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汉语句法学/国外语言学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美)黄正德//李艳惠//李亚非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和方法分析一些曾引起广泛讨论的汉语句法论题,论题包括语类、论元结构、动词短语,被动句“把”字结构、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疑问句、名词性短语以及照应语等。每一论题的讨论都总结了关键性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过程,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新起点。不仅为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丰富的形式句法学信息,也为语法学学者带来更深入的思考与新的研究思路,使他们对构建人类语言能力及其可能变异的优选理论产生更大的兴趣。 作者简介 黄正德(Cheng-Teh James Huang),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理论、句法学、句法语义接口和汉语语法。除本书外,还著有Logical Relations in Chinese and the Theory of Grammar (1998),Between Syntax and Semantics(2009)等。 目录 缩略表 引言 第一章 语类 1.1 词汇语类 1.1.1 动词和名词——基本区分 1.1.2 方位词 1.1.3 形容词 1.1.4 前置介词 1.2 功能语类 1.2.1 [Fn],n≥0 1.2.2 [F]特征以及修饰引导语“的” 第二章 论元结构 2.1 论元与论旨角色 2.1.1 论旨角色的基本属性 2.1.2 汉语表结果的复合词:个案研究 2.1.3 复合词与短语 2.2 关于论旨角色的本质 2.2.1 句法产生的论旨角色 2.2.2 动词之中何所有? 2.2.3 削词汇之足适功能之履 2.3 初步拟定一个供选择的论旨角色理论 2.3.1 词项如何贡献于论元结构 2.3.2 我们的理论 2.3.3 所解释的事实 2.4 且当作结论 第三章 动词短语 3.1 附接语与补足语 3.2 动词后成分 3.2.1 双宾语与VP的结构 3.2.2 动词-得 3.2.3 频率/持续短语(FP/DrP) 3.3 动词前成分 3.3.1 体短语 3.3.2 情态词 3.4 总结 第四章 被动句 4.1 汉语的长被动句 4.1.1 传统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4.1.2 本书的分析:非论元移位与述谓 4.1.3 空算子分析的进一步证据 4.2 汉语的短被动句 4.2.1 反对施事删除的分析 4.2.2 对短被动句的分析 4.3 间接被动句的分析 4.3.1 直接与间接被动句 4.3.2 包括式间接被动句 4.3.3 不如意被动句 4.4 总结 第五章 “把”字结构 5.1 “把”字结构和“被”字结构 5.2 何谓“把”? 5.2.1 “把”的语类地位 5.2.2 对“把”的分析 5.3 “把”不是论旨角色指派者 5.3.1 “把”和主语 5.3.2 “把”和“把”后NP 5.4 结构 5.4.1 初步的分析 5.4.2 修正 5.5 “受影响的” 5.6 其他分析方法 5.7 总结 第六章 话题结构和关系结构 6.1 话题结构 6.1.1 移位还是不移位? 6.1.2 孤岛条件 6.2 关系结构 6.2.1 分布和释义 6.2.2 移位 6.2.3 基础生成 6.2.4 关系算子 6.2.5 NP附接 6.3 无空位结构 第七章 疑问句 7.1 是非问句 7.2 选择问句 7.3 A-不-A问句 7.3.1 三种类型的A-不-A问句 7.3.2 A-不-A问句:模组分析法 7.3.3 解释差异 7.3.4 VP-neg问句 7.3.5 总结 7.4 wh-问句 7.4.1 对于wh-在位的移位分析法 7.4.2 逻辑式移位:一些问题及供选择的分析方法 7.4.3 逻辑式邻接性与并移 7.4.4 非移位和无择约束 7.5 结语 第八章 名词性短语 8.1 问题 8.2 投射DP-指称与数量短语 8.2.1 数目短语用作无定表达和数量表达 8.2.2 数量与无定性 8.2.3 数目短语与限定词短语 8.2.4 跟无定的wh-成分比较 8.2.5 跟“有”字短语比较 8.2.6 禁止无定的主语/话题 8.2.7 小结 8.3 DP内部的排序与成分组构 8.3.1 指示词 8.3.2 代名词 8.3.3 专有名词 8.3.4 普通名词 8.3.5 并非同位成分或副词成分 8.3.6 小结 8.4 扩展与修正:复数 8.4.1 有关“-们”的一些疑惑 8.4.2 复数特征作为数目短语的中心语 8.4.3 专有名词+代名词+指示词 8.5 总结及经验上的复杂性 8.5.1 主语位置上非数量的无定名词 8.5.2 非根句、类指的名词短语 第九章 照应语 9.1 汉语中的约束理论 9.1.1 反身代词与原则A 9.1.2 代名词和原则B 9.1.3 原则C和D 9.2 光杆反身代词“自己” 9.2.1 长距离“自己”的两种解决方案 9.2.2 语内传递性与照应性 9.2.3 语内传递性:句法与语义 9.3 受约束照应语与驴子照应语 9.3.1 同指的或作为受约束变项的代名词 9.3.2 变项约束:辖域、可及性与异指性 9.3.3 无定成分和驴子照应语 9.4 总结与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再版后记 序言 商务印书馆要出版一个“ 国外语言学译丛”,把当代 主要在西方出版的一些好的 语言学论著翻译引介到国内 来,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 事情。 有人问,我国的语言研 究有悠久的历史,有自己并 不逊色的传统,为什么还要 引介西方的著作呢?其实, 世界范围内各种学术传统的 碰撞、交流和交融是永恒的 ,大体而言东方语言学和西 方语言学有差别这固然是事 实,但是东方西方的语言学 都是语言学,都属于人类探 求语言本质和语言规律的共 同努力,这更是事实。西方 的语言学也是在吸收东方语 言学家智慧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比如现在新兴的、在 国内也备受关注的“认知语 言学”,其中有很多思想和 理念就跟东方的学术传统有 千丝万缕的联系。 又有人问,一百余年来 ,我们从西方借鉴理论和方 法一直没有停息,往往是西 方流行的一种理论还没有很 好掌握,还没来得及运用, 人家已经换用新的理论、新 的方法了,我们老是在赶潮 流,老是跟不上,应该怎样 来对待这种处境呢?毋庸讳 言,近一二百年来西方语言 学确实有大量成果代表了人 类语言研究的最高水准,是 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需要 的是历史发展的眼光、科学 进步的观念,加上宽广平和 的心态。一时的落后不等于 永久的落后,要超过别人, 就要先把人家的(其实也是 属于全人类的)好的东西学 到手,至少学到一个合格的 程度。 还有人问,如何才能在 借鉴之后有我们自己的创新 呢?借鉴毕竟是手段,创新 才是目的。近一二百年来西 方语言学的视野的确比我们 开阔,他们关心的语言数量 和种类比我们多得多,但是 也不可否认,他们的理论还 多多少少带有一些“印欧语 中心”的偏向。这虽然是不 可完全避免的,但是我们在 借鉴的时候必须要有清醒的 认识,批判的眼光是不可缺 少的。理论总要受事实的检 验,我们所熟悉的语言(汉 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在语言 类型上有跟印欧语很不一样 的特点。总之,学习人家的 理论和方法,既要学进去, 还要跳得出,这样才会有自 己的创新。 希望广大读者能从这套 译丛中得到收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