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特·R·布朗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称他为“环境运动的宗师”。布朗是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学术奖的获得者,并且获得其他许多奖金和奖章,其中包括1987年的联合国环境奖、1989年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金奖,以及由于“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的1994年的日本蓝色星球奖。1995年,在《马奎斯名人录》发行第15版之际,布朗被选为50位杰出美国人之一。《开辟新天地》一书是莱斯特·R·布朗的唯一自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开辟新天地(布朗自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莱斯特·R·布朗 |
出版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莱斯特·R·布朗被《华盛顿邮报》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思想家”。印度《加尔各答电讯报》称他为“环境运动的宗师”。布朗是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学术奖的获得者,并且获得其他许多奖金和奖章,其中包括1987年的联合国环境奖、1989年的世界自然基金会金奖,以及由于“对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杰出贡献”而获得的1994年的日本蓝色星球奖。1995年,在《马奎斯名人录》发行第15版之际,布朗被选为50位杰出美国人之一。《开辟新天地》一书是莱斯特·R·布朗的唯一自传。 内容推荐 《开辟新天地》是美国杰出的环境研究思想领袖莱斯特·R·布朗的唯一自传。作者按其生平和经历,首先回忆了他在农场度过的童年。他讲述了青年时代种植西红柿以及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在此期间,他参加国际农场青年交流项目,在印度乡村生活了半年,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影响其人生轨迹的远行。他讲述了自己从印度回国后,在美国农业部外国农业局申请到一个从事国际农业问题研究的职位,其后在美国农业部任职10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他回忆了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如何从事有关全球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写作,如何创办世界观察研究所和地球政策研究所,如何构建“B模式”并不断努力向世界推广,以期实现“动员起来拯救文明”的目标。全书写得坦诚率真且语言平易,生动描述了布朗努力在跨学科的分析框架内实现多学科的融合,思考及预测未来,开辟新天地的一生追求。 目录 对本书的评价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前言 第一章 突破 第二章 早年生活: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章 种植西红柿 第四章 在罗格斯大学学习农业科学 第五章 在印度乡村的生活 第六章 印度季风降水减少 第七章 转折:海外发展委员会 第八章 世界观察研究所:参与创造世界 第九章 一流的世界观察研究所 第十章 中国粮食大辩论 第十一章 地球政策研究所:《B模式》写作时期 第十二章 与世界的接触 第十三章 生命回旋曲 致谢 莱斯特·R·布朗其他部分著作 试读章节 爸爸时不时会去当地的杂货店,在那里少数几个农民在晚餐后聚在一起说说话,讲讲故事。这些聚会一般是不带孩子去的,但由于某种原因,也许爸爸感觉到我有强烈的兴趣,所以他会带着我。我坐在后面静静地倾听着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会讲故事就是从这些围坐在饼干桶边的农民那里学来的一种艺术。 从某些方面看,我4岁之前显然有人曾教我读书。几乎可以肯定,那个人就是我的史密斯外公。我依稀还记得坐在他的膝盖上认字的事。早在我上学前,父亲就教我拼写朋友和邻居们的名字,他们驱车经过我们的小道时,会停下来打个招呼,像那时农村社区的乡邻那样。 回想我第一天在坎顿附近村庄上学的情形,仅记得人很多、很吵。在那之前,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地方有那么多人。近百名学生在有三间教室的学校里学习,厕所在学校后面,学校旁边有铸铁的水泵,没有食堂。我很喜欢幼儿园并一门心思地学习和找书来读。 在1940年的春天,一个农场主来找我爸爸,爸爸早年曾在他的农场当过几年雇农。收益分成的佃农要退休了,农场主将做佃农耕种34公顷农场的机会给了我爸爸。地主与佃农之间的收益分成制就是地主提供土地、房合和经营资本,而佃农通常要准备农具并实际耕作。出售农作物、牛奶和牲畜的收益由地主和农民共享。虽然这个农场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不到10千米,土壤却肥沃得多,农业社区也繁荣一些。爸爸接受了这个建议,1940年3月,我们迁往新居。 我的新学校斯托溪学校反映出该社区的相对繁荣。学校有室内抽水马桶和食堂。我一到学校便做了常规测试,之后,他们把我从幼儿园分到小学一年级,我比我的同班同学小一岁。 这个农场有一个牲口棚,爸爸马上养了12头奶牛。除了出售牛奶外,我们还种了几公顷西红柿和辣椒作为经济作物。在这里,我学着挤奶,从老奶牛莫利(Mollie)开始,它是一头温顺的、容易挤出奶的奶牛。 爸爸刚开始是用马队耕地。如果让他选择,他是宁愿用马而不用拖拉机耕地的。当我们在只有12公顷地的第一个农场时,他用马就可以耕完地。但34公顷地用一队马就不行了,所以他很不情愿地买了一台新拖拉机,一台由国际收割机厂制造的“农场最佳”。 我们在一个好农场定居下来,并且干得很出色。后来,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美国突然与日本帝国和纳粹德国两个国家开战。爸爸当时37岁,要养一家子人,还要管一个大农场,被免服兵役。但是战争的影响无处不在。我们有空袭演习,演习时每个人都得到学校集合,因为这所学校是斯托溪镇唯一的大型红砖建筑。 作为孩子,我们都盼着进行这些演习,因为一旦集合,每个人都会得到一根冰棍,不是裹着一层巧克力的香草冰棍,就是包着冰橙的冰棍。我通常选后者。