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挑战拒绝的疯狂实验,24个应对拒绝的实战策略,让你认清拒绝真相,拆掉被拒的墙,直抵目标!
TED超人气演讲原创作品!刷新7,000,000人的“被拒”观!献给所有勇于尝试的年轻人!
全球热门博客“碰壁100天”纪实作品,文字风趣幽默,观点新颖且极具说服力,作者从个人经历总结出的24个应对被拒的策略实操性极强,能够切实帮助读者跨越被拒之墙,建立自信。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作者蒋甲个人碰壁经历被Yahoo新闻、《福布斯》、《彭博商业周刊》、《赫芬顿邮报》、高客传媒等西方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克里斯·吉尔博、丹·艾瑞里、艾莉森·莱文、南希·杜阿尔特诚意推荐!
《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记录了蒋甲为战胜拒绝恐惧所付出的努力,文字风趣幽默、鼓舞人心。蒋甲从中国到美国,胸怀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的梦想,他最初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企业家之梦却没能实现,这让他一度陷入绝望。他意识到:害怕被拒比任何一次真正的被拒绝造成的阻碍都更大。他必须找到应对的办法,不能让这种恐惧毁掉自己。于是,他开始了“碰壁100天”的实验,每天主动寻找拒绝。这些拒绝实验新奇、大胆,充满乐趣和创意,给人无尽的精神力量,同时引发人们重新去思考拒绝的本质。
蒋甲从“碰壁100天”实验中总结出24条应对拒绝的有效经验,由于根植于现实生活,因此令人信服,读者可以从中切实学到应对拒绝的理念、技巧和方法,包括认清拒绝的本质,转变视角,适时转换策略,找准目标群体,等等。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学到增强自信心的方法,在遭受拒绝时从容应对,不断完善自我,炼就强大的内心。
引子
Chapter 1 遇见拒绝
Chapter 2 对抗拒绝
尝试拒绝100天:第一天
尝试拒绝100天:第二天
尝试拒绝100天:第三天
尝试拒绝100天:第四天—第六天
Chapter 3 初尝成名滋味
尝试拒绝100天:让电视节目主持人给我儿子唱歌
Chapter 4 对抗进化论
拒绝VS. 失败
拒绝之痛
惧怕拒绝
尝试拒绝100天:在飞机上念安全提示
尝试拒绝100天:在宠物超市剪头发
Chapter 5 重思拒绝
尝试拒绝100天:一天之内找一份工作
拒绝是主观的
拒绝只是一个观点
尝试拒绝100天:给陌生人苹果
拒绝是有价码的
经验总结
Chapter 6 接受拒绝
说再见前先问“为什么”——尝试拒绝100天:在别人家院子里种一株花
撤退,不要逃跑——尝试拒绝100天:麦当劳挑战(在下午买早餐薄饼三明治)
合作,不要争辩——尝试拒绝100天:发明属于我自己的冰淇淋口味
曲线救国,而非放弃
经验总结
Chapter 7 准确定位赢得“是”
给出我的“为什么”——尝试拒绝100天:在奥斯汀给陌生人5美元,在纽约跟陌生人照相
用“我”开头
尝试拒绝100天:给理发师理发
正视疑虑
尝试拒绝100天:当星巴克迎宾员
找准目标群体——尝试拒绝100天:在大学演讲
经验总结
Chapter 8 给出拒绝
尝试拒绝100天:跟私人教练交换服务
要耐心,要尊重
要直接
给出替代方案——尝试拒绝100天:用好又多的广播讲话
经验总结
Chapter 9 寻找积极面
动力
自我提升——尝试拒绝100天:在街上要钱
值得被拒
