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圣严法师……当今佛学界九大宗师群贤毕集,阐释人生真义!
富贵前程、悲欢梦觉,总要一颗随缘心!
世事无常,怎样才是最好的活法?读佛诗中经典,通天地间至理!打开罗金编著的《随遇而安自在洒脱》,大师教诲如山谷清泉,为你化解迷情妄执,为你开示人生智慧!
佛法即活法!大师所言,既不是高深难懂的佛理,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说教,而是针对俗世人生的各种迷惘、烦恼和痛苦进行点拨,让读者进行自我调节、活在当下,收获平安、喜乐和幸福的人生。
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罗金编著的《随遇而安自在洒脱》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第一章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1.随遇而安,是一种境界
2.急功近利,反而适得其反
3.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
4.随缘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心灵的充足
5.淡看世间风光,枯荣皆有惊喜
6.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7.保持物我两忘的平常心
8.不“贪”为宝
第二章 人缘——未成佛时,要先结人缘
1.布施得福并不难
2.与人为善,才能广结人缘
3.谁都有无限的财富做布施
4.不要滥用朋友的缘分
5.每一个因缘,都会使你结识一位陌生人
6.真诚心是菩提心的体
7.请不要吝惜你的赞美
8.留三分余地于人.留些肚量于己
第三章 机缘——迷中不执著,悟中有受用
1.只要不执著。就有办法化解
2.苦乐全凭自己的判断
3.参透得失的本质
4.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5.做事要高调,做人要低调
6.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
7.不要忧虑超过我们能力的事
8.感恩一切福佑
9.放弃无谓的固执
第四章 善缘——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1.得饶人处且饶人
2.佛说原来怨是亲
3.人无私心便成佛
4.临事须为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5.乐道人善,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
6.众生都是我们的榜样
7.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
8.不知道怎么做时,就以善良的发心去做
9.修好自己的口业
第五章 喜缘——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
1.厌恶苦,并无法驱走苦
2.破碎的心,最能体会到丰盛的喜悦
3.不被流言蜚语影响
4.点亮心灯,黑暗自然就会逃走
5.将职场看做是一个快乐的天堂
6.阅读是最快乐的消遣
7.掌握好心情的法则
8.自己娱乐自己
第六章 财缘——贫穷和富裕,是在心上安立的缘
1.不清净的财富根本不值得羡慕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3.名利荣誉都不是你的东西
4.骑在虎背上追求权势的人,必然会被老虎吞到肚子里
5.无常的钱财是一种拖累
6.树立正确的财富观
7.财富不属于拥有者,而属于享有者
8.善于合作的人,才能收获最大的财缘
第七章 福缘——最大的福气是清福
1.心底清静,不受外界环境干扰
2.身边的幸福最容易被忽略
3.在智者的眼里,痛苦是福
4.忍耐是人生的增上缘
5.上界的福报——清福
6.厚植善因.必能福慧圆满
7.大胸襟者,方有大福慧
8.适当的独处,是莫大的清福
第八章 情缘——看破情关,聚散总是缘
1.成功的婚姻需要两个人的付出
2.鼓励和赞美最重要
3.结婚之后,要闭一只眼
4.不要试图去改变你的爱人
5.相爱不是用来生气的
6.珍惜眼前人
7.既然失恋,就必须死心
8.随缘而不攀缘
9.破除内心的成见
第九章 自转因缘。离苦得乐
1.放下抱怨,才能远离烦恼
2.世上本无完美,又怎么能追求得到
3.“心美”就是禅
4.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5.缺憾往往也能成就“完满”的人生
6.拥有豁达的心境
7.随遇而安.随喜而作
8.懂得加减法。人生永不绝望
9.自己度自己
第十章 因缘际会,顿悟生命
1.呼吸在,所以你一切都在
2.生固欣然,死亦无憾
3.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4.大好光阴,切莫空过
5.爱自己,和另一个自我做朋友
6.莫将身病为心病
7.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8.学习如何原谅自己
9.生命短促,莫为小事烦心
3.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
大干世界,灰尘微不足道,它既不会遮挡视线,也不会遮盖心灵,但当无数灰尘慢慢累积时,物体本相将会被掩盖直至变质,镜子不再明亮,金子不再闪光,人的呼吸不再顺畅。
现实如此,精神世界同样如此。就人类的心灵而言,它不是我们的头脑,也不是我们的心脏,总之它不是我们的肉体,但它就在我们的头脑里,在我们的心脏里,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里。精神世界的灰尘就好比每个人内心里的自私、贪欲等。与现实的灰尘相比,精神世界的灰尘无影无形,更具隐蔽性,更容易在精神世界里堆积,让生命失常,让心灵失色。
因此,必须学会扫除心灵上的灰尘。心灵的房间,需要经常打扫,才能永葆青春、活力长存。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淡的心变得明亮:把一些无谓的争端扔掉,生存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一个皇帝想要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
由于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技艺更好,于是就决定给他们机会做一个比较。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寺庙,而且这两个寺庙面对面靠在一起。三天之后,皇帝要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漆),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后,皇帝来验收了。
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来看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无瑕地反射出外面的色彩: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着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的胜负了。
我们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庙。我们不需要用各种精巧的装饰来美化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内在原有的美,无瑕地显现出来。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只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破坏心中的凝重。身在红尘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云之上,又何必“入山唯恐不深”呢?关键是你的心。P6-7
何为随?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何为缘?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何为随缘?
“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
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
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和判断。
生活中,常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的角度看,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不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分就是缘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了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恪守不变,在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 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随缘不变,则是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在世间做人,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
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人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