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依法治国的八大名相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天成编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三字经》上讲的“周辙东,王纲坠”,群雄并起,互相争霸的时代。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多方面的经济改革和一些政治制度的改革。虽然上层建筑领域依然保持着世卿世禄制度,改革不够彻底,但政治制度方面却有很大的改变。

一、思想方面

管仲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父亲死后穷苦的生活、经商、当兵等接地气的人生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了社会,理解了社会,产生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在当时将“天”神化、普遍通过卜筮预测吉凶的时代,他提出“天常” “天道”的理论。所谓“天常”,就是天气、天象的常态运行。即春夏秋冬、日出日落、阴晴圆缺等天的常态现象。所谓“天道”就是天有它的运行规律,“天之常”和“天之变”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道”的作用是不知不觉的,是无形无相的,但人可以从察古而知今,“知天”而“得道”,从事物的发展中找出客观规律。进而他提出“天道自然”说,还提出“地道”“君道”“人道”,要人们按天地的自然规律办事,不要违背自然规律。从这个哲学观出发,他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依法治国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他提出“水是万物之本源”的学说,早于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万物生于水而归于水的理论100年,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水是万物本源的唯物主义哲学本体论者。

他的政治思想是以顺民心、利民生为原则的,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惜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他把人民比作“天”。齐桓公问他,做君王的什么是最宝贵的。他说“天”。齐桓公仰头看天。他说,我说的天不是大自然的天,是人民。他指出,为政之道,在顺民心,要顺其四欲,即“百姓厌恶劳苦忧患,我就要使他们安逸快乐;百姓厌恶贫困低贱,我就要使他们富足显贵;百姓厌恶危险灾祸,我就要使他们生存安定;百姓厌恶灭种绝后,我就要使他们生养繁衍”。他的执政理念非常看重人民的福祉。

他的伦理法治思想,既讲究按法度办事,又恪守“礼义廉耻”,是一种道德和法规制度并重的原则,而且非常重视德治,类似于今天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方针。“以法治国”一词,最早见于《管子》“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国的人,是我国历史上有定论的中国法家之鼻祖、儒法道的先驱。他主张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依法办事,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讲礼貌、扬正义、倡廉洁、知耻辱是维持国家生存的四个思想、道德、精神支柱,不断地发扬光大国家就能安稳,否则,国家就要灭亡。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反对空谈,他认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而六亲固。”就是说:仓库里有充足的粮食,人们才会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们才会懂得荣誉和耻辱,君主和各级官员如能带头遵纪守法,不胡作非为,就有了亲和力,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社会就会和谐,人们就会拥护他们,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固若金汤。

管仲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毛主席尖锐地批评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是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厚古薄今,是唯心主义的。管仲讲的德治礼义廉耻,是建立在“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物质基础上的,是很实在的。孔子比管仲晚近200年。他继承和发扬了管仲的德治思想,形成了儒家思想,但是却没有理解或者说否认了管仲同时提出的另外一个以物质为基础的重要思想,而是崇尚空谈、追求意识形态,把空谈和意识形态上升到空前的高度。他们的继承者甚至发展到“存天理,灭人欲”,提倡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什么“君子不饮盗泉之水,不吃嗟来之食”。以管仲的主张和孔孟的主张比较,可以看出,管仲更加人性化,讲求实际,以物质为基础,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更具有实际操作性。P11-13