品格培养——尝试拒绝100天:在街边演讲
经验总结
Chapter 10 寻找意义
尝试拒绝100天:让华盛顿特区微笑
寻找同感
尝试拒绝100天:采访一个乞讨者
寻找价值——尝试拒绝100天:采访一位女性健美者
寻找使命
经验总结
Chapter 11 寻找自由
自由开口问——尝试拒绝100天:驾驶飞机
自由地接受你自己
经验总结
Chapter 12 寻找力量
尝试拒绝100天:当最差的推销员
超然忘结果
尝试拒绝100天:从采访奥巴马到寻找谷歌
经验总结
Chapter 13 开始人生新使命
附录 拒绝工具箱
鸣谢
尝试拒绝100天:第三天
第二天早晨,我遇上了堵车,于是开始想这天的拒绝尝试该怎么做,这时,我看到路边有一家卡卡圈坊甜甜圈店。那年刚好是伦敦奥运会年,我就想到了奥运会。就这样,我想出了这个点子:晚上回家时去这家甜甜圈店,我要请他们给我做五个甜甜圈,连起来,做成奥林匹克五环的样子。他们也许会拒绝,那我就买一盒甜甜圈回家,赚到一个拒绝的同时还能赚到好吃的甜点。
我提前了一会儿下班,驱车去卡卡圈坊。这一次,我对拒绝有种奇怪的向往,也许是因为知道最后能拿到甜甜圈。我在开车的时候就已经在录像了,开始了我视频博客中的“这一集”。我到达甜甜圈店的时候,那里正忙,挤满了顾客。我排队等待,顺便在脑子里排练了几个准备好的笑话,让自己冷静下来,自信些,礼貌些。视频里,我能听到自己的低语:“没关系的,一切都会没事的。”我试图把自己想象成华裔版的比尔·克林顿,他是我能想到的最有魅力的人,希望这能增强我的自信。
终于,排到我了。收银员——她正好是领班——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金发扎成马尾,戴着卡卡圈坊的棒球帽。
“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呢?”她问道。
我微微一笑,暗自希望这笑容能像克林顿总统的微笑那般迷人,然后我提出了我的请求:“能帮我做几个定制甜甜圈吗?”
“您需要怎样的定制呢?”
“啊,我想要一个……”我停顿了一下,看看地板,然后抬起头看墙上的菜单,好像那里真的印着“奥林匹克甜甜圈”。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直视她的眼睛,然后,我说:“能帮我把五个甜甜圈连在一起,做成奥林匹克标志的样子吗?”
她歪歪头,抬手摸了摸下巴,然后惊讶地喊了句:“哦!”
这时,事情变得有趣起来。
“您什么时候需要呢?”几秒之后,她问道。
“啊?”我嘟囔道,好像没明白她在问什么,她这一问让我完全没有预料到。
“什么时候要?”她重复道。
我愣了一秒钟。我本以为她会说“不”,然后我就可以告诉她,我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讲我准备好的笑话,回家,可她却问了我“什么时候”,似乎她把我的请求当真了。
“就……15分钟?”我说,希望时间上的紧迫能让她转而拒绝。
她转头,仍然摸着下巴,开始想。
接着,她掏出纸笔。在接下来的几分钟里,我们讨论了甜甜圈要做成什么样。她开始记笔记,把奥林匹克甜甜圈的样子画在纸上。我看出她在琢磨,怎么用卡卡圈坊的甜甜圈模具和炸炉做出这样的甜甜圈。
最后她看我时,表情就像是个奥林匹克运动员,坚信自己能赢得金牌,她说:“我去看看能不能做到。”然后她消失在厨房里。
我找了个座位,坐等我的甜甜圈。“这是真的吗?”我不停问自己。我来这里是要提出一个夸张的请求,要得到一个“不”,可现在我却坐在这里,被她出乎意料的肯定回答惊呆了。
我的电话响了,是特蕾西,她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晚餐已经做好了。“你得再多等几分钟了。”我告诉她,“记得我的尝试拒绝100天吗?”
