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基础,其关键是探索合适的治理路径。金太军、张振波编著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研究(基于苏南苏中苏北的比较分析)》在分析、梳理国内外关于乡村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国内外有关社区的管理理念,从公民社会理论的视角,以极具代表性的江苏苏南、苏中、苏北若干乡村的社区治理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的方法广泛收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当前乡村社区治理中的各种现实问题,客观评价现有乡村社区治理的历史因由、效果与不足,明确符合未来我国乡村社区治理与建设的策略,提出实现和谐乡村社区治理的具体对策。 鉴于我国各地区乡村发展很不平衡,本书选择典型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治理结构中的多元要素,探究其治理路径的异同,进而把握其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当前我国乡村社区治理和公民社会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改革三十多年,中国成为经济总量位列世界第二的大国,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下,曾领改革风气之先的中国乡村却遭遇治理难题。
金太军、张振波编著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研究(基于苏南苏中苏北的比较分析)》通过对于江苏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的比较性研究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乡村治理结构中的多元要素,探究其治理路径的异同,提出在当前中国“乡政村治”格局下,“强政府一强社会”的乡村社区治理模式是较为理想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评述
1.4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
第2章 公民社会与乡村治理
2.1 公民社会与乡村公民社会
2.2 乡村社区与乡村社区治理
2.3 乡村社区治理的路径探析
第3章 集体化时期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1949—1978年)
3.1 国家政权下乡与乡村政权组织建设
3.2 农民国家观念与乡村社会治理实现
3.3 集体化时期乡村治理的不平衡发展
第4章 改革开放后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1978—2005年)
4.1 基层权力结构的形成与乡镇政权的行为模式
4.2 村干部的多重角色与农民主体意识的形成
4.3 改革开放后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及其对乡村公民社会的催生
第5章 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乡村社区治理路径(2005年至今)
5.1 新农村建设:新时代的伟大规划
5.2 税费改革:乡村治理划时代的变革
5.3 “悬浮型”政权:“后农业税时代”国家与农民关系
5.4 多元治理:国家与社会的合作互动模式
第6章 新时期乡村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6.1 “治理缺位”:乡村社区治理的新危机
6.2 “权能弱化”和“信任流失”:乡村社区治理的新困境
6.3 新时期乡村社区治理困境的原因分析
第7章 苏南乡村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公民社会的逻辑
7.1 苏南乡村社区治理的社会经济条件
7.2 苏南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路径与主要措施
7.3 苏南乡村社区治理的个案研究:来自江阴乡村生态治理的经验
第8章 苏中乡村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公民社会的逻辑
8.1 苏中乡村社区治理的社会经济条件
8.2 苏中乡村社区治理的基本路径与主要措施
8.3 苏中乡村社区治理的个案研究:扬州江都区村级财务管理模式
第9章 苏北乡村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基于公民社会的逻辑
9.1 苏北乡村社区治理的社会经济条件
9.2 苏北乡村社区建设的基本路径与主要措施
9.3 苏北乡村社区治理的个案研究:王嘴村农民集中居住区
第10章 苏南、苏中、苏北乡村社区治理路径的比较分析
10.1 比较分析的逻辑起点:区域条件与治理模式的差异性
10.2 比较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基层政府能力
10.3 比较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二:乡村社会建设
第11章 国内外乡村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总结
11.1 国外乡村社区治理的典型案例与实践经验
11.2 国内乡村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基于若干典型案例的分析
11.3 案例小结:乡村社区治理路径的探索方向
第12章 乡村社区治理路径创新:“强政府一强社会”模式的构建
12.1 改革乡镇管理体制,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12.2 完善乡村社区自治,培育公民文化环境
12.3 理顺政社利益关系,构建良性互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