在学校里,我们开始把钱存起来购买美国储蓄债券,每次投25美分,直到填满75个槽缝。花18.75美元购买的债券,在12年内可赎回25美元。金属变成了稀缺品,我们将所有能够找到的金属物件进行回收。汽油、轮胎和食糖是配给的。农民属于优待的类别,特殊配给汽油和轮胎,因为生产食物是赢得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 同时,我喜欢上学,拼命读书。一旦布置了课堂作业,我会急急地把它们完成,这样我就可以到图书馆看书了。这一点已被老师充分了解并体现在我的成绩报告单上。我小学四年级的老师汤姆林森(Tomlinson)夫人写道:“他的阅读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尤其是历史书,是突出的……他最需要做的是放慢速度。”六年级的老师范弗利特(Van Vliet)夫人写道:“他做作业‘太快了’。这会导致犯粗枝大叶的毛病。”这是实情,但我宁肯接受稍低一点的成绩,因为我从阅读中学到很多东西。 在一学年里,我读了至少100多本书。我发现传记非常有趣,包括美国开国元勋们的传记。其他我特别喜欢的有林肯(Abraham Lincoln)、玛丽·居里(Marie Curie,即居里夫人)和卡弗(George Washington Carver)的传记。到八年级毕业时,斯托溪学校里的每本书我几乎都读完了。 由于我们生活的农场有点与世隔绝,也由于父母都不曾读过书,我们饭桌上的谈话内容很有限。传记为我开启世界之门的方式是父母做不到的。因此,在我小小年纪时,自我意识便受到我所迷恋的这些政治领导人和科学家的影响。他们解决了他们时代的重大问题,我也想做同样的事。 P14-16 序言 写自传意味着要回答很多问题。我是谁?我做过什么?什么人以及什么情况塑造了现在的我?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从最末一个问题说起吧!写自传的想法是诺顿出版社已故的阿什纳(Iva Ashner)约20年前最先提议的。最近,诺顿的彻丽(Amy Cherry)再次提议。我对这些提议是有些怀疑的。我一点儿都看不出来,将我自己的生活描述出来,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随后,在2010年秋天的一次晚宴上,我结识多年的朋友、专栏作家盖耶(Georgie Anne Geyer)提及此事。“你应该写一本自传,”她说,“这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你的所思所想,更能让人们明了你为什么会这么想。”那次晚宴上的讨论是个转折点。当我2011年12月在董事会年会上提出该议题时,大家都由衷地支持这个想法,写自传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写自传是一种自我心理分析磨练。这是件很棘手的事情,因为我们对过去的重构主要依赖记忆。但正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的莱利维尔德(Joseph Lelyveld)在经历了自传写作后指出的,“我们一直在重塑记忆,并不断编辑这些记忆以求自我心理慰藉。” 而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在浏览这本书的终稿时,我意识到这本书对成功的描述是一个特别的例外。究竟是因为它是一种心理安慰,还是因为我的生活确实大部分是一连串的成功?莱利维尔德可能会说,这本书反映的是我心灵上的一种安慰。他可能是正确的。 然而我一直试图捕捉从美国经济大萧条中期开始,恰好又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空前未有的变化的一段时期的生活的精髓。这段生活还将我带到地球遥远的角落,让我在那里见识了世界上鲜为人知的事情。这段生活使我既能在位于地球遥远的另一端的村庄里生活,也能与国家元首一起共进晚餐。撰写本书的目的在于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经历。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当代伟大的环境学者之一的历史箴言。 ——爱德华·O·威尔逊(Edward O. Wilson),哈佛大学荣誉研究教授 作为莱斯特·布朗以往工作成就的推崇者,我急切盼望着能够阅读到他的个人传记——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开辟新天地》的令人着迷之处在于,它不仅深刻描绘了莱斯特·布朗是怎样的一位环境运动领袖和大思想家,而且也述说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莱斯特像过去那样,一直在用他的非凡思想和远见卓识激励着我们。在这部传记中,他也无惧于向我们展示他的内心。 ——特德·特纳(Ted Turner) 莱斯特·布朗是一名伟大的生态斗士,不断把有关世界状况的新消息传递给世人,不断寻求着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和道路。《开辟新天地》讲述了一个人能够实现什么的人生励志故事。每个有抱负的积极行动者都将从莱斯特·布朗的人生故事中受益良多。 ——戴维·苏祖基(David Suzuki), 加拿大广播公司科学电视节目《事物的本质》(Nature of Things)主播,《遗赠》(The Legacy)作者 这是真正的美国英雄的生命故事……作为一名科学家和一名公共知识分子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莱斯特·布朗是独树一帜的。 ——戴维·W·奥尔(David W. Orr),欧柏林大学保罗·西尔斯特聘教授 如果你思考过“我只是一个人,一个人可以做些什么?”这样的问题,那么,来认识一下莱斯特·布朗。迄今为止,莱斯特的工作还在放眼更广阔的世界,但是,他的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如何可以做这么多可能的和积极的事情。如果你在寻找一条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就可推动一场变革的道路,那么,莱斯特·布朗的故事就是一张通往入口匝道的“路线图”。 ——卡尔·萨菲纳(Carl Safina),《懒惰的视点之观》(The View from Lazy Point)作者 这位具有激励性的、杰出的环境思想领袖终于讲出了关于自己的故事。每一个关心我们从何而来并将如何奔向可持续的未来的人都必须阅读此书。 ——托马斯·E·洛夫乔伊(Thomas E. Lovejoy),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环境科学与政策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