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家国学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季风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广义的国学定义,泛指所有的传统文化,蕴涵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不论是在历史的发展还是学术思想的研究过程中,儒家和道家都是国学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支柱。与儒家思想一样,道家的国学理念同样为世人所传颂。道家的国学理论中含有的义理最多,其观点更丰富,更趋于完整。

季风编著的《道家国学课》综合中国历史上道家和道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从各个问题出发,根据史书和民间传说,充分展示了道家各学派、道教各流派的缘由和发展,包括道派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和影响,是学习道家国学理论的首选读本。

内容推荐

道家文化的“尊道贵德、天人合一、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是中国人精神生活、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的写照,也是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所在。其对我们人生、事业、生活的影响潜移默化,几千年来,已经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

发掘道家文化的很大价值,开启智慧完美的人生,是每一名传统文化研究者、爱好者的夙愿。季风编著的《道家国学课》引经据典,溯本求源,融会贯通,通俗易懂,讲尽了道家精神的奥义及道家文化的价值,读之启智,用之受益。

目录

第一章 道派大家:道家宗师都做到了超然物外吗?

 1.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吗?

 2.道家与道教有什么区别?

 3.巫术与道家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

 4.《道德经》缘何而来?

 5.太极图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6.什么是黄老之学?

 7.道教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历程?

 8.全真教与道家有什么渊源?

 9.道教为什么以“道”明教 ?

 10.文昌文化与道教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 道家源始:巫师的化身还是史官的变异?

 1.太上老君就是老子吗?

 2.庄子为什么可以那么自由洒脱?

 3.张道陵为什么创建五斗米教?

 4.张三丰是内家拳第一人吗?

 5.王重阳是全真教的创始人吗?

 6.蛰龙法是陈抟老祖的睡功秘诀吗?

 7.百字碑是吕洞宾总结的道教修丹秘籍吗?

 8.丘处机对全真教有怎样的贡献?

第三章 道门典藏:道门经典都是修仙秘术吗?

 1.《黄帝阴符经》真的是黄帝写的吗?

 2.《抱朴子》中有长生不老的丹方吗?

 3.《太平经》是一本怎样的经书?

 4.《庄子》为什么又叫《南华真经》?

 5.《文子》到底是不是伪书?

 6.《列子》为什么被称为《冲虚真经》?

 7.《上清真经》是怎样的经书?

 8.《淮南子》是一部怎样的书籍?

 9.《关尹子》因何备受质疑?

第四章 治世策略:无为而治到底是“治”还是“不治”?

 1.老子的“无为”就是什么都不为吗?

 2.道家思想到底能不能治国?

 3.如何理解道家贵柔不争的处世哲学?

 4.道家为什么要提倡知足常乐?

 5.道家重生轻死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6.道家为什么要讲顺势而为?

 7.道家为什么主张当政者要顺应民意?

 8.黄老之学的治国思想效果如何?

第五章 道家流派:道学都是教人无念无欲吗?

 1.老子为什么说私心和欲念是人的最大弱点?

 2.为什么说玄学与道教的渊源非常深?

 3.全真教对中国文化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4.道家文化与中国历史上的五大盛世有着怎样的关系?

 5.道教内丹有几个流派?

 6.道教对中国文化历史的发展有怎样的贡献?

第六章 道教称谓:道门的真人才是真正的人吗?

 1.怎样认识道教中的各种称谓?

 2.不同教派的道士在装束与仪式上有哪些不同?

 3.什么是全真教的早晚功课?

 4.什么是道教的皈依三宝?

 5.道教的三不问、三不言、三不起是什么?

 6.为什么道教庙宇称为宫或观?

第七章 养生之法:养生有道就可以我命由我不由天吗?

 1.道家为什么注重养生?

 2.老子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3.静与动在道家养生中的作用是什么?

 4.辟谷养生的方法真的很有效吗?

 5.道教的养生修炼法有多少种类?

 6.道家有怎样的饮食观?

 7.什么是庄子心斋听息法?

 8.葛洪有怎样的养生观?

 9.为什么说医道相通?

 10.药王孙思邈的长寿秘诀是什么?