目录

引言

一、管仲:法家鼻租千古一相

 管鲍之交 情深谊厚

 鲍叔力荐 管仲拜相

 政治经济 全面改革

 选贤任能 不谢私恩

 尊王攘夷 修好近邻

 经济战略 不战屈人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智过鬼谷关 老马识途

 病榻论相 所言皆中

 小结

二、商鞅:锲而不舍锐意变法

 亡魏入秦 四见孝公

 酝酿变法 舌战群臣

 立木取信 实行变法

 锲而不舍 二次变法

 收复失地被封商君

 被诬谋反作法自毙

 小结

三、诸葛亮:鞠躬尽瘁 依法治蜀

 躬耕隆中 自比管仲

 三请诸葛 隆中对答

 说服孙权 联吴抗曹

 三国鼎立 依法治蜀

 临终托孤 忠心辅佐

 南抚夷越 巩固后方

 准备北伐 进尽忠言

 北伐曹魏 五出祁山

 死葬定军 三世忠贞

 应变将略 非其所长

 求全责备 蜀无大将

 三国演义 神化诸葛

 小结

四、王猛:文韬武略RS过诸葛

 胸怀大志 扪虱谈天下

 辅佐英主 禁暴锄奸

 主政前秦 力行改革

 东征西讨 兵灭群雄

 深谋远虑 金刀之计

 临终遗言 一言九鼎

 小结

五、姚祟:唯物论者 救时宰相

 出身名门 文武全才

 受武赏识 青云直上

 崇尚气节 不畏权贵

 拥立新主 不忘旧恩

 十事要说 击中时弊

 为政以公 崇尚廉勤

 清除积弊 力行改革

 求真务实 唯物论者

 睿智机敏 应变迅速

 力荐宋璟 萧规曹随

 小结

六、李德裕:忧国忧民革新宰相

 出身望族 志向高远

 被贬外任政绩卓著

 远离朝堂 忧国忧民

 入朝为相 励志革新

 重视边防 击破回鹘

 力主削藩 平定叛乱

 拆毁寺庙 勒令还俗

 精简机构 改革流弊

 博学能文 擅长诏诰

 被贬琼崖 神话传说

 小结

七、王安石:三代完人 变法圈强

 少好读书 不同凡响

 进入仕途 上万言书

 积贫积弱 酝酿变法

 熙宁变法 富国强兵

 众疑群谤 变法失败

 文学大家 一代宗师

 自奉至俭三代完人

 王苏相惜冰释前嫌

 新法尽废 忧愤而亡

 小结

八、张居正:挽明即倒 宰相之杰

 江陵神童 才华出众

 二甲进士 裕王讲读

 进入内阁 计降鞑靼

 整顿吏治 实行考成法

 厉行节约 力戒奢华

 清丈土地 雷厉风行

 改革赋税 实行一条鞭法

 瘁于国事 人亡政息

 小结

参考文献

序言

大约在2005年,我去书店看我的小说销售情况,老板给了我一本某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中国宰相传》。回到家中,我仔细阅读了这本大l 6开本,近一寸厚70多万字的鸿著。每一本书都有它的写作意图,当然,这部著作也有它的原创目的,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但是,我翻来翻去,总是看得很不过瘾。恕我直言,从古到今,我国有一千多位宰相,七十多万字,平均下来,一个人能有多少字,只能是个简单的介绍。要看的内容太少,看不到的又太多,这是我看了不过瘾的原因之一。不过瘾的原因之二是,人们看书学习,往往是要看那些有作为的人是怎么去做的,有什么重大贡献,从中汲取营养和借鉴。这么多宰相,大多是平庸之辈,有的还是奸相,翻开此书想看的有重大作为的宰相,寥寥数语,文字简单,不得不扼腕叹惜。不过瘾的原因之三是,翻遍全书,被多个大师级的史学家推崇的号称苻坚之管仲的大名相王猛却不在这本书之列。合上这本鸿著,我遐想浮篇,产生了撰写中国古代历史上有重大贡献、重大作为、勇于改革、依法治国的宰相的想法。

要写有重大贡献、重大作为的大名相,写谁?谁值得写?中国历史上一千多个宰相,不可能一一去研究,一一去翻资料阅读。首先要看著名的大师级的史学家认可的人,看历史伟人认可的人。我想到了梁启超,想到了在台湾的柏杨,他们都是顶尖的大师级史学家,都提出了历史上作为宰相的六大政治家之说。两人提出的人基本相同,只是在个别人上有所区别。他们说的大政治家必是大名相。我又想到了好评说古今的伟人毛泽东,他有超乎常人的独到见解。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他极力推崇救时宰相姚崇,给予极高评价。综合他们的看法和其他一些史学家的观点,我将管仲、商鞅、诸葛亮、王猛、姚崇、李德裕、王安石、张居正列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八大政治家、大名相。

