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5世界危机--战后)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国)温斯顿·丘吉尔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胜利对威尔逊总统产生了一种令人惊奇的影响。他的职责和荣誉使他超脱了他用一生中许多时间度过的和平时期的党派行为。与此同时,胜利对他在国内外事务的判断上产生了一种清醒的影响。11月底以前,他一接到劳合·乔治与克列孟梭建议在怀特岛(也许是泽西岛)会晤的联名电报,就认为他必须前往,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他也必须作为整个美国的代表与会。他自问,如果他未经授权向他人许诺他的国家的保证,或者如果他以他的国家的名义答应的事情后果不佳,他在历史上将处于何种地位。因此,在胜利的容光焕发中,他呼吁美国参议院,以他们最强有力的议员组成代表团(适当关注参议院中的共和党多数)以加强他的力量。他说:“我无法预计今后几年里党派事务将怎样发展,但是任何事情的重要性都不能与我们在和平时期承担的职责相比,和我们战士在战争时期承担的职责相比。我们已经违反我们的愿望,违反我们的整个传统,被拉入欧洲事务。我们是没有理由不进入的,我们也不会不载誉而归。”

克列孟梭(对自己)说:“我必须考虑到法国的长远安全。这不仅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还要依靠我们曾经保存下来的奇迹。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帮助过我们,我们已脱离致命的危险境地了。我们决不能指望再有这样的帮助了。法国再过一千年也休想再见到这种幸运的时机了。现在是与德国修好和结束几百年来的争吵的最适当时候。我们不如他们强大,我们把他们打倒了,我们现在作为战胜国还要把他们扶起来。”

至于劳合·乔治,他说:“历史将评价我的一生,而且不会断定我碌碌无为。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我毁损了我借以上升和立足的每一种政治基础。然而毕竟生命短暂,而且所有要紧的措施均不会在最重要的时刻落在处理一般事件的水平以下。英国人民有良好的记忆力,我应当相信他们。”

就这样三人在停战后三周内在怀特岛(或在泽西岛?)会晤,一起决定为了使世界在持久和平中重新举步前进而应采取的实际步骤。

同时,美国参议院代表团直飞巴黎,访问了他们在前线的军队。

当三人在一起开会时,他们各自发觉一致同意不许把国际联盟建成为一个超级国家,而必须把它建成为在世界所有勇敢和健康的国家之上的一个具有超级职能的组织。但他们明白,他们所能做的也就是植下一棵树,让它随着岁月流逝茁壮成长。在他们的第一次会议(大约于1918年12月1日举行)上,他们同意国际联盟必须包括世界上所有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决议。威尔逊说:“我可以代表美国讲话,因为我得到了两大政党的支持,我自己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劳合·乔治说:“我代表不列颠帝国说话,而且是得到全体自治领总理的支持的;此外,阿斯奎斯先生和博纳·劳先生一致同意支持我,直到所有问题得到解决,到那时我坚定的决心是退出(我不愿说永远退出)国家事务。”

克列孟梭说:“我75岁了,我就是法国。”

他们都说:“建立国际联盟不包括俄国不行,俄国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之内。布尔什维克不代表俄国。他们代表了一种有关人类事务的国际构想,这种构想同我们认为是文明的一切事务迥然不同,实际上是对立的;但是俄国人在战争最残酷的时候站在我们一边,单就这点而言,他们的国家也应有表述自己意见的公正机会。”

于是他们在第二个决议中同意:必须使俄国人民能够选择一个全国性的立法机构,以把目前的问题提交给该机构。

因此他们派人去请福煦元帅并问他,“俄国问题怎么解决?”

福煦回答:“没有很大困难,那里不需要打大仗。渴求在事态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几十万美军加上从不列颠(我恐怕他是指“英国”)和法国军队中抽调若干志愿军,利用现代铁路,就能很容易地控制莫斯科;不管怎样,我们现在已经拿下了俄国三个地区。如果你们为了保证俄国人能自由表达愿望,希望你们的管辖权能包括新近解体的整个俄罗斯帝国,你们给我下命令就是了。对于我和黑格及潘兴来说,不过是再来一次3月21日战斗或攻破兴登堡防线的战斗。与此比较,这个任务是多么容易!”

