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林语堂、朱光潜、张爱玲盛赞的才子。李叔同出家前与出家后为何会判若两人,他的心灵到底遭遇了哪些刺激?李叔同出家后为何又能成为一代宗师? 粲金居士编著的《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层层讲透李叔同人生中的关键细节和重要抉择。本书附录珍贵的李叔同手绘罗汉图106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粲金居士 |
出版社 | 华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叔同是林语堂、朱光潜、张爱玲盛赞的才子。李叔同出家前与出家后为何会判若两人,他的心灵到底遭遇了哪些刺激?李叔同出家后为何又能成为一代宗师? 粲金居士编著的《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层层讲透李叔同人生中的关键细节和重要抉择。本书附录珍贵的李叔同手绘罗汉图106幅。 内容推荐 粲金居士编著的《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介绍了,李叔同出身豪门,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在诗赋文章、金石书画、戏剧音乐等众多领域里均有建树。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他就是一枚标准高富帅。然而在他39岁那年,他却落发为僧,宁与古佛青灯相伴。 做这样的决定,非他寡情薄义。在他眼中,人生终归是悲欣交集,快乐和痛苦、喜悦和悲伤总是如影随形。只有放下尘世中一切,追随佛法,才能展获得真正的爱和自由。而具足慈悲的爱才是超脱一切痛苦的解药。 目录 开篇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此次,朽人真的要走了” 晚晴老人的晚晴山房 一座城,一禅僧 心无杂念,哪里都是归程 花开次第,悲欣交集 第一卷 月落乌啼 第一章 懵懂:当时年少春衫薄 第二章 初梦:取次花丛懒回顾 第三章 秋寒:零星旧梦半浮沉 第四章 天涯:梦里花枝不解愁 第二卷 浓淡皆宜 第五章 落红:春光长逝不归兮0 第六章 空门:万籁俱寂丛林寒 第七章 莲花:唯愿灵光普万方 附录一 弘一大师记事年表 附录二 送别:弘一大师经典诗文选 附录三 丰子恺忆弘一大师 附录四 我所崇敬的弘一法师 附录五 弘一大师手绘罗汉像 试读章节 “此次,朽人真的要走了” 那一年的暮秋时节,风霜爬满了弘一法师的额头,他的面庞依旧坚毅,写满了从容淡然。参禅悟道这么些年,如今早已领悟人生的变幻无常,像一位真正的智者,他预感到自己的大限之期即将到来。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旧历三月二十五,他穿着草鞋、拄着锡杖,衣衫褴褛地飘零了许多个地方后,将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选为人生的最后一站。 初到温陵养老院,弘一法师身旁仅有泉州开元寺方丈妙莲法师一人随侍。两人亲近的渊源由来已久,在妙莲还是位居士时,就早已听说弘一法师弘扬南山律学和持戒严谨的名声,对他景仰不已,因此总在寻找机会靠近,一睹弘一法师的仙容。“苍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多方探寻打听,妙莲得知弘一法师某次要在青岛湛山寺佛学院讲律,便调整行程前往青岛。自那时始,妙莲法师跟随弘一法师进修,一待就是五年。此次为了方便照顾弘一法师,妙莲法师特意住在离他不远的地方。 时光细腻无声地轻划过肌肤,窗外,初生的枫叶为天地间镀上了一层微微的红,天清气朗,偶有风声。十月,寒雾笼罩着远山深处,深邃的山谷缓缓地升起层层迷雾。 入住温陵养老院已有些时日,步入晚年的弘一法师,已经不再过多地讲经说法,他将自己居住的房间命名为“晚晴室”,终日盘膝静坐,闭门思考;瘦弱的身躯看似弱不禁风,唯有那双日渐混沌的眼睛仍透出智慧的光芒;枯枝一样的双手上,数条灰筋突起,裹着褶皱粗糙的皮肤,随意望去,与其他老者并无不同。