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典寓言菁华(精)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迟铎、彭达池编著的《中国古典寓言菁华(精)》选取了先秦两汉时期的经典寓言故事400多篇。篇目以所载寓言原书出现的时间先后为序。对所载寓言的专书及作者,均做了简要介绍。每则寓言分从说明、注释、今译等方面精细解读,方便一般读者理解。文前绪论《中国寓言文学概论》对我国古代寓言的产生和发展做了概括说明。该书可满足广大学生及大众读者对中国古代寓言的阅读和学习需求,也可供古代文学爱好者参考。

内容推荐

迟铎、彭达池编著的《中国古典寓言菁华(精)》精选先秦两汉寓言400多篇,篇篇珠玑。每篇寓言从说明、注释、今译等方面精细解读,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阅读寓言,汲取古人智慧,开启心智,增强思辨能力。品味寓言,感受语言魅力.陶冶性情,提高欣赏水平。

目录

绪论:中国寓言文学概述

《管子》

 傅马栈难

 疑马为驳

《晏子春秋》

 臣制废酒

 温知人寒

 解人何始

 不祥有三

 朝严聋喑

 傲民之忧

 桃杀三士

 国之社鼠

 宋人酤酒

 社稷之臣

 无有独乐

 悬道于闾

 申乎知己

 御自抑损

 内外一致

 晏子使楚

 反取病焉

 踊贵屦贱

 晏子辞姣

 长庲役罢

《魏文侯书》

 文侯期猎

 何人足恃

《墨子》

 国亦有染

 盗无自出

 恶衣之效

 越王试勇

 方圜有度

 骥羊谁驱

 孰为大务

 吾是子非

 未可知也

 贵有狂疾

 君子无斗

 背禄向义

 同为窃疾

 汤见伊尹

 载书甚多

 天神杀龙

 不扣而鸣

 行不在服

 裹发去冠

 答如所问

 何以视人

 顺父之志

 巧拙之分

 多言何益

《尸子》

 鹿顾马及

 委制而治

 三不易勇

 买酖注江

《孟子》

 以羊易牛

 揠苗助长

 王良请辞

 子学齐语

 月攘一鸡

 出而哇之

 清浊取异

 东墦乞食

 校人烹鱼

 二人学弈

 犹为弃井

 冯妇打虎

《商君书》

 徒怒而去

 要定名分

《庄子》

 鹏与斥鴳

 拙于用大

 丽姬悔泣

 罔两问景

 庖丁解牛

 意至爱亡

 不材之木

 忘于江湖

 大冶铸金

 浑沌之死

 牧羊俱亡

 胠箧探囊

 弄水浸畦

 唯恐似己

 轮扁斫轮

 西施病心

 望洋兴叹

 天机所动

 坎井之蛙

 邯郸学步

 神龟宁生

 鹓腐鼠

 鱼乐人知

 庄子妻死

 枕卧髑髅

 鲁侯养鸟

 佝偻承蜩

 后者鞭之

 汝奚恶死

 木鸡方已

 削木为

 力竭犹求

 山木与雁

 其皮为灾

 虚己游世

 东海意怠

 林回弃璧

 腾猿逞能

 雕陵之游

 贵恶贱美

 举鲁儒服

 好捶钩者

 匠石斫垩

 见巧狙死

 濡需豕虱

 蛮触之争

 以耕喻政

 虚诺难俟

 大钩巨缁

 诗礼发冢

 智有所困

 宝珠弹雀

 畏影恶迹

 三年技成

 舐痔得车

 遭睡得珠

 太庙牺牛

《鹖冠子》

 孰最 善医

《尹文子》

 以俭矫奢

 三石之弓

 黄公好谦

 路人献鸟

 邻人献玉

 因名得祸

 康衢长者

 买非卖璞

《慎子》

 西施至姣

 贵贱无常

 龙同蚯蚓

 离朱之明

《荀子》

 卵破子死

 高山射干

 浮阳之鱼

 处女遇盗

 空石之觙

 疑心生鬼

 宥坐之器

 穷下致危

《韩非子》

 天雨墙坏

 爱憎之变

 和氏之璧

 詹子之术

 扁鹊医病

 唇亡齿寒

 纣为象箸

 不受璞玉

 焚书而舞

 三年一叶

 襄主学御

 大器晚成

 自见谓明

 涸泽之蛇

 醉寐亡裘

 老马识途

 舍近求远

 巧诈拙诚

 屦为履之

 树难去易

 卫人嫁女

 事有所归

 刻削之道

 杨布打狗

 藏其皮冠

 三虱食彘

 虺有两口

 卖宅而避

 梦灶见君

 大神河伯

 石邑深涧

 三人言虎

 功至于亡

 窃金不止

 南郭吹竽

 令吏求簪

 李季浴矢

 夫妻祷者

 门者捐水

 美人掩鼻

