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包含《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和《古代廉洁制度典故》两册。从刊物的“历史”“案例”“专栏”“文化”等版块中精选出中国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和有代表性的廉洁制度案例文章,集辑成册。 《古代清官廉吏故事》撷选了《廉政瞭望》30余年来发表的关于古代清官廉吏故事的文章,展现出中国古代著名清官廉吏“为士居官,清节凛凛”的信念与风骨。世代廉政先贤沉淀下激浊扬清、正字当头的廉政品质,值得我们铭记、学习、发扬。 《古代廉洁制度典故》撷选了《廉政瞭望》30余年来发表的关于古代廉洁制度和古代贪腐的案例,介绍了古代治理贪腐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了古代治贪、反贪制度的成就与局限,以昭昭史鉴倡反腐。 目录 《古代清官廉吏故事》 历史上的姜子牙与商周鼎革 廉洁不苟志行高洁 都江堰治水史也是一部廉吏史 位列九卿的郑当时,身后却无钱下葬 门若市心如水 “强项令”挫洋脾气古代官吏的拒贿诗 清官趣闻 “四知先生”杨震 监督单靠一个“杠”字是不行的 趣话拒贿 张九龄,好似唐朝分水岭 杜暹:尚俭宰相 廉能安邦 颜真卿:“颜骨”亦铮铮 “儿孙自有儿孙福” “纤夫县令”何易于 曹邺怒题“官仓鼠” 两朝为相,死后不立碑 王安石的清廉与张居正的腐败 北宋有个钱龙图 “白面青天”陈希亮 孤臣寇准:北宋官场中的独行者 司马门下一老仆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清官诗话 陈省华:北宋最成功的家长 蜀帅余玠:被诬陷致死的南宋英雄 李勉:让贪官抬着棺材来见 《上宏斋帖卷》:文天祥的“正气歌” 夏元吉: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理财专家 坚决不做官的吴与弼 “明朝第一清官”被人揭箱底 汪应轸背纤送贪官 孤独海瑞:一个人的战争 将眼泪包去做人事 “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 张鹏翮的政德风范 刘荫枢计除门税 文人知县段玉裁 清廉知县“审”石头 “铁面御史”李漱芳 王杰冷眼视和珅 “不通人情”的蜀中廉吏纪大奎 “挂印青天”喻秉渊 李榕:一生“三清” 低调传家 “赔钱做官”的刘光第 《古代廉洁制度典故》 古代廉政治理案例集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二三例 古代公款吃喝为何难治理? 古代统治者怎么盯住群臣? 古代政治家退亦有道 焚书坑儒中的权力、权威及权术 古代的监察机关 漫话历代惩贪律令 让循吏与能吏“各得其用” 为何西汉官员廉洁而吏员腐败? 王莽的俸禄改革为什么失败? 古代的民意评官 北魏皇帝的反腐策,哪个最成功? 古代怎么治理懒官与庸吏? 唐朝监察制度管窥 古代官员受贿量刑的考量 宋代高薪养廉的是非 官员道德是社会道德标尺 宋代要修衙门,为何这么难? 明太祖反腐倡廉 朱元璋和他的“官员腐败定律” 守住你的那口“井” 古代如何防止豆腐渣工程? 明朝“粮长”是怎么成为瘟神岗位的? 朱元璋严刑治吏 牧羊人也会偷羊:古代避籍制度为何总失灵? 康熙用人的启示 乾隆情绪性治贪导致腐败愈盛 乾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从陆名扬之死看清朝的审判制度 听懂权力的声音 贿赂的进化与嬗变 古代贪腐案例集 身陷囹圄时,他们怎么说 只打“老鼠”不打巨贪的晋武帝 盘剥无度的巨贪被名优剥衣戏弄 帝王家的亲亲策略 北魏初期之怪现象:无俸之官,腐败之官 张赦提纵妻受贿 “苦行僧”的奢靡 用受贿来“自保”的兰陵王 唐朝卖官明码标价,高官权贵胆子为啥这么肥 唐中宗乱作为,暗许“斜封官” 唐代官场“两面人”结局如何 北宋奢亡留警训 官迷心窍被罢官 丁谓:从能吏到“五鬼” 清官也得家风正 苏舜钦冤不冤 刘瑾贪权获磔刑 一个“官二代”犯案后引发的官场地震 朱元璋反腐最狠的案子:砍头几万人 明朝的监察干部为何集体堕落 贪官为清官跑官 状纸中的名片和银票 清兵的“第二职业” 令康熙震怒又无奈的科考贪腐案 粮仓为何沦为“场面活” 小小雅致赏瓶盛满贪廉往事 杜绝连续落马,古代为何常失效 大贪官和坤之死 依权卖书的光景 腐败导致太平天国早衰早亡 庆亲王还有哪些劣迹 晚清震动高层的钱权色交易案 庆亲王奕劻:改革者为何贪腐 序言 向历史汲取廉政建设智 慧 面对世风繁杂的大千世 界,人们渴望干部清正、政 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 爽、世界清和,清则心境高 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 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中 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十分注 重河清海晏、物阜民熙的社 会建构,强调风清气正、两 袖清风的个体修为,力图以 健康有序、道德自律、公平 和合、法治良序来整体推进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不 断积累、社会分工的日益细 化,一部分掌握社会资源和 权力的官员就动了掠夺和贪 吞人民财富的心思,滋生腐 败,侵蚀社会机体,甚至动 摇和瓦解国家基石,蚕食和 破坏民族精神。