 11.庄子是如何看待生与死的?

第八章 道教丹术:古代的道士为什么要潜心炼丹?

 1.道家炼丹术是如何产生的?

 2.内丹术有着怎样的发展脉络?

 3.道家的外丹术和内丹术有什么不同?

 4.真有返老还童的丹方吗?

 5.世间真有白日飞升的人吗?

 6.道教的内外丹是如何修炼的?

第九章 道教法器:民间传承还是上天赐予?

 1.为什么很多道士都喜欢拿把拂尘?

 2.五雷号令可以驾驭雷电吗?

 3.三清铃是三清神的最高法器吗?

 4.天蓬尺和天蓬咒与“天蓬元帅”有关系吗?

 5.财神爷的由来及法器是什么?

 6.九天玄女令是九天玄女所使用的法器吗?

 7.玉皇大帝的法器是玉皇大帝印吗?

第十章 道教风俗:岁时节令是由道家发起的吗?

 1.唯一的“送子男神”是谁?

 2.“千里姻缘一线牵”是因何而来的?

 3.民间盛行的 “寿星”有男女之分吗?

 4.中秋节为什么赏月、拜月、吃月饼?

 5.重阳节这一习俗是怎样演变而来的?

 6.小年夜为什么要祭灶?

 7.“破五”之日为什么要迎接财神?

 8.元宵节时人们为什么要吃汤圆?

 9.人们为什么信奉碧霞元君?

试读章节

1.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吗?

老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末期的楚国。他提出的“道”的思想,奠定了道家思想在中国的学术地位。可以说,他对道家学说的发展,贡献极大,影响极深,所以被称为道教的鼻祖。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道家理念的人却并非老子,而是另有其人。有文字记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道”的人,叫作鬻熊(他先于老子500多年)。

鬻熊生活在商朝末年,他创立了古楚国,是古楚国的第一位国君。关于他的祖先,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

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为正妃嫘祖所生,大的叫玄嚣,小的叫昌意。昌意的儿子是颛顼帝高阳,高阳的儿子是称,称的儿子是卷章,卷章的儿子是重黎。

重黎居住在南方的尽头,他教会了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并且传下了火种,因此被封为火正之官,并赐姓“祝融氏”。其后裔分为八个姓:己、董、彭、曹、斟、秃、妘、芈。这些姓氏,史称“祝融八姓”。而鬻熊就是“祝融八姓”之一的芈姓的后裔。

那时还没有楚国,鬻熊只是芈姓部落中的大酋长。他博学多闻,通晓法术,是一位非常有政治头脑的人,而且颇具声望。

鬻熊著有《鬻子》一书,全书共有二十三篇, 保存至今的只有十四篇。

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中说:“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子自肇始,莫先于兹。”刘勰所表达的意思是鬻熊为言“道”第一人,而且他还把《鬻子》看作后世诸子的开山之作。

而从其流传下来的篇章中,也可以看到很多有关鬻熊论道的记载。比如:

“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

“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

“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

从上述这些文字中已可窥见“道”之端倪,以及守柔、辩证等道家思想。

这些也是历史记录上最早的关于“道”的文字论述。汉朝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艺文志》时,也把鬻熊归为道家。而关于道家始源的追溯,到目前为止,也只有这些,因此只能将鬻熊看作是道家的开山之祖。

关于道家之学说的溯源,还远不止上述这些。老子“修道德”的学术思想,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以至于轩辕黄帝时代。涵谷子在他的道教经典《悟性穷原》中记述:“历代圣人,无不以道为重也。所以轩辕帝求拜七十二师,后遇广成子,得授真传口诀。”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说,上古时代的轩辕黄帝就已经懂得讲求道德,施行仁政。可见,轩辕黄帝的道统学说,应该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和道家思想的渊源。

P3-4

序言

任何学派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复杂的社会原因。道家学说的产生与发展也不例外。它也是在极其复杂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而且它的产生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在历史上,中国在春秋之后就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之前的西周是奴隶社会),而道家正是产生于西周至春秋时期,也就是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交替时期。所以说,道家的产生,跟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样的一个大同社会,自然是人们所向往的。