 秦伯嫁女

 买椟还珠

 王试其功

 棘刺母猴

 燕王诛臣

 郑人争年

 画荚似髹

 画鬼最 易

 坚瓠无用

 常游于此

 卜妻为袴

 得车轭者

 卜妻亡鳖

 郢书燕说

 郑人信度

 齐王衣紫

 宋襄之义

 释车而走

 曾子杀彘

 醉击警鼓

 儒者不博

 西门治邺

 郑人卖豚

 封人怨之

 最 患社鼠

 不受献鱼

 简主之喜

 鬻盾与矛

 守株待兔

《吕氏春秋》

 荆人遗弓

 割肉自啖

 燕雀之智

 之秦之道

 亡斧疑邻

 臭味相投

 牛缺遇盗

 竭池求珠

 解马而与

 北方有兽

 循表涉水

 刻舟求剑

 投婴于江

 伐枯梧树

 攫金的人

 不解解之

 邓析安之

 澄子亡衣

 勇士自刎

 宋人御马

 次非刺蛟

 穿井得人

 三豕过河

 丈人杀子

 宋王驰走

 掩耳毁钟

 射神白猿

 尹儒学御

 田猎之获

 能起死人

 相剑者言

 自作聪明

 狗乃取鼠

《列子》

 杞人忧天

 善为盗者

 御寇射箭

 心无逆顺

 操舟若神

 蹈水之道

 鸥鸟不下

 朝三暮四

 有道于此

 周之尹氏

 华子病忘

 悲心更微

 何事夫子

 愚公移山

 小儿辩斗

 詹何钓鱼

 扁鹊换心

 师文学琴

 薛谭学讴

 高山流水

 偃师造人

 纪昌学射

 造父学御

 果于诬理

 力命之争

 季梁得病

 东门吴者

 成大功者

 田夫献曝

 列子学射

 列子辞粟

 道同功异

 晋国苦盗

 兰子献技

 见其所见

 寝丘之地

 遇盗之戒

 歧路亡羊

 不死之道

 简子放生

 小儿谈天

 齐有贫者

 藏契之人

《宓子》

 阳桥与鲂

《景子》

 任人固佚

《阙子》

 金钩桂饵

 燕石珍藏

《战国策》

 百发百中

 楚人两妻

 两虎相斗

 亡国之举

 投杼逾墙

 江上处女

 郑人买璞

 大鱼失水

 邹忌窥镜

 画蛇添足

 土偶桃梗

 两败俱伤

 狐假虎威

 恶狗当门

 楚士约食

 猎人得麋

 献不死药

 惊弓之鸟

 骥遇伯乐

 决蹯而去

 南辕北辙

 齐客叱犬

 难行千里

 忠信得罪

 买千里马

 卖骏马者

 鹬蚌相争

 要言失时

《孔丛子》

 不病毛鬓

 贪以死饵

 志在四方

 高蹈而恨

 意愿不死

 燕雀处堂

《韩诗外传》

 过而不式

 女婴之忧

 樊姬之力

 志士仁人

 婉救人急

 身死中野

 束蕴请火

 谔谔之臣

 择而后树

 盖射有道

 相人之友

 乐志泽雉

 藩篱之雀

 肉善不附

 不拾遗金

 四肢代心

《淮南子》

 黄龙负舟

 道胜故肥

 弗治治之

 豫让事主

 履霜冰至

 交浅言深

 微言可知

 惠子为法

 为天下溪

 持胜者难

 江海魏阙

 弱之胜强

 骄主罢民

 门客善呼

 三怨可免

 薄技退兵

 献珥窥意

 卢敖北游

 方而不割

 赏少劝众

 任侠拒谏

 西家之子

 躄盲得所

 物同用异

 祸福之转

 塞翁失马

 三倍之入

 鹊巢扶枝

 老马于途

 螳螂挡车

 虞氏之祸

 狡狐搏雉

 未始知也

 后世知音

《新序》

 叔敖埋蛇

 足己者亡

 君侮其臣

 君仁臣直

 一祝万诅

 小墨何害

 祁奚举善

 固桑言客

 反裘负刍

 郭氏之墟

 射石饮羽

 玄猿处势

 鸡与鸿鹄

 叶公好龙

 行年七十

 寸有所长

 起中天台

《说苑》

 师经撞君

 唱善若一

 不要爱丑

 炳烛之明

 愚公之谷

 九九之术

 螳螂捕蝉

 追女失妻

 白龙鱼服

 是犹秋蓬

 黄口尽得

 善用譬喻

 听于无声

 枭将东徙

 不能自渡

《史记》

 指鹿为马

 学皆不精

 卞庄刺虎

 禳田的人

 贱人贵马

《论衡》

 仕数不遇

 孔子为教

 孔甲认子

《风俗通义》

 令虎渡江

 太守认母

 杯弓蛇影

 泽神委蛇

 于田得麏

试读章节

绪论

中国寓言文学概述