他年迈体衰,但仍沿袭“过午不食”的旧俗,即便出现因补给不足而分外虚弱的情况,亦要坚持。 这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风好似懂得人的心情一般,不似前几日的乖张肆意。暖阳轻柔地洒在窗边的几棵小树上,将那几朵淡粉的花苞照得焕发生机。打开窗子,幽香飘来。 好天气带来好心情,他又写下《修建放生园池记》,这是他这一生写的最后一篇完整的文章。其后,他将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写信,也没有写给特定的某一位或几位,只是随心想、随心写,收信人都是一些年轻的后辈,诸如永春童子李芳远,教导他要“仁者春秋正富,而又聪明过人,望自此起,多种善根。精勤修持,当来为人类导师,圆成朽人遗愿……” 李芳远是弘一法师在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驻锡于厦门鼓浪屿的日光岩寺时结识的。当年,他只有十三岁,跟随父亲一起到寺院拜谒法师。孩童虽小却长得眉清目秀,举止行为甚是虔诚,颇得法师的欢心,两人自此建立深厚的法缘。弘一法师将与之的这段善缘看成是一段功德圆满的“忘年交”,心中自是十分珍惜。 临近中秋,人间有“月满人团圆”的习俗,而在佛家的偈语中亦有月满圆满之说。一年之中,天边的月亮总是阴晴圆缺变幻不定,只在中秋时节圆如明盘,皎洁生辉。像是要达成心中所愿,弘一法师选择这个时节出门,着素衣前往开元寺尊胜院讲解经书,没有当年的滔滔不绝连讲数日,只在一旁辅助其他主讲法师。数场下来,始终面容平静,话语从容。 八月十六当晚,弘一法师在温陵养老院讲完最后一课,皎洁的月光笔直地从空中倾泻下来,将他苍老的脸颊映照得分外明亮。在那被岁月无情碾压出的一道道细纹里,悲伤正肆意蔓延。 结束了课程,他知道自己必须起程去做下一件事,只是感受着如今这副苍老的面容与衰败的身躯,惋惜还有很多心愿尚未达成:比如去浙江白马寺湖畔寻觅晚晴山房;比如去其他几处扬名的寺院瞻仰参观,传道授业解惑…… 然而,也只能想想。仅在结束讲经几天后他肺炎复发,连续几天低烧,他却只简单食用最基础的枇杷膏。身体不适,他非但没有放任自己去休息,反而更加疯狂地处理手头的活计。生病的第四天,就为晋江中学的学生写了上百幅中堂。 这一写,终耗尽心力。 他知道将要迎接上天对自己的最后一项考验。然而,准备遗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十月十日这天,他将妙莲法师唤至身前,简单吩咐了一些日常事务的处理,又交代了遗骸的安置问题。以前在寺院居住时,他曾亲眼看到一些寺院的住持在圆寂后,被弟子们抬出屋外付之一炬,肉身烧得荡然无存——他尊崇天道、热爱生命,希望肉身得以自然消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圆满,而他这一生吃斋念佛、苦心修行,不正是为了获得圆满吗?倘若也如那些惨遭焚烧的住持一样,岂不是多年的修行都要功亏一篑? 人生最难过的事情也许就是,当活着的时候,万般皆可自己做主,而一旦死亡就只能任人摆布。所以,他执意让与自己有着甚好交往的妙莲法师全权处理身后事,这也是他选择在温陵养老院圆寂的初衷。 这天,他提笔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又再持笔写下一封给友人的信件,其中有一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弘一法师一生与友贵乎神交,如水之澹澹,清泠甘澈,历经少年、青年、中年各个阶段的艰辛旅程,及至如今归去,终于悟得禅机——春天来了,花朵自然就会开满枝头,时节到了圆月自然挂在天心,生命的旅程原本就该顺应时势,平静、自然而圆满。 事毕,弘一法师招呼妙莲法师进来,平静地将这些信物交于对方手中,只淡淡地说一句,“此次,朽人真的要走了”。 妙莲法师伏在床榻前恸哭。P3-5 序言 他是一个完美的演员,更是一个完美的设计者。 如若人生是折子戏,那么他不仅站到了舞台中央,做了声色俱佳的主角,而且掌控了舞台的布景、道具,甚至戏剧情节的走向都由他亲自设定。 