中国文化,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几千年来儒家文化一直占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我把它归纳为四个字“安分守己”,是统治阶级要人民按照他们规范的行为安分守已、维持现状的统治术,深受各朝统治者的推崇和欢迎。但对于改变现状,清除积弊,进行改革,富国强兵,却是阻力。毛主席曾写诗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情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批判儒学是秕糠,是有深刻道理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笔者认为,真正能够富国强兵的文化是以管仲为代表的法家文化,管仲文化或者叫法家文化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看遍中国历史,凡国强民富时期无一不是法家主政,依法治国,力行改革。管仲是历史上公认的法家鼻祖,他在思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和作为,有超时空的先进性,许多方面是世界第一。譬如:他最先提出水是万物之源的理论;是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重的第一人;是大胆进行行政改革、废除奴隶制度的第一人:是提出兵民合一、寓兵于民的第一人;是倡导并提出以农为本、农工商并举、大力推行市场经济的第一人;是官办妓院的第一人等等。翻尽中国历史,无人可与管仲相提并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相。商鞅,师承法家,依法治国,雷厉风行,强秦富民,他所创立的国家集权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诸葛亮,兢兢业业,鞠躬尽瘁,依法治蜀,励精图治,知其不可为而为,堪称表率。王猛,文韬武略,胜过诸葛,不畏权势,改革积弊,协助苻坚,统一北方。姚崇,唯物论者,面对中宗、韦后之后积重难返的唐王朝,十事要说,击中要害,鼎力改革,奠定了大唐中兴的基础。李德裕,生于颓败衰弱走下坡路的唐朝,在朝在野,不忘社稷,忧国忧民,力行革新,几乎使衰败的大唐复兴。王安石,品德高洁,文学大师,三代完人,为挽救积贫积弱、纸糊的宋王朝,变法图强,新政有现代银行的萌芽。张居正,实行兵革,厉行节约,推行一条鞭法,力挺将倾的明王朝,使其延续了几十年。上述这些人,都是一脉相传的法家人物,也都是依法治国、对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能员、能相。他们依法治国、勇于改革的精神和许多主张对于当前深化改革有着重大的借鉴作用,应该大书特书。

如何完成这部著作,我给自己定了下述原则。

一、真实性

要使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不是演义传说的人。人,都是有两重性的,再好的人都有缺点。在写每一个人物时,我在着重写他依法治国、勇于改革的功绩的同时,也写他的不足和缺点错误。譬如:管仲,我写了他妻妾成群,财可比公。商鞅,写了他刑法过重,杀人过多等。对于有些史书和小说上宣传的不真实的地方,我进行了辨伪。一是将诸葛亮请下了神坛。一部罗贯中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神化了诸葛亮。真实的诸葛亮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依法治蜀的能相,不是神。在著名的《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西取西川,三国鼎立的战略远见,在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周瑜就曾经给孙权说,让他和世子去取西川,形成东西呼应之势,以抗强曹,徐图中原。清本正源,我将《三国演义》小说中移花接木加在诸葛亮身上的事情还原给了本人,譬如火烧博望坡还原给了刘备,草船借箭还原给了孙权等等,在把诸葛亮请下神坛方面用了不少的笔墨,让一个真实的诸葛亮出现在读者面前。二是对历史上一些人说姚崇“权谲”,好玩心眼,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古代的人从忠厚老实的角度看聪明、机警、随机应变的姚崇,说他“权谲”。

……

四、通俗性

介绍历史上的这些人物的资料和书,大都用了大量的文言文,艰涩难懂。我在写第一稿时引用了大段的文言文。这些文言文,没有一定古文知识的人看起来很是费劲。第二稿修改的时候,我在想,写书的目的是叫人看的,看的人越广泛越好,看不懂,费劲,谁看你的书?就认真地考虑了通俗性,将文言文基本上翻译成了白话文,尽最大的努力将其写成通俗读物,使男女老幼都能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学习中国历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继承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从中汲取思想精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扬光大。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和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要善于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各种有益经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从中获得精神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本书:①符合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符合当今社会需要、改革需要,对改革有利,符合当前的政治形势;②读者面广,首先是从政者和有志于从政的人的极好读物。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从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智慧和营养,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领导工作水平。”我国有数千万公务员,尤其是各级领导都应该知道这些有作为的大名相是怎么从政的,向他们学习,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营养。各级党校和各级行政学院可以将这本书作为学员的读本。③这些大名相,不仅在政治体制的改革上有所作为,而且在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领域都有超常人的思想和策略,各行各业的人都应借鉴,都应该学习。④历史学者、大学文史系的学生可作为课外读物。⑤热爱历史的一切人,妇孺老幼皆可读。

编著本书,曾参阅了诸多文献资料,在此谨向其作者深表谢忱。

编者

2015年11月

内容推荐

王天成编著的《依法治国的八大名相》以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髓为宗旨,从敢于革除积弊、勇于改革的角度,由中国历史上一千多位宰相中,精选了管仲、商鞅等八位依法治国的大政治家、大名相,较全面地介绍了他们的生平,施政的理论、方针、政策、措施及造福当朝当代的功绩和历史贡献,从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依法治国才是中华文化的真正精髓。

编辑推荐

王天成编著的《依法治国的八大名相》介绍了,宰相,这个称谓起源于春秋时期。在历史上,宰相是处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十分显赫的位置。历朝历代的君主既需要宰相统领文武,为其治国安民,办理政务,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皇权和相权始终是个矛盾的统一体。因此,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