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冲击力》编著者柴田聪。
本书围绕中国为何能够赶超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主题,重点对中国“政治经济一体体系”的灵活机动性展开了剖析。书中对于中国的制度分析建立在对政府真正用意的解读和掌握的大量经济数据的基础上,这是只有常驻北京的外交官才能达到的深度。在日中关系变幻莫测的当下,想要准确地了解邻国的真实状态,这是一本必读书。
中文版前言
日文初版序
绪言迈向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雷曼兄弟破产对中国的冲击/历史性危机和“V”字形复苏/超越日本
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一章 世界金融危机和4万亿元扩内需政策的出台
第一节 金融大海啸
暴风雨前夕的一路高歌/从防止经济过热到保增长/世界金融危机背景
下的应急措施/日益深化的危机/“三中全会”让市场期待落空/启动
促内需一揽子计划
第二节 “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与扩内需措施
4万亿元投资刺激经济/资金涌向基础设施/政策手段总动员/终成幻影
的追加措施传言/“保八”与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赤字/“超”宽松货
币政策/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
第三节 为何中国能身手敏捷(与日本的对比)
政经一体体系/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话语权/少数人代表党和政府进行
决策/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超级”经济主管部门一国家发改委/宽松
的财政/增税、减税无需修订法律/并非独立的中央银行/国家管理型金
融体制/地方政府和土地公有制
第二章“V”字形复苏的成就与隐忧
第一节 “V”字形复苏何以实现
关于经济回暖的几种设想/对于经济回暖的担忧/何时触底引发热议/投
资拉动经济增长/资产价格飙升与中国人民银行的两难境地/日益复杂
的经济形势与看不到头的“退出”/大阅兵和“V”字形复苏的发布/-
是什么支撑了9%的逆势增1.k/-~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二节 经济刺激政策的副作用
楼市泡沫演变为社会问题/地方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地方政府的“土
地财政”/劳动力成本上升/“热钱”涌入与外汇管理的局限性/过高的
增收目标和税收征管的加强/“国进民退”与产能过剩
第三章 中国经济去向何方
第一节 人民币的走向
为“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而推出的外交文件/中美对立不断升级/
央行和商务部的较量/奥巴马政权下的中美经济外交/中国的“三大原
则”/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人民币汇率大幅调整的必备条件/对“人
民币国际化”的误解/不为汇率及资本项目可兑换设时间表/常被误读
的“日本经验”/外汇储备规模过大的烦恼/作为主权财富基金的“中
投公司”
第二节 中国的课题——经济增长如何从量转向质
历史性的2010年/“规模扩大路线”的局限性/让消费成为引领经济增
长的引擎/培养世界一流企业/缩小经济差距 强化财政再分配/日益严
峻的农村老龄化问题/提升财政资金流向的透明度/资本市场的改革与
自由化/中央政府对地方财政破产的警惕/税务政策执行中的地区差异
第四章 “3-11”大地震后的日中经济
第一节 大地震来袭
日本“3·11”大地震/巨型海啸袭击我的故乡/谢谢你,中国!
第二节 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工作的步骤/生产迅速恢复 经济已经回暖/“日本经济崩溃
论”纯属误读
第三节 巨震对日中经济关系的影响
巨震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经济离不开日本/日本巨震能否成为中国的商
机/核电站事故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灾后日本对中国的期待
终章新时代的日中经济关系
日本如何将“富裕”进行到底/中国对日本的期待/比邻而居的两个经
济大国/日本和中国携手的必要性(从双边到多边)
结束语
译者的话
附录
附录一 中国经济年历/附录二 中国经济小史/附录三 如何解读
中国经济数据/附录四 日本经济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