“记得……”她慢慢答道,明显以为我是惹上了什么麻烦。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说,“我回家再跟你解释。相信我,绝对值得等。”
几分钟之后,一个女人从厨房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甜甜圈盒子,盒子里面是五个连着的甜甜圈,每个“环”都按照五环的颜色上了糖霜,一眼就能看出来它代表什么:奥运五环。
“哇哦!”我说,“这太像了,真厉害!”这时我才注意到她的名牌,她的名字叫“洁姬”。后来我知道了她的全名叫洁姬·布劳恩,是从纽约来的。
“洁姬,”我说,“我太崇拜你了!”
她说我这个人太好了,然后给了我一个大大的微笑,这微笑只有在帮了别人,让他人幸福的人身上才能看到。
我愿意付她提出的任何价钱,并开始掏钱包,但洁姬再一次让我震惊了,“没事的,这个算我的。”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问了两次,问她是不是开玩笑,但她是认真的。
我不知道如何感谢她,伸出手本打算跟她握手,但不知怎的,却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回家的路上,我忍不住一直看副驾驶座上放的甜甜圈。我可不是每天都能经历到,甚至不是每天都能听说像洁姬刚才这样好的服务,以及她人性的善良。
我在新闻中听过很多在快餐店里发生的负面事情,比如斗殴、盗窃、企业腐败,还有低劣的食品质量,但这家快餐店领班居然在15分钟内搞定一份荒诞的定制食品,这真是太奇妙了!P33-36
致中国读者
梦想是一个在现今世界里非常常用的一个词。
我们都知道有梦想的人生才有价值。当我们打开电视,翻开杂志,会看到很多人成功的故事,但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却与自己的梦想相距甚远呢?
在我们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与拒绝。我们会遇到家人的不理解,陌生人的怀疑,以及现实与环境的拒绝。但是,最悲哀的拒绝往往是自己对自己的拒绝,我们会告诉自己,这个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害怕被拒,所以我们往往在别人拒绝我们之前先否定了自己。
我在北京出生,年少时追梦来到美国。但在这个陌生的国家,我遇到了很多拒绝与困难。我困惑过,跌倒过,也想过放弃自己的梦想,但当我面对与拥抱而不是远离这些冷冰冰的拒绝时,迎来的却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奇遇。从创业,到写博客,到被称为“美国主流网络媒体的领袖”,到周游美国演说,这一切都与被拒绝有关。就因为这一次次的被拒,我学会了不再惧怕,而且能够利用拒绝往梦想的方向前进。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祖国的同胞们能够了解拒绝背后的一切机遇。如果我们都能勇敢一点,都能放开一点,都能够大胆朝着自己的梦想飞奔,并把拒绝当作工具与好友,我们的生活以及整个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发现这个世界吧!
蒋甲
本书教你运用一系列方法克服被拒的恐惧。你将会因为蒋甲的疯狂社会实验而捧腹大笑,同时你也将学会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思考你所能实现的事情。
——克里斯·吉尔博,《纽约时报》畅销书《追寻吧!过你梦想的人生》《100美元创业》作者
蒋甲这本书引人关注,振奋人心,精彩绝伦,它告诉我们:只有适时改变视角,才有可能让我们看到那些真正激励我们的事情。
——丹·艾瑞里,杜克大学教授,《纽约时报》畅销书《怪诞行为学》作者(蒋甲的老师)
这是一次能够使人更加睿智和鼓舞人心的阅读之旅,它将改变你的行为方式,帮助你实现任何一个看似无法实现的梦想。这本书使我想要坦然面对恐惧……然后果断地戒掉它。
——艾莉森·莱文,《纽约时报》畅销书《边缘力:强力领导艺术》作者
本书风趣而不失睿智,探讨怎样征服对拒绝的恐惧,更加大胆地生活。只有真正去尝试,你才能意识到你究竟能获得多大的成就。
——南希·杜阿尔特,演讲设计大师,获奖作家,《幻灯片:学问和共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