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交易而生产才是市场经济
并非有交易就是市场经济,为交易而生产才是市场经济,至少才能叫现代市场经济。
所以,中国自古就是市场经济的说法可能有待斟酌。传统农业社会有交易,但那时的交易更多是为了调剂余缺,交易本身还没有成为生产的目的。
不是为交易而进行的生产,分工和专业化不可能大范围发生。这样的经济不仅生产率低下,而且因为规模报酬不变甚至递减,一般来说你挣得多,我便挣得少,容易产生仇富心理。
为交易而生产,分工和专业化便大范围发生,生产率于是大幅提高。
公元元年,世界人口2亿,人均寿命25岁;到公元1800年,人口10亿,人均寿命27岁;今天人口70亿,人均寿命70岁。人口数量和人均寿命两千年没有大变化,而在近两百年巨幅增长,正是生产率在公元1800年前一直没有显著变化,而后才大幅提高的外在表现。
生产率提高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为什么工业革命能使生产率提高呢?正是因为分工和专业化的缘故。可是大家忽略了,分工、专业化与为交易而生产是一个铜钱的两面:分工和专业化意味着一定是为交易而生产;反过来,为交易而生产,不分工和专业化也不行。
为交易而生产,经济就从规模报酬不变甚至递减,变成规模报酬递增。又由于交易是基于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一定是双方都受益,因此在这样的社会中,你挣的越多,我挣的也会越多,你越富有,越是有利于他人致富,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社会上仇富的心理也会随之改变。这正是比尔·盖茨、巴菲特这些世界富豪们反而受到人们尊敬的原因。
为交易而生产,相比斗争,合作更显重要。交易关系中的双方,不是没有矛盾,但因为彼此依赖,互相需要,解决矛盾的办法不再是战争、抢夺,而是谈判、相互妥协。所以我们看到,英国光荣革命产生的是宪政和共和,而法国大革命却杀人无数、暴力冲突不断,因为前者是为交易而生产的工商经济,后者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也是当今世界战争的发生频率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可以这样说,有效阻止战争的力量不是原子弹,不是强大的国防,而是贸易。今天我们反思“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之过,也许我们忽略了,“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只有在计划经济下才可能发动得起来,在真正的市场经济中是不可能存在其生存的土壤的。
生产可以创造价值,但是生产也可能不创造价值,甚至消灭价值。比如生产了社会不需要的产品,那么这样的生产就消灭了价值。但是交易一定创造价值,有任何一方受损,交易都不会发生。上帝目光所及,一切皆可交易。一切交易都是不应该被人为限制的。 交易的前提是权利有清晰的界定。本质上,交易的不是物品和劳务本身,而是包含在物品和劳务之中的权利。于是权利的界定和保护就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交易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因此契约精神、法治又成为市场经济的根本保障。有人说,世界上有好的市场经济,也有坏的市场经济,好的市场经济都是产权清晰界定、法治有保障。然而我要说,严格来讲,产权不能清晰界定、法治没有保障,这样的经济是不能叫作市场经济的。世界上的市场经济只有真假之分,没有好坏之别。
传统农业社会提倡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以德治国,为交易而生产的市场经济则强调个人主义、权利意识、契约精神。为交易而生产,不只是极大丰富物质财富,也带领人类开始了崭新的文明。这种文明就是有别于农耕文明的工商文明。
2014年11月
P3-4
我们在谬误中穿行得太久,以致对它们熟视无睹。然而,当哪天沉静下来稍加思考,就会感到许多一直被奉为“真理”的理论,简直错得可笑。
比如认为:市场可以解决效率问题,但是不能解决公平问题;计划经济没有问题食品和腐败,市场经济问题食品泛滥,贪污腐败盛行;资源环境不能承受人口增长之重,市场经济也需计划生育;中国的经济成功是人口红利和低劳动成本的成功,劳动成本上升不利于经济增长;吃饭问题是土地、粮食问题,而不是收入问题;土地兼并会产生流民问题,导致社会不稳定;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不好,股市也一定不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自由买卖导致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等等。
又如认为:“三从四德”是歧视妇女;真爱就不需要彩礼和大钻戒;多生孩子与多养羊不是一回事;饭店年夜饭限时、设置最低消费等是霸王条款;做好事不应该留名追求物质回报;不改革土地产权而能调整中国经济结构;贸易顺差是在补贴外国;民主能够反腐败;政府管制能够实现其宣称的目标;宏观调控可以烫平经济周期;价格下降便是通缩不利经济增长;“钱荒”和高利率是因为缺钱;产权不明晰国家可以富有;产权不清晰、法治没保障而产业能够高级化;公立大学可以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改革户籍、土地制度而可以解决三农问题,等等。
不一一列举了,否则这前言还不得洋洋洒洒几万字。本书就是要澄清这种种谬误。
十多年来,我写了三百多篇经济随笔,考虑到出书不赚钱,所以一直不曾整理出版。去年,在东方出版社李治华先生的督促和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随笔集《人人都是“资本家”》。目前看,市场反应还不错。我是个市场派,既然市场鼓励,那我就结集出版第二本随笔集。
收录在这个集子中的文章,主要是近几年写的,但也有少数几篇是多年前、甚至十多年前写的。在一些细节上,无疑我的认识会有变化,因此我做了修订。为了方便读者朋友们读书的时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联系,我在文后都注明了文章的原始发表日期。
我的文章主体上是讴歌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的。市场不只是经济生活,市场就是一切!没有私有产权、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自由、法治和民主,也没有平等、友爱与文明。没有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甚至女人都不会性感。这就是韩国女人比朝鲜女人漂亮迷人的原因。
有几篇文章是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已不可取》系与李善杰合作完成;《顾客散布不满意的行为逻辑》系与陈凤贵合作完成;《大学的产权性质与大学生就业难》系与杨克瑞合作完成;《剩余劳动力判断与土地流转的迫切性》系与杨宝彦合作完成;《高增长国家的成功经验或许被夸大了》《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之路须转型》《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与含义》系与张原浩合作完成;《吃饭问题是收入问题,不是土地、粮食问题》《政策松而后紧必大幅提高利率》系与王亚男合作完成。谢谢他们同意文章收入本集。
文章是我的女儿,我自己喜欢,也希望读者朋友能喜欢。我希望她有个好的归宿,这个归宿就是有更多的读者。质疑而不盲从,思辨更近真相。我也真诚欢迎朋友们讨论、指正1
2015年3月16日
《没有市场失灵这回事》共7章,包括市场的无边魔力,市场的产权法治基础,转型中的中国经济,股市房市的分析判断,时事热点的冷分析,管制和宏观调控的海市蜃楼,经济学的海阔天空。近年少见的一本大家小书,经济学家谢作诗完全从现实中提取的知识和思想贡献,足以为公众廓清思想迷雾、终结朝野各派关乎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激辩。
《没有市场失灵这回事》作者谢作诗教授是人格独立又掌握经济学精髓的为数很少的几位当代中国经济学家之一。他大胆发表自己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矢志不移地要“用经济学的原理来探寻社会真理,唤醒更多的人创造财富,远离恐怖、暴力与掠夺,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用生活中的事情来说明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文章通俗易懂而又见解深刻,系以全新视角解读经济与社会热点、改革关键时刻,是一部难得的经济学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