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伟著的《东北抗战史》一书翔实地记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政权覆灭14年间,东北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突出了中共及其武装在东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地位,也展示了东北社会各界爱国力量在抗战中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东北抗战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明伟 |
出版社 | 长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明伟著的《东北抗战史》一书翔实地记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伪满政权覆灭14年间,东北人民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历史,突出了中共及其武装在东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地位,也展示了东北社会各界爱国力量在抗战中的作用。 内容推荐 王明伟著的《东北抗战史》利用大量珍贵的档案史料,充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时间为经(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抗战胜利),以重大事件为纬,在一步步揭露日本侵略者侵占中国东北全过程的同时,考察了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等东北军民前仆后继、英勇抗战的伟大历程,分析了不同时期东北抗战的内容和特点,探讨了东北抗战的演变规律及其本质,是目前唯一一部对东北抗战进行整体研究的专著。 目录 第一章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抗战的开始(1931年9月—1932年2月)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的侵略 一 东北的地理与历史 二 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社会 三 近代以来日俄在东北的角逐 四 奉张统治时期日本对东北的侵略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战的开始 一 日本策划侵占东北 二 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三 九一八事变 第三节 东北抗战的开始 一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 二 江桥抗战 三 锦州抗战 四 哈尔滨保卫战 第二章 伪满洲国的建立与抗战的扩大(1932年3月—1933年4月) 第一节 伪满洲国的建立 一 日本统治东北政策的转变 二 伪满洲国的建立 三 日本对伪满洲国的控制 第二节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一 吉林省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二 黑龙江省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三 辽宁省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第三节 抗战的扩大与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一 国联调查团 二 抗战的扩大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的建立 第三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东北抗战的新发展(1933年5月—1937年6月)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殖民统治的加强 一 日伪的“治标工作” 二 日伪的“治本工作” 第二节 《一·二六指示信》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 一 《一·二六指示信》与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始 二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的建立与南满游击区的发展 三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的建立与东满游击区的发展 四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的成立与哈东游击区的发展 五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的成立与吉东游击区的发展 六 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的成立与绥宁游击区的扩大 七 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的建立与北满汤原游击区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八一宣言》与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 一 《八一宣言》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 二 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的建立与下江游击区的开辟 三 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的建立与西征 四 东北抗日联军第3、6军的成立与松花江下游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 五 东北抗日联军第4、7军的建立与宝清、富锦游击区的开辟 六 抗联第8、9、10军和独立师的相继成立 第四章 全国抗战开始后抗联的敌后游击战争(1937年7月—1940年12月) 第一节 日伪对东北殖民统治的强化 一 日伪对伪满行政机构的大改组 二 日伪进一步强化“治安肃正工作” 三 日伪的“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四 日伪的“百万户移民计划” 五 日伪的奴化教育 第二节 东北抗日联军呼应全国抗战 一 东北抗联第1路军在东南满地区的游击战争 二 东北抗联第2路军的组成与西征 三 北满抗日联军部队的西征与改编 第三节 东北抗日联军坚持艰苦斗争 一 东北抗联第1路军在长白山区的艰苦斗争 二 东北抗联第2路军在吉东地区的艰苦斗争 三 抗联第3路军在北满地区的艰苦斗争 四 抗联密营的设置与功能 第五章 东北抗日联军后期斗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年1月—1945年9月) 第一节 东北抗日联军的苏境整训与坚持小部队斗争 一 第二次伯力会议与东北抗联南北野营的建立 二 抗联教导旅与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的组成 三 东北抗联坚持小部队游击战争 第二节 东北各阶层的反日斗争 一 国民党的东北地下反目斗争 二 流亡关内的东北抗日救亡总会的活动 第三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和东北抗联的反攻准备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转折 二 日伪在东北殖民统治的全面动摇 三 东北抗联的反攻准备和八路军冀热辽部队的局部反攻 第四节 东北抗战的胜利 一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二 抗日联军先遣部队和八路军冀热辽部队的全面反攻 三 日伪殖民统治的崩溃和中共对东北的接收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东北’一名词以括此三省之区域,简称之日‘东北’,从其实也。”金毓黻在1941年撰写的《东北通史》一书中也说:“今辽宁、吉林、黑龙江、热河四省,居于中国之东北部,国人为称说之便,合而称为东北,允矣。四省之地,为中国之一部,东北一词,亦即中国东北部之简称,其义至明,无待详说。”可见,“东北”一词,除了地理上的含义外,领土主权也是其题中之意。 当时的东北,以四至而言,北端自北纬53度30分之黑龙江左岸起,南端至北纬38度43分之辽东半岛老铁山嘴止;东端自东经135度20分之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会合处起,西端至东经115度30分之呼伦池西止。以境界而言,北面以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与西伯利亚接壤;东面以乌苏里江及松阿察河一兴凯湖,与苏联的东海滨省为天然水界;东南以图们江及鸭绿江与朝鲜为界;南面临海,辽东半岛突出于辽东湾,划分黄海和渤海二海,中隔直隶海峡,与山东半岛相对;西面与蒙古及察哈尔省为界,西南则与河北省毗连。总面积13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万。在地理上,东北位于东北亚区域的中心地带,东、北、西三面在陆地上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为邻;西隔日本海和黄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南濒渤海与华北区连接,因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域辽阔,山盘水绕,沃野千里。