然而,在进入西周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出现了,而且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奴隶贵族为了争夺更大的利益,出现了相互兼并的局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分成了数十个诸侯国,争霸称雄的战争也随之愈演愈烈,而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一己之私欲,加重了对百姓的剥削。老子和庄子正是生长在这个历史时期,他们目睹了社会的黑暗,感受到人性因贪婪而变得无比的自私和残暴。而道家思想的形成与这样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老子是周朝的守藏官,面对周王朝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政局动荡,他十分失望,于是便弃官不做。在他西出路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挽留,尹喜倾慕老子的才学,于是请老子著书《道德经》。《道德经》的成书,标志着道家思想的创立。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道”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奠定了道家思想在中国的学术地位。可以说,老子对道家学说的发展,贡献极大,影响极深。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道家理念的人却并非老子,而是另有其人。有文字记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道”的人,叫作鬻(Yu)熊(他先于老子500多年)。

而关于道家学说的溯源,还远不止这些——老子“修道德”的学术思想,可以上溯到三皇五帝以至于轩辕黄帝时代。涵谷子在他的道教著作《悟性穷原》中记述:“历代圣人,无不以道为重也。所以轩辕黄帝求拜七十二师,后遇广成子,得授真传口诀。”司马迁也在《史记》中说,上古时代的轩辕黄帝就已经懂得讲求道德,施仁政。可见,轩辕黄帝的道统学说,应该就是老子《道德经》和道家思想的渊源。

老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是老子学说的传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是崇尚自然,全性保真,而庄子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无待逍遥。崇尚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根本,老子在崇尚自然的同时,又强调万事要顺应自然。这是庄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础。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复杂。面对乱世,人们针对到底应该怎样治国安邦、修养身心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于是,历史上出现了儒、墨、法、道、阴阳等诸子百家的学术探讨。老、庄主张“无为”治国,“清静”修身。对于老、庄的道学,班固给予了这样的评价:“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谦谦,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由此可见,班固对道家思想所起到的重要历史作用予以了肯定。

战国末期,黄老之学的出现,使道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黄老学派,就是一些人依托黄帝之名,遵循老子“道”的思想,又吸取诸子百家中的思想精华,形成的新的学术体系。由于黄老道家的思想主干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后世又将其称为“新道家”。

西汉初年,黄老之学兴起,而它的兴起也有其客观历史原因。在经历了连年战争的情况下,举国上下都渴望过上安定的日子。如此,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就成了历史的需要。黄老道家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同时,也融入了积极入世的观念,因此,它就成了汉初统治者青睐的治国之理论根据。因而,道家学说在那个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汉朝政权得到了稳固,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这时汉武帝开始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了汉朝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道家思想则成为非主流思想,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道家思想为主干的玄学兴起,致使人们又恢复了对道家的关注。

道教是在道家思想理论基础上,又吸收了神仙方术、巫术等活动形成的。道教以“道”名教,主张清静无为,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其为“太上老君”,尊崇老庄,提倡内外修炼。教义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万物皆由“道”派生,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道教虽然尊奉老子的道,但其更注重成仙得道。道教以长生久视、修仙得道为最高宗旨,所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珍爱生命,注重养生,潜心内外丹的修炼,并涌现了一大批炼丹师及重医药学的人物,如葛洪、孙思邈等。而道教对武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派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刚柔相济,是很好的养生健体方法。

另外,道家和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论是哲学方面,还是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道家思想对中国历代王朝的影响更为深远。可以说,中国封建帝王或多或少地在制定治国之策时,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尤其是汉朝初期的文景之治,正是因为文帝和景帝采纳了道家思想,才出现了封建帝王时期的一个鼎盛的社会局面。

而道教思想对我国民间风俗的影响也很深远,中国的很多节日都和道教有关。如元宵节燃灯的习俗就源于道教的“三元说”,而清明节和重阳节等也是道教的重要节日。另外,一些祛病消灾的方法及丧葬方式、祭灶神、庙会等,也源于道教。可见,道教文化对中国民众的影响之深远。

本书从道家和道教的源始、区别等几个方面入手,为大家介绍了它们的发展,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对道家和道教有一些认识,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55:31