在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百花园中,有着一簇永远盛开的奇葩,它就是古代寓言。寓言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采用夸张、象征、拟人等艺术手法,通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针砭某种社会现象,寄托某种思想感情。

我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它同其他文学形式一样,来自民间的口头创作。大约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流行于世。作为书面文学,它最早出现于春秋末期,迭见于战国时代。我们把这一时期的寓言,称为“先秦寓言”。这时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土地私有开始出现,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逐步被封建制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农业和手工业飞快发展,商业空前繁荣。经济上的变革必然反映到政治上来。这一时期社会矛盾之复杂,斗争之尖锐,规模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有广大劳动人民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有新兴地主阶级同没落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有广大农民同新兴地主阶级的矛盾,就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的内部也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就是在旧制度崩溃以后,谁来掌握政权,建立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以及与此相应的一系列问题,如怎样结束列国纷争的局面以统一全国,怎样总结当时的生产和技术经验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等等。

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士”。“士”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各自依附于不同的主人,又各自从所依附的主人的利益出发,设计各式各样改造社会的蓝图,提出各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案,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为了宣传自己的哲学思想与政治主张,扩大影响,纷纷著书立说,收徒讲学,四处游说,相互论战,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为了申述己见,排斥异端,不仅要使自己的主张切合现实的需要,理论符合逻辑规律,而且还要千方百计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战斗性。于是寓言这种文学形式就被广泛地应用起来了。人们用它说理,用它论战,用它揭露时弊,用它歌颂光明。这就促使了寓言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我国先秦时代的寓言,大都保存在《管子》《晏子春秋》《墨子》《孟子》《商君书》《庄子》《尹文子》《慎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等古代典籍中。这一时期的寓言同其他优秀文学作品一样,充分体现了先秦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先秦时代的社会面貌,触及了先秦时代摆在人们面前的各种社会问题。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简要的介绍。