在古人看来 ,廉是为官之本、“为政之 要”。(陈录《省心杂言》 )“廉者,政之本也。”(《 晏子春秋·杂下》)宋代包 拯在《乞不用赃吏疏》一文 中指出:“廉者,民之表也 ;贪者,民之贼也。”廉洁 奉公的,是百姓的表率;贪 赃枉法的,是坑害百姓的强 盗。“克俭节用,实弘道之 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 。”(吴兢《贞观政要·卷四 》)所谓廉政,就是从政不 苟得,不妄取,不受不义之 财。清代作家石成金在《传 家宝》中说:“惟公则生明 ,惟廉则生威。”“士不识廉 ,衣冠狗彘。”历代关于修 身廉洁、廉政为民的论述浩 如烟海,举不胜举。如今, 翻阅由《廉政瞭望》杂志编 著的《古代廉洁制度典故》 《古代清官廉吏故事》书稿 ,倍感亲切。 《廉政瞭望》创刊于 1989年,是中国知名的以 反腐倡廉为主要刊载内容的 大型时政类半月刊。《廉政 瞭望》杂志社作为专业的廉 洁文化传播机构,几十年来 致力于古代廉洁文化的挖掘 和传播,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这套丛书,正是杂志社对 以往成果的总结,其中的文 字不仅具有可读性、知识性 ,而且对当下如火如荼的廉 洁文化建设亦有重要的借鉴 意义。 《古代清官廉吏故事》 的榜样价值。该书撷选了《 廉政瞭望》三十余年来在“ 历史”栏目发表的文章,呈 现的是古代清官“为士居官 ,清节凛凛”的清风、清气 ,表现的是他们“水以清冽 而寒为美”的品质、品位, 彰显他们“洁己而有德威者” 的廉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 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之一, 司马迁的《史记》就有对官 僚的类型化评价,他认为好 官的标准是:行教、清廉、 守法。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 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 要的好官标准。到了“独尊 儒术”时期,推行教化又成 为好官的标准。从三国末年 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 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 标准,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 官的代名词。从北宋名相王 安石到“纤夫县令”何易于, 从蜀帅余玠到铁面御史李漱 芳,不管是文臣武将、中央 要员还是地方官员,不管他 们的官阶高低,从事什么工 作,他们都拥有为国为民、 清廉自律的品质。 本书既收有家喻户晓、 名垂千古的王安石、海瑞、 寇准、刘光第等人的故事, 也讲述鲜为人知的廉洁奉公 楷模如陈希亮、何易于、李 勉等人,在不同朝代、不同 地区,他们用自己的铮铮铁 骨换得政通人和、万民仰慕 。如“纤夫县令”何易于,面 对上司利州刺史崔朴的不合 理要求,为了维护百姓春耕 时期劳作需要,宁愿放下读 书人与县令的面子,做起纤 夫。一代楷书大家颜真卿, 75岁高龄时前去劝降安禄山 、史思明的叛军,面对尖刀 、谩骂和恐吓不曾屈服,唐 德宗称赞其“拘胁累岁,死 而不挠,可赠司徒”。 本书全方位展现了几千 年来对朝政、地方和百姓产 生深远影响且有口皆碑的官 员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呈现 他们的过往。人们把他们的 清廉视作为官的操守、修养 和人格,他们守身如玉、耿 介清正,他们的人与事千古 传为美谈,至今仍值得借鉴 、学习。 《古代廉洁制度典故》 的借鉴意义。该书撷选了《 廉政瞭望》三十余年来在“ 观点”“历史”等栏目发表的 关于古代贪腐案例和廉政治 理的文章。历史不止一面, 有清官,必定有贪官;人性 也不止一面,有清廉,必定 也有贪欲。本书囊括了《明 朝的监察干部为何集体堕落 》《晚清震动高层的钱权色 交易案》《大贪官和珅之死 》等篇目,展现了封建社会 贪腐官员从贪欲横行到遭遇 灭顶之灾的全过程。贪腐问 题是古代不少王朝由盛转衰 的根本原因,这是制度使然 。封建制度虽然表面看起来 严刑峻法,可到了操作层面 就处处留有漏洞和余地。因 此,本书亦从制度层面寻找 原因,比如《贿赂的进化与 嬗变》《焚书坑儒中的权力 、权威及权术》《牧羊人也 会偷羊:古代避籍制度为何 总失灵?》等文章,从各个 领城、不同角度,分析古代 治理贪腐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和存在的局限。《丁谓:从 能吏到“五鬼”》的故事,告 诉我们宋朝倡议高薪养廉, 但是导致官员冗杂,间接助 推奢侈之风,使得国力由强 转弱,逐渐丧失民心。