水穿过平原,跃上高山,跌落低谷,最终抵达大海。他走过风流倜傥的锦瑟年华,风光无限,而后犹如落叶归根般,洗尽铅华,回归自我与本心,最终渡到彼岸。 水日夜不息,他片刻不停。唱词先是秾华缛丽,像是一幅柔亮艳丽的图景;声腔婉转撩人,像是瓷杯中盛放的蜜水。彼时,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光鲜动人,难免让人想到大观园里那个眼角堆放着万种情思的贾宝玉。 只是,花开终有花落时。阅尽人间浮沉事,看遍尘世多姿景,他决绝地将大观园的布景换成山林掩映的寺庙。帷幕暂时闭合,他走向后台,脱下黛青色的锦缎衣袍,摘下镶着白玉珠的丝绒碗帽。帷幕再次拉开时,他已成了身披袈裟、脚穿草鞋,手执锡杖的僧人。此时的唱词真淳而质朴,如同陶渊明笔下那片桃花源;声腔圆润而平缓,好似波澜不起的深潭。朦胧烟雨中,他登上通往极乐世界的小船,渐行渐远,只留给观众一个清癯的背影。 父亲给他取名为李叔同。童年时,母亲唤他的乳名,成蹊;风月场中,他告诉美人他名为惜霜;求学途中,他给自己取名为李广平;漂洋渡海后,他时而称自己李哀,时而唤自己李岸。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份心境,都是戏剧中的特定角色。名字随时可改,场景随时可换,一切都由他自己决定。 姹紫嫣红看遍后,他忽的有些倦了。红尘中熙熙攘攘,谄媚的笑,美人的脸,说过就忘的誓言,把酒对月的唱和,忽明忽暗的灯火,他置身人群中仍感孤寂。盛世已过,牡丹将谢,心在风中流浪。他不允许自己狼狈地度过余生,于是几经挣扎,几度寻觅,终寻到了灵魂的归宿。当众人还在红尘中兜兜转转时,他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先前那些名字,那些身份,他没有遗弃,更不曾回避,而是将其寄存在平行时光中,任其在风中飘荡。 发丝纷纷扬扬落下时,李叔同变为弘一法师。从此之后,他对一切都有了新的阐释。爱,不再是俗世之爱,而是慈悲之爱:前者是虚妄,转瞬即逝;后者惠及万物,永恒不变。生命,不以死为界,肉身可消殒,灵魂则不朽。修行之路,漫长而曲折,它不在脚下,而在心间,它无终点可言。 每一步,他都用力、用情、用心在走。每一个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句台词,都是删了又改,却自然至极。最终,梦境与现实趋同,身躯与灵魂同步,感悟与行动渐深。他在有限的生命里,设计并演出了一场毫无破绽、无法超越的无限人生。 临终时,他为自己演出的折子戏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悲欣交集,即欢乐与悲伤交织,满足与遗憾并存,得到与失去毗邻。 灯火阑珊之际,清风翻开泛黄的书页,我得以在漫漫长途中与他重逢。字里行间,满是他何年在何处做了何事,几时几刻作了何诗、赋了何词,生硬而客观,详尽却无情。而我则在字与句的罅隙中,看到了那些无声的言语。 于是,我收拾行囊,准备与他一起上路,看他怎样在世间辗转,听闻他如何在灯火阑珊之际叹息,陪他走过茫茫旷野,又越过重重山谷。时而,我是他的童年玩伴,时而我是他的倾心的爱人,时而我是他切磋技艺的同窗,时而我是他的僧友。舞台布景与道具换了又换,戏剧情节在跌宕起伏中向前推进。看戏之人关注他的唱词,而我关注他的神情;旁人品评他的艺术与成就,为他遁入空门而惋惜,而我拨开层层迷雾,潜入他的内心,去寻觅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线索。 当他最后一次谢幕时,观众无不掩面而泣,而我低头看见一轮圆月在湖心荡漾,岸边弯曲的枝丫上缀满花朵,清风拂过一片婆娑的树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万物皆觅到了自己的归宿。 不知何处笛声又起: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今日告别,是为明日之重逢。心存爱意,天涯海角即是归程。 桂花的香味在夜里弥漫,他的心路历程在墨香中散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