东北地区的地形大概形成三个向东凸出的半环带,最外面的一环是靠近国境的河谷谷地和低地,中间的一环紧连着高度不大的山岭和平缓的丘陵,最里面的一环是辽阔的东北大平原。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又处于大陆的东岸,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温度也较低,最北面的黑河地区年均温度在0℃以下,最冷的1月时的温度常常在-30℃左右,最南的辽东半岛年均温度也不到10℃。东北地区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只有黑龙江北半部属寒温带气候,冬长夏短,春秋两季也极短。东北冬季严寒漫长,北部可达8个月之久,中部和东南部亦有近7个月,南部有5个月以上。因全年无霜期较短,大部分地区只能生长一季作物。东北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差很大,其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雪,积雪日数山地可达3—5个月,平原地区也有1—3个月。东北地区水网密布,北部和中部属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南部属辽河流域,东南部属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流域。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其中以夏汛为主。 东北广阔的地域、多样的气候,造就了丰富的物产。东北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以落叶松为主,樟子松、白桦次之。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红松为主,冷杉、鱼鳞松等次之。此外还有名贵木材胡桃楸、水曲柳等。在林区生长有人参等名贵药材。在辽东丘陵地带,生长有大片的赤松、柞树和梨、苹果、葡萄等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柞蚕和水果产地。松嫩平原为森林草原带,生长有榆树、乌拉草等。 东北地下资源也非常丰富。铁矿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鞍山、本溪、通化等地。有色金属也很多,有金、银、铜等。煤矿资源也较为丰富,各地均有不同规模的储藏,煤质好,煤层厚,接近地表,宜开采,有的含油率较高,适合提炼石油和综合利用。 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农作物有:大豆、高粱、小麦、谷子、玉米、水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烟草、棉花、甜菜、亚麻等。其中,大豆、高粱和小麦被称作东北三大农作物。尤其大豆最为主要。东北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大豆的主产区,素有大豆故乡的美誉。20世纪30年代初期,大豆的年产量约为480万吨,约合3800万担,占全世界产量的70%。其中,供应国内各省,用作粮食、饮料及种子的约600万担,用作制油原材料的约1200万担,出口的约2000万担,国内制油业生产的豆油及豆饼,也十之八九出口。可见,东北大豆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并居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东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总之,东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P2-3) 序言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14年间,东北人民在白山黑水间的广大地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殊死搏斗,不仅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东北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率先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阴谋,最早发出全民族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呼声,积极倡导建立并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东北人民的力量,共御外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和发展东北敌后战场,在东北各地创建抗日根据地,对抗战的胜利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共产党人还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陈翰章、赵一曼、冷云等一大批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动力。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东北抗战的伟大胜利。 东北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侵略中国的局部战争。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人民在东北各地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此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前仆后继,独立作战达七年之久,牵制和推迟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步伐。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北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一个重要战场。东北抗日武装主动出击,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新高潮,不仅歼灭了大量日军,而且继续了对日军的战略牵制,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可以说,东北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孤悬敌后、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东北抗日战争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局部实现。东北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东北人民的长期抗战,抗击和牵制了日本关东军,制约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和“南进”,有力地配合与策应了苏、美、英等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同时,东北抗日战争也得到了苏联、朝鲜等许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同情与援助,例如,东北抗日联军中有许多朝鲜官兵,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极大地加速了东北抗战胜利的到来。 东北人民14年的抗日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最终取得了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东北的抢占和接收,是改变中国政治力量对比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一环,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东北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后记 作为一名在东北的大学从事中国近代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我一直比较关注近代日本与中国东北的关系。自2011年参加修订《东北抗战实录》以来,我对此课题的兴趣愈发浓厚。2013年夏,我正在日本访学期间,接到长春出版社张耀民先生的电子邮件,询问能否写一本《东北抗战史》。张耀民先生是前面提到的《东北抗战实录》的责任编辑,也是我非常尊敬的前辈系友。正好,我在日本又搜集了一些资料,心想或许可以用上,于是不揣浅陋,贸然答应,便有了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 在调研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的导师李书源教授和师母管淑春女士多年来对我的指导和鞭策;感谢长春出版社张耀民先生的宽容和帮助;感谢我的师兄、同事吴彤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长春图书馆王明旭女士的鼓励和帮助;感谢我的研究生高任飞、翁彪、王晓宁等人帮助校稿;感谢我的妻子周玲玲和女儿王羽秋,让我对爱有了更多的理解,让我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还要感谢许多国内、日本的学者和朋友的关心和交流。 由于著者学识所限,错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明伟 2016年5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