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著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以宋江、晁盖为首,他们逐渐吸纳四方豪杰上梁山。这些人聚集梁山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反抗腐朽的政治。直到一百零八条好汉齐聚忠义堂,排座次。后五十回则描写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为国家效力的过程,最后被奸臣所害。
《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宣扬了忠义思想,并表现了梁山好汉忠心为国的无奈。
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全书的历史主题,主要是通过对起义英雄的歌颂和对他们斗争的描绘具体表现出来的。因而英雄形象塑造的成功,是作品具有光辉艺术生命的重要因素。在书中,出现了多个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第一章高俅得赏识
宋朝哲宗皇帝在位期间,开封府有一个名叫高二的破落户子弟。他从小不务正业,喜欢舞枪弄棒,尤其是踢得一脚漂亮的鞠毬,所以,京师人称高二叫高毽。高二后来当了大官,把“毬”改为“俅”字,从此,人们便叫他高俅。
高俅吹拉弹唱、舞枪弄棒、踢毬耍闹方面的水平挺高,但人品却极差,吃喝嫖赌,无恶不作。高二因为和一位员外的儿子胡混,让员外告到开封府,挨了四十大板,被逐出京城。无可奈何,高俅只得到淮西临淮州投奔开赌坊的柳世权,在柳家一住便是三年。后来,哲宗大赦天下,高俅获赦可以回京城。
临行前,柳世权给在京城的亲戚董将士写了封信,叫他收留高俅。高俅来到董家,董将士见高俅是个破落户出身的泼皮,为避免子孙跟他学坏,用好酒好菜招待高俅几天后,便对高俅说:“我家门第低落,不便于你发展,为了不耽误你的前程,我推荐你去小苏学士家,日后你就会有一个好的出身,你觉得怎么样?”高俅听后大喜,别了董将士,来到学士府内。苏学士从董将士的信中知道高俅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心里也不愿留他,让高俅在府里住了一晚后,便把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
一天,小王都太尉过生日,在府中安排筵席,太尉的小舅子、哲宗天子的弟弟端王也前来庆贺。这端王棋琴书画、吹弹拉唱、踢毬打弹,无所不精。宴席结束后,端王来到太尉的书房,想欣赏一下姐夫的笔墨。书案上一对羊脂玉雕成的镇纸狮子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拿起这对玲珑剔透的玉狮子,摆弄了半天,爱不释手。太尉见端王喜爱,就说:“还有一个玉龙笔架,出自一个匠人之手,您若喜欢,明日派人一并送到府上。”端王高兴地谢过太尉后便打道回府。
第二天,小王都太尉将玉龙笔架和镇纸狮子用绸缎包好,装入一个金盒子里,派高俅给端王送去。高俅到王府时,恰遇端王正在府内同几个人踢鞠毬,高俅不敢过去打扰,只得站在那里观看。
过了一会儿,有个鞠毬“腾”地飞起来,端王没接着,却滚到了高俅脚下,他斗胆使个鸳鸯拐,把毬踢给端王,身姿优美,踢毬准确。端王看见后,心中大喜,上前问道:“你是什么人?”
高俅连忙跪下说:“我是小王都太尉的亲随,受太尉差派,特来给端王送玉器。”说完,他便取出小王都太尉的书信递给端王。端王看后,忙叫下人把玉器收起来。
端王对高俅说:“你鞠毬踢得很好,再踢给本王看看。”高俅开始不敢,在端王的一再要求下,便使出平生本领,认真踢毬,刻意奉承端王。高俅动作娴熟、姿态优美,端王看得眼花缭乱便留高俅在宫中住了一夜。
第二天,端王便请小王都太尉来赴宴。席间,端王首先感谢小王都太尉相送玉器之情,接着又把高俅的球艺着实夸奖了一番后,说出想留高俅做亲随的意思,小王都太尉当时就答应了。从此,高俅便在端王宫中,整日与端王踢毬玩乐。
不久,哲宗皇帝驾崩,因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让端王继皇位,这就是徽宗皇帝。徽宗登基不久,便让高俅为官伴驾,不到半年,又提升高俅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做了太尉以后,选择吉日良辰,去殿帅府上任。这天,他的下属将领、官吏都来参拜,高俅一一点名,唯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病没到。高俅十分气愤,问清王进的情况后,立即派人喊来王进,高俅不分青红皂白把王进痛骂一顿。P1-2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家喻户晓。它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在这本书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有急公好义的宋江、足智多谋的吴用、豪迈大力的鲁智深、武艺高强的林冲等。他们豪气冲天,为了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宋江的带领下,他们打倒贪官污吏,济世救民,因而得到了广大劳苦人民的拥护,最终发展成一股令朝廷不敢忽视的力量。而作者对于这些英雄人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
然而,整本书的结局是令人悲叹的。宋江等人一心想被招安,最后,在被朝廷利用后,英雄们死的死,伤的伤,出家的出家,归隐的归隐,轰轰烈烈的起义失败了。他们造反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终又不得不归服皇帝,这也是水浒英雄们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梁山英雄们受招安后尽管讲忠义,打外敌,平内乱,最后还是落得悲惨的结局,也深刻地传达了一种历史教训。
仔细想想,他们的起义失败也是必然的。在时代的局限下,在人物思想的局限下,他们也只有那样的结局。所以,无数读者在喟然长叹后,把这本书读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