可是三位政治家说:“这不仅仅是军事问题,它还是世界政治问题。进攻俄国,虽然无疑完全做得到,但单由战胜国进行,从道义上说,此任务未免代价太大了。要完成它,只有在德国的帮助下才有可能。德国比别的任何国家都了解俄国。她此刻就作为文明生活的唯一保证而占领着俄国最富庶和人口最多的地区。德国让列宁自由地回到俄国,难道德国不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在清理整个东部战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吗?”三位政治家说,“这将是德国的机会。这将使一个骄傲而忠诚的民族能免除战败所致的一切耻辱。他们将通过几乎是不知不觉的转变,与我们大家从残酷冲突悄悄地进入自然合作。欧洲的事务,没有德国参与一切都难办,有德国参与一切都好办。”

于是他们通过了第三个决议:应邀请德国帮助解放俄国和重建东欧。

但是福煦说:“你们怎样保证法国的生存?”总统与劳合·乔治先后回答:“在十四点范围之内,法国的生存将由全世界讲英语的民族和与她们联结在一起的国家与民族给予担保。”P6-8

书评(媒体评论)

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瑞典学院在为丘吉尔颁发诺贝尔奖时致辞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战时魔力的消失”

第二章 民众

第三章 复员

第四章 可怜的俄罗斯

第五章 干涉

第六章 十四点

第七章 和平会议

第八章 国际联盟

第九章 未完成的任务

第十章 “三头政治”

第十一章 和平条约

第十二章 俄国内战

第十三章 维斯图拉河的奇迹

第十四章 爱尔兰的幽灵

第十五章 爱尔兰协议

第十六章 爱尔兰自由邦的兴起

第十七章 土耳其还活着

第十八章 希腊悲剧

第十九章 恰纳克

第二十章 世界危机的结束

附录

索引

中外文人名对照表

序言

本卷完成了我近10年前所承担的为大战史写此书稿的任务。如前四卷中一样,我将世界著名事件的记录与讨论用个人叙述的线索串联在一起。这个方法对那些希望通过阅读许许多多可信的叙述,以形成他自己见解的读者,证明本身是正确的。可是这个方法对于各种事件取舍的比例有相当大的出入。因为我亲自参加的或直接得知的插曲和事务在我的写作中自然处于特别突出的地位。凡有可能的地方,我尽量使用当时我记下的和说过的我自己的言词来讲述事情的经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地方必须在紧接的正文中加以适当调整。我根据眼见的事态发展来讲述,但是每种事态,他人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有所不同,况且有许多事态我没有亲眼目睹。

在写作本卷所述的许多事件中,我发现有不少我亲自经历的重要事件我已完全忘却,对此我甚感惊愕。这些年来工作压力极为沉重;不停变化的事物又互动地发展;同时整个世界都在不断地变动;一个印象冲淡另一个印象。只有当我重读当时的演讲词、文件和备忘录时,那些紧张而激动人心的年代才又显现在我的眼前。我确信,我不会再有任何时候比停战后4年中写得更多、忘掉更多和理解更少了。因此,对局势提出一个总的看法——尽管是从个人角度——和更重要的是,通过无数事件的迷宫,去追溯无一例外的、无情的因果序列,可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自从大战结束以来,人们所写的大部分著作都要谈论到巴黎和会,关于和会已有大量文献作品问世。我近年来的写作主要谈论发生在巴黎和凡尔赛会堂以外的事情,以及全权代表们对各大国和千百万民众所做决定的后果(做出决定的过程没有少拖延时间)。因此本书主要论述这些事件的外部反应。令人遗憾的是本书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不幸和悲剧的编年史。本书所述的形势发展的趋向是否不可避免,不得不待读者做出判断了。在我几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政治生涯中,没有哪个时期的国家事务像战后这几年那么困难。各种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感到疲乏而且不如意。国家权力处于低潮;经济繁荣搁浅;货币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因而不但问题艰巨、成堆,而且对付问题的办法不断减少。此外,要人们调整心态以适应新的环境又很不容易。对胜利抱过高希望和梦想只会导致泄气、不满、派系斗争和失望;这本身是一个重新成长的过程,这一点很难被理解。所以我特别内疚地希望对处境极为艰难的首脑会议上的那些人的缺点与错误做出公正评价。

也许我有必要像在以前几卷里那样在序言中再次表态:书中发表的意见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由我本人完全负责。我还必须向以忠告和知识给我有力支持,以及允许我引用其口头或文字的机密意见的那些人,表示我的感激之情。

温斯顿·丘吉尔

查特韦尔 1929年1月11日

内容推荐

《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本书是第五部《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5世界危机--战后)》。

1919年,著名的巴黎和会召开。战争状态终于结束了,然而,欧洲各国却不知不觉走进了另一种困境。战败国面临着严峻的制裁,而战胜国则各自希望得到更多的利益。《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国际联盟宣告成立,列强重新达成平衡,希望达成永久和平的愿景。然而,这个愿景看起来显得非常脆弱。在欧洲大陆,局部的争斗从未结束。法国和德国并没有真正握手言和,俄罗斯陷入内战,爱尔兰要求独立,土耳其及周边国家纷乱不休。丘吉尔仍然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危险并没有离开世界”。

《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5世界危机--战后)》是一部关于一战的最权威著作,吸引广大军事、历史爱好者。

编辑推荐

《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全景式历史巨著!本书是第五部《丘吉尔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5世界危机--战后)》。

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人口构成的庞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最强国——是怎么形成的?又历经了怎样的过程?它们如何支配着人类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30年的平生最后的一部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国人”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带给你一个恢弘的答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