秋风,把一路的感动堆积在我们心里;她的思考又如夏日流萤,不时点亮两岸迷人的风景……  ~

——著名作家杜卫东

她以记者的敏慧捕捉着时代的律动和纷至沓来激越丰盈的中国故事;她以诗人的悲悯情怀描摹着笔下人物的苦乐沉浮;她以斑斓纷纭的色彩绘制着大干世界的灵韵与风貌——这就是集诗人、报纸编辑和绘画痴迷者于一身的华静著作的特质。

——著名旅美作家李硕儒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