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邵泽选、罗杨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市中卷)》这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
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
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由邵泽选、罗杨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市中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有一日,他去赶兰陵集,有四里路,他骑着驴。赶集得过一条大河,驴是不过水的。这是冬天,老百姓都脱了鞋,脱了袜,卷上裤腿瞠过去,水没到膝盖,过河后腿冻得通红。王思衍一看乡亲们受这样的苦,调转毛驴就回家了。
王思衍回到家中,泡上茶喝着,拿过纸笔写起了请帖,想把东西两庄有威望的人都请来。被请的人一看是大名鼎鼎的王先生的请帖,那还能不来吗?众人都来了,有人就说:“王先生,你请我们有什么事儿吗?”王思衍就说了:“众位乡亲,我请恁来,是想给恁商量商量,请大家帮我一个忙。”众人说:“王先生,你说帮什么忙吧,没有不行的事儿。”“是这样,今天我去赶兰陵集,见乡亲们都赤着脚瞠过河。天这么冷,河上无桥,我心里不是滋味儿,我就回来了,约呼”恁,来帮我一个大忙。大家报一报,恁这个村能出几辆车,能出几头牛,能出多少人拉石头。用车给车钱,用牛给牛钱,人千给工钱。”
众人一听都答应了。有说出三辆的,也有说能出十辆、八辆的,大的村庄说能出十几辆。有人又说了:“咱这个桥以前修过几次,都没修起来。恁有这个心思,还不是为了大家方便吗?俺车也不要钱了,牛也不要钱了,人也不要钱了,俺们自愿出车、出工。”
王思衍听了,笑了笑说:“既然这样,我也谈不上管饭,在桥根儿,我支三口大锅,第一口锅烧的是大米千饭,第二口锅烧上绿豆米汤,第三口锅烧上开水。我也没有时间炒菜,恁要是渴了,就喝开水;不渴不饿,就喝绿豆米汤;要是饿了,就吃大米千饭。”众人一听,也都很高兴。等众人走了,王思衍又请来了瓦工头、石匠头,说:“我想修座桥,请恁来商量商量,要多高多长,需用多少工、多少料。石匠就单管起石头,瓦工单管垒,计算计算能用多少钱。过了三十五天,钱,我一把交清。”其实,他没有钱,他哪里来的钱呢?
这天,修桥开工了,众人起石头的起石头,拉的拉,垒的垒。王思衍一看,就起身走了,六七天后来到了天津,找了个茶馆坐下。到这个茶馆里喝茶的,大多都是绅士或文人墨客。王思衍找着茶馆掌柜的就谈了,说:“我叫王思衍,家住兰陵。我急需用钱,想在您这茶馆里卖几个字儿,请帮帮忙。”掌柜的一听,是王思衍,很响名的,就说:“行,行。”掌柜的又说了:“王先生,你吃的、喝的和住的,我都不要钱,笔墨纸张都白奉送。”王思衍在茶馆里歇了两天,掌柜的把笔墨纸张样样都给预备好了,王思衍就搭把”写了。门上贴的对联,一副三十个大洋,中堂的对联,一副五十个大洋。王思衍的字是隶体/往门口一挂,众人一看,都争着买,挤着买。他写了七天,就挣了不少钱。这时,王思衍就把笔搁下了,说:“众位乡亲,实在对不起,我来这里快有十天了,怪累,想歇两天;歇完两天,我再写五天,写着的,您也甭喜,写不着的,您也甭烦;再写五天,我就不能再写了,我该回去了。”他又写了五天,共写了有十二天的字。到了第十三天。门口还是拥了好多等着买字的人,可人再多,王思衍也不写了,收拾着要走了。他对掌柜的说:“你对我的帮助,我无法报答,我如外”再专门给你写半天字。”他写了半天,这个茶馆的掌柜特别高兴,就说:“先生家里有事儿,就先走吧。我随后把你的东西、大洋用车送去,亲自给你送到兰陵。”
这个掌柜的到了兰陵,王思衍对待他也很好。等把掌柜的送走,还不到三十五天,王思衍就把钱一把交清。桥修起来了,乡亲们再赶兰陵集,就不用过河膛水了。
过了八年,天津茶馆掌柜的又来了,王思衍对待他还是特别好,掌柜的在王思衍家连过了六天。这天,掌柜的就说:“王先生,我来几天了,始终没好意思开口,还是那里的乡亲们托我来,想请你到天津再写几天字。”王思衍一听,就说了:“如果是掌柜的你要字,我还给你写,要是再叫我去天津卖字,那是万万不行的!甭说是卖五十块大洋,就是二百个大洋我也不会去了。”因为,一是王思衍不需用钱了,二是名人不愿再卖字。
P17-18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与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北上、承东启西的十字路口,总面积4550乎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72.93万,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市。枣庄1961年建市,是山东省建市最早的四个省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素以“江北水乡”和“鲁南煤城”闻名天下。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这里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这里孕育了造车鼻祖奚仲、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凿壁引光的匡衡等众多历史名人。这里是洋务运动发源地之一、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台儿庄大战的战场。这里拥有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运河古城、全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的“冠世榴园”。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目前,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通过恢复城水相依的古城水系、水街、水巷,保留和展示大战遗迹和场景,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全力打造“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经典景区。台儿庄古城现已成为枣庄实现城市转型发展旅游经济的城市名片。
2002年我国启动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牵头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枣庄市文联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本地区民间文化遗产,决定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004年9月报请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以当时枣庄市委副书记王建荣、市纪委书记邓滕生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市委宣传部长周杰华为主任,市文联领导班子、相关文艺家协会及有关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并于10月、11月,先后召开了全市《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动员及编委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编纂工作任务。
这次丛书的编纂,本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最大限度保存本地特色的原则,以20世:ge八十年代枣庄“三集成”十五卷480余万字的资料本为基础,在对原始资料重新进行全面的筛选、整理、甄别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采录补充,历时280天,全市共投入1200余人次,编辑成《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40余万字,保留下了“三集成”的全部精华,也更加完整地保留住了鲁南这块土地上7300多年的民间记忆。
编纂工作中,各区(市)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经费紧张、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等困难,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市中区文联,将区属各乡镇街道的宣传委员全部吸纳为编委,先期培训,全程参与,保证了故事收集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薛城区文联拨出专门经费,将参与收集编纂的专业人员,集中在区委招待所统一食宿,集体编纂,确保了人员和时间的集中,提高了成效。山亭区文联在没有正式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时值的兼任主席亲自带队采访收集编纂,组织采风和摄影,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全部编纂工作。峄城区文联,充分发挥本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艺家队伍整齐,人数众多的优势,在原有的民间故事图书资料中,再比较甄别,保证了最后成书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台儿庄区当时没有文联编制,区文化局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编撰机构,抽出专业人员拨出专门经费,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编纂工作。原市民协主席徐高潮同志,不但承担了滕州卷的编纂,还承担了全市各区卷的最后审查、汇总、编纂、整理、精选、打印等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市民协主席沙朝佩同志对市中卷、台儿庄卷的整理汇总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山东省民协副主席、枣庄市民协主席王善民同志对本书的启动、编纂以及出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本书编纂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国民协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中国民协王锦强主任给予了具体的专业性指导,以及经费上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