第一,对统治者腐朽、没落思想本质的揭露和抨击。  一种昂扬向上精神的树立,总是和对腐朽、没落思想的斗争分不开的。统治者腐朽、没落思想的本质都具有残暴、贪婪、愚蠢和虚伪的特点。先秦寓言中许多篇章,对其痛加鞭笞。《宋王驰走》中的宋王,他滥用职权,一连杀了三位忠于职守、反映实情的使者。这个暴虐无道的昏君,最后受到了历史的惩罚,落了个国破家亡、投车驰走的下场。《燕王诛臣》中的燕王,派人去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学的人还没有来得及学,教的人已经死掉了。事情的本身已经说明,长生不老之术只不过是骗人的鬼话,然而燕王不仅不醒悟,反而怒杀了派去学习的人。像这样昏庸、愚昧的暴君,历史上何止一个。《竭池求珠》中的宋王,是一个贪婪的典型。为了寻找一颗落在池塘里的宝珠,不惜把池水舀干。结果,不仅没有找见宝珠,整池子的鱼也都死掉了。这则寓言把那无限贪婪的行径揭露得淋漓尽致。《令吏求簪》中的周主,是一个十足的蠢货,他故意把玉簪丢在一个地方,而让大家去找。当大家找不见时,他“找”见了。他这样干的目的,是要大家把他奉若神明,尊敬他,惧怕他。其实他的臣下早已识破了他那为人所不齿的诡诈手段。《三石之弓》中的齐宣王,自己没有多大本领,却喜欢别人吹捧自己能干。他的弓的拉力,只不过三石,而左右为了讨好他,故意说是“九石”。他得意扬扬,自视不凡,终身不明真相。

暴虐的统治者的本质决定了他们绝不会对广大劳动人民发慈悲。他们统治人民的手段之一是公开地掠夺。正如《牛缺遇盗》中的强盗那样,他们的贪欲,永无止境。他们对于善良的人们,公开要你的钱,要你的东西,最后还要你的性命。《澄子亡衣》中的澄子,自己丢了衣服,却嫁祸于人,硬说别人穿的衣服是他的。当别人对他的无理纠缠进行反驳时,他理直气壮地命令别人把衣服还给他,还诬蔑别人占了他的便宜——因为他丢的衣服是夹的,而这件衣服是单的。作者通过澄子的行径,把暴虐的统治者对劳动人民巧取豪夺的伎俩,揭露无余。《卫人嫁女》通过卫女出嫁后因积私房而被逐回娘家的故事,对那些一朝权到手,便肆无忌惮地公开聚敛财物的官吏,进行了抨击。《简子放生》更是揭露了这些人的假慈悲。他们侈谈什么放生,实际上放生一个,目的是要害死一群。在放生的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需求。《枯鱼之肆》进一步说明这些人是决不会发慈悲的,即使有斗升之水可以使你活命,他们也不会解囊相助。不仅如此,他们还要用好听的大话、空话欺骗你。P1-3

序言

前言

寓言作为文学的一种体裁,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化的艺术手法,通过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针砭某种社会现象,寄托某种思想感情。

我国古代寓言源远流长,在先秦时期已具雏形,两汉时期得到发展。历代典籍中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这些寓言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触及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其不仅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语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激励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挖掘并更好地保存我国古典寓言的精粹,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广大读者更便捷地理解和深入学习这些寓言,我们精心策划编写了这本《中国古典寓言菁华》。

本书的体例和内容编排如下:

一、全书选取了先秦两汉时期的寓言四百余篇,依照时代先后为序;每个时代的寓言以所载寓言原书出现时间先后为序。

二、重见于几本古籍的寓言,一般从时代最 早的古籍中选录,部分择优选用。

三、对所载寓言的专书及其作者,做了简要的介绍。

四、每则寓言的寓意,给出了概括说明。

五、每则寓言的难字、难词,用汉语拼音注了读音,并做了必要的解释。注音和释词遵循重见重注的原则。

六、为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每则寓言提供了现代汉语参考译文。

七、为使读者对我国古代寓言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全书正文前撰写了绪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2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