这些 故事无一不告诉我们,反腐 倡廉工作不仅需要法治与德 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更 要把廉政教育建设作为反腐 倡廉的重要内容与关键途径 去狠抓落实。《贿赂的进化 与嬗变》论述了清末官场陋 导语 《古代清官廉吏故事》《古代廉洁制度典故》通过历代清政廉洁故事和案例分析,注重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向历史汲取廉洁修为、廉政为民、反腐治贪、依法治国的政治智慧、治理智慧、人生智慧和健康有序的社会发展智慧。 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激浊扬清,扬帆远行,一路高歌。 精彩页 历史上的姜子牙与商周鼎革 林屋公子 人们多从小说或电影电视中认识姜子牙,那么,历史上的姜子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姜子牙不姓姜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真实存在的人物,不过“姜子牙”这个名字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在周朝人们一般称呼他为吕尚或者吕望。在战国秦汉文献中,流传着不少吕尚早年的故事。 据说吕尚是齐国人,娶妻后却被妻子赶出门。后来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做过屠户,后因生意不好而干不下去。他还做过贵族子良的家仆,因主人嫌弃他而被炒了鱿鱼。最后,他跑到棘津渡口(今河南省延津县)卖食品,也无人理睬。于是他只好来到周国,在渭水北岸钓鱼时被周文王相中,成就一段君臣相遇的佳话。 不过当时也流传另外一些说法。有说吕尚是在菜市场卖牛肉时被周文王物色到的;也有说吕尚是名望很高的长者,游说商纣王却不被任用,听说文王贤明而主动投奔;甚至还有说吕尚在商朝的经历是为周国做间谍。其实,这些故事都不是史实,据考证,真实的吕尚很可能是吕国的一位贵族。 吕国是当时周国的得力盟友,周文王的祖母太姜就是吕国公主,周人祭祀的始祖后稷之母姜嫄,也出自吕国的同宗有邰氏。吕尚一直以吕氏相称,应该本身就是吕国人,与周文王从小就认识。吕尚作为吕国的佼佼者,被周文王相中自然也不意外了。当时吕国贵族也兼任周国大臣,吕尚被周文王任命为“三公”之一的太师,成为周国的最高军政长官。吕尚的女儿邑姜也嫁给周文王的太子发,也就是后来的周武王。 商周两国关系势同水火。周文王父亲王季被商纣王的祖父文丁所杀,商纣王即位后,受崇国国君崇侯虎挑唆,又囚禁了周文王。尽管吕尚积极谋划,通过行贿商纣王心腹大臣费仲,让周文王顺利回国,但商周一战已经在所难免了。不过周国此时还是商朝属国,实力较为弱小。于是周文王与吕尚等大臣商议击溃商朝之计。 商周鼎革的“关键先生” 吕尚主要为周文王提供了两方面的谋划。首先是修明政治。据《说苑》载,周文王询问吕尚如何治理国家,吕尚认为,行王道的国家百姓富足,而无道的国家国库富足,现在君王的财富多得溢出来,百姓的钱财却漏得干净啊!周文王认为有道理,当天就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后来周武王即位时,也询问岳父吕尚如何治理国家,吕尚说关键在于爱护百姓,政事要对他们有利不要有害,要让他们快乐不要让他们劳苦。此外,国君自己也要厉行节约,不因个人喜好妨碍、变更法律,要做到赏罚分明。 在修明政治的同时,吕尚极力主张征伐坚持归附商朝的诸侯。在消灭了密须、丰、镐、犬戎、崇等国,尤其是杀了陷害周文王的仇敌崇侯虎后,周国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形成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局面。 周武王即位后不久,迁都丰邑东边的镐邑,迎来了灭商的最佳时机。于是周武王决定攻打商朝都城朝歌。但在发兵前占卜结果却不吉利,外面忽然风雨大作。大臣们都很害怕,只有吕尚坚持劝说周武王,还把占卜用的蓄草推开,把龟壳踩倒,大喝一声:“枯骨死草,何知吉凶!”这才坚定周武王出兵的信心。 在行军途中同样遇到了险阻。在邢丘(今河南省温县)的时候车轭忽然断为三截,大雨连续三天不停。周武王内心感到恐惧,又问吕尚这是否意味着不能讨伐商朝。吕尚说不是这样,车轭断为三截是说我们部队要分而为三,大雨连续三天不停是要洗干净我们的兵器啊!正是在吕尚的不懈鼓励下,周武王才坚定了斗志。商纣王仓促组织一支部队应战,公元前1046年,两军在朝歌以南的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相遇。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骠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后来周人在《诗经》中描述这场战争。当时,吕尚以太师之尊,不惧艰险,像一头苍鹰翱翔战场,迎面射倒对方武将。见此场景,诸侯联军士气大振,不到一天时间就歼灭商军主力。当晚,诸侯